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57-01-20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及早进行春耕准备工作 山东省已准备好大批生产资料和资金 四川省许多农业社员积极向社内投资

第3版()
专栏:

及早进行春耕准备工作
山东省已准备好大批生产资料和资金
四川省许多农业社员积极向社内投资
新华社济南19日电 山东省支援农民春耕生产用的大批生产资料和资金已经及早准备停当。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根据今年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第一季度计划供应的化学肥料达一亿多斤,各种杂肥和颗粒肥料七千多万斤,都比去年同期增加约一倍。目前,这些肥料已经直接调拨到各县供销社和基层社,有的地区已经供应到农业社和农民手中。为了使去年供应给农民的新式农具,能在今年春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省供销合作社的济南、烟台、潍县、德州等七个储运站,现在已经储备了各种新式农具上用的大小零件约两百多万件。其中双轮双铧犁上的犁、铧就有五万个。各地供销社还准备在春季调剂和供应农村牲畜七千多头。
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和各地信用社,也为农民春耕生产准备好了资金,今年上半年贷给农民购置生产资料的款项,预计共可达到一亿元左右。其中信用合作社的贷款数量,将比去年同期增加近7%。
新华社成都18日电 四川省许多地区的农业社在结束1956年收益分配工作以后,社员纷纷向社里自由投资,支持自己的社扩大生产。仅据内江、乐山两个专区两万六千多个社的不完全统计,在最近一个月内,社员自报向社投放的现金就已经达到八百万元。
1956年四川省农业和副业的总收入比1955年增加了16.6%。许多地区的农业社社员生活有了改善,还剩余不少现金。因此,这些农业社都鼓励社员向社自由投资,扩大社的生产,以保证1957年继续增加收入,并且讲明这些投资在1957年秋收分配中归还,以及按照当地信用社利率计算利息。于是,许多社员踊跃向社投放了现金。井研县高澜乡大众农业社社长张吉光和生产队长张光炳向社里投资四百元以后,带动另外十二户社员也向社里投资一千零六十七元。荣县于家乡火花农业社原估计社员自由投资一百多元,现在已经收到了两百多元。

在去年粮食生产取得巨大胜利的同时 福建农村多种经济有新发展 总产值达七亿八千万元 折合粮食约一百二十亿斤

第3版()
专栏:

在去年粮食生产取得巨大胜利的同时
福建农村多种经济有新发展
总产值达七亿八千万元 折合粮食约一百二十亿斤
本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在去年粮食生产取得巨大胜利的同时,福建省的多种经济生产也有了新的发展。据这个省的有关部门统计:全省去年林、副、渔业、土特产和畜牧业等生产的总产值,以不变价格计算,比1955年增加5%强,加上提高价格部分,则增长约11%,总产值达到七亿八千万元左右,折合粮食约一百二十亿斤。这是福建省在去年下半年贯彻全面发展生产的方针以后,所取得的很大成绩。
福建省处于亚热带,境内80%以上是山地,并有漫长的海岸线,宜于发展林、副、土特产和渔业等多种经济。去年上半年由于领导生产的单一化,忽视了多种经济生产,曾一度造成许多产品供应紧张,农民收入减少。去年7月全省党代表大会后,各地都根据当地生产特点,因地制宜地全面规划了生产;农业合作社也发挥合作经营的优越性,划分了集体和个人经营副业的范围,推动了家庭副业的发展;有关经济部门纠正了某些收购价格不合理的现象,以及收购中某些压等压级的不良作风;国家并发放了大批贷款,实行订购等办法,扶助农民发展多种经济生产;加上横贯省内山区的鹰厦铁路的修建和逐段通车,对这个省多种经济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多种经济生产在去年下半年获得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不仅弥补了上半年的损失,而且总产值比1955年还有所增加。其中生猪增长约5%,达到二百七十多万头;鸡、鸭、鹅、兔达到四千八百五十多万只;木材生产达到一百四十七万多立方公尺,增长12%强;渔业生产达到五百一十万担,也增长12%强;烤烟达到一万九千多担,黄麻达到二十七万担,都增产30%以上;笋干、土纸、茶叶也增加不少;茶叶达到十四万五千多担,增产26%;加工、运输等副业生产也增长3%以上。
多种经济生产获得发展以后,许多产品上市量增加了,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柴炭、蔬菜、土纸等基本上供应充裕,茶叶、笋干大批运出省外,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工业、手工业原料供应紧张的状况也有了缓和,许多原来停工待料的基本建设工程因为有了石灰、砖瓦,也恢复了正常施工。同时,农民收入也大大增加了,南平专区四十多万农户,每户平均从发展多种经济中收入了二百元,比1955年约增加四十元。副业生产的发展,还有力地支持了粮食生产,进一步巩固了农业合作社。

