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57-11-29第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建设繁荣幸福的新山区 邓子恢同志在山区生产座谈会上作总结报告

第2版()
专栏:

建设繁荣幸福的新山区
邓子恢同志在山区生产座谈会上作总结报告
新华社28日讯 “把现在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山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经济上文化上进步、繁荣、康乐幸福的山区”,这是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在山区生产座谈会上所作的总结报告中提出的山区生产建设的总目标。
发展山区生产的重大意义
邓子恢的报告内容,全面地论述了山区生产建设的各项问题。
他在报告的第一部分“山区生产所处的重要地位”中说,山区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战略性地位,这是因为:山区面积辽阔;资源丰富;潜力无穷;前途无限;和全国的经济建设关系极为重大。
我国的山区面积很大,在大陆国土的总面积中有80%左右是山区和半山区。除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外,据二十一个省统计,山区、半山区的县份有一千二百三十七个,占这些省总县数的一半以上;山区的土地面积占62.4%,耕地有五亿六千多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5.8%,粮食产量也占三分之一左右。在这些省的广大山区中,还有各种丰富的资源,其中有森林十亿多亩(占土地面积14%),木材蓄积量达四十四亿立方公尺,另外还有大量的油桐、油茶、乌桕、茶树和各种干鲜果树等特种经济林木,有待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地和矿藏更多。因此,向山区进军,充分开发和利用山区的各项资源,全面发展山区生产,就成为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之一。
他指出,山区的建设,和平原的关系很大。山区搞不好,水土流失严重,就要影响各河下游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这样,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所规定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农业是发展工业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条件,农业的发展如果落后,社会主义工业化也要受到影响。山区生产如果不全面发展,农业将受重大影响,还要影响出口、手工业等等。总之,六亿人民的衣、食、住、行都和山区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求全国都来支援山区,山区就能支援全国,不能孤立地来看山区。 山区有许多地区是革命老根据地,老根据地的人民对我国的革命事业有过巨大的贡献。因此,邓子恢指出,全面地发展山区生产,不仅有巨大的经济意义,还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建设山区的目标和方针
邓子恢的报告的第二部分是“今后发展山区生产的方向”。他首先指出了山区生产的四个特点:
(一)山区生产是多样性的。农业、林业、牧业、副业、采矿项项都有,比之平原更多种多样。(二)山区生产有许多是长期性的。例如,各种林木要有十年、二十年才有收益。因此,山区的农业基本建设任务很大。(三)山区生产商品性大,除粮食外,其他各种产品大部都要卖出。(四)山区生产地区性、季节性大。
其次,他分析了山区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困难因素。有利条件是:我国人多,农民勤劳勇敢。山区人民有丰富的山区生产建设经验;山区资源丰富,生产门路很多,可搞多种经营;自然条件较好;许多山区是革命老根据地,群众政治觉悟较高;山区已经实现了合作化,这是最有利的条件。困难是:山区人口分布不均,有些山区农民生产情绪还不很稳定,想要下山;多年遭受反动统治和战争破坏,创伤较重;由于林木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交通不便,山区和平原城乡的物资交流受到严重影响。
根据以上情况,邓子恢说,我们建设山区的总目标是:把现在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山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经济上文化上进步、繁荣、康乐幸福的山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山区生产建设的方针是:“要在做好水土保持、力争粮食、油料等自给有余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因地制宜地全面地发展农业、林业、牧业和土特产、矿产等多种经济。”
他说,这个方针也可分为六条来说:第一条是发展山区的多种经济,不要单一化。第二条是因地制宜,参照历史,不要一般化,不要割断历史。第三条是力争粮食、油料自给有余,或在一定时期达到自给。第四条是必须大力植树造林,有林才能保持水土,有林才有土特产,林木是长期性的生产,不能只营林木,发展林木要和当年生的作物相结合,用短期生产来支援长期生产;不能光造用材林,要造一些特种经济林和薪炭林,用材林和特种经济林相结合。第五条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没有水土保持,便没有农业和林业;水土保持,对山区生产需要,对平原生产更需要。第六条是全面规划,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八大任务
邓子恢在报告的第三部分中明确地提出了发展山区生产的八大任务:
第一,要发挥山区耕地的潜在力量,在提高单位产量基础上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提高山区的粮食产量。除高寒山区、无霜期很短的山区和石山以外,一般地都要达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规定的四百斤、五百斤、八百斤的指标。其次,要相应地发展油料、麻类、糖料、蚕桑等经济作物,以减轻平原地区的负担。
第二,大力开展造林、育林、护林工作,发展林业。
几年来森林砍伐不少,造林还不够多,如果再继续下去,将甚难满足将来建设的更大需要,同时也要影响水土保持。因此,首先要抓紧造林工作。据二十一个省统计,现有森林十亿亩,占土地面积14%,如果再造十亿亩,森林面积才占土地面积的28%,才有可能达到基本上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控制水土流失森林面积要达30%左右)大家意见:要在十年内造林八亿亩,这是很好的,应该努力完成。这个计划完成了,再用十年时间再在边远山区大量造林,即在二十年内,全国山区就可以基本上实现绿化。
