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57-12-14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国务院关于各单位从农村中招用临时工的暂行规定(1957年12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六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3版()
专栏:

  国务院关于各单位从农村中招用临时工的暂行规定
  (1957年12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六十五次会议通过)
一、企业、事业、机关、部队、团体、学校等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需用的临时工,应该首先从本单位多余人员中调剂解决;调剂不够的时候,应该根据国家批准的劳动计划,拟定各季度需要临时工的计划,报请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后,由地方劳动部门从当地其他单位的多余人员中调剂解决;当地调剂仍然不够的时候,才可以由劳动部门布置招用。招用临时工必须尽量在当地城市中招用,不足的时候,才可以从农村中招用。如果当地农村不可能完成招工任务而宜于从邻省(区)就近招用的时候,可以报告劳动部,由劳动部通知有关省(区)人民委员会责成所属劳动部门布置招用。
遇有抢修、抢险等紧急情况需用临时工,准许有关单位直接向当地人民委员会申请先行招用,然后补办批准手续。
二、各单位从农村中招用临时工,必须持有当地劳动部门的介绍信,在县、乡人民委员会的指导下,与农业生产合作社协商招用;非经乡人民委员会的同意,不得招用单干农民。
三、各单位在招工的时候,必须据实向乡人民委员会、农业社和外出做工的社员讲明所需的临时工应该具备的条件、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地点、工作期限、生活环境和工资福利等情况。乡人民委员会和农业社应该积极完成招工任务。
四、各单位根据劳动计划必须从农村中招用长期工人的时候,也应该按照上述一、二、三项的原则、程序和手续办理。
五、各单位从农业社招用临时工的时候,必须与农业社和外出做工的社员共同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上应该写明临时工的工作职务、工作期限、工资福利、农业社所规定的外出做工的社员与农业社的经济关系及三方的其他权利和义务等。续订合同或者提前解除合同的手续,也应该在合同中写明。合同签订以后,三方均须严格遵守。合同式样由劳动部制定发布。
六、农业社社员外出做临时工期间与社的经济关系,应该根据社与外出做工的社员两利的原则和有利于提高外出做工社员的劳动积极性的精神,由社内民主讨论确定。
七、各单位一律不得私自从农村中招工和私自录用盲目流入城市的农民。农业社和农村中的机关、团体也不得私自介绍农民到城市和工矿区找工作。
八、本规定由各级监察部门和劳动部门监督执行。
九、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应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在本省、区、市范围内统一执行。

关于“国务院关于各单位从农村中招用临时工的暂行规定”的说明

第3版()
专栏:

  关于“国务院关于各单位从农村中招用临时工的暂行规定”的说明
  劳动部部长 马文瑞
全国国民经济各部门招用的临时工,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每年不下二百万人次,1956年达到三百余万人次,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过去由于对招工的程序、手续规定得不够严格,产生了不少弊病。例如有些单位本来有多余人员或者当地其他单位有多余人员,需用临时工的时候不从现有人员中调剂解决而却另从社会上招用;有些单位往往过多地招用,造成严重的窝工现象,这些都浪费了劳动力和国家的资金。1956年劳动计划突破,过多地招用临时工是原因之一。有些单位在招用临时工的时候,没有严格遵守先城市后农村的原则,放着城市中的剩余劳动力不加利用而去农村招工,对于城市中安排劳动就业和农业生产,都有不利。特别是在农业合作化已经基本实现以后,我们没有能够根据新的情况,强调有组织地通过农业合作社去招工,以致不少单位仍然超越农业社招工或者任意录用盲目流入城市的农民,结果造成在招工时刺激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妨碍农业生产和农业社的巩固,在丰收农忙时则又产生临时工成批退工回乡,影响城市建设。为了克服上述的一些弊病,就有必要根据城乡兼顾、工业和农业兼顾以及精简节约的原则,制定一个关于从农村中招收临时工的规定。
这个规定的第一条确定,各单位在需用临时工的时候,应该首先从本单位的多余人员中调剂解决,不够的时候,应该按照批准的计划由劳动部门从当地其他单位的多余人员中调剂解决。这样做,是完全符合于勤俭建国的方针和精简节约的原则的。我们不应该再重复过去的毛病,一方面闲置着多余人员,一方面又去招工,浪费人力财力。这项规定,是会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拥护的。但是也应该看到,进行这种调剂工作,有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困难的,某些被调动的原来不是从事临时工工作的职工,可能认识不清,思想抵触,不乐意去做临时工。对于抱有这种态度的人,各单位的领导上应该向他们说明:从人民的整体利益着眼,一个企业、机关对于多余的人员,按理是可以辞退的,现在把他们留下来,调他们做临时工的工作,照样拿工资,这显然是一件公私两利的事情,也是一种照顾;并且,任何工作都是国家建设事业所需要的,他们不应该也没有理由不服从行政上的调动。对于没有正当理由拒绝调动工作的职工,为了巩固劳动纪律,行政上有权辞退。当然,在调动多余人员做其他工作的时候,领导上应该注意做到公平合理。
这个规定的第一条中还说到,招用临时工必须先城市后农村。这个原则本来是政府早就确定了的,今后要求严格遵守。这样做,对于工农业生产都是有利的。因为农民在农村中,任何时候都可以从事农副业生产,创造财富,而城市中的剩余劳动力没有工作,就是人力的浪费。并且,尽量少从农村中招工,对于控制城市人口的增加,也有很大意义。过去有些单位只喜欢从农村中招用临时工而不乐意在城市中招用,这种不正确的想法和作法,必须纠正。
这个规定中规定:招用临时工必须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批准,由当地劳动部门统一布置招用,招工必须持有当地劳动部门的介绍信,必须在县、乡人民委员会的指导下向农业合作社协商招用,招工单位必须据实介绍有关的情况,必须订立劳动合同,这些严格的程序和手续,都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通过农业社有组织地招工,这是根据目前农业发展的新情况所必须采取的新措施,是国家用人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杜绝漏洞,控制各单位私自增加人员和防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有利于提高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使用劳动力的计划性,作到既保证城市建设的需要,又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社的巩固。按照这个规定,今后严格禁止各单位私自到农村招工和私自录用盲目流入城市的农民,农业社和农村中的机关、团体也不得私自介绍农民到城市或工矿区找工作。各单位如果违反这项规定,要受到监察部门的议处。
这个规定中对于外出做工的农业社员和社的经济关系,只作了原则的规定。因为这是农业社内部的事情,并且情况复杂,政府不好作更具体的规定。现在的情况,外出做工的社员和社的经济关系,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做工的收入全部归本人,但须给社按规定缴纳公积金和公益金;一种是做工的收入,部分归本人,部分交社,由社按照他交给社的款项的多少,给他记劳动日。不论采取什么形式,重要的是,必须经过社内民主讨论,作到社与社员两利,并且还应该注意到有利于发挥外出做工的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由于各单位从农村中招工的时候,主要地是招用临时工,很少招用长期工,因此,这个规定主要地也是针对从农村中招用临时工这一问题而制定的。但是,这个规定的基本精神和第一、二、三项的原则、程序和手续,对于招用长期工人,也是完全适用的,因此,规定第四项确定今后各单位招用长期工人的时候,也应该照此办理。

化工部加速建设肥料厂

第3版()
专栏:

  化工部加速建设肥料厂
本报讯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化学工业部在执行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方面取得了初步经验。这个部的负责人昨天在同记者谈论如何进一步贯彻这一方针的时候,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化工部这位负责人对记者说,从1952年到1957年,化工部的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30%;1956年增长最快,比1955年增长了43%。1956年的大跃进,对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任务起了重大的作用。在各项具体建设工程中,由于有多快好省方针的正确指导,成绩也很大。吉林三大化工厂都提前完成了建设任务,吉林肥料厂原计划建设三年,结果只用两年半的时间就建成了。经国家验收委员会和苏联专家检查,工程质量也都很好。
在加速施工进度和保证工程质量方面,化工部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吉林三大化工厂建设中的几项经验是:土木建筑和安装交叉施工;在大量综合施工中,统一甲乙方、大二包的工作步调,组织总指挥部,安排综合进度计划,组织综合施工。
化学工业部的负责人说:只要很好地利用过去的先进经验,预计兰州肥料厂的施工时间将比吉林肥料厂缩短半年,太原肥料厂只要一年半或二十个月就可以建成。在建设投资方面也有不少节省,现在建设和吉林肥料厂规模相同的兰州肥料厂,投资就可以节省20%—25%。为了防止施工中发生忽视质量和浪费的现象,10月份化工部组织了四个工作组,分别到华东、华北、西北、东北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正在处理。
化工部负责人说:一个工厂建设得快慢,有很重要的意义。一吨硝氨(肥料)就可以增产六吨粮食,一个年产十二万吨硝氨的工厂,一年可以使国家增产七十二万吨粮食,够三百六十万人吃一年。这样规模的肥料厂如果提前一个月投入生产,它增产的肥料就可以为国家增产价值一千二百万元的粮食,提前一天可以增产四十万元的财富,提前一个钟头就可以增加近两万元的财富。因此,我们今后一定要切实贯彻多快好省的方针。

