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57-11-18第1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改进工业、商业和财政的管理体制

第1版()
专栏:社论

改进工业、商业和财政的管理体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4日批准了国务院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业管理、商业管理和财政管理体制的三个规定。这三个规定的总的精神,是把一部分工业管理、商业管理和财政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地方行政机关和厂矿企业单位,以便进一步发挥地方的、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完成国家的统一计划。这一套做法必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积极的良好的影响。我们党的、政府的和其他各方面的工作,都必须估计到这种影响,采取相应的改进步骤,以适应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集权和分权的问题,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曾有过争论。有的强调中央集权,有的强调地方分权;封建社会争论过这个问题,资本主义社会也争论过这个问题。但是在阶级社会里,不管是中央集权也好,是地方分权也好,都是少数统治阶级掌权,大多数劳动人民无权。阶级社会里集权和分权的争论,实际上是反映了各个统治集团之间的利害冲突和互相倾轧,是为了巩固少数统治阶级对大多数劳动人民的统治。社会主义国家也有集权和分权的问题,但是这就根本不同于阶级社会里的集权和分权的问题。社会主义国家的集权和分权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民主和集中的问题,是怎样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只强调集中,不强调民主,容易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造成官僚主义;只强调民主,不强调集中,就会带来极端民主化,容易发展本位主义,片面性,造成自由散漫、无纪律、无秩序的现象。因此,社会主义国家解决集权和分权的问题,也就是更好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在集中指导下发扬民主的问题。
八年来,我们的国家正是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来解决集权和分权的问题的。实行民主集中制,在建国之初的共同纲领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上,都有明文规定。应该说,这个制度是被中央和地方普遍遵守了的。许多重要的法令,事先更曾经过各级政府组织,甚至全国人民广泛讨论。宪法的制定是一个例子。全国人民讨论了宪法草案,提出了十多万条意见,才订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宪法。农业合作化的政策也是一个例子。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是先发下去讨论,然后又收回来讨论才公布的。同时,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时候,中央总是强调各地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总是坚决反对不研究具体情况,生搬硬套的主观主义的。地方在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执行中央的政策方针上,也是坚决的、有创造性的。中央的许多指示,都是以各地创造的经验为根据的。例如用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办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地方上根据中央的政策创造的经验,然后再在全国推行的。八年来由于民主集中制的贯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一直是正常的、健康的。
但是,也应该承认,过去几年在工业管理、商业管理和财政管理上,比较起来,集中是比较多的。这种比较多的集中,在当时是正确的,是同当时的社会情况和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例如在解放初期,我们接收了旧社会留下的烂摊子,财政金融混乱,物价上涨;要统一财政、稳定物价,显然不是地方各行其是所能解决的,这就需要比较多的集中。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需要集中使用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需要从全国范围的平衡来考虑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发展,这显然也是需要比较多的集中的。由此可见,过去几年工业管理、商业管理和财政管理上集中比较多些,是必要的,从现在看来也是正确的;只是其中有一部分,现在看来是不必要的,或者是有缺点的。例如商业方面许多专业公司,曾经不根据各地业务量大小的不同,普遍布点,“一杆子撑到底”,显然是不必要的。企业方面曾经规定,厂矿单位在固定资产购置方面用款超过二百元以上的,都要按照基本建设投资程序,呈请主管部门批准,也是有缺点的。因为控制企业的开支虽然必要,但企业有大小不同。对小企业说来,二百元很能解决问题,几乎没有什么约束;对大企业说来,二百元就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几乎寸步难行。这些不免会限制地方的和企业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我们国家是一个大国,各地的自然情况不同,经济基础也不同,许多事情是很难强求一致的;即便是一些被公认为最需要集中的事情,也需要因地制宜、需要给地方一定的机动权力。例如国家的经济计划,这是最需要集中的。五年计划、年度计划都需要由中央来确定。但中央在确定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的时候,也只能先由上而下地颁发控制数字,然后由下而上地编制计划草案,经过反复修订,才能最后确定下来。而且计划也不能订死了,如果都订死了,那就很难切合实际,也很难办事。因此,就是最需要集中的计划,也只能搞出个大轮廓、大项目;而细小的部分只能让地方因地制宜地去确定。计划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可见,事不分大小都由中央来管是不行的。这样的“集中”,看来是集中了,实际上是不利于集中的。为了有效地集中,必须把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这种权力下放,表面看来是削弱了集中,实际上恰恰是加强了集中。
