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57-01-08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各地农业社积极推行“五保”制度 许多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不再为生养死葬问题担心

第3版()
专栏:

各地农业社积极推行“五保”制度
许多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不再为生养死葬问题担心
本报讯 全国各省、区和直辖市的绝大部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一年来,先后对于社里缺乏劳动力或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实行了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的“五保”制度。山东省早在去年麦收前即有30%的乡实行了“五保”,40%的乡结合夏收预分进行了“五保户”评定工作,其余30%的乡虽没有评定或评定工作不够完善,但是应该享受“五保”的社员同样得到预分粮,保障了他们的生活,并且在秋收前后进行或整顿了“五保”工作。山东省还有部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也推行了“五保”工作。广东省去年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内享受“五保”待遇的社员,共有八万多户,约占全省应享受“五保”户数的40%(初级社还没有实行“五保”)。辽宁省凤城、桓仁、宽甸、新宾、兴城、开原、建平、营口、阜新、昌图等十个县,大部分农业社的“五保”工作已评定到户。
在合作化运动发展比较迟缓的省、区,也积极推行了“五保”制度。如贵州省的开阳县花力区,在秋收分配中,对一百一十二户“五保户”共补助了粮食四万一千多斤,现金一千多元和一部分布匹,使“五保户”的吃穿得到了保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岳普湖县五十二个社的六百多户“五保户”,都比1955年的收入增加。
各地在确定“五保”对象时,大多是根据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第五十三条规定的“生活没有依靠”“缺乏劳动力或者完全丧失劳动力”“老弱孤寡残疾”等三个条件,把社里生活困难的社员进行排队,分为三类:第一类,完全丧失劳动力的,由社全保;第二类,缺乏主要劳动力而有轻微劳动力,经过适当安排生产能从劳动中取得部分收入的,其生活不足部分由社补助;第三类,通过适当安排生产,生活问题能够解决的,暂时不保。“五保”对象确定以后,再根据社的经济情况和社员的生活水平来确定“五保户”生活标准。一般做到了使“五保户”的生活水平能接近于一般社员生活水平。补助办法,有的采用定生活需要,定劳动收入,定补助数额(根据生活需要除去劳动收入决定补助数额)的“三定”办法,补助劳动日;有的根据粮食三定数量和油、布供应标准供给实物,另发一部分过节费和零用钱,如黑龙江省呼兰县燎原社,规定每人按粮食五百六十斤,布二十八尺,烧柴二车,每户过节费十五元;有的根据已确定的生活标准按月由社支付现金。
许多农业生产合作社里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在得到“五保”待遇以后,不再为自己的生养死葬问题耽心了。他们还说:“爹亲娘亲,不如社亲。”从此坚定了以社为家的信心,积极地参加了力能胜任的各种生产。 (罗廷芬)

云南省五十多个县试养蓖麻蚕效果很好

第3版()
专栏:

云南省五十多个县试养蓖麻蚕效果很好
本报讯 在祖国严寒的季节里,云南省有些地方的冬蚕正忙着结茧。这种蚕因为喜欢吃蓖麻叶,所以人们都叫它蓖麻蚕。蓖麻蚕,本是一种野生蚕,它体质强健,生活力强,只要在摄氏三十度以下、十五度以上的温度、并有着蓖麻叶的情况下,就能正常的生长、结茧。吐丝结茧的时间,一般在十八天到二十五天之间。所以,在云南很多地方,一年可以养八次、九次甚至十几次。
去年一年,云南省有五十多个县试养了这种蓖麻蚕,效果很好。从去年5月到10月试养的蚕种有二千二百盒,平均每盒产平板丝二斤半。有些国营农场和农业社养的蚕,平均每盒产丝达五斤之多。
这种蚕,原产印度。它不仅是一种丝绢工业原料,同时也是农民的一种很好的副业生产。云南省有很多农业社,把种蓖麻和养蓖麻蚕作为一项重要的副业生产来提倡。如楚雄县东瓜乡光华农业社去年养的蓖麻蚕,全年的收入就达到一万三千多元,占农业总收入的20%以上。 (秦军光)

以农业社作靠山努力生产自救 河北灾区农民正在安度冬荒

第3版()
专栏:

以农业社作靠山努力生产自救
河北灾区农民正在安度冬荒
新华社保定7日电 新华社记者张华报道:河北省去年遭受水灾地区的农业社社员们正在安度冬荒。由于合作社在生产救灾上发挥了巨大的优越性,灾区出现了冬荒不荒的新局面。
据河北省生产救灾委员会统计,现在河北省灾区有四百五十多万劳动力开展着一百多种副业生产。截至上月底,灾民的副业收入已达一亿一千三百多万元。重灾区饶阳县各农业社组织社员开展副业生产的收入,再加上国家的赈济款,全县十八万灾民需要的两千四百万斤冬荒口粮和牲口饲料已经全部解决。副业生产较好的社,还存下了一些度春荒的粮食。据中共饶阳县委调查了解,目前全县一般社员都保持了灾前的生活水平。
由于农业社统一使用劳力,冬季的农业生产活动也没因灾受到影响。灾区农业社采用壮劳力搞农业,妇女老弱搞副业,白天下地生产,晚上开展副业等办法,在完成了三千多万亩小麦的播种工作后,并且冬耕了大部分能耕的白地,给缩短灾期度过灾荒创造了条件。同时,灾区农业社还抽出四十多万个劳力,在国家的领导扶持下完成了两千多万立方公尺的复堤防洪工程,为保障今年农业增产作了准备。重灾区的农业社还抽出劳力打坯和组织社员帮工,帮助社员修盖好九十多万间新房。
根据各地检查,入冬以来没有发生逃荒讨饭、卖儿卖女、冻饿死人的现象。文安县新桥村解放前1939年遭受水灾后,全村五百四十多户中,有三百二十多户外出逃荒,十人冻饿而亡。现在农业社组织一千八百多名男女劳力从事副业生产,每天收入五百多元,不仅解决了全村冬荒中的吃穿困难,还能剩下一些支持春耕生产。

商店里也有许多节约门路 上海商业从业人员想出许多节约办法 辽宁百货公司系统去年节约大量费用

第3版()
专栏:

商店里也有许多节约门路
上海商业从业人员想出许多节约办法
辽宁百货公司系统去年节约大量费用
本报讯 随着增产节约运动的开展,上海市国营和公私合营商店里出现了许多节约的故事。国营上海第一文具批发商店废料间的老年管理员王福顺,他看到店里许多空木箱拆碎后以每斤八分的售价当废料卖给木箱店的情形,他想如果不把木箱拆碎,直接售给生产的厂子,这样每斤就可卖一角五分。而工厂出这个价钱回收旧木箱,也要比到板箱店购买便宜得多。这条建议经行政上采纳后,在1956年11月份,就节约了一千二百元左右。上海珠宝玉器公司秘书科公务员钱广林,听到公司准备新购十几张饭桌后,就建议领导上把公司积压在角落里的一批不适用的木制招牌,用来改制饭桌。这样节约了一部分购买费用。上海市食品公司打字员陆鸿宾,利用三张废蜡纸,加上一部分酒精和乙醚试制成一小瓶打字用的“修正液”,它的成本只占市上出售价格的一半。
此外,还有不少职工和私方家属,积极打开积压商品的销路,减少损失,加快资金的周转。如公私合营公信木行私方家属徐玉琴,见到店里积压着的一批进口的高档烂木材,心想如果再积压下去,腐烂损失越大,她便想个办法,把木材的品种、规格、折扣、售价一一标在腐木材的顶端,当客户上门时,便叫营业员根据可用和不使客户吃亏的原则,首先介绍这批积压已久的木材,终于把价值二千元的残次木材推销出去。
新华社沈阳7日电 辽宁省百货公司系统职工,1956年在改善经营管理中,为国家节约各项费用一千三百多万元。
一年来职工们提出了大量改善经营管理的合理化建议,创造和推广了许多先进经验。沈阳、旅大、鞍山、本溪、抚顺、安东等十八个市、县百货公司的职工,去年第三季度共提出合理化建议一千多件,其中有关节约费用的建议实行后就给国家节约了二百多万元。沈阳、旅大、锦州三个百货批发站从去年第一季度开始全面推行“站台分拨”和“就厂直拨”的经验后,给国家节省运费三十七万元,并且加速了商品的流转。沈阳百货批发站调拨员王永照经过研究,把变质的黄色皮鞋油九千盒加工改制成市场上很缺的黑色皮鞋油,不仅避免了国家财产的损失,而且满足了人民需要。
许多采购人员为了节约运费,把过去由陆运的商品改为水运和水陆联运,仅去年第二季度运回省内的一万六千吨商品,就节省运费八万七千多元。

棉秆皮的用途多

第3版()
专栏:

棉秆皮的用途多
新华社杭州电 浙江省手工业部门最近试验用30%到50%的棉秆皮,混合黄麻制绳成功。这种绳的质量同全部用黄麻制成的麻绳一样,拉力很强,可以供长途运输中包扎货物用。棉花主要产地慈溪县手工业部门,已经开始加工三十多万斤混合绳。省手工业部门准备在全省广泛制造这种混合绳。
用棉秆皮制拖鞋也已经试验成功。这种拖鞋耐穿保暖,比草拖鞋好用。省手工业部门现在还在试验用棉秆皮制地毯和隔音板等。

新的节约风气开始抬头 有些单位要求退回抢购了的货物 商店里高级商品已经不那么畅销了

第3版()
专栏:

新的节约风气开始抬头
有些单位要求退回抢购了的货物
商店里高级商品已经不那么畅销了
本报讯 增产节约运动展开以后,上海社会上新的节约风气开始抬头。这可以从上海两家最大的百货商店——国营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和公私合营永安百货公司最近的营业状况中看出来。
在这两家商店里,1956年的10月、11月,许多高级商品畅销或脱销。有的采购员甚至向营业员表示:只要有货,不论价钱都包购下来!许多单位因买不到现货,就采取向商店预定的办法。这两家商店的营业员说:最近听到的是另一种声音:“可以少买我们就尽量少买一些。”好些原来已经向商店现购或预定了高级用具的单位,纷纷要求退货或少购。如兰州有一个单位向第一百货商店购买了六套高级皮沙发,现在要求退货。南洋工学院曾向永安公司预定了六套高级沙发,并且说,“只要有沙发,我们都要买。”最近永安公司去电话要他们来取货,对方的回答是:“我们不需要,都不要买了。”据这两家商店的统计,1956年11月份他们曾售出高级沙发四十九套,而12月(到26日止)只售出沙发十套,而且多数是普通沙发。

改进领导方法的良好的开端

第3版()
专栏:

改进领导方法的良好的开端
本报记者 甄为民
淮河下游、灌溉总渠以北的苏北徐淮地区,是解放战争中有名的淮海战场,也是一块十年九荒的老灾区。近年来,国家对这个地区年年调进粮食支援,年年发放大批的救济款和贷款。可是,再过三、五年以后,这里将要成为“满园葡萄熟,遍地稻谷香”的富饶地区了。它不仅不再需要国家额外帮助,而且每年可以为国家增产约二十亿斤粮食。这是江苏省委最近召开的第二次省委扩大会议上确定的新课题。也是省委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切实负责地解决省内地区性的关键问题、克服生产领导上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良好开端。
解放以来,党和政府给徐淮地区人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徐淮地区的人民在增加生产上也作了许多努力。全国第二大闸——三河闸就建筑在这里。苏北灌溉总渠,是地图上新添的名词。治淮、导沂和整沭工程,使这个地区的大部分基本上解除了一般性洪水的威胁。但是,贫困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尤其是去年连续遭到台风、雨涝、冰雹等灾害,造成早、中、晚三季农作物连续减产和失收的严重情况。
过去江苏省的领导方面偏重对江南粮食高产地区的增产运动的领导,对占全省耕地面积43%的徐淮地区的根本问题缺少了解,缺少长远打算和逐步安排,年年应付,日益被动。直到现在,这个地区的粮食产量还只占全省总产量的21%。这种情况如果不迅速作根本性的改变,对全省农业增产运动是有很大妨碍的。
这次省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动员全省力量支持徐淮地区的人民,在今后三、五年内逐步改变贫困状况的规划。规划中认为:解决水利问题是改变徐淮地区的贫困面貌、争取粮食增产的首要关键。根据防洪、排涝、改制、航运互相结合的治水方针,治理张福河、盐河的工程准备在冬天动工;预计三年内完成后,由洪泽湖送来的水流,将使盐河两岸的淮阴、涟水、滨海、灌云、新海连等县市形成一个自流灌溉的系统。两岸原有的二百多万亩旱地就能逐步改为稻田,增加灌溉的面积约达四百多万亩;而新海连市向南的航道也可以畅通无阻,“淮盐”南运的难题全部可以解决。与此同时,经常洪水泛滥的骆马湖,也将建成一个蓄洪排涝的大水库。加上下游宿迁、沭阳、新沂等县干支河流的疏浚,这里就可以充分利用洪水来灌溉农田,新沂河两岸三百五十万亩低产杂粮田也大部可以改种棉花和稻麦。此外,微山湖、雎安、邳苍等灌溉区的干支河流上也将兴建蓄水、排涝工程。在三、五年内就可以基本上解决徐淮地区五年一遇的涝害问题。
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变。今后三五年内整个徐淮地区将逐步推行农作物的改制。增加六百三十万亩的水稻和三百万亩棉花,那时候,这个地区80%以上的旱地杂粮低产田将会变成稻、麦、棉、甘薯、油料等高产作物田。
徐淮地区也是一块宜于育林的地区和很有前途的拓植桑园的地区。根据典型试种结果和现在苗木情况,今后四年内这个地区将要新植九十二万亩桑园,三万六千多亩果树。形成整片的桑园、梨园、苹果园、葡萄园。五年后,这个地区就会出现“满园瓜果熟,到处养蚕忙”的美好景色了。
再加上发展这个地区原来就有基础的养猪、养鸡、磨粉、榨油等各种副业。在三、五年内,这个地区每个农民的全年农副业纯收入将达到六十元左右,比现在最高的丰收年景将要增加一倍。
这个规划是怎样制订出来的呢?去年7月以后,为了贯彻省党代表大会关于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决议,省委和徐淮地区党委曾分别组织了包括省委和地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内的大批力量,在徐淮地区进行了数次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的方法是:一部分同志采取巡视方式,了解全面情况;一部分同志深入重点,对灾情、人民生活、水利、粮食增产、工业等问题作专题调查;一部分同志深入到社,通过个别访问,了解群众的迫切要求,一部分家在徐淮地区的同志,通过探亲访友,了解群众的内心话。最后,找出了改变这个地区贫困状况的关键问题。
苏北地区过去搞了不少大型水利工程,江苏省和徐淮地区水利部门不少同志认为苏北的水灾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对排涝和农田灌溉工程缺乏全面规划和技术指导,因而,这个地区虽然连年南征北战,治淮导沂的民力动员都在6%以上,但排涝灌溉工程却做得不多,干支河不通,农民家门口的农田仍旧连年受淹,形成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情况。这次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梁公甫在淮安县翻阅了县志和访问群众的结果证明:这个县从清朝同治年间到现在只有因涝成灾,而没有发现因旱成荒灾的纪录。省委一位负责同志在泗阳县八集区看见这个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做得很多,农田里沟沟相通,但麦子和秋熟作物仍然被淹减产,群众反映“年年治水,年年淹”,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里主要是内涝积水成灾,暴雨一来,干支河淤浅,容纳不了,排不出去,水沟根本不起作用,有的排水沟都给雨水冲平了。省委负责同志,水利工程师和区乡干部一齐找寻解决内涝的出路,他们在地上画了二三个钟头,最后找出开挖一条淮(阴)泗(阳)干渠的办法,可以根本解决泗阳、淮阴两县好几个区的积水问题。省委负责同志也由此明确了这个地区的治水方针必须是防洪、排涝、改制、航运相结合,除保证防洪工程外,应多做排涝、灌溉两用的大、中型干支渠工程,使大面积的农田得到较为稳定的收成。
原来省的一些领导同志还只是一般地认识到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倡两熟制改变耕作制度,是徐淮地区农业增产的基本关键。这次省委的一些负责同志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后,才肯定了在改变内涝情况的条件下,大量将杂粮田改种水稻和适当扩种棉花才是这个地区农业增产的基本关键。阜宁县去年改种了二十六万亩水稻,比1955年杂粮大丰收时增产135%。省委几位负责同志亲眼看到阜宁县条岗社,沭阳县马厂区和宿迁县顺河区的旱田改水田成倍地增产的成绩,证明旱田改水田改到哪里就成功到哪里。今后三、五年内,徐淮地区如果能改种六百多万亩水稻,就可以增产十二亿斤粮食。他们也亲眼看到泗阳县农建、仓集等农业社在雪白如霜的沙碱地上,长出了白桃盈枝的棉花,这两个农业社去年大面积改种棉花都很成功,一般每亩产量在三十斤到六十斤皮棉,最高的每亩产量一百一十斤。因此,他们在淮阴、徐州地委和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找到了徐淮地区农业增产的具体途径,提出了在三、五年内改变徐淮地区的贫困状况的初步规划。