一机部努力增加新品种

第3版()
专栏:

  一机部努力增加新品种
本报讯 第一机械工业部根据机械工业任务和特点,决定大力增加新品种,积极生产农业机械和制造化学肥料的设备,并加强企业间的协作,以贯彻中央提出的多快好省的方针。
第一机械工业部在去年一年中,由于全国生产高潮的推动和重视贯彻了多快好省的方针,生产上各方面的进步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最快的一年,各项指标都超额完成了计划。生产总值较1955年提高了59%,为国家积累了三千七百多万元的财富。1955年只生产八千台机床,去年生产了一万七千台,增加了一倍多。
但是,有些单位对多快好省的方针理解得不全面,片面地追求“多”和“快”,只愿做驾轻就熟的老产品或成批产品,对试制新产品和承制零星活的积极性不高,以至品种计划执行得前松后紧,有时甚至完不成计划。有的单位还有“万事不求人”的思想,不愿与其他单位协作,结果其他单位的设备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自己单位又另搞一套设备,造成双重浪费。
为了进一步全面贯彻多快好省的方针,克服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缺点,争取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机器设备自给率达到90%。第一机械部决定今后将多多生产重要的新品种(初步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将试制和生产一千八百种,估计这个数字还将增加)。为了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今后将大力制造生产化学肥料的设备和试制适合中国农村需要的农业机械和排水灌溉机械。同时,今后还要加强各单位的协作配合,使生产出来的机器不但又多又快又好,而且成本低廉。

全总八届执委会举行首次会议 选出全总主席、副主席、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书记

第3版()
专栏:

  全总八届执委会举行首次会议
选出全总主席、副主席、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书记
新华社13日讯 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届执行委员会13日上午举行第一次会议,根据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工会章程,选举出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副主席、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书记。
到会委员热烈讨论了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副主席、主席团委员、书记处书记候选人名单,并一致举手表示通过。接着,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选举。选举结果如下:
赖若愚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刘长胜、朱学范、许之桢、陈少敏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赖若愚、刘长胜、许之桢、栗再温、董昕、张维桢、张修竹、顾大椿、康永和、郗占元等十人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
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团委员的共三十一人,他们是:刘长胜、杜延庆、陈少敏、赵国强、马纯古、许之桢、赖若愚、王炯、刘子久、朱学范、金直夫、栗再温、顾大椿、张修竹、张维桢、董昕、杨之华、王志杰、丘金、何英才、郗占元、张天民、钟民、李景韩、康永和、陈用文、陈希文、狄子才、谢克西、王榕、谷小波。
今天会议还选出了王亦清、刘云、李淑英、周西风、徐步宽、张汝琦、陶泊、章智、向明华、刘健农、李登丰、杜道周、赵正之、唐章、张盾、张静、顾达成、杨开林、严雄克等十九人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王亦清被选为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选举结束,全场热烈鼓掌,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副主席、主席团和书记处的正式产生。
出席今天会议的执行委员有一百零一人,候补委员有四十八人。

全国手工业社员代表大会即将开幕

第3版()
专栏:

全国手工业社员代表大会即将开幕
本报讯 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社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即将于12月16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国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经验,提出今后任务;研究并通过手工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和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章程;选举总社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和理事会,正式成立总社。
出席大会的将有各地区、各民族、各行各业的代表约六百五十人。

“城市规划”为什么这样玄妙?