大量的造林主要依靠合作社,其次是国营造林,再次是国家和合作社合营造林,最后是个体的零星造林。
其次,必须重视对现有森林的保护工作。几年来有些地区山林火灾严重,损失不小。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无论北方和南方,无论国有林和社有林,都要实行防火措施,成立防火队,购置防火设备,还要修建森林公路,以便扑灭山火。
再次,要合理使用森林。现在浪费木材的现象相当严重,砍一百万立方公尺木材只利用50%,而苏联却利用80%以上,应该改变这种情况。对大片国有林的采伐方法,不能“剃光头”,要实行适当的采伐方式,把大树、老树砍掉,留下幼树,以利水土保持和抚育更新。林业部门和森林工业部门合并后,采伐单位就是造林单位,管采不造的现象必须克服。对南方的私有林,国家一般只设采购站,由合作社包砍包运,并要订出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使采伐、造林和抚育更新相互结合。不管南方和北方,都要改变只采近山林木不采深山、远山林木的现象。
第三,要充分利用山区水草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山区发展牲畜,除满足当地需要外,还要供应丘陵区和平原地区耕畜和食用牲畜。为了发展山区的畜牧业,要加强牲畜防疫工作和流通工作。
第四,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土特产品的生产,以满足工业和出口的需要。土特产品的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占有重要位置的。我国的出口商品中有50%以上是山区生产的。为了发展包括药材、皮毛在内的土特产品的生产,各地应该同商业、对外贸易等部门协商订立合同。
第五,必须把山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搞好。为了做好这个工作,要按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集中治理的原则,对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的地区要有计划的分期分批分沟分片的加以治理,在十年之内要基本上控制可能控制的水土流失。他说,控制水土流失的一项重要方法就是要修梯田,造林,种草,采取综合性措施。
山区也要发展水利、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样样离不了水,要有甘肃武山县和山东莒南县大山社引水上山那种不怕一切困难的精神,把山区的水利建设搞好。山区一般坡度较大,有了水还可搞小型的水力发电,为农村电气化准备条件。
第六,要发展山区的加工工业、手工业,开发山区的矿藏。
山区交通不便,运出原料比较困难,如果就地加工,运出成品、半成品就方便多了。因此,轻工业部门要研究一下,在山区搞中型和小型的食品等加工厂,把加工工业搬上山去。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委托合作社加工。
手工业也要上山,就地取材制造手工业品,并给农民修理农具。
山区中的矿藏如煤矿、铁矿、金矿、锰矿等也可由合作社开发,但只宜搞小型的,不宜大搞。并经过一定批准手续。要注意保护资源。
第七,大力发展山区交通,这是发展山区生产的一个根本条件。十年内要把山区的经济要道修成简易公路,其余的地方要修大车道、改良驿道和人行道。要逐步提高,量力而行。首先要把水道利用起来,特别是出产木材的地方,要修一下河道,以便流送。
为了发展山区的交通运输,今后,的交通投资要按一定的比例照顾山区;还可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由各有关部门集资帮助农民修路、修桥。山区的运输工具应该改善,要求有关部门予以研究。
第八,要发展山区的文教卫生事业,以便逐步地提高山区人民的文化水平和消除疾病。
十项措施
邓子恢的报告第四部分是为了完成上述任务应该采取的十项措施。
他说,首先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统一认识,明确方向,树立信心,鼓起劲头,面向山区,向山区进军。他强调要有让河水改路高山低头的气概去建设山区。领导干部要带头上山。各省、县要定期召开山区代表会议,听取山区人民的意见,解决他们的困难,鼓舞他们的信心。
做好发展山区生产的全面规划,是一项重要的措施。他说,山区经济是综合性的,因此要全面规划,统一安排。在做规划的时候,既不要保守,也不要不切合实际。为此,要走群众路线,先要自上而下地提出指标,而后再自下而上地经过合作社根据具体情况切实讨论,制订规划;而后乡、县、省逐级作出切实可行的积极稳妥的规划,逐级加以综合平衡,最后定案。
扭转山区人口外流,是解决山区劳动力不足的一个首要办法。他强调必须对山区人民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安下心来进行生产建设。另外,还要动员广大城乡多余的劳动力上山,开发山区。
为了发展山区生产,还要动员大批的优秀干部上山。他们要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而且还要担负起领导生产、组织生产的任务。因此,上山的干部,任务既艰巨又光荣。
加强山区的商业工作是促进山区生产发展的重要环节。邓子恢说,要大力发展山区的商业网;在不能设立购销点的地方,可委托农业社代购代销;产、销地区还可直接见面,以便减少流转环节。他强调指出,在山区的商业工作中一个重要问题是价格问题,有些产品收购价格不完全适当的要予以调整;地区、品种、购销之间都要有合理差价。价格合理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才能提高。
邓子恢还指出:加强技术支援,技术上山;国家给山区以必要的经济支援;重视民族工作,搞好民族团结;都是发展山区生产的重要措施。他对这些问题都作了详细的论述。
他提出的最后一项措施是中共各省委员会必须对山区各项工作加强统一领导。这是建设山区的根本保证。各省都应该有一个书记或副省长专管山区工作。
根据山区特点办好合作社
他的报告第五部分是“办好和巩固山区农业生产合作社”。他说,建设山区主要是依靠合作社。山区有山区的特点,不能按平原的一套办法去办社,在社的规模和劳动组织上要因地因社制宜。山区生产门路很多,对社员应该按不同的活路和技术高低给以合理的劳动报酬,以提高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山区生产发展起来以后,社的收入很大。因此,应该在保证社员收入逐年有所增加的条件下多留一些公积金。收入太多的,还可以酌留一部储存备荒,不算公积金也不分掉。另外,在林区还可留下林业基金,用以发展林业。
山区的副业生产门路很多,比较复杂。因此,副业生产经营范围的划分,也不应采取平原的一套办法,要因地因社制宜。
山区生产商品性很大,这对社员不无影响。他强调指出,对社员经常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非常重要,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防止资本主义自发思想的滋生。