还必须指出的是,经过八年来的努力,我国的经济情况已经有了若干变化,这种变化也要求适当地下放权力。例如大批新企业投入生产,旧企业扩建改建完成,中央各个工业部所辖企业的数目大大增加,继续沿用旧的组织管理的形式,实际上已经很难对每个企业实现具体领导。又例如由于各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由于一些新工业区的出现,地方上也需要有比较多的权力来安排本地区的经济生活,调节中央各部所属企业在本地区的相互关系,继续沿用旧的组织管理形式,也很难适应经济工作的新的形势。因而近两年来,如何适当地把一部分工业管理、商业管理和财政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地方行政机关,已成为大家都感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务院曾经陆续有过一些规定,给地方增加了一些机动权力;但是由于这是很大的、牵涉很广的问题,短时间内还没有可能从体制上作系统的考虑。现在经过较长时间慎重的研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了国务院通过的改进管理体制的三个规定,从体制上对中央和地方在工业管理、商业管理和财政管理上的权力作了适当的调整,是完全必要的。
权力下放,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的另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责任下放。权力和责任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工业管理、商业管理和财政管理的体制改进后,地方行政机关的权力扩大了,厂矿企业主管人员的权力也扩大了,但同时应当看到,地方行政机关和厂矿企业主管人员由于管理体制的改进,所负的责任也加重了。在他们来说,过去一些可以由上级决定的事,现在要由自己来决定了。必须兢兢业业,认真学习,胜任愉快地把责任担当起来,把工作进行得比过去更好。同时,还应当看到,在职权下放的同时,必须更加加强综合平衡的工作。有关的综合部门、计划部门和中央各业务主管部门必须适应管理体制的改变,改进自己的领导方法和业务重点,着重综合平衡工作和有关方针政策的指导,使地方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因地制宜决定问题,而又不至影响整体和全面的平衡。不要以为权力下放了,中央有关的主管部门就可以完全撒手不管了。另方面,地方负责同志和企业主管人员也应当更多地注意处处从整体出发,照顾全局,注意克服可能出现的本位主义情绪和局部观点,以免削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我们的建设是有计划的建设,我们的计划是建立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的;没有全局的、整体的平衡,就不是有计划的经济,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例如权力下放之后,各地在经济上必然有所发展,必然会兴办一些工业,这时候就需要考虑不使其他地区、特别是沿海城市已有的生产设备闲置起来。只顾沿海城市,不顾内地,以致热水瓶等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也要集中在沿海生产,远程运到内地,是不对的;但内地样样都要求自给自足,排斥外来的产品,必然造成已有设备的浪费,也是不对的。
国务院通过的工业、商业和财政三个改进管理体制的规定,是不是十分完善,将来不需要再作改进了呢?不是的。比如改进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中就说到,由于刚开始实行,各方面都无经验,准备在实行一年以后,必要的时候再作局部调整。我们说,国务院制定这三个改进管理体制的规定,是十分慎重的。自从毛主席去年在关于“调动一切力量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报告中提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个问题后,曾经开过一系列的会议,组织各地进行过多次讨论,不久前党的三中全会也专门作了研究,前后费时一年多,才定下来。因此,这个改进,从现在看来是完全正确的。
全民整风开展以来,许多同志已经在实际工作中感觉到一个新的生产高潮正以千军万马之势奔向前来。农村里,展开着两条道路的大辩论,更坚定了广大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信心,中共中央发表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又鼓舞起广大农民更大的生产热情。厂矿企业里,鸣放的高潮和整改的高潮已经出现,千万条意见提上来,许许多多的工作已有改进,生产面貌焕然一新。在全国范围内,到农村去、到劳动中去、到层基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已成为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数以百万计的干部已经轻装下放,或者正整装待发。一个社会主义生产的新的高潮,确实在日益形成中。在这种情况下,改进工业管理、商业管理和财政管理的体制,无疑给了地方迎接生产高潮、组织生产高潮以很大的助力。地方的党组织和政府组织,有的是有这方面的经验的,有的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这就需要立即行动起来,认真研究本地区的经济情况,正确地运用下放的权利,以便组织广大群众因地制宜地、更好地完成国家统一的社会主义建设计划。