第3版()
专栏:

  “城市规划”为什么这样玄妙?
天津地方国营橡胶一厂准备在近处盖一百多间简易房屋,以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但是,天津市建设局强调简易房屋占地过多,不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非叫他们到中山门工人新村去盖标准宿舍不可。而盖一百多间简易房屋的钱,盖标准宿舍只能盖四十间,解决不了问题。
如果说天津市建设局是怕多占地吧,却也不见得。天津市河东区第二交通器材生产合作社,因为生产和职工人数扩大了,原来的厂房和宿舍都不够用,只要就近拨给他们三到五亩地扩建一下,问题也就解决了。可是,天津市建设局却在很远的北郊区的白庙这个地方批给他们三十亩地,非叫他们到那儿去建设不可。理由也是要服从城市规划。要按建设局的意见办事,不但投资很大,而且给生产和职工生活都带来很多麻烦。
这个“城市规划”为什么这样玄妙呢?能不能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根据节约建设资金、便利生产和职工生活的精神改变一下呢?

建议对协作问题来一次专题鸣放

第3版()
专栏:

建议对协作问题来一次专题鸣放
天津市针织厂要向天津市的纱厂进纱,必须经过市的花纱布公司、纱布站、纺织管理局、供销分局、纱厂等五道关口。针织厂要盖一所房子,必须经过直属上级局、市计划委员会、建设局、建筑工程局、设计处和建筑公司等六道关口。其中光建设局就得往返多少次:要去请拨地皮、请划边道线、报初步设计、报技术设计、领施工执照等等。关口过多,每道关口的手续过多,工作人员和公文往返次数多,这且不说;恼火的是哪道关口或哪道手续发生一点问题,事情就得拖下来。针织厂要盖的这所房子,本来是打算今年使用的。只是因为针织厂的意见要使新盖的这所房子跟厂的办公楼平行,而建设局却坚持要使这所房子跟厂内运输道平行,两下里来回扯了两个月,把设计时间给耽误了。现在不仅今年用不上这所房子,还得多花两千元的费用来进行冬季施工。
在整改当中,工厂内部的组织机构,办事手续等问题,经过大鸣大放大辩论,确实改进了不少。那末,工厂与工厂之间、工厂与机关之间的协作关系,像上述那样多的关口是不是可以减少一点或合并一些呢?或者每道关口的手续是不是可以减少一点或合并一些呢?天津针织厂的同志建议有关的领导机关,都广泛发动群众,对具体的协作问题来一次专题鸣放和专题辩论,以便据以改进一下有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我们支持这个建议。

大家来讨论国务院公布的四项规定草案

第3版()
专栏:

  大家来讨论国务院公布的四项规定草案
鼓励少回家
关于探亲假期和路费补助问题,我认为可以这样修改:一年探亲一次的,补助往返路费的五分之一;二年探亲一次的,补助五分之二;三年探亲一次的,补助五分之三;四年探亲一次的,补助五分之四;五年探亲一次的,路费全部由行政方面负担。关于给假时间,可以不分路途远近和年限,均以两个星期计算,其往返旅程不计算在假期内。
这样做,可以鼓励职工少回家,有利于生产。
            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 李庆年
避免人员对流
我拥护关于职工回家探亲的暂行规定草案。但还应从根本上来解决职工回家探亲的问题。解决办法之一是:设法避免人员对流,竭力就地取材。前几年,开滦煤矿好些职工调到东北、华中等地区去支援那儿的建设,但是,又有不少同类职工从别的地区调到开滦来,真是天南地北大变动。为了国家建设的需要,职工的调动是必要的,必须服从的。然而,如果劳动组织部门多用点脑筋,在不影响建设的前提下,少作无谓的调动,或者缩短调动距离,对国家、对职工本人都很有好处。
         唐山开滦煤矿马家沟矿 李振德
节约探亲路费补贴
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工人、职员回家探亲的假期和工资待遇的暂行规定(草案),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了使这个规定更加完善,并使这个规定能鼓励广大职工在远离家乡的祖国边远地区工作,对规定的第五条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第五条规定,回家探亲往返车船费超过本人月计时工资标准二分之一的时候,由行政方面补助超过部分的二分之一。按这样计算,就是离家乡愈远,在交通愈不方便的地区,本人支出的旅费愈多,国家补助也愈多。这对在远离家乡、交通不便地区的职工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怎么样使补助更加合理,又符合节约的精神?我的意见是:车船费占本人月工资60%以内,可不给予补助,超出60%的,超出部分大部分或全部由国家补助,国家可节约一笔钱,用来增加车船费支出较多职工的补助比例。这对离乡较近的职工影响不大,又能刺激职工远离家乡到边远的地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地质部石油地质局 王明智
参加两年工作 再回家探亲
读了“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回家探亲的假期和工资待遇的暂行规定(草案)”以后,深深体会到党和政府对职工生活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在今天作一个劳动人民真是幸福!但,规定中有些地方,有值得研究、改进的。比如:草案第二条说,参加工作一年的职工就可以享受关于回家探亲的待遇,我认为需要修改。因为新参加工作的职工离家还不久,从搞好工作看,还是暂时不回去的好。一年当中,有假节日五十八天,再除去回家省亲的三个星期,只有九个月的实际工作时间了。时间这么短,恐怕他们的业务都还不熟悉呢。因此,我建议新参加工作的职工,要两年以后才开始享受回家探亲的待遇。
         中央手工业干校 欧贻华