石板农业社有一亩多棉田 亩产籽棉一千一百四十五斤

第3版()
专栏:

石板农业社有一亩多棉田
亩产籽棉一千一百四十五斤
本报讯 湖北省京山县合作乡石板农业社,去年在一块一亩零七厘的棉田里,收籽棉一千二百二十五斤,共轧皮棉四百六十七斤十两,平均亩产籽棉一千一百四十五斤,亩产皮棉四百三十七斤四两,创造了全省棉花高额丰产的新纪录。
这块棉田所以能获得这样高的产量,主要是使用了经过熏蒸的岱字棉良种,并经过了赛力散药剂拌种;在播种前,进行了精耕细作,施足底肥;播种的时间,比前年提早了半个月,又采用了条播密植;播种后,根据棉花生长的情形,进行了五次追肥,并防治了七次虫害。由于采取了如上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所以棉蕾始终长得整齐健壮、棉桃结得又多又大。
为了推广这个社的棉花丰产经验,湖北省农业厅、省农业展览会,已先后派专人到这个社进行了技术总结和收集展品。中共京山县委会和县人民委员会,还准备予以奖励。 (京山报编辑部)

只要办法好,不愁肥料少

第3版()
专栏:

只要办法好,不愁肥料少
本报评论员
收集和制造自然肥料,收效最快,花钱最少,既适合当前农村的经济情况,也适合作物的实际需要。1955年冬季,全国各地开展了热火朝天的积肥运动,有力地保证了去年的农业增产。今年的收成又将如何?重要的因素之一,就看准备肥料的工作做得如何。估计今后养猪业将有较大的发展,一部分油饼和绿肥将要用来养猪;在猪粪还没有积起来的时候,准备粪肥和土杂肥料的工作就更重要了。
入冬以来,许多地区并没有注意积肥。不仅今年春耕时候需要的肥料还没有着落;许多地里的越冬作物,也有一部分是没有施肥就下种的。不少农业社忙于经营副业,而不愿意积肥。这种现象已经引起许多人的注意。
有一个时期,许多农业社的社员感到零用钱少,手头太死;现在利用冬季,乘着开放自由市场的时机,多搞些马上就有收入的副业,使自己的手头松快些,这是很自然的事。关键在于如何领导。有的地方领导干部站在实际工作的前面,克服了群众的思想顾虑和实际困难,把冬季各项工作进行了统一的安排,既开展了副业生产,又为1957年春耕生产作了准备。山西省武乡县委发现一些农业社单纯经营副业、忽视冬季生产的思想倾向以后,召开了三级干部会议,批判了缺乏长期生产建设的思想,又组织宣传员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接着帮助各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作了冬季生产的规划。这样,全县兴修水利、水土保持、改良土壤、修圈、积肥和各种副业生产都有人负责,社员不管从事那项劳动都有收入,生产情绪很快就提高了。
有人说:肥源挖光了,无肥可积了。的确,现在能够就地取回来的肥料是比过去少了。1955年冬季和1956年春季许多农业社拆墙、换炕、挖塘泥,把多年不动的肥料都挖了出来,如今就不会再有那么多塘泥可挖,墙坯、炕土也不是年年可以拆换的。正因为如此,今年积肥的任务就比往年更为艰巨,需要更深入地发动群众寻找新的肥源、推广先进的积肥方法。陕西省大荔县在冬种的时候有40%的麦田没有底肥,县委便把问题提出来交给社员讨论;干部下乡,发掘出新的肥源,找出群众好的造肥方法,就地加以推广;结果,全县的麦田都施上了底肥。再说,肥料也不止塘泥墙土两种。我国有句农谚说:“流不尽的水,积不完的肥。”有很多肥源确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就拿粪肥来说吧,据估计:全国农业区每年所产的人畜粪尿,光是氮素,就相当于两千万吨硫酸铵的肥效。可是,现在不少地方仍是人无厕所、牲畜无圈棚,这些流失的粪尿,是多大的损失!许多山区的农业社找到了很厚的落叶层,有的平原区铲除了田边地头的杂草,这些都是沤肥的好材料。只要把群众发动起来,肥源总是可以找到的。
