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57-01-30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词三首

第8版()
专栏:

词三首
毛泽东
念奴娇
昆 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注〕,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留中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注:前人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浪 淘 沙
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水 调 歌 头
游 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发现古城的故事

第8版()
专栏:

发现古城的故事
江车
去年9月里,人民日报发表了一条郑州地下发现商代城址的消息,上面说城址的发现将为我国古代史分期问题提供重要资料,并且谈到考古工作者正沿着夯土墙寻找着这座古城的全部遗迹……。
到郑州以后,我曾去看过古城的遗址,更有意思的是听说了关于第一个发现这座古城的人的故事。
韩维周在解放前已经做了五六年的考古工作,但那时只是几个人的规模,又得不到反动政府的支持,因此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后来几个人就东西分散了。
1949年,韩维周经过学习以后到郑州市的一个小学校去教书,当时他有一个错误的想法,以为新社会一切都要新的,考古这种旧东西是不需要的。有一次他在教员休息室偶然谈起考古的事,有人就讥讽他,甚至在一次会上还有人批评过他。他更加误以为新社会是不需要考古事业的了。
学校靠近郑州的旧城,课余他常去那里散步,有时就走到高坡上去远眺。本来是无目的地去走走,但每次沿着城墙走过的时候,常会看到一些古代的瓦片,有的上面还有着明显的花纹。他看到了很想拾起来带回家去,以备日后研究,但他始终没有这个勇气,他惟恐别人知道了要批评他。有好多次,他都是带着一股惋惜的心情离开那里,并想以后决不再到这些地方来了。可是,无数个碎瓦片早已占据了他的心,他无论如何也放心不下那些遗留在地面上的小东西。
有一次,在讲历史课时,韩维周小心地向同学们吐露了就在郑州有着不少宝贵的祖国文物的消息,这以后就有一个学生从城墙附近拾来一块长方形的磨光的石头,他欣喜地发现这是一个石镰刀,但他不能断定究竟是什么时代的。
石镰刀引起了他更大的兴趣,他仍然一个人默默地跑到旧城附近去流连。有一回他又在城墙上发现了一块绳纹陶片,根据这两件东西,他初步断定可能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然而直到这时他仍然连一片陶片也没敢拾回来。
1950年他从报纸上看到一条考古人员研究殷墟的消息,这真是件意外的事,他把那短短的几行铅字,当作一个重要的发现向学校的人们嚷道:“新社会也要考古!”
学生们到郊外去采集植物,他也跟着去。他跑到旧碉堡里去挖掘古物,这次他才从那里带回来一些陶片,当时的心情有点紧张,但也是异常轻快的。
得到这些小东西之后,他在灯下不知度过了多少愉快而又辛苦的夜晚,他翻遍各种资料,反复地琢磨着,他也按照从报上得到的线索和分手数年的老同事们取得了联系,人家都写信鼓励他继续搜集材料从事研究。于是每逢星期日他就带着一个小布口袋沿着城墙一路寻去,有时冒着风雪在城郊巡行,人家都为他这种行动而诧异。
他沿着旧城走了一圈之后,发现四周都有这些古代遗物,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重要资料,如卜骨、石器、骨器等,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商代夯土窝的遗迹,他这才断定这里可能是商代古城的遗址。他把自己的判断写信告诉了老同事。等得到了一致的意见以后,他兴奋地给郑州市文化馆写了信,可惜一直没有下文。这又使韩维周多心起来,他想了很多,可是当他看到几件文物已经遭到破坏的时候,就再也沉默不下去了,他又给省里写了信。省里很重视这件事,并让他写个详细材料。当他接到省里的信以后,真是十分激动,他不知该从何说起才好……。
1952年文化部派了许多专家来加以鉴定,最后证实了韩维周的发现和判断,就在那一年的冬天开始了古城的发掘工作。这位将近五十岁的热衷考古事业的韩维周也调到了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来。埋藏在地下三千多年的古城的秘密就是这样由他第一个给揭开了的。