真想不到

第3版()
专栏:

  真想不到
  武汉电信局 陈熙如
好消息
“呵!好消息!”老夏连走带叫地闯进屋来。他马上将报纸一扬,像个宣传员似的报告说:“今天有国务院颁布的退休退职、返家探亲和学徒补贴等暂行规定。”
没等他说完,大家唰的一声都围拢过来了。一份报纸怎么够看呢!有人提议多买几张来。小姚自告奋勇去买了。
小姚迟了一步,当天的报纸卖光了。
“先借一张来嘛!”又有人在提议了,“饭不吃可以,报总得要先看。快快快,谁——谁尽点儿义务好不好?”可是谁也没有理会谁的话,大家只是聚精会神地看。每个人的脖子似乎比平时长了一点,脑袋瓜儿不时地撞着。
很自然的,回家探亲假期的暂行规定草案成了读报的中心。
“现在更加证实我的意见是非常的正确”,老程好像打了一个胜仗似的那么高兴说:“我早就说,讨论问题要实事求是,个人利益要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
“英雄所见略同,我们还不是这样想的。”不知是谁这么顶了一句。
回忆一个月前的争论
提到回家探亲假期这件事,我们小组早在整风开始就开展过无数次的争论。想起当时的争论,也还是怪有味的。
虽说小组的大多数同志的爱人都在身边,但多数人都想回到久别的社会主义的家乡走走。小刘和小王首先提出每年要有十四天假期。他们列出了四大理由:
第一,苏联的工人每年都有假期,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关心工人。我们也是社会主义,就不能两样。
第二,长江航务局、铁路局有年休假期,同是一个娘生的,个个指头都是肉。
第三,一年到头谁都有点儿私事,一年给十四天休假也算不了什么。
第四,如果不给休假期,就应加发十四天工资作为鼓励,怕影响工作嘛,那就花点儿钱也行。
大多数同志虽然并不完全同意他俩的意见,但是也没有什么反对意见,似乎感到有理,又似乎感到理由不那么充足。
“我说呀,讨论问题要实事求是,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要结合起来。”老程有点激动地说:“比吧!和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比吧!只看到现在人家的生活好,就不曾想到人家开头的艰苦日子。没有剥削的社会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未必有十四天假期才算社会主义哪。人家在轮船上、火车上没得星期天,我们有星期天休息,哪个指头不是肉呢?全中国就有——哎,少说一点吧也有二千万职工,每人每年十四天的话,就差不多是七八十万人一年不做工作。另外还得要一大批人来代班。这笔账不小呀!还说算不了什么。这——这简直就是败家子的思想。呵!莫生气呀小王、小刘,我是心快嘴快,打个比喻呀。……再说,不休假的人每年加发十四天工资,国家每年要多开支六亿元左右哩。要造几座长江大桥啊!当然,有特殊情况的应当有个照顾,至于怎么个照顾法,我还没有个好主意。”
“我也是这么个想法,目前国家有困难,等到以后有了条件,规定年休假还是可以的。”老夏首先赞同老程的意见。
“话是这么说,不错,从道理上讲是对的,可是这是实际问题啊!”小刘、小王仍有点不服输,“怎样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呢?”