发动社员个人积肥,是领导积肥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当前的问题是:社员对于积肥不如对于经营副业有兴趣。这问题怎么解决呢?一方面,要向农民说清楚不能只顾眼前,要为长远打算,要为农业增产打算;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订出合理的计酬办法和付酬时间。1956年,有些社在秋收分配的时候没有算清社员入社的肥料账;有的虽然给了钱,但作价太低。这些都妨碍了社员积肥积极性的发挥,以致一些地方出现了“粪便遍地无人拣,垃圾满街无人扫”的反常现象。要迅速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很快地订出比较合理的肥料价格。有条件的社最好用现金收买社员的肥料;这样做,既可以鼓励社员的积肥情绪,又能解决社员零花钱问题。有的社觉得肥料是第二年生产用的,应该在第二年分配的时候给钱,现在只记个账。可是,社员却感到远水不解近渴;他们宁愿粪肥作价稍低一些,也愿要现钱。在今年肥料和社员零花钱都特别缺乏的情况下,更应该考虑社员的这个要求。河北省高邑县各个农业社除了把应该归还社员的肥料款全部归还以外,还抽出一部分现金预订社员的肥料。这样,全县积肥运动很快就开展起来了。吉林、山东等省也都有这样的经验。用现金收买社员的肥料,对全社的生产也是有利的。安徽省怀远县淝光社算了一个账:过去收社员的肥料,到预分的时候统一结算,再加上报酬比较低,社员就不愿意积肥;结果社里肥料不够用,拿钱到外面去买,价钱贵、质量低,还要花运费和人工运回来。在怀远城里买三千五百斤大粪,每斤一分钱,用三十五个劳力花了一天时间挑回来,支出三十五个劳动日,另外还补贴了伙食费和渡河钱。现在用现金收买社员的肥料,平均每斤合不到三厘钱,质量高,又不用花运费和人工,社员还满意。从这里可以看到:肥料钱迟早是要付的,支付的时间不同,收到的效果就不一样,现在付出一个钱,以后就可以节省好几倍的钱。
今年有的地方遭了灾,饲料、肥料、燃料都缺,有了一点草,好的喂牲口,坏的作燃料,剩下沤肥的极少。在这些地方,还需要尽可能供应一部分燃料,好让农民腾出杂草来沤肥。
我国大部分耕地都很瘠薄,有机质很少,根据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分析:河北、山西的土壤一般只含有机质1%左右,而苏联黑钙土的有机质含量是10%。培养地力、改良土壤,是我国农业生产上一个长期的重要任务,这个任务是化学肥料所不能解决的。必须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积肥运动,并为今后的常年积肥打下良好的基础。

既要俭朴,又要热闹 上饶专区二千多农业社准备欢度春节

第3版()
专栏:

既要俭朴,又要热闹
上饶专区二千多农业社准备欢度春节
本报讯 江西上饶专区的二千二百多个农业社,积极采取措施,让社员们俭朴而又热闹地度过春节。鄱阳县田坂农业社,已经把五千多元副业款项分给社员,平均每人可得六元六角;另外还抽出一笔钱补助鳏寡孤独户。横峰县共裕农业社,最近组织社里的劳动力,将七口鱼塘里的水车干,捉到的鱼除卖出一部分外,留下四百多斤鲜鱼分给社员们在春节时食用。余干县邹源乡各农业社准备自宰几头肥猪,供社员们食用,平均每个人能分到二斤猪肉。
在春节前后,许多农业社将开展多种文娱活动。东乡县许多农业社的业余剧团和俱乐部,已排练好集体舞和地方戏曲、小调等节目,准备在春节联欢的时候上演。
为了避免铺张浪费,各农业社的社员们还主动提出尽可能俭朴地欢度春节。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横峰县葛源镇胜利农业社的七百五十八户社员,自觉提出不烧香纸,请客不铺张浪费,少做一些米粿、米酒等。据初步估计,全社共节省四千多元,而春节仍可以过得热热闹闹。 (司马牧牛)