农业部通知各地抓紧时机采取有效措施 迅速掀起冬季积肥高潮

第1版()
专栏:

农业部通知各地抓紧时机采取有效措施
迅速掀起冬季积肥高潮
新华社17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十六日发出关于抓紧冬季积肥运动的紧急通知,通知全文如下: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今冬明春大规模地开展兴修农田水利和积肥运动的决定”后,有些地区已经采取行动迅速掀起冬季积肥的高潮。河北省召开了水利积肥会议,省委确定第一书记亲自掌握水利建设和积肥工作,并要求各级党委第一书记都亲自抓水利和积肥,而且要长期抓,抓深抓透。山东省也召开了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对今冬明春大力开展水利积肥运动进行了具体部署,要在全省范围内迅速掀起规模壮阔、声势浩大的以兴修农田水利、积肥造肥和改良土壤为中心的新的生产高潮,推动生产大跃进。湖北、湖南、广东、江西、安徽、甘肃、福建、河南都曾先后召开了专门会议或发布了专门指示,这对1958年的农业大丰收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从总的情况看,积肥运动的热潮在一些地区尚未认真展开。为保证1958年农业大丰收,还须用最大努力增积肥料,要求各地领导抓紧时机,迅速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在领导群众大规模兴修水利的同时,组织群众,开展积肥运动。
第一,积足越冬作物的追肥和春播作物的基肥,是冬季积肥运动的总要求。
(一)各省(市、自治区)、专区、县、区、乡、社对于各季、各种作物、各需多少肥料、有何积肥门路、如何积肥造肥,都必须做出具体规划,做到心中有数。河北省要求1958年全省肥料平均每亩施肥五千斤,有条件地区要达到一万斤。江西省提出明年双季稻每亩施标准肥七十担到八十担,单季稻每亩五十担,旱地作物三十担(包括绿肥)。湖南省要求从现在起到明年插晚稻时止,全年积制各种肥料八十亿担,达到每亩平均施肥一百五十担,具体要求春节前积制三十亿担,插秧前积制三十亿担,用于春播作物,其余二十亿担在夏季积制,用于秋种作物。希望各省各县都根据本省本县的具体条件,提出积肥造肥的指标和措施,督促各合作社讨论执行。
(二)冬季积肥门路很广,既要注意抓大宗肥源,也不忽视零星肥源,首先要开展圈猪积肥活动。今年全国养猪数量已达一万一千八百多万头,但是,还有40%左右的猪没有栏圈。圈猪积肥的潜力极其巨大,各地要充分利用冬季农闲时机,广泛动员农业社,本勤俭办社的精神,就地取材,大力帮助困难社员修圈积肥,由社员用出售猪粪尿所得的价款分期偿还。最近,局部地区由于今年年成不好,饲料较紧,或者由于在反对农村资本主义自发势力时解释不清,因而引起不正常的多卖多宰生猪和仔猪价格下跌的现象;这对发展生猪、养猪积肥是不利的,望各地注意检查制止。
第二,种植冬季绿肥,在部分地区对解决早稻基肥有决定性的作用。必须认真做好绿肥的培育管理工作,注意开沟排灌及防冻措施,力争提高单位面积的鲜草产量,做到种一亩绿肥能肥田两亩到三亩。有条件、有经验种植春播绿肥的地区,还应该备足种子,争取多种。
第三,因地制宜地挖掘、利用各种地方肥源。例如,北方地区着重提倡利用人粪尿,并且勤拉土,勤垫圈。南方水田地区要发动和指导农业社普遍推行田头沤粪,如江苏的草塘泥、湖南的凼肥(凼,即沤肥池)。山区要搜集秸秆、落叶、枯草等进行堆肥沤粪。水网及滨湖地区要利用冬季枯水时期挖河塘泥、打水草。沿海地区要组织打捞各种动、植物海肥。城市近郊要积极组织利用杂肥、人粪尿和其他城市肥源。
第四,农业社要制定常年积肥计划和社员积肥报酬办法。大力推广“四勤八有”(勤扫、勤出、勤垫、勤烧——烧灶灰和石灰,牛有栏、猪有圈、田有草子、四季有凼、粪有池、灰有屋、人有厕所、鸡鸭有窝)的先进积肥经验,奖励积肥劳模,从多方面鼓励社员积肥积极性。对集体积肥应该根据肥料质、量和所费劳力,合理评工计分。对社员家庭积肥,最好是“按质论价、现金收买”。资金有困难的合作社可以“按质论价,按价记账,分期付款,按期结账”。
第五,加强积肥工作的领导。要求省、专区、县、区、乡、社都把积肥、造肥当作实现农业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切实抓紧;并且指定一定的干部,深入重点,总结积肥增产的先进经验,组织参观访问,交流推广。
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农业部门从11月份起到明年春耕开始为止,按月将冬季积肥、造肥运动的进展情况报告农业部。