循循善诱

第8版()
专栏:

循循善诱
伊木
一所医院的注射室,窗外临小街。孩子们经常攀上窗栏,边唱边玩,扰乱室内的宁静。一个护士向孩子喝道:“唱什么,闹什么,快下去!”孩子不服地下去了,一会又爬上来,齐声说:“偏要唱,偏要喊!”护士不甘心,又大喝道:“再闹就用水浇!”孩子们吓得退下去了,可是在墙外越发大喊大唱起来。
不多久,孩子们又探出头来。这次他们遇到的是另一个护士。这个护士说:“小朋友,病人要安静,你们到别处玩好吗?”话说得很平和,孩子们感到自己不对了,一个个滚动着乌溜溜的眼睛,不作声,悄悄地下到窗外。一个孩子在墙外带头走开了,说了一声“阿姨再见!”其他的孩子也跟着喊“阿姨再见!”护士向他们挥手说:“小朋友再见!”
两个护士的不同态度,孩子们的两种不同表现,时常萦绕在我的脑子里。
我想起周围的一些人来。
欢喜吆喝人的人,欢喜用惩办达到目的的人,事情的结果总是适得其反的。有时,这种结果来得很快,很明显,像前一个护士对待孩子那样,孩子们立即反抗,大喊大闹不止;有时,却是较隐蔽,不易觉察的,这就须要自己去自省,去探究,去发掘。新华社去年发表过的两处企业领导人员接受惩办主义教训的两则新闻,便是这种情况的例证。
国营峰峰煤矿四矿前年上半年,由于生产任务完不成,便订出十多种办法扣罚工人的工资;鞍钢运输部立山站去年初,由于事故最多,任务完成得最差,便以扣奖金、降薪、降职、记过等处分职工。这些措施,当时虽未遭到直接、明显的反对,可是它所带来的后果,却是一样。惩办愈严,职工生产积极性愈受到伤害,生产和运输落后的窘境愈加难以挽救。
这种局面,迫使这些企业的领导人员进行自省和探究。他们发掘错误的根源,废除了惩办主义,代之以循循善诱;废除了发号施令,代之以关心职工的疾苦。并和职工一道研究困难,克服困难。领导作风的这种改变,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这种改变以前,峰峰煤矿四矿生产不正常状态,已持续了近一年之久;立山站经常出事故的情况,也拖延达九个月之久。
不要以为,惩办主义所遭遇到的反对,只有像前一个护士对待孩子们那样所激起的波涛,才认为是急不容缓,要立即去解决。其他都可以缓步而行,听其自然,到“水到渠成”时,总归会解决的。可惜,生活的本身,不会按照这些人的主观安排。水到渠将成,但决不会为这些人开辟道路。汹涌的波涛始于鳞波细浪,严重的后果由于点滴的积累。习惯于吆喝人、惩办人的人,如果不时刻自省,即起纠正,就必然会为自己所掀起的波涛席卷淹没。

白布屑的故事

第8版()
专栏:

白布屑的故事
邓白洲
吃早饭时候,高级社办公室前面的墙头下,围着一大群人,挤着看壁上新贴的一张榜。有的伸着脖子,有的颠起脚尖,有的在笑,有的在喊。真是比看把戏还热闹几倍。
李四婆婆正在灶前炒着萝卜丝,听到外面的喧闹声,便赶到大门口张望。她一见这个场面,就脚不由己地往前走去。
原来这是社里一张扫盲榜。谁是文盲,谁认识多少字,谁几时不算文盲,榜上都写得一清二楚。
李四婆婆六十开外了,眼力不管用,除看清了榜的上端横排着“扫盲榜”三个大字外,以下的字就只看到一个个模糊的黑点点了。她就问站在旁边的生产队长石生道:“我呢,上面写些什么?”石生还没有找到她的名字,三喜小鬼就抢先叫道:“你吗?五十个字!”
李四婆婆没理睬三喜,正正经经地又对石生说:“三喜小鬼专爱开玩笑,石生你给我看看。”
石生仔细找了一会,才一字一字地念给她听,和三喜小鬼说的没差分毫。李四婆婆沉默了一下,又问石生道:“我媳妇翠英呢?”三喜一听又抢先说道:“她呀!那比你多多了。”他把手一伸,伸出三个指头摇晃着说:“三百个,比你多几倍哩!”
李四婆婆不听这句话还好,一听脸色就不同了,眉角边的绉纹显得更多更粗,脸孔板得沉沉地问石生道:“这榜是谁写的?不是坐在房子里乱画符吧?”石生笑答道:“那还行!这是民校老师根据社里的摸底写的。错不了!”
“错不了,哼!请你捎个口信,要他来我家打个转身。”四婆婆说完嘴巴一竖,扭转身就走了。
四婆婆走进厨房,媳妇翠英正在横一下顺一下地用筷子往锅子里夹萝卜丝。原来李四婆婆出来时本只打算望一望就进去,所以连锅铲也拿出来了。翠英从地里回来,一进屋就闻到厨房里萝卜丝烧焦的气味,赶进厨房去看,没看到娘,找了半天又没找到锅铲,慌了手脚,就只好把筷子当锅铲用。
李四婆婆看见翠英这个顽劲,也不把锅铲递给她,却声急气促的问道:“社里上次摸识字的底,你参加没有?”(因为翠英是妇女组长)翠英抬头见娘这副模样,有点骇怪似地喊道:“唉哟!娘呀,萝卜丝成了锅巴咧,还问什么识字摸底,这是件什么大事呐?”
四婆婆生气了,把锅铲往灶上一甩,说道:“不管大不大,我只问谁说我只认识五十个字?”
翠英一听,才一边收拾灶上的东西,一边笑道:“啊哟!原来这么一件事。上次社里开会,大家问你识多少字,我也说不出,后来还是社主任记性好,说你进过几夜民校,至少也认识五十个字了,民校老师就这样写上了榜。你有什么意见呐?”
四婆婆脸色似乎缓和了一些,但还是进一步追问道:“你的三百个又是谁给摸的?”翠英道:“这是我自己一个一个算起来的。”四婆婆道:“好吧!你自己会算,吃了饭给我算算。”
吃完饭,四婆婆从房子里取出一个不太厚的小方格本子来,往翠英身边一丢说:“你数数吧!”翠英翻开一看里面密密地写满了许多字。有的是日常生活用品之类的,如“衣服”啦,“碗筷”啦;如“犁耙”啦,“打谷机”啦;有的是身体上的名称,如“手脚”啦,等等。字字写得那么端端正正,清清秀秀。翠英一数,足足四百来个。
翠英简直不能相信这是四婆婆写的,也不能相信她认得出。心里要想试试她,就随便指几个自己所认识的字问她,四婆婆答得没半点错——音正字义也明白。这一来,可把翠英弄得又尴尬又想不通。从没看见婆婆抱过书本念,也没看过她坐在桌上写,她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弄熟了这么多的字呢?她只好慢慢地追问婆婆,李四婆婆便忍不住笑起来,一五一十地讲出她学习的故事。
“去年冬天,民校搬得那么远,我晚上看不清路,有什么办法上学呢?不学吗,以后一家人都会认字,看报,只剩下我一个‘瞎子’,我是不甘心的。于是我打定了主意,要自个学,同你比一比。我托别人上街买一斤白布屑,把它剪成一个个小方块,每天到外面找人问一两个字,请他们给我写在小布块上。人家给我写好了,我就把小布块贴在物件上。比如衣字吧,我就钉在衣上;被字吧,我就钉在被子上;手字吧,贴在手臂上;碗字吧,贴在碗底下。这样,字跟物件走,物件跟人走,就时时可以练字。走路用指头在空中练;吃饭用筷子在碗里练;洗衣用木杆在水上练,睡觉用指头在肚子上练。练来练去,字练熟了,我才往本子上写。这就不单字记得牢,也写得好哩!……”
翠英静静地听着,全神贯注地瞧着婆婆的神态,仿佛她在瞧着一个陌生人说话那样。而李四婆婆则越说声音越嘹亮,神情越健旺、充沛。说到最后,她脸庞竟涌现了一股年轻人的微笑。

欢迎这样的电影广告画

第8版()
专栏:伊伦娜回家去!

