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57-11-21第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安徽积肥积极分子会议 计划全省积肥一百一十亿斤

第2版()
专栏:

安徽积肥积极分子会议
计划全省积肥一百一十亿斤
新华社合肥20日电 安徽省在12日到17日召开了全省积肥积极分子会议。参加会议的积肥积极分子在会上总结了今年的积肥成绩,交流了积肥经验,表示决心带动全省农民开展一个轰轰烈烈的千车万担的积肥运动,从现在起到明年秋种结束止,计划全省积肥一百一十亿担,比今年积肥数量增多一半以上。
会议对今年全省的积肥工作进行了检查,一致认为今年积肥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去年11月起到今年10月底止,全省共积各种肥料六十九亿担,超出原订计划27.7%。由于积肥数量的增加,全省单位面积施肥量已由1953年的一千斤提高到四千六百斤,施肥面积已由1953年的50%增加到70%以上。今年安徽省的粮食总产量预计可达到二百四十亿斤,比大丰收的1955年增产约十亿斤,多施肥料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会议同时指出,安徽今年的积肥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为了完成明年的积肥任务,会议认为首先要批判积肥运动中的保守思想和自满情绪,加强对积肥运动的领导,从专区到农业社都要有专管机构和专人负责领导积肥工作,制订全年和更长远的积肥规划;合理的调整肥料报酬,纠正肥价偏高偏低的现象;从多方面寻找肥源,多种绿肥,养猪和积攒人畜粪尿等。
到会的三百八十个积肥积极分子和农业部门的干部广泛地交流了积肥、保肥和施肥的经验,有五十七人在大会上发了言。

人人献计 广辟肥源 西宁后子河社找出21项积肥办法

第2版()
专栏:

人人献计 广辟肥源
西宁后子河社找出21项积肥办法
新华社讯 西宁郊区后子河农业社在讨论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要求,结合本社情况研究出二十一项攒积肥料的办法以后,一个空前的积肥高潮掀起来了。
在这个社每到黄昏时分,牵引着犁铧在巷道里吆喝的,是刮取路面陈土的突击队。清晨和月夜背着背斗到处搜集畜粪的,是少年儿童拾粪队。世代流传的烟筒灶改装成可以熏土块的牛尾灶了。从来不积尿的习惯改变了,“户户有尿罐,队队修尿池”的口号正在实现。每家都在掏阴沟,清垃圾坑。社里还准备帮助部分社员拆除和重建旧厨房,取屋顶土、灶土和老墙土做肥料。目前,村里的路边墙角,一堆堆的粪肥、炕肥、土肥越垒越高。全社储积的肥料超过了今年总施肥量的18%,估计到明年春耕前可以积肥六千六百八十万斤,每亩麦地施肥七千七百多斤,麦子产量将比今年增加一倍。
据这个社搜集老农的生产经验和农业科学机构的化验结果,一千斤熏过的土块可以顶二十斤饼肥,旧房顶土、老墙土、路面土比烧的灰肥效率高,一千斤人尿顶二十斤化学肥料。这个社一夜就可以积人尿三千斤。经过辩论,大家都说:“原来我们合作社就顶一个小型化学肥料厂。”于是人人献计,社的管理委员会根据群众意见总结出二十一项积肥的经验。
由于千方百计开辟了各种肥源,后子河农业社对完成明年增产计划的信心很高。社员们说,只要细致耕作,明年每亩水浇地的产量由今年的三百九十斤提高到五百斤是不成问题的。

河北积肥运动将形成高潮 组织辅助劳力积肥效果很好

第2版()
专栏:

河北积肥运动将形成高潮
组织辅助劳力积肥效果很好
本报讯 河北省积肥运动已由点到面逐步展开,到11月中旬统计,全省已积肥八百多亿斤。各级领导在突出抓紧水利的同时,重视了积肥工作。各个专区都制定了增积肥料的计划。例如中共石家庄地委最近召开了电话会议要求中部和西部地区明春的施肥量要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东部地区的施肥量要翻一翻。保定专区满城等十一个县今冬明春计划积肥数字超过了专区要求。
一般地区都通过培养重点,搞样版的方法,进行总结经验,组织参观,以推动积肥运动的开展。玉田、交河、东光、满城等十一个县就搞了各类积肥重点三百多个。交河、东光等六个县并组织了三千多名社、队干部和积极分子学习和参观了重点经验。许多地区积肥已形成热潮。沧县、保定两专区不完全统计,每天有七十六万多人投入积肥,占劳力总数的30%。当前农村水利建设,麦田管理,各项工作任务很重,需用劳力很多。许多农业社由于合理组织劳力,发挥了所有辅助劳力的作用,积肥开展的很好。孟村、南皮、阜城三县投入积肥的七万多人,其中妇女占56%。不少农业社着重总结了历年增肥增产的经验,制定了明年的增肥计划。

中阳县穆家庄社 创造山区积肥新办法

第2版()
专栏:

中阳县穆家庄社
创造山区积肥新办法
新华社太原18日电 山西省中阳县穆家庄农业社创造出一种山区积肥的新办法,这种办法被当地农民称为“积肥蓄水坑”。
穆家庄农业社所在的下枣林乡地处黄土山区,全乡98%的耕地在山上。今年夏天社员们为改变当地因运肥不方便、施肥少产量不高的情况,开始在山坡、田边、地角选择能聚水的地方,根据地势挖成坑,一层土一层秸秆铺好,下雨时拦蓄洪水沤泡;在雨少缺水时便采取熏肥的办法。这样,为秋季种麦贮备了大量肥料。
根据穆家庄农业社的经验,采取这种办法就地积肥,既可解决山地陡坡运送肥料和秸秆上的困难;减少运肥用工和繁重的体力劳动,降低肥价;还可拦蓄洪水,起到保水、保土和保肥的作用。

各地少先队员 开展积肥活动

第2版()
专栏:

各地少先队员 开展积肥活动
新华社19日讯 全国各地的少先队员,最近在执行“小五年计划”中广泛开展了积肥活动。
广西省玉林县石南第一中心小学的少先队员们,打着队旗,敲着队鼓,把六千八百多斤绿肥一挑挑地送给三联乡合作社。浙江省嵊县新明乡第三小学六年级的少先队员,为东升农业社总共积了六千斤堆肥。湖南省衡南县香花小学年龄较大的少先队员,为香花农业社挖了四百六十多担泥肥。不少学校还开展了“一筐粪”的活动。海南岛乐东县千家区中心小学的少先队员,每天放学后就到各村路上去拾粪,只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积了一万三千三百多斤粪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上寨小学的少先队员,在两次义务劳动中拾了六百多斤羊粪。许多地方的少先队员还经常扫街道、院落,把垃圾积起来送给合作社做肥料。云南省下关第二小学五百八十三个队员用这个办法,十多天就积了近二万斤肥料。

北劳社的积肥计划修订两次还是保守

第2版()
专栏:

北劳社的积肥计划修订两次还是保守
本报讯 广东省海康县杨家乡北劳社的干部,在制订今年冬种积肥计划时,对于群众生产积极性认识不足,只要求每亩积肥十五担,以为比去年多七担,能够完成就算很不错了。他们意料不到过不了几天,每亩积肥已超过十五担。干部这才修订计划,提出每亩二十担的指标。这个要求,社员也在十天内超过了。指标于是再次提高为每亩三十担。到10月28日,全社积肥平均每亩已达二十七担。社主任说:“看来每亩积肥三十担的计划又保守了。”

养猪

第2版()
专栏:

养猪
突破历史纪录
江苏、贵州两省目前养猪数量,已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安徽省今年饲养的生猪也超过了近年来养猪最多的1953年的水平。
江苏省计划今年养猪一千万头,目前的生猪存量已达九百七十七万头。贵州省农民养猪已达五百万头,平均每个农户养一点六头,历史上养猪最多的1944年只有三百万头。安徽省的生猪数量到9月底止就达到六百七十六万头,比1953年多60%。
达到纲要指标
湖南省望城县今年平均每个农户养猪五点三头,甘肃省康县平均每个农户养猪二点一头,分别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提出的到1967年平均每户养猪二头半到三头、1962年平均每户养猪一头半到两头的指标。
望城县1953年还只养有十二万多头猪,现在已发展到五十一万多头,计划明年达到六十五万头。目前全县已有93.7%的农户养了猪,养猪收入已占全县农业总收入的28%。全县各乡都建立了群众性的家畜防治所,有一些乡、社基本消灭了猪瘟。
每户养猪六头
福建省海澄县锦里乡平均每户养猪六头多,比去年增加近一倍。按现有生猪五千三百七十三头计算,平均每户可收入一百六十元左右。
锦里乡处在沿海半丘陵地带,这里的农民大量捞海苔、种植水浮莲,扩大青饲料生产,利用蔬菜、南瓜、花生、甘薯等作物的茎叶,并有计划地把青饲料贮藏起来,使一年四季都能养猪。
农妇养猪最高纪录
福建古田县过溪乡光辉第二农业社有六个孩子的女社员刘玉英,从今年3月开始,饲养了二十三头猪,创造了全省农村妇女养猪的最高纪录。
刘玉英有十八年的养猪经验。历年来,她都是利用浮萍、南瓜、萝卜和番薯藤作为猪的主要的饲料。平时,她仔细观察猪的觅食情况,发现了十多种可喂猪的野草、野菜和树皮。现在,一年四季她都能找到四十多种喂猪的青饲料。
养猪大辩论
四川省内江县四合乡农民都订出了节约粮食、发展养猪的计划。全乡在最近的一个月中,增加了毛猪一百多头,预计到今年年底,将达到平均每户养猪三头半。
不久以前,四合乡农民在党支部领导下,对养猪问题进行了大辩论。通过辩论,农民们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必须大量发展养猪,为农业增产创造有利条件。这个乡的中共支部,在大辩论以后,积极帮助农民解决养猪中的困难。全乡各农业社重新调整和适当增加了社员的自留地,以便社员适当发展饲料生产。许多农业社贷出一批仔猪,给一小部分贫困的社员喂养。   (新华社)

比赛两年赢了两年 陕西省有五千多个农业社 超过当地富裕中农生产水平

第2版()
专栏:

比赛两年赢了两年
陕西省有五千多个农业社 超过当地富裕中农生产水平
据新华社西安电 据陕西省有关部门的最近调查,今年陕西省已有五千四百四十多个农业社赶上或超过当地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约占全省农业社总数的17%。秦川平原地区和汉中盆地生产水平赶上或超过当地富裕中农生产水平的农业社,约占农业社总数的20%。咸阳、高陵、蒲城和西安市郊高达30%以上。一般山区也有10%左右的农业社达到或超过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
近两年来,陕西省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根据全省已实现农业合作化的情况,对迅速提高农业社的生产水平十分重视。去年这个省在开展丰产运动中,提出在全省有计划地推行改低产作物为高产作物、改两年三熟为一年两熟、改单季稻为双季稻等五项生产改革,并要注意兴修水利、积肥和合理组织劳力,以及大力推广良种、实行合理密植、推广新式农具,推行秋耕和深耕等。各地因地制宜地贯彻了上述增产措施,使生产水平不断增涨。高陵县今年粮食每亩平均产量达到四百零九斤,30%的农业社已经达到或超过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蒲城县已有一百三十个社赶上和超过了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约占全县总社数的37.5%。
这些赶上和超过富裕中农生产水平的农业社的共同特点是,建社早、生产经营管理较好、注意勤俭办社,并充分发挥合作化的优越条件,积极贯彻各项增产措施。
这些农业社的农副业生产发展迅速,很快赶上和超过富裕中农生产水平的事实,大大显示了合作化的优越性。安康县恒口区二百多户富裕中农过去认为自己的土地好、畜力壮,不愿入社,要在社外和农业社“比赛”。结果比了两年他们输了两年。今年除少部分单干农民略有增产外,大部分单干户不增不减或减产,而农业社比他们增产20%多。因此,他们纷纷要求加入农业社。