中苏人民永远亲密团结在一起 苏对外文协和苏中友协设宴招待中国客人

第1版()
专栏:

中苏人民永远亲密团结在一起
苏对外文协和苏中友协设宴招待中国客人
新华社莫斯科17日电 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会和苏中友好协会理事会16日下午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到苏联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祝典礼的中国客人们。出席宴会的有中国代表团团员、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苏友好协会总会会长宋庆龄,中国代表团团员、中国文化代表团团长沈雁冰和以刘宁一为首的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全体团员。中国驻苏联大使刘晓也出席了宴会。
苏联方面出席宴会的有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主席波波娃,苏中友好协会副主席萨丘科夫、吉洪诺夫,汉学研究所所长佩雷维尔塔伊洛,文化部部长米哈伊洛夫,高等教育部部长叶留金,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对外经济关系委员会副主席马列金,卓娅的母亲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以及苏联著名的科学文化界人士。
波波娃主席首先致词。她代表苏联对外文化协会和苏中友好协会欢迎最亲爱的中国朋友。她说,在十月革命节日前成立了苏中友好协会,这象征着两国永久的牢不可破的友谊。这次会见能够促进我们的联系,加强我们的友谊。
接着,苏中友协副主席萨丘科夫讲话。他说,请允许我在莫斯科欢迎你们伟大中国人民的代表。我代表年青的苏中友好协会向你们致最热烈的问候。在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时候能够见到你们,我们很高兴。我们今天请宋庆龄会长替我们向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代表团问候,我们所有的苏联人都热烈欢迎中国代表团。
宋庆龄接着在会上讲了话。她着重指出,苏联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获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对于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贡献,对于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劳动人民永远是最伟大的鼓舞力量。宋庆龄表示衷心感谢苏联政府、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对中国的一贯支援。她最后说:“在加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的崇高事业中,中国人民一定永远同苏联人民亲密地团结在一起,同社会主义各国人民以及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在一起,胜利前进!”宋庆龄的讲话受到了热烈的鼓掌欢迎。
宴会最后,刘宁一团长代表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向苏中友好协会献礼。礼品中有锦旗、国画、苏绣
“列宁同农民谈话”、清朝的磁器、宫烧瓷盒和图片等。
苏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吉洪诺夫在接受礼物时说,能够在这个伟大的节日看到中国同志,感到很高兴。当我们回忆过去的斗争的时候,可以看到许多中国战士同我国劳动人民一起并肩作战。从十月革命第一天起,我们两国人民就沿着一条大道前进。他最后代表苏中友好协会感谢中国劳动人民所带来的礼物。
宴会充满热烈友好的气氛。宾主双方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毛主席电摩洛哥国王 祝贺他加冕二十八周年并贺摩洛哥国庆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电摩洛哥国王
祝贺他加冕二十八周年并贺摩洛哥国庆
新华社17日讯 毛泽东主席17日致电祝贺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本·优素福陛下加冕二十八周年和摩洛哥国庆。电文如下: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本·优素福陛下:
值此陛下加冕二十八周年和贵国国庆日之际,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并且以我个人名义,向陛下和摩洛哥人民表示热烈的祝贺。祝摩洛哥国家繁荣、人民幸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毛泽东 1957年11月17日