更合理地安排香花生产

第3版()
专栏:

更合理地安排香花生产
吉石 志浩
我国香花生产的历史很久。目前,已有茉莉、玉兰、珠兰、玳玳、柚子、玫瑰、栀子等十余种,分布在江苏、安徽、福建、四川、广东、河南、广西、江西、湖南、浙江等十几个省、市。除极小部分香花供人们赏玩和佩戴以外,其余都是用来窨制花茶的。福建、苏州等地设有窨花茶厂。香花能制造香精,最近已试验成功。我国即将新建用香花作原料的香精厂。今后,香花的用途会逐步扩大。
近几年来,我国的香花生产已有很大的发展。1956年香花的产量已达五万多担,比1952年增加了二百多倍。浙江杭州1956年的茉莉花产量比1955年增加55.49%。广东地区1956年茉莉花的培植面积,已由五百多亩扩大到了八百多亩。
香花生产的收益,比一般农作物的收益大。如在浙江,种植茉莉花可得纯收益34.5%,成都可得纯收益46.34%。香花的生产和管理,虽然技术性较强,但劳动强度则比种一般农作物轻,半劳动力也可以培植。
我国香花产区的分布还不大合理。如福建地区香花产量多,成本低;但该省所产的毛茶不多,必须从浙江、安徽等地运入大量茶胚。江苏苏州也有类似情况。另外,安徽、江西、浙江、湖南等省产大量茶叶,但香花产量很少,要把茶叶调到外地去窨制。因此,在香花生产地区的分布上,今后要做到当地香花产量和当地茶叶产量相适应。这样,才可以减少运输环节,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窨制时间,及时供应市场需要。
香花生产的季节性较强,窨茶用花和制造香精用花之间有一定的矛盾。每年春茶、夏茶收购结束以后,必须及时窨制,品质方能优良。一年中各时期所产的香花,品质优劣不同,窨茶的时候要加以选择。例如,窨茶用茉莉花必须集中使用“伏花”(产于7月中旬到8月上旬,花身重实,品质优异),才能保证花茶香气充沛、持久。香精厂是常年使用香花作原料的,如果也都使用“伏花”,就会供不应求。因此,在7、8月间“伏花”生产时节,在首先照顾窨茶需要的前提下,应合理地分配“伏花”。为了保证香精厂有足够的原料,还要加强对“霉花”和“秋花”(霉花产于7月上旬,秋花产于8月下旬,花身轻飘,品质较次)的培育和管理,提高它的产量和质量。经验证明,只要把花树生长环境、气温调剂适当,并做好施肥和浇水等工作,“霉花”、“秋花”的品质和产量,都能抵上“伏花”。此外,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和可能条件,指导花农在冬、春季节培植“厢花”(即在花房内盆栽的花),以保证工厂常年生产的原料供应。
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今后对香花的需求势必日益增加。有些人看到目前香花生产迅速增长,就认为香花生产过剩了,个别地区甚至压缩生产,这是不妥当的。今后,应当根据香花的生长特性,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作出香花生产的长期的全面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布署香花产区。在适宜和需要种植香花的地区,农业社应在保证粮棉等作物增产的前提下,适当地安排香花生产,以增加农业社的收入,满足工业上的需要。在香花培育和花园管理上,有关部门也应加强技术指导。

鲜艳的花朵 累累的棉桃 深冬季节里海岛棉在百色县开花吐絮

第3版()
专栏:

鲜艳的花朵 累累的棉桃
深冬季节里海岛棉在百色县开花吐絮
本报讯 据广西日报报道:现在正是深冬,山野里的草木已萎黄一片,而广西百色县两琶僮、瑶民族联合农业社去年试种的海岛棉,却在山地上开放着鲜艳的花朵,累累的棉桃挂满枝头,有的正吐出雪白的棉絮,在深冬的阳光里显得格外动人。
海岛棉是一种多年生的长绒棉,它的纤维细滑而长,拉力很强,质地又好,产量也高,能够纺织成上等纱布。这种棉,目前仅在云南省的开远和元江等县有比较大面积的栽培。去年,广西省才开始重点试种,百色县两琶农业社是试种的重点之一。去年这个社共试种了十五亩,由于党和人民政府帮助他们从外省调来了不易多得的种子,又教给他们种植技术,试种成功。
今年元旦前两天,中共百色县委会和县人民委员会特地组织县内各农业社代表共三十余人,到两琶社参观这第一次生长在百色山区的海岛棉,以便吸取经验,提高信心,为今年全县推广种植一千五百亩海岛棉作好准备。
参观的队伍一踏进海岛棉林,个个都兴高采烈地奔向正在开放的棉桃旁边,亲热地抚摩着它们。有些代表为了解海岛棉到底能产多少棉花,他们一朵一朵地计算了棉树上结下的棉桃数目:每株结得多的有一百八十多个,一般的有八十至一百个,少的也有三十至五十个,每亩地能种二百五十至三百株,那么推算每亩每年便可以收籽棉二百斤以上,比本地草棉产量高好多倍。代表们都表示回去要大量种植海岛棉。

合肥市储蓄存款增加

第3版()
专栏:

合肥市储蓄存款增加
新华社合肥19日电 自从提倡节约以后,合肥市去年12月份的银行储蓄存款余额,比11月份增加了三十六万九千元。去年8月,职工和干部领到补发的工资,余钱较多,可是这个月的银行储蓄额还是小于12月。
合肥市现在有六万多人在银行存了款。干部、职工中,参加储蓄的占60%左右。

他们从河南来

第3版()
专栏:

他们从河南来
本报记者 沈石
我见过他们播的冬麦,尝过他们种的菜蔬,在他们修筑的堤坝上徘徊过。四万余青年农民,远离他们的家乡——河南,仅仅半年,在天山南北的沃土上,初次获得了劳动的果实。
我参加过他们的婚礼,拜访过他们新成立的家,在新开垦的荒地上和他们谈过话。这些生气勃勃的年轻人,可以骄傲地对人说,他们在新疆已经扎住了根。
在那和煦的干燥的5月,他们风尘仆仆地到了生产建设部队的农场。战士们,姑娘们,列队相迎,引导他们尽情地参观。那轮作的条田,蓊郁的果园,像屏风般的林带,使他们称羡不置。在欢迎会上,指挥员亲切地说:“同志们,你们是客人,也就是主人了。”
在计划开垦的荒地上,战士们给他们修盖了地窝子,砌好了睡的火炕,运来了干柴。他们深深地体会到:这些辛劳的战士,也就是殷勤好客的人。
晚会上,队长问他们:“来到这荒地上,住的是地窝子,有什么感觉呢?”
他们笑了一笑。
队长勉励他们说:“只要我们努力,隔不多久,荒地会变成良田,新式的房屋会代替地窝子的。”
指挥员为了照顾新来的姑娘,让她们学习田间管理,没有参加垦荒。她们初到连队,正是植棉紧张的时候。许多新来的人不会定苗,不会整枝;掌握了植棉技术的早先从湖南、山东来的姑娘们,把自己学得的技术告诉了新来的朋友。
垦荒开始了。清晨,他们扛着砍土镘前往荒地。最初几天,他们不习惯使用砍土镘。老的战士告诉他们:“我们当初也是这样;日子久了,使用起来,就方便了。”从事水利建设的青年农民,初来的时候,不懂得挖渠要怎样才合乎规格,也不会安装节制水量的闸门;经验丰富的战士同样耐心地教给他们。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人,刚到生产建设部队的农场,很不习惯这种有纪律的集体生活。同时起床,同时吃饭,同时到工地,他们尝试起来,总觉得别别扭扭。同他们一道来新疆的有许多复员军人;每当他们受不了这种约束发发牢骚的时候,这些复员军人劝慰他们说:“看农场里的老战士,他们不是从农村中来的吗?他们愉快地生活着,难道我们就不能吗?”有的还用自己从前在部队里体会到的来启发他们。时隔半年,尽管有的人还觉得这种生活不如在家乡那么自由自在,可是比起他们初到农场的时候已经习惯得多了。
他们告别家乡的时候,父母亲是怎样的反复叮咛,恋恋不舍。自从来到天山南北,经常接到亲人的来信,也收到他们的照片和缝得挺结实的布鞋。在信里,远方的亲人,问到他们的生活,问到新疆的气候和风俗人情。四万个家庭,有多少颗心惦念他们!尽管他们回了信,寄了钱,可是年老的父母还是放心不下。
个子矮矮的刘文杰,曾经在人民解放军里八个年头,走遍了半个中国。他到过风景如画的洱海苍山,也翻越过重重雪山,到达西藏的拉萨和国境线上的察隅。他一旦复员回乡,八年的部队生活,使他倍加留恋。在家没有多久,当地政府号召青年前往新疆垦荒,他立刻报名参加了。母亲问他:“你刚刚回来,又要走吗?”刘文杰知道母亲的心情,安慰她说:“河南、新疆,还不是一样;等我在那边安排好了,再来接你。”
现在,他在玛纳斯河流域的安集海农场,每天紧张地学习着驾驶拖拉机。他要告诉母亲:他所在的农场是新近规划好了的我国面积最大的植棉农场。农场的东边,正在修建一座水库。一条新竣工的长达三十九公里的渠道,引着从天山流下来的水,灌溉农场的田亩。当他驾驶技术熟练之后,他驾驶的拖拉机,就会在广阔的田野上纵横奔驰。
面孔黝黑、身强力壮的吴振西,从巩县西村到了玛纳斯河流域的乌拉乌苏农场。起初,他和同来的一些人开挖通往荒地的水渠。吴振西不懂得怎样整修水渠和安装节水闸。他边做边学,很快就熟练了。他还想出许多办法,来节省人力和提高工效。在最初三个月里,他七次被评为生产能手。吴振西回想离别家乡的时候,他二哥拿出三十块钱来,对他说:“振西!带上吧!如果那边不好,留作回家的路费。”现在,吴振西要告诉他二哥:你当时的顾虑是多余的!
王松梅的父母听到女儿要去新疆了,心头很不高兴。年纪老了,只有这一个闺女,怎能让她远走高飞呢?王松梅和同村的王彦召,从小就经常在一起,两人有了深厚的爱情。王彦召首先报名参加了到新疆去的志愿垦荒队,松梅怎舍得和他分离呢?尽管父母情长,又怎能挡得住儿女的决心呢?他们到了乌拉乌苏农场,男的去开荒,女的暂留在连队驻地,每到假日,不是松梅到垦荒队去看望彦召,便是彦召到连队驻地来瞧松梅。国庆节那天,农场的礼堂里,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在结婚的五十九对青年男女当中,就有松梅和彦召。现在,松梅也搬到垦荒队去了,他们和队长、指导员毗邻而居哩!
年仅十七岁的姑娘李桂兰知道全家有五口人报名参加了志愿垦荒队,她争着要去。她叔父鸿魁劝告说:“桂兰!你不够年龄哩,等一些日子吧!”
“那么你为什么也报了名呢?”桂兰反驳说。
“我虽然报了名,可是没有被批准,乡长说:‘你是农业社的副主任,不能离开。’乡长不同意,我不是也得服从吗?”叔父解释着。
“那么婶婶和叔祖母为什么也可以去呢?”
“你叔叔鸿钧和叔祖父长成去了,他们也不宜分离哩!”
叔父的劝告,没有动摇姑娘的决心。她连续三天没有吃饭,坚持要去。急得鸿魁没办法,找乡政府,乡政府也不同意她去;又去找中共夏邑县委,县委终于批准了。
他们一家六口人到了新疆。桂兰和他的哥哥桂卿被分派到石河子的农业试验场;长成和他的妻子夏淑云在大泉沟,学习管理那儿的水库;鸿钧和他的妻子刘兰英在天山以北的一座农场里。
在四万多个志愿垦荒队员中间,有许多从项城、商丘、宝丰、夏邑等县来的回族农民。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指挥员为了照顾他们的风俗习惯,指示各农场把他们编在一个队里。在乌拉乌苏农场,我访问了回民垦荒队。副队长马学孔,老家在沈丘。他托我转告他家乡的父老说:“我们来到这里,已经用自己的手,修建了一座小型水库。我们在这里,风俗习惯受到尊重,连吃的牛羊也是由同来的阿訇宰杀的。”我还会见了这个队的马仁明和刘好文,他们来到这里,已经同回族姑娘结婚了。
冬天,天山以北的气候很冷。从河南新来的人,早就穿上了新的棉衣和皮靴,盖上新的棉被。他们开垦了大量荒地之后,又在加紧学习文化了。四万多人在千里以外的父母兄弟姊妹们,尽管放心吧!你们的亲人在这儿生活得很好,农场的指挥员,像你们一样在爱抚着他们,教育着他们,你们不用多惦念吧!