聂荣臻副总理在全国农业科学研究计划会上说 支援农业是农业科学人员的迫切任务

第2版()
专栏:

聂荣臻副总理在全国农业科学研究计划会上说
支援农业是农业科学人员的迫切任务
新华社28日讯 聂荣臻副总理今天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的讨论1958年全国农业科学研究计划会议上作了重要报告。听取聂副总理报告的,除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学家外,还有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和北京农业大学的科学家和教授们。
为什么当前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落后于生产需要?
聂副总理指出去年初中共中央提出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最近又重新作了修正,目前在全国已经掀起农业大生产运动的高潮。他说: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对发展农业生产起着重大的作用。我国的农业合作化已基本完成。合作化的农业生产迫切地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援,同时也为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以研究成果来支援农业生产是农业科学技术人员的光荣而迫切的任务。八年来,我国的农业增产有了显著的成绩,对农业增产的保守思想,不相信合作化的优越性,不相信劳动群众的创造性,不相信科学技术一旦为农民群众所掌握就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八年来,我国的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是有成绩的,在选育优良作物品种、防治病虫灾害、改进耕作方法、改良土壤肥料、开展水土保持、水利灌溉、繁育牲畜良种、防治畜疫、发展特种作物以及试制改良农具等方面,或多或少地都做出了一些成绩;当然,这些成绩与农业生产的需要比较起来还是很不够的。在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大约有二十几条直接需要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相配合,并且几乎牵涉到一切农业科学部门。以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现状与农业生产大发展的形势比较起来,则是远远地落后了。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状态,首先必须解决农业科学研究的思想问题。
聂副总理说,我们从来就主张科学研究工作必须理论结合实际,必须使提高科学水平和为生产建设服务密切相结合。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则必须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总结我国农民的丰富经验,吸收世界科学的先进成果,创造性地进行研究,为农业增产服务,并不断提高农业科学水平。在这一方面,几年来我国农业科学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是有进步的。但是在目前,我国的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还没有完全按照这一原则去进行。相反的脱离实际,脱离生产,脱离群众的现象还是相当严重的。例如,有些农业科学工作者,不愿意走出温室,不愿意离开城市,更不愿意到内地和山区去,甚至有的研究热带作物而不愿意到海南岛去,有的研究畜牧兽医而不愿意到牧区去,认为群众的经验不科学,下乡妨碍自己的“进步”。他们对农民群众生产实践中的新创造缺乏敏感。对许多丰产区的丰产经验却没有去或不愿意加以认真的总结;他们对农业生产中所提出来的困难问题,缺乏钻研的勇气,很少人愿意研究作物栽培方面的问题。研究题目往往从书本上来,又到书本上去。甚至在实验中不亲自观察,不亲自动手,研究记录只伸手向工人要。这样的科学研究工作是不会有创造性的贡献的,当然也不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应该坚决地从这种错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中解脱出来。
克服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作风,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聂副总理说,我国幅员广阔,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环境十分复杂。我国农业历史悠久,群众生产经验十分丰富。农业科学工作者必须从各个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农村,面向生产,加强调查研究,虚心学习农民的先进经验,加以科学的分析判断,从而制订出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正确的研究课题和采取正确的研究方法;并且将研究成果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加以运用和推广。在农业的大发展中发展我国的农业科学。
农业生产中所提出来的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的,需要多种学科互相配合,从理论上或实验上进行综合的研究,需要较多的科学工作者进行集体的研究,有的还需要与国营农场、农业合作社或农民群众进行合作研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任务重,范围广,就学科说,各门学科都是重要的。但是,为使我们的研究工作紧密结合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就不能不有轻重缓急之分,特别是在组织人力、物力方面。农业生产地区性很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分散在全国各地,客观上容易形成工作分散和重复,因此,必须适当地组织各学科、各部门、各地区的力量,进行协调和合作,解决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然而,现在还有些科学工作者却习惯于单干,不愿意与别人合作,强调个人兴趣,反对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研究工作。以致在一个研究所中研究题目十分分散,甚至一人一题。在各研究所间,研究题目大量重复,像插秧机的研究,全国竟有四十多处同时进行。这次会议上提出的研究课题有二千多个,其中不必要的重复是很多的,彼此缺乏互相联系与合作。各学科之间、各机构之间、各地区之间、科学研究机构、科学研究人员和国营农场、合作社、农民之间的联系合作,就更加稀少了。这种个人主义、宗派主义的工作作风,是与社会主义的科学研究道路根本相违背的。必须加以纠正。因此,在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中提倡综合的、集体的、有计划、有重点的、相互协作的研究,乃是发展我国农业科学的重要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充分运用社会主义大生产给农业科学带来的种种有利条件,也才能更便于利用现代科学的丰富成果。农业科学研究部门,在安排自己的研究工作,克服自己工作的缺点的时候,农业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的农业组及地方的有关领导部门,都应该给予积极的帮助。