国务院发布命令 公布改进工商管理体制两规定

第1版()
专栏:

国务院发布命令
公布改进工商管理体制两规定
新华社17日讯 国务院命令:
国务院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已经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四日第八十四次会议原则批准,现在予以公布,自一九五八年起施行。
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五日
新华社17日讯 国务院命令:
国务院关于改进商业管理体制的规定,已经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四日第八十四次会议原则批准,现在予以公布,自一九五八年起施行。
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五日
(两项规定登在第三版)

跳过一公尺七十七公分 郑凤荣创女子跳高世界纪录

第1版()
专栏:

跳过一公尺七十七公分
郑凤荣创女子跳高世界纪录
据新华社17日讯 郑凤荣17日在北京跳过了一公尺七十七公分的高度,打破了美国黑人运动员麦克丹尼尔去年12月1日在墨尔本创造的、保持了还不到一年的一公尺七十六公分的世界纪录。
这是继陈镜开、戚烈云之后,我国创造世界纪录的第三人。
郑凤荣今年二十岁,身高一公尺七十公分。她17日在先农坛体育场参加了北京市运动会的女子跳高比赛。当她在北京时间上午十一点二十三分跳过了这个有历史意义的高度以后,在场的田径总裁判长、国家裁判金岩和郑凤荣的指导黄健,以及许多运动员向她热烈祝贺。
今天,郑凤荣做了约半个钟头的准备活动以后,就用“剪式”动作非常轻松地跳过了她要求跳的第一个高度——一公尺五十六公分。随后,一公尺六十公分、一公尺六十四公分、一公尺六十八公分和一公尺七十二公分的高度,她都是一跃而过。横竿升高到一公尺七十七公分时,她第一次因为步点没有踏准,没有跳过。但是,她第二次试跳时终于获得了成功。郑凤荣今年八次跳过了一公尺七十公分和一公尺七十公分以上的高度,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女运动员能在一年内这么多次跳过这样的高度。

鼓起劲来,大量积肥!