农村新事

第3版()
专栏:农村新事

农村新事
养猪小专家
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张仙,是河南省密县打虎亭乡胜利农业社的一个养猪小专家。
1955年,她爹买了一头小猪。当时家里吃的粮食还缺,哪还有粮食喂猪呢?家里人只埋怨。小张仙却想:多喂树叶,少喂粮食,不是一样能把猪喂肥吗?
她每天提着菜篮子到处采树叶。采回树叶她就和奶奶烧开水给猪煮菜吃。这样,只用了十八斤粮食就把几斤重的一头小猪喂成一百四十斤重的肥猪了。
当年10月间,他爹把猪卖了,得到三十一元,猪粪卖给社里又得了十七元多,把一家人喜欢得抿不住嘴。
1956年社内推广张二彦的发酵饲料养猪法,挑选养猪技术员,小姑娘自动报名参加了养猪技术训练班。现在她已成为社里的养猪专门技术员了。前些时她曾参加了开封专区养猪工作会议,并在会上发言传播了养猪技术。因此,不少人称赞说:看,小姑娘人小,可是个小养猪小专家! ·锡荣、清明·
农业社的卫生所
吉林省蛟河县幸福之路农业社,用医生吴玉春送的一套医疗器具试办了一个卫生所,受到了社员们欢迎。
1956年6月,幸福之路农业社附近的公营疗养院医生吴玉春,把他以前开医院时使用的一套医疗器具和一台显微镜献给农业社,他希望试办卫生所。合作社经过计算,削减一部分不必要的开支,凑出一笔公益金买办日常使用的药剂和做为医务人员的开支。县卫生科看到这个社具备了举办卫生所的条件,就派去一名医生,助手是幸福社社员的姑娘。这样一来,全社二千四百多人都不用往返十二里路跑到城镇去治病了。光去年秋后,社员们不到城镇治病,就节省了几百个劳动日。社员到卫生所治病时,不用拿现款,只记笔账,到年终才结算,因而受到了社员们的热烈欢迎。
据新华社
异姓同居的“五保”之家
在河北省隆化县张三营乡“五六”农业社里,有一户“五保”之家。这户人家住着四名孤、寡、老、幼的农民。
这个“五保”之家,有七十七岁的、双目失明的独身汉李春义,有六十六岁、无儿无女的独身聋老太太王大娘。另外还有两个孤儿,一个叫曹金荣,今年十二岁;另一个孤儿叫王家山,今年十四岁。
过去,这四口人无依无靠,吃、穿、住都没着落。从1956年春季张三营乡实现高级合作化后,生活都得到了安置。社里为了使这些孤、寡、老、幼生活有归宿,互相关照,并在他们自愿的原则下,帮助他们搬在一起建立了家庭。去年秋季分配粮食的时候,社里按照留粮标准分给他们每个人四百一十斤粮食,分给他们一些白菜、土豆。冬季到了,社里还给他们四口人做了里面三新棉衣;另外还给孤儿曹金荣做了一双棉鞋。孤儿曹金荣和王家山现在都上学念书了,他俩学习用的纸、笔、墨、砚,也都是社里给他们买的。两位老人对他们非常关怀,像对亲人那样亲热,孩子们也帮助老人们做些生活上的零星事。一家人过的很和气。 据新华社

乌桕(图片)

第3版()
专栏:

乌桕
乌桕,是一种油料作物,盛产在安徽省南部的山区。这里的农民有“里十七外十八”的说法。就是一担桕子的仁能榨出十七斤青油,外面白腊层能榨出十八斤皮油。青油可供点灯、擦机器和作漆料;皮油可制蜡烛、肥皂等。
乌桕系落叶乔木,木材色白,纹理斜行、细腻,是刻书制版和雕刻器具的良材;叶子可做染料和肥料。图是歙县新庄农业社社员章耀贵在树上用月牙刀采桕子。 柯仲俊 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