安徽祁门县发现 怪鱼上树捕小鸟

第2版()
专栏:

安徽祁门县发现
怪鱼上树捕小鸟
安徽省祁门县凫峰乡牌楼下、八房里一带溪水中,发现一种能爬树捕食小鸟的鱼。
这种鱼的形状似鲢而扁,目极小,嘴宽齿锐,用肺呼吸,身上没有鳞、鳍,鱼的颜色发黑带灰,鱼的下部有四足,身长三尺到六尺,体重一般在两斤至九斤之间。这种鱼在水里喜欢吃鱼、虾和蝌蚪;也能爬到树上伏着不动,乘小鸟不备捕食小鸟。这种鱼被捕捉时,发出似小儿哭的声音,因此,当地人叫它“囝鱼”。它四爪如猫,又叫它“猫鱼”,它能爬树,又叫它“飞鱼”。
据祁门县志载,这种鱼原名“翼鱼”,鱼肉可食,味极鲜美。
(新华社)

解决山区缺乏劳动力的困难 四川三万农民上山落户

第2版()
专栏:

解决山区缺乏劳动力的困难
四川三万农民上山落户
新华社成都18日电 四川北部平武、青川、剑阁、北川等县山区农业社,已经接待和安置了三万多上山农民。这批农民是从遂宁专区迁入的。现在,他们已在山区安下了家。
由于山区地多人少,劳动力缺乏,山区农民渴望着增加劳动力。今年8月,遂宁、三台、射洪等县农民派代表上山接洽时,山区农民表示非常欢迎,特别是对有技术、有文化的农民上山尤其欢迎。经过双方农业社和农业社商谈挂好钩后,山下农民便分批上山。山上农民妥善地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农具和生活用具等的困难。有的把自己多余的房子让出一部分借给迁入的新社员住,有的主动把多余的农具和锅碗等借给新社员用。新社员不会使用山地农具,当地老社员就热心地给他们介绍使用方法。
山区农民的热情关怀使上山农民非常感动,他们的生产情绪都很高,表示一定要努力把山区建设好。

让山区坝区一齐繁荣

第2版()
专栏:

让山区坝区一齐繁荣
本报记者 章皆淳
山区需要发展生产,不过发展山区生产得考虑各种不同的条件。
云南澄江县采取的是山区坝区相结合的办法,吉花农业社采用了这个办法得到了很大好处。
拥有八百一十三户社员的吉花社所在地是一个坝区。它有土地四千五百七十二亩,每人平均只有耕地一点三亩,每个劳动力平均负担二点八亩。这点土地哪里能够人干上几百天?而且一个农业社光生产大米和蚕豆也嫌不够,社员还要求有些小杂粮吃用,要求有零花钱来买日用品。——这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在吉花社的西面,有一个名叫“小团坡”的山村。它和近旁的“大坡头”、“宰摆”两个小村一道,共有五十四户、二百二十人,每人平均有耕地七亩多,每个劳动力平均负担十二亩半。由于地多人少,加上荒山又蓄不住雨水,抢种不及,水田一般都只能栽上一半水稻,其余一半就只好种旱谷,每亩仅能收到七十多斤。旱地也种不完,经常都有一半多是荒着。种下去的,因为缺少肥料或根本不施肥料,照顾不周和自然灾害等等关系,产量很低。
1955年秋收前,吉花社社长上山去了解情况,他走进中农邓朝李的家,只见这一家五口围着一盆青菜你一口我一口地吃,问怎么不煮饭,邓朝李叹了口气,原来是没有米;床上也没有被子。
事情很明显,只要把山区和坝区组织在一个社里,坝区的劳动潜力和山区的土地潜力就都能得到发挥。他就建议两个社合起来,因为这一建议符合群众的要求,两个地方顺利地并成了一个社。山区有许多人本想搬下山的也不搬了。
这一合并,给农业社带来了宽广的发展前途。首先,他们把冬闲变成了冬忙,一个冬天,就在山上开了九百三十多亩荒地。1956年,在山上种了一千八百多亩烤烟。虽然遭到严重的旱灾,因为人多,挑水抗旱的结果,每亩还是收到六十多斤。又因为山区和坝区的生产季节迟早不同,山区和坝区能够互相帮助,抢种抢收,因此,粮食总产量也增产了8%。再加上坝区的烤烟面积也稍有扩大,集体副业也有了发展,去年这个社的总产值竟比1955年增加了34.15%。
不过,把两个地方的农民组织在一个社里,也不是没有一点问题。坝区的人倒没什么,山区社员中有些人担心,合并后交公粮上会吃亏;有些人还怕工分算不清,怕坝区的人占了他们的便宜。到秋收分配的时候,他们这种多余的担心完全解开了。因为山上一年到头都有活干,分配时因为照顾山区,他们分的大米还比坝区的人稍多一些。在土地改革前,吉花乡(坝区)的富裕中农,连家庭副业在内,平均每人每年纯收入才六十一点二四元,现在这“穷山区”的人们,每人一年的平均收入(包括家庭副业在内)竟达到八十多元。
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访问了这个山区。烤烟已经烘烤完毕,场里是一大堆一大堆的黄豆和荞麦,在背后那只山上,到处是抢收包谷的人们。当我问起山区坝区合在一个社里好不好的时候,他们毫不思索地说:“就是好呀!”接着就你一言我一语的举出一大堆实例来:“过去下雨天坐在房子里开会还要用蓑衣披头,现在你瞧瞧,粮食有堆粮食的房,牲口有关牲口的房,农具有放农具的房,还有给来工作的坝区的人住的房。”“没有坝区,我们那有力量种这么多烤烟——烤烟收入是大,可是挺费本的”。“有坝区一道,什么都好办。”“还有牧场、养鸡场。”“还有,过去碰到坝区的人谁也不搭理,现在路头路尾碰到都是有说有笑的,下坝看戏看电影还招呼我们住宿。”……
和坝区的人谈起来,他们说:“坝区山区相结合对坝区的好处说不完,要是没有山区来发展经济作物,我们那有这么多的零花钱!没有山区,我们那里找小杂粮去!”“山区一年到头都有活计,我们坝子里活计闲时又可到山上来干。”
县委会的同志却又从更高的角度来评论这件事的意义:除了使山区坝区都找到出路以外,这样做,还有三大好处:一、发展经济作物不再和粮食争地皮;二、改造山区的速度快;三、还用不着国家花一文钱。只是有一条要注意,就是第一年就要抓收入,发展经济林木、畜牧等只能结合着逐年逐年的搞。

驳倒左老印——农村大辩论速写

第2版()
专栏:

驳倒左老印
——农村大辩论速写
本报记者 金凤
(一)“说一斤够的站那边去,
不够的站这边来!”
“老这么着,每人一斤,影响社会进步!”富裕中农左老印一开腔,立刻吸引了全场的注意。只见他眉飞色舞、笑嘻嘻对生产队长张福德说:“你说统购统销好,我也说好,就是使人们吃不饱。你扛着锄往地里一走,旁人看见准说‘还没睡醒啊?’更不用说干活了。所以少打了粮食,社会就走的慢了!”
“我说说我的肚子和良心”,新中农赵香造发言了:“说肚子是真没饱。要讲良心,咱们闹了三年灾,人家翻山过海运了粮食来。咱们今年丰收了,想多吃,不供给灾区,这就叫忘恩负义!可是肚子又怎么办呐?找点菜糊搭着吃吃,紧巴紧的也就度过来了。”
赵香造的这一顿肚子和良心,说得大伙尽是笑。会场的空气十分活泼,就是说不够吃的越发多了。富裕中农金桂贞叫得特别厉害。他说今年一年他的体重就抽了十六斤,再有二年他就要完了。
掌握会场的金寿海和张福德,弄得毫无主意。金寿海试着转过湾来,他说:“咱们到是算算早先吃多少,统购统销吃多少?”
“少呗”,左老印应声而答:“我饿的眼花缭乱。别的都好受,唯有这一斤难忍。”他见会场上多数人尽跟着他嚷不够吃,心里着实高兴,忍不住把憋在肚里几年的话都倒出来:“早先随随便便那时候,也闹过灾荒。民国九年闹大旱,有大客商买卖人就知道你缺粮,从远处运粮到望都,一囤一囤多着呢。我找个认识人说了说,套上个大车,要了个保人,没给钱,就拉来了几口袋。也有手头凑付不起的,可以扛长活呀!再不行,出去逃荒!”这时候,会场上开始不安静起来,有人小着声音说:“那不是贩卖粮食?”有人说:“逃荒,扛长活,穷人的死路!”可是左老印没有听到这些,却愈说愈兴奋:“早先那年头,逃荒的有的是,一家子一家子的逃到咱这来,三个五口地在门口站着。这个社会改变了,以人定量,都是一斤,你要饭我还没有呢。不信,你试试出去,用不了五天,准得把你饿死!”
共青团员李金翠实在听不下去了,她说:“反正我是够吃了,这几年闹灾,我也一点没饿着!”
“要是都觉得够了”,左老印轻蔑地吐了口唾沫:“再减一点,来个十二两怎样?”他见大家不啃声,又加了一句:“现在肚子节约,地也节约了一少打粮食呗!谁说一斤够吃的站那边去,不够的站这边来!”他放开嗓子吆喝着。
“好,好,站出来,站出来”,富裕中农胡祥贵、金桂贞都站起来随声附和,会场上闹哄哄乱成一片。金寿海不得不赶紧宣布散会。
(二)谁掌握了粮食的命运?
“咱们都说不够吃,究竟要多少,咱们才够吃呢?”会议由副社长金俊杰主持了,他心中有底,问得十分沉着。
“要想大伙扛着大旗,敲着太平锣,打着太平鼓,唱着太平歌下地去生产,每人至少二斤!”左老印说得十分顺溜,俨然代表着民意。
老庆和猛的站起来,高声说:“一个人吃二斤,二斤打那里来?咱们村这点地,能出多少粮食,咱们得算算账,光要求不行!”
“对,算账算账”,大伙全同意。于是,算盘找出来了,合作社的账去找出来了。算盘的的搭搭在响着,人们的心里也都在盘算着,全村二千口,按每人每天二斤,一年得吃一百四十四万斤,全村产粮一百零一万斤,除掉公粮种籽,剩下八十二万斤,和一百四十四万斤相差六十二万斤。
“这么着,每人每天二斤,国家还得给咱村送六十二万斤来!今年还是丰收年,你说这笔账打那儿出呀?”老庆和不慌不忙问着左老印。
左老印正无法对答,副社长金俊杰紧接着说:“咱们都嚷嚷不够吃,可是卖山药干的也不少。不够吃的话,为什么卖山药干,有的卖好几百斤(这时,会场上有些骚动,那个叫嚷一年抽了十六斤的富裕中农金桂贞在悄悄地溜到墙角落里去,看样子他怕点他的名,因为恰恰是他今年春上就卖过好几百斤山药干),有的挑着棒子到集上去卖。真的不够吃为什么还卖山药干?是按一斤吃的吗?谁也没按一斤吃!”