“道理上弄通了,实际问题就好办了,你们看我说的对不对?”年轻的小钟同志开了腔:“我说呀,说话做事总得有一个分寸。家住在本市的、爱人和自己同居的就不应当要什么探亲假期。刚结婚的,照道理应该让他(她)们有个团圆的机会,假期中间最好不要扣工资。具体的怎么办,由领导上先调查一下,看哪些人可以,哪些人不可以。比如像我,我一家都在汉口,就没有那个必要。有爸爸妈妈在乡下的,你可以多寄点钱给他们作生活费,他们可高兴啦,时常通通信,不等于见了面一样吗?社会主义建设好了,大家还可以到苏联作自费旅行哩,别说探亲了。”
“对!对!小钟说的对!个人有困难,照顾多了,国家就有困难。”大家都说这个意见好。
“我也是这样想的,有父母在乡下的都会有人照顾得很好,主要的是见见面。其实多孝敬一些父母,在工作上争取当模范,父母也光彩啦!”老杨说:“不孝敬父母,不在工作上努力,干巴巴的探亲,有什么意思呢?国家建设不好,老父老母也享不到福啊!”
大家沉寂了片刻。
“你们的那四大理由需不需要保留呢?”老夏笑着对小刘说。
“哦!还提那干什么?”小刘有点不大好意思,说:“当然哪,只看到我个人,看不到社会主义整体,自己认为是很对的意见,恰巧是错误的。不是大家说清楚,我总是以为社会主义嘛,就是要比吃比穿比玩,就忘了增产节约哪!”
一个月以前,我们小组的同志就是这样猜测着。谁也没有想到:政府处理这一些问题这样快,这样周到,连暂行规定草案都上报了。
当场考了一百分
老夏说:“你们看,回家探亲不仅不扣工资,工资少、车船费超过计时工资标准二分之一的,行政还要补贴那超过部分的二分之一,这笔钱算算很可观哩!”
“真的,的确没有想到”,小钟一面在思索什么,一面对老夏说:“我原来也考虑到这一点,但想想不大合时,所以没有提出来。我总认为回家探亲不扣工资已经是照顾了,还要国家拿笔钱出来贴超出的旅费,怎么能体现出工人阶级的思想呢?真是千想万想,想不到党和政府对职工这样的体贴和关怀。”
“这个暂行规定草案大家还要多看看,以后还要讨论呢”,老程提醒大家说:“有什么意见,还是可以发表”。
“这样周到还有什么意见?”小刘回答得很干脆。“意见倒有一个,就是对自己有点意见。”小王诙谐的说:“解放了七八年,脑袋瓜儿里还装了不少的为个人打算的坏思想,以后关于理论联系实际怎么个联法,老程同志要多多指教才好!”
“还是大家互相帮助嘛,”老程笑着说。“我问你,乘交通车付费二分合不合理?”
“这当然是应该的呀!”小王边笑边答。
“那又为什么呢?”老程又笑着问了一句。
“为什么呀,交通车本身就是福利,每次收费二分比公共汽车便宜五分就是福利。我们拿了工资就该付乘车费。什么都要国家花钱,社会主义就不能提前建成,这对每个人都有影响,对不对?”小王满有把握的说。
“啊!还客气要我指教哩,小王的联系实际不坏呀!当场就考了一百分,算优等生啦!”老程边说边比划着。
整个房间浸没在哄笑声里。

模范小组长(图片)

第3版()
专栏:

  模范小组长
李淑珍(中)天津国棉一厂的一个工会小组的小组长。她领导的小组是全厂的青年模范小组。今年,她们创造了五十多天节约回丝二百八十多两的先进成绩。
为了保证生产,搞好团结,她经常利用工间休息的时间,和小组积极分子研究改进生产。这是她们在研究如何节约回丝。 新华社记者 田明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