建立农业科学的领导中心是一项重要任务
聂副总理指出,为适应我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还必须解决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组织领导问题。几年来由于党和政府对农业和农业科学的重视,农业科学事业的发展是很快的,机构和人员的增长比其他各门学科都快,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支不小的农业科学队伍——二百零五处农业科学研究机构,二十七所高等农业院校,和一万多名大学毕业以上的科学技术人员。摊子铺开了,但是还没有很好地组织领导起来,未能充分地表现它的战斗力。目前,总起来说是兵多将少,有的地方是有兵无将,也有的专家又未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如何把这支队伍更好地组织起来为农业生产服务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今年年初我们建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应从各方面加强它,支持它,使它成为全国农业科学的领导中心和重点的研究中心,并围绕着这个中心把各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组成一个全国的农业科学工作网。农业科学院应该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和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提出全国农业科学研究的方向和任务,制订重点研究工作计划,组织全国各有关方面的农业科学研究力量,进行协调和合作,并对我国农业科学的发展采取适当的措施或提出建议。目前农业科学院的力量虽然还不够大,但是它必须向这个方向努力。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取得各有关部门的支援,经过全国农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聂副总理说,建立一个科学研究的领导中心是不容易的,但是十分必要的。右派分子反对我们建立科学领导中心,企图分散我国科学力量,篡夺我国的科学工作领导权,使我国科学事业脱离社会主义道路,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右派分子的这一阴谋已被我们彻底粉碎了。
聂副总理说,我国现有的农业科学力量,大部分在各高等农业院校中。有的教师经年不开课,如果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科学研究力量就会很快的增长起来。国务院业已决定把高等农业院校交农业部领导,并把农学院下放由各省、自治区领导,这就为农学院和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共同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更便于使生产、教学和科学研究三者密切结合起来。除中国农业科学院所属的专业研究所应从全国范围内安排自己的研究工作外,各地区、省、自治区的研究所必须同农学院密切合作,负担起本地区的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的任务,实行对专区、县的试验站、实验场在科学技术上的指导,实行对各地农业推广机构的技术指导。各地的国营农场等都是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基地,也应该与农业科学研究机关密切合作,并给予试验研究的方便。中国科学院和政府其他部门所属的有关农业方面的研究机构,都要和农业科学院共同合作,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作用,重视青年技术人员的培养
聂副总理说,目前全国大学毕业以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共有一万零八百人,其中高级人员(副研究员副教授以上)共有一千三百人,就研究指导力量来说还是不够的,有些新的学科还是缺门。充分发挥高级科学家的作用,培养年青的科学技术人员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方面要求老科学家进一步改造思想和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实际,不断提高科学水平,积极培养青年干部,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一方面要求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尊重老科学家,虚心向老科学家学习。团结一致,形成一个整体,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工作。
农业科学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聂副总理最后提出了农业科学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件事情:第一、从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方面来保证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实现,贯彻执行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年度计划和农业科学组织机构的协调方案。
第二、加强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农业组的工作,经常地进行协调、监督与检查。充分发挥现有的人力物力,根据勤俭建国的方针办科学事业。为了工作方便起见,科学规划委员会农业组下可以按照专业设立若干分组,各省、自治区应该加强对本地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
第三、在反右派斗争胜利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整风运动,改进工作。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苏联先进科学技术,同我国实际相结合。全心全意为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和全体人民的生活服务。
第四、切实注意培养工人和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干部。