接着又算了左老印和几家富裕中农的分粮账。左老印去年分粮四千五百九十斤,除掉饲料一百二十斤,还有四千四百七十斤,全家九口(内五个小孩),大人小孩平均每人一年四百九十六斤还多,一个月合四十一斤多。还有吵着说不够吃的金开,他家每人合一千三百多斤。还有金符合家每人分到一千四百多斤……。
一笔一笔账算下去,社长金俊峰沉下声音来说:“咱们去年都吃了昧心粮了。吃了那么多,还说不够吃,咱们要吃多少才算够?”
会场空气有些紧张,金俊杰又说开了:“上次老印提出度灾的几种办法:贩卖粮食、要饭、扛长活都比现在吃得好,大伙来讨论讨论。”
“要饭可难哪”,扛过长活、要过饭的宋老和开口了:“一顿不出去就饿肚子,出去了也不准有,人们高兴给你点冷茶冷饭,不高兴就给你两句冷言冷语。要饱的时候着实稀少。天下顶数要饭吃难了。那时家里要有半斤四两粮食,也不出去要饭去!”
“扛长活好?”屋角老贫农李老喜说时声音微微发抖:“我扛了四十年的长活,遭那罪就别提了。冷也得去,热也得去,刮风下雪下刀子也得去!俗话说得好:红眼熬瞎子,扛长活的熬花子:要不是共产党来,我就熬成花子了。”
“宋老和你爹不就熬了个花子?”贫农王老国老汉指着宋老和:“还有王老连的爷爷,扛一辈子长活,眼瞎了。要不是这社会,他要饭吃连门都找不着,准得活活饿死!”
“场光地了衣裳破,扛长活的啼哭东家乐呐”!李老喜说着声音都哽塞起来。全场的空气十分沉重。
这时左老印活像一头关在笼中的野兽,在地上不住的走来走去。
在上一个会上说着肚子和良心的赵香造也出来讲话了:“我小的时候也要过饭,我兄弟也跟着我去要。可现在他上了中学,参加工作去了。你说一斤不多,那年头谁要给我四两,我也不要饭去!”
“我不是说要饭逃荒好”,左老印低声分辩:“我是说那年头也度过来了。”
“看是怎么度法,就像老印说的贩运粮食也能度灾荒!”副社长金俊杰点了一句。
“这叫做可耻的剥削手段”,贫农出身的社长金俊峰愤愤地说:“人家挨饿,他用小价买来,大价卖出。挨饿的是穷人,买点粮得卖房卖地。俗话说得好:贱年出富家,穷的添穷,富的添富,这不是度灾的问题,是喝穷人血的问题!那时粮食掌握在地主富农及一部分富裕中农的手里,他们掌握了粮食,就掌握了穷人的命运!”
“现在怎么样?”大炮方千际开腔了:“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掌握了粮食,保证人人有饭吃。咱们三年闹灾,粮食从四川运到长江,从长江运到上海,它坐轮船到了天津,然后到了塘沽,从塘沽它又上了火车到了房山桥。一斤粮食运费就得二斤半的钱,可是交到你手里还是八分钱一斤。这就是统购统销的好处!”
(三)贼船和社会主义的大船
参加辩论会的人,愈来愈多了。左老印见黑压压坐了一屋子的人,心里不免有些发慌。他低眉下眼,压低着嗓子说:“大伙都觉得一斤粮食够了,我更觉着够了。大伙觉得美满,我更觉得美满。”
“老印你说入社是上了贼船了,你把贼船给大家比方比方。”金寿海点明正题。
“入社我不愿意非叫入,入了就像上了贼船嚜。”左老印说得吞吞吐吐。“要照我看”,新中农金文才慢条斯理地说:“照先那社会,咱们农民都在泥里水里淹着浸着,没吃没穿。地主富农和一些富裕中农,驾着小船,淹不着又有吃有喝。这时候来了社会主义的大船,老百姓都上了这大船。这船个儿大,搁不住一晃荡,那些小船上的地主富农和些富裕中农,一个个都掉到泥里水里去了。没办法他们也只好上了大船,总觉得不如驾着自个儿的小船自在痛快。”
“文才说得好,就是那么回事”。好几个人点着头。
“我们贫雇农入社是上了社会主义的大船了”,生产队长李生德接口说:“就如聋老祥好几个月没出门,侍候病人都侍候不过来。要是单干他保险过上白毛女生活了。这回社给他照顾了多少工分!”