第1版()
专栏:社论

鼓起劲来,大量积肥!
“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这是我国农民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增产经验。增产一百斤稻谷需要二点四斤氮、一点二斤磷和三点一斤钾;增产一百斤皮棉需要十九点三斤氮,七点七斤磷和十四点七斤钾。这是一些农业科学部门所作的分析。不管是农民的经验,还是科学部门的试验,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要想提高农作物单位产量,必须多积肥,多施肥。
我国大部地区的农民虽然重视肥料,但并不是每个地区都已经在所有农田里施用了足够的肥料。解放以前,农民生活下去都很困难,无力也无心大量积肥。解放以后,在个体经济的年月里,许多农民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积肥的力量也很有限。到全国农村基本合作化以后,在1955年冬季和1956年春季的生产高潮中,广大农村掀起了规模空前的积肥运动。不少地区在这个时期聚积的肥料比过去每年多几倍甚至十几倍。但是,由于过去的底子不厚,不少地区施肥量仍然不足。据农业部门调查,至今全国还有占耕地面积15%的耕地是根本不施肥料的“斋公田”。这是我国农业生产上的一大弱点。
缺乏肥料的原因并不是没有肥源。目前我国农村有一亿一千八百万头猪,有八千多万头大耕畜,有九千多万头羊,有为数众多、难以统计的鸡、鸭、鹅等家禽。这些家畜、家禽都是制造农家肥料的好“机器”。根据辽宁省的计算:一头猪每年造粪三万斤,一匹马每年造粪六万斤,一头牛每年造粪十九万斤。我国农村人口约有五亿四千万,每个人每年排泄的粪尿在一千斤左右。这些都是丰富的肥源。在这些大宗肥源以外,南方地区还有五、六千万亩冬季绿肥,浙江等十一个省都蕴藏有可以开采利用的草炭,沿海、湖泊地区还有大量的海肥、水藻等等。肥源的确不少,可是我们利用得非常不够。从全国来说,猪肥、人粪尿、大家畜粪肥约有40%没有利用。南方地区的五千多万亩冬季绿肥每亩平均产量才一千多斤,而高产地区的平均产量比这大几倍。其它还没有利用的肥源,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正是争取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巨大的潜力。
目前,随着农村中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高潮,已经开始出现新的农业生产建设的高潮。积肥运动是这个高潮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为了把积肥工作做好,必须切实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农业社除了集体积肥以外,还必须抓紧分散在各农户的人畜粪肥。在今冬明春的积肥运动中,运用集体的力量,进行一些挖塘泥、罱河泥之类的积肥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仅仅这样做是不够的。还必须尽最大努力聚积人畜粪肥。每个地区、每个农业社,都应该对于人畜粪肥是否充分利用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许多农业社的事实证明,只要把人畜粪肥充分利用起来,缺肥的问题就可以基本解决或是大部解决。广东省廉江县新屋仔农业社,聚积起了全社的人畜粪肥,全社三千多亩田就都有了足够的肥料可施。这一事例说明充分注意利用本地的人畜粪肥有何等重大的意义。
为了使人畜粪肥得以充分利用,必须说服每个农户把家肥聚积起来卖给合作社,同时又必须根据互利的原则,解决积肥的劳动报酬和肥料作价问题。目前农村的人畜粪肥大部分分散在社员家里。许多农业社虽然注意了集体积肥,但是这样聚集的肥料,远没有分散在社员家庭的肥料总量多。有些社员在这件事情上打错了算盘,他们总想把家里的粪肥都用在自留地上,或者总嫌社里收购社员粪肥的价钱低,甚至以高价卖给某些富裕的单干户。对这些社员,应该在农业生产建设的大辩论中,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展开争辩,使他们都能认清爱国爱社爱家要统一起来的道理,知道怎样做才对自己真正有利。另一方面,有些农业社的干部在处理这件事情上也错打了算盘。他们不愿意由社里出钱收买社员的肥料。这就不能把分散在社员家庭中的肥料集中起来;其结果要就是社里肥料不足,要就是出钱购买商品肥料,使生产成本提高。这两种情况对农业社的生产都是不利的。农业合作化以后,在集体的积肥工作中,要合理解决积肥的劳动报酬问题;收买社员个人的肥料,要合理解决肥料作价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坚持互利原则,使社员的个人利益和社的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农业生产领导部门,必须十分重视这个工作,切实帮助农业社把这个工作做好。