山区和平原 同样有前途 福建平和县龙心乡经过辩论得出结论

第2版()
专栏:

山区和平原 同样有前途
福建平和县龙心乡经过辩论得出结论
本报讯 福建平和县龙心乡是一个山区,在鸣放中有的青年提出:山区无前途、用机器没希望、生活苦。特别是出身于富裕家庭的一部分农村青年硬说“生长在山区一辈子也过不了一天好日子。”党支部和工作组研究后,认为这是青年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便以生产队或自然村组织青年辩论“山区有没有前途”的问题。
辩论中,很多贫农和下中农成份的共青团员、青年和农民,都以本乡生动的事实和本人的经历说明了山区同样有前途。
黄国荣说:“解放前,我们这里是穷山荒野,现在公路马上就要通车到门口,我们乡边已建成一个半机械化的糖厂,目前,还要在我们乡里兴建一个炼钢厂,在共产党领导下,荒凉的山区已变成朝气勃勃的新农村,山区同样也能建成社会主义。”
富裕中农林福木说“留粮这么紧,政府要人活,不要人大,还说什么山区好?”五十二岁的老农林华仔说:“记起在旧社会时,一天吃不上一顿饭,实在生活不下去,我才忍心卖掉一个亲生儿,现在每人一年吃到五百四十斤粮食,你们这些青年人还说什么留粮低,实在太没有良心了。”这番话说得林福木哑口无言。
但是有的青年还不服气说:“山区好,可是穿的不比人家好。”于是又有人把解放前那种破衣破裤、千缝万补的情景和现在作了对比:解放前青年人穿的都是本地土造的粗布,现在小伙子穿的尽是咔叽、府绸,姑娘们都有了花衣服,每人至少也有四套衣服可以替换。解放前全乡很少有人穿鞋,现在每人平均有两三双鞋,怎么能说穿的不好呢?
龙心乡四百五十多名农村青年,通过大辩论和在老农民的教育帮助下,分清了是非,得出的结论是山区和平原同样有前途。许多共青团员和青年们表示安心在山区工作,积极参加生产。 (留汉凡)