“去年我上保满路做工,我爹死了,家里没有钱,社里给买了棺木,还帮助给埋了。要那年头,我把家去了也不够!”贫农赵成弟是第一回来参加辩论会,他向来不肯多说话。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尽数说合作社的好处,左老印横直不开腔。要不就是叹他家人口多劳力少,去年卖了他准备修房的榆树、柳树来买粮。
金寿海再也耐不住了,直问他:“你连着三年买国家好几千斤粮食,要像早先单干那阵,你卖几棵树能买得回这几千斤粮食?”
这不提单干还好,一提单干可就触到左老印的痛处了。他冷笑一声:
“地有高洼不平,不见得全涝着了。要是收成点呢?就许打的够吃!”
金俊杰哦了一声,他这下全明白了,紧接着就问:
“高干地能打粮食,低洼地怎么着?”
“卖房呵,出地哪!”左老印轻描淡写地说着。
“没地出的怎么样?”“尽等着饿死呵”?这一下群情激愤,纷纷叫起来了。这里谁都知道左老印家以前全是十八亩水旱都收的高干地。他死死反对合作化,敢情是痛惜错过他那发家致富的机会。
“这东头就数你家和金兆二家尽是高干地,三年水灾,就你二家收了,别人都得饿死,这合理吗?”辩论会上打头一炮说不够吃的新中农金新宅这时完全转变过来,愤愤不平地质问着左老印。
“要是单干,李老锡这几年准得饿死,他家一块高干地都没有。再一个锡林家,你也可以说说呀!”熟悉全村土地情况的社长金俊峰搬着指头一家家计数着。
“我来说些骨头话”,从屋角发出一阵低沉的声音,人们惊讶地发现这是村里善于吹喇叭、吹笛但从不出席会议、外号老顽固的张东海在说话:“我家也尽是低洼地。以往我一见下雨,就愁的再也睡不着觉了。那年月,不断的吃糠咽菜,还断不了卖房出地。这三年要不入社,我早要了饭吃了。这回,不论干什么,我心里坦然着呢。夜里也睡个踏实觉啦”。
“你们尽说我地高,别人也有地高的,”左老印还强嘴分辩。
“这就得分那儿说”,老庆和说:“早先地主富农有的是高干地,灾年他们家有存粮,别人没有,就得量他的。穷棒子有个三亩五亩的,也就去光了。种高干地的可就发家致富,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现在就不是这样了。走资本主义的道就得一家欢笑几家哭了!”
金俊峰总结了大家的发言说:“共产党领导咱闹社,是要咱农民摆脱祖祖辈辈贫困的命运,要全中国六亿人都吃上饭,穿上衣,住上房子,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是一家吃肉,几家饿死的道路。老印你只要好好劳动,过几年你家孩子都长大成人,你的日子也会愈过愈富足!丢开你那凭十八亩高干地发家致富的梦想,和大伙同心合意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吧。”
左老印搭拉着脑袋,再没有话说了。

为大生产服务找(图片)

第2版()
专栏:

为大生产服务
四川温江县供销社,准备了大批化肥和农具,迎接冬季大生产高潮。
(左)温江县今年冬天供应农民的化学肥料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左右。这是准备运到农村去的大批磷矿粉。
(右)温江县供销社准备了一万多件铁、竹、木农具,供应农村冬季生产用。这是农民正在选购铁质农具。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金勋琪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