其次,要把积肥工作同水利工作当作今冬明春农业生产的两个不可偏废的主要工作。正如农谚所说的:“粪大水勤,不用问人”,水利和肥料是农业增产的两个重要环节,就多数地区说,它们是缺一不可的。农业发展纲要把它们列为十二项增产措施中的头两项,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没有水利,肥料也难充分发挥效用。没有肥料,光有水利也难大大增产。山东桓台是水利最发达的县,但是由于没有大力发展养猪积肥,增产速度不快。提前十年达到农业发展纲要规定亩产粮食八百斤的广东汕头专区,正是水利和积肥都做得很好的地方。这个专区的澄海县,去年全县稻田每亩平均积肥达三万七千多斤,潮安县近两年中稻田平均每亩施农家肥料一万斤以上。各地凡是显著增产的单位,对水利和积肥都是下过工夫的。目前在有些地区开始出现只抓水利、不顾积肥的情况。加紧兴修水利,当然很好;放松积肥工作,这就不好了。孤立地理解水利或是肥料对农业增产的作用,抓一个丢一个,就不能达到大量增产的目的。有些同志认为,兴修水利受季节的限制,迟了不行,因之要及早动工,积肥不妨迟一些。其实,积肥又何尝不需要立即动手呢?今年秋种的小麦、油菜、绿肥作物等,都需要在越冬以前和明年春季前后追施一两次肥料;明年广大面积的春播作物,在播种以前也要施足够的基肥。不立即动手积肥,拿什么东西来满足今冬明春农业生产的需要呢?在一些人无厕所、牲畜无栏圈的地区,早修一天厕所、栏圈,就可以多积很多肥料;多拖延一天,就会多造成损失。再说,为了保护耕畜、羊群、猪只等家畜安全过冬,也应该马上就修厕所、栏圈。许多地区要制造大量的堆肥;如果不早动手,堆肥就不能充分腐熟,就会耽误农时和减少增产的效果。无论从哪方面说,积肥活动迟了都是不利的,必须同水利工作一样立即动手。
再次,必须从今冬明春开始使积肥工作经常化起来。许多地区在1955年冬季和1956年春季的生产高潮当中,积肥的劲头很大,积的肥料很多。但是这种劲头没有坚持下来,“轰”了一阵子就松懈了。不少地区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季的积肥工作又陷于自流状态。当然,前冬去春的积肥运动是有很大的成绩的,但是,光靠短时期的突击积肥,并不是长久之计。许多农家肥料是常年不断在产生的,聚积这些肥料的工作也应该常年不断地进行。我国许多地区的农民都有常年积肥的习惯,每个农业社都应该重视这好的传统,学习这种作法,把积肥列为社里常年的重要的生产项目,发动社员经常进行。要把农业社的积肥工作做好,必须有专人对这个工作负责。吉林永吉县华丰农业社的管理委员会的畜牧主任和各生产队爱畜委员负责领导积肥,全社十四个生产队建立了十个常年积肥组,社里还建立了检查积肥工作的制度。这样作的结果,今年这个社积肥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富裕中农的水平。
最后,必须通过大鸣大放大辩论来解除关于积肥工作的各种思想障碍。肥料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是相当复杂的。人们对这一种或那一种肥料该不该利用、能不能利用,往往有许多不同看法;对合作社收集社员肥料的办法和社员积肥的报酬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农家肥料和商品肥料以哪个为主以哪个为次,在一些社也是有争论的。有些地区积肥工作不能很好开展,正因为认识未取得一致,思想上存在着障碍。从一些地区的情况看,农村的大辩论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问题,在不少地区通过辩论已经解决了。浙江兰溪县岩山乡黎明农业社以前一贯用人粪和商品肥料壅田,因此社员积塘肥的劲头不大。不少社员认为“塘泥没有肥力,积了也没有用场”;部分社员虽愿意积塘肥,但是说:“前面是平坂,后面石子滩,哪来的塘泥?”在另一些社员摆出历年多用塘肥增产的事实以后,在找出了能积肥五十多万担的二十八个大小水塘以后,认为塘泥没有肥力的人和认为没有这项肥源的人,都口服心服了。在多用商品肥料还是多用农家肥料的问题上也是这样。经过讨论和算账,大家认清了:多用塘泥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三百担塘泥能顶饼肥一百斤,全社积十万担塘泥,就可以节约二千元,可以使三百三十一户社员每户增加九元的收入。肥料问题也和农村中的别的问题一样,愈辩愈明。辩明以后,群众思想一致了,干起来劲头也就更大了。
今冬明春的积肥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明年能否大量增加生产。我们希望各地党委和农业部门迅速把这一工作抓起来,像发动水利建设运动一样,展开一个大规模的积肥运动,切实解决积肥工作中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充分发掘肥源,把一切可以利用的肥料都聚积起来,为明年的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