欢迎这样的电影广告画
前些日子,街头上粘贴了几幅醒目的电影广告,颇有吸引观众的艺术力量。
一幅是波兰的喜剧故事片“伊伦娜,回家去!”的街头广告,构图是那样简单,着墨是那样经济,而内容又是那样意味深长。画家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活灵活现地刻划出影片的主人公——伊伦娜的丈夫马耶夫斯基这一人物的鲜明性格,突出地描绘了他那只好像在发号施令的手。我们不仅从画面上看到了这个人物的栩栩如生的外貌,同时,我们也仿佛听到他带着命令口吻的声音:“伊伦娜,回家去!”
“旧恨新仇”这部南斯拉夫故事片的一幅招贴广告也是耐人寻味的美术作品。它是整个用灰暗的色调来表现的:一个十九世纪的被美国式的流氓所遗弃的南斯拉夫的善良的妇女,披着黑色的斗篷,木呆呆地伫立着。……她,一个伟大的母亲,像是在对大家控诉那个给她的一生制造了不幸遭遇的黑暗旧社会。画面上呈现着一种阴冷的气氛,给予观众无限悲凉的感觉,从而引起人们憎恨那样一个可诅咒的旧社会,那样一个可诅咒的旧时代。
画家张仃绘制的国产彩色故事片“祝福”的电影广告,是一幅具有民族风格的艺术佳作。影片的主人公祥林嫂腰间系着带有中国民间图案花纹的围裙,她用红色的托盘捧着一尾祭祀用的活鲤鱼,面对陈设着香炉烛台的供桌。从这幅图画中,我们似乎接触到鲁迅先生所创造的一个淳朴、善良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生动形象。
我认为,好的电影广告设计不仅应该是引人注目的宣传品,而且也应该是达到一定艺术水准的美术创作;它应该同时作为独立的艺术作品供群众欣赏。这恐怕有待于更多的美术家和电影工作者的密切配合。
北京 李克非

对电影广告画的要求

第8版()
专栏:读者中来

对电影广告画的要求
看了匈牙利影片“第九号病房”,回头再张望一下贴在电影院门口的那张巨大广告,不禁起了一种反感。
为什么有一些电影广告上,定要画上一个半裸的女性,或是一双男女正在狂吻的肉麻镜头呢?我想,这恐怕是由于一些电影广告设计者对观众心理的不正确理解。不管这女性是否是这影片的主角,或这一对男女是否有值得观众学习和模仿的品质,只要电影中有那么一个镜头,设计者就紧紧抓住它。这是多么庸俗、低级的设计思想啊!
“第九号病房”这部影片有一个正直而坚毅的男性形象——托特,为什么广告上不画他呢?电影广告应当首先反映出一部影片的高尚的主题和形象,以唤起人们心灵中崇高的感情。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墨西哥影片“生的权利”的广告画得比较好,值得广告设计者们参考。
重庆 吴大禹

阿拉伯谚语

第8版()
专栏:

阿拉伯谚语
动身之前,要找好旅伴;盖房子之前要找好邻居。
空桶时常轰响。
幼年时代学的东西就好像石头上刻的花纹。
聪明的人依靠自己的工作,
愚蠢的人依靠自己的希望。
早晨不需要灯光。
谁吃了一个鸡蛋,谁就吃了一只母鸡。
学者没有事业就像乌云没有雨。
东西是新的最好,朋友是旧的最好。
张光启 选译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