让山区道路四通八达 辽宁大力建设山区交通网

第2版()
专栏:

让山区道路四通八达
辽宁大力建设山区交通网
据新华社沈阳电 辽宁省大力修建山区道路,以促进占全省面积60%的山区生产的发展。
11月中旬,在辽宁省的庄河县步云山乡,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修建了一条长三点五公里的公路,使这个乡每年生产的四十万斤山果能够及时运出来,作为酿酒的原料。同时,居住当地的人们再也不用绕走三十多里的路去买粮了。
近两年来辽宁省山区道路发展很快,仅盖平、义县、北镇等五个县就开通了大小山岭四十六处,新筑公路一百五十多公里。盖平县打通了千百年来阻挡人民出路的“万儿岭”,使山区大量苹果及时运出,山区农民生活也随着改善,人们把这个岭叫作“幸福岭”。
为了更多更好地发展山区道路,辽宁省交通运输部门决定在明年有计划地开辟三种类型山区道路,就是把山区当中主要干线打通,把特产品产地和主要公路连结起来,同时开辟一些主要山岭。各地还将充分利用汽车、兽力车、木帆船和一切民间运输工具,扩大山区服务线路和营业站点,逐渐组成以产地、供销站点为基点的汽车、兽力车运输网,以集镇、乡为基点的汽车、马车运输网。

采梁山区面貌改观

第2版()
专栏:

采梁山区面貌改观
据新华社讯 山西阳高县二十六乡在靠近古长城的采梁山区。过去,这里全是童山秃岭,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瘠薄。1956年实现合作化后,全乡农民修梯田、建谷坊、荒山播种、植树育林,出现了两万多亩控制水土流失的土地,一万三千九百多亩新梯田和成片林苗;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成倍地增施肥料,扩大种植高产作物,改良耕作技术和发展多种经济,两年来连获丰收,全乡已由缺粮变为余粮,今年共出售余粮十二万斤给国家。随着收入增加,全乡农民经济生活大改善,民校、初小学生增加了,并且添设了一所完全小学。

简讯

第2版()
专栏:简讯

简讯
山西二百万农民
敲开冻土修水利
山西省二百多万农民冒着初冬的寒风,在进行水利建设。
已经封冻的晋北塞外地区,四十五万农民在最近一个月内完成的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的工作量,等于今冬明春计划工作总量的一半以上。靠近黄河东岸的河曲县农民,正在敲开冻土兴建三十处水利工程。
在晋东南的太行、太岳山区,许多小型水利工程目前已陆续完工。在晋南平原上,目前到处可以看见开渠打井的人群,工地上飘扬着竞赛红旗。
农业社建立苗圃
湖北省光化县傅家寨、赵岗等五个乡中,有四十一个农业社建立了苗圃,培育有松杉、桑树、洋槐等二十多种树苗。现在树苗都长得十分茁壮。预计今年冬天能出圃一百二十多万株树苗,够绿化荒山九千多亩。
这五个乡共有荒山三十多万亩。过去每年造林时用的树苗,绝大多数是临时到野外挖来的大树旁分蘖出来的小树秧,小树的根在挖出时受伤,不容易活。另外从林场里弄回来的树苗,经过风吹日晒,也受到很大损伤。所以他们决定建立自己的苗圃。 (新华社)

图片

第2版()
专栏:

甘肃武山县东梁山人民争取明年山地实现全部水利化。这是修建东梁渠的水利大军。 新华社记者 郝常耕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