到北大荒第一年

第3版()
专栏:农村新事

到北大荒第一年
张国采是一个二十五岁的青年农民。1956年2月,他领着弟弟和弟媳妇由安徽省迁移到黑龙江省的集贤县永安乡居住,并参加了这里的兴华农业社。当时,他一无所有,在社员们的热情帮助下,解决了衣食上的困难。
他们哥俩在社里干活很积极,共挣了四百多个劳动日,加上弟媳妇挣的四十来个劳动日,全家可收入一千多元钱。现在,他们做了三套里表崭新的棉袄和棉裤,还做了两床大花被。锅、碗、瓢、盆等家具,也都添置齐全了。在1956年10月间,弟媳妇生了个胖娃娃,哥俩乐的连嘴都闭不上了。他们高兴地说:“北大荒真是个好地方,都说关里人到这不服水土,可是我们刚来一年就人财两旺,双喜临门。”
·岩 军·

从愁眉苦脸到喜笑颜开

第3版()
专栏:农村新事

从愁眉苦脸到喜笑颜开
福建闽侯县海屿村丰收农业社社员杨昭仕,是个很有力气的青年人。他虽然很能干活,可是对技术性的农活却一样也不会做。每年,一做完挑土、车水、挑稻等粗活,就闲在家里没有事做了。其它如犁田、插秧、耘草等技术活,都得雇工来做。因此,每年的收入都很少。1955年单干的时候,三亩多田地纯收入只有九百多斤粮食,还不够家里三个人的口粮呢!为此,他年老的父母整天愁眉苦脸。
1956年春,杨昭仕一家人参加了高级社以后,社里便根据他力气大的特点,分配他专门做挑土、车水、挑肥料等粗活。他干得很有劲,全年一共做了一千六百五十多个工分,劳动所得除留三个人的口粮二千零四十五斤外,还分到九十六元钱,比1955年单干时增加收入一百二十三元多。他父亲喜笑颜开地说:
“入了社,不但孩子有依靠,我们两个老人也有依靠了。”
·翁成兴、翁建陵、杨铭明·

瞎眼社员当模范

第3版()
专栏:农村新事

瞎眼社员当模范
光明农业社双目失明、失去双亲的社员陈乌狮,最近被评选为模范社员。去年这个社获得丰收,陈乌狮依靠自己的劳动,分到了五百多斤粮食和五十多元现金。他的收入比入社前单纯依靠土地改革中分到的两亩半田的租金,增加了两倍多。
光明农业社在福建省仙游县阳谷乡,是去年3月建立的高级农业社。陈乌狮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吸收为社员,受到“五保”户的优待。别的社员经常帮助他扫地,洗衣服。因此,过了十六年孤儿生活的二十七岁的陈乌狮,感动得逢人就说:“我有了家了。”
陈乌狮入社后不久,恰逢天旱,社里全部劳动力都参加了抗旱抢种工作。陈乌狮因自己双目失明而无法给社里工作,难过得几个晚上睡不着觉。有一天早晨,他突然拄着手杖,一步一摸地来到社员们戽水抗旱的池塘边,坚持要求让他参加戽水抗旱。他开始尝试失败了,可是并不灰心。经过几天顽强的努力,在别的社员帮助下,终于学会了戽水。以后,他又学会了捆稻草、摇风车等许多工作。他还参加社里其他的活动。晚上社员们上民校学文化,他也跟着去。他说:“你们有眼睛学文化,我有耳朵学革命道理。” 新华社

受到山村农民欢迎的人

第3版()
专栏:农村新事

受到山村农民欢迎的人
山西平顺县城关供销合作社主任郭丙福,是个热情为农民服务的好干部。他每天都挑着一副担子,到离城关二十里地以外的山村去收购土产品,然后再挑了回来。他这样做,既能把分散在山村的几十种土产品及时收购回来供应城市的需要,又能帮助农民把多余的土产品变成现款(价格仍按城关的收购价格来计算),还能使农民省去往返城乡的时间,进一步搞好农业生产。因此,他受到了山村农民的热烈欢迎和同声赞扬。 ·锺迅·

我国农业增产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第3版()
专栏:

我国农业增产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华恕
最近,各个工业生产部门捷报频传,不断地有几年内生产量增长了几十倍的好消息。而农业生产方面,虽说去年在严重的灾情之下还是比1955年增产了二百多亿斤粮食和许多棉花、烤烟等技术作物,但是在增产的速度上,比起工业来,似乎还是大有逊色。因此有人认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实在太慢了。
应该怎样来看待这个问题呢?
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观点来看,我国农业增产的速度,是完全应该和可能继续提高的。我们决不应该认为过去几年的速度已经可以令人十分满意了。事实上,党和政府也从来没有放松过在这方面的努力。可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在国家工业化尚未实现之前,增产速度的提高还必然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工业和农业的生产条件不同;我国工业和农业的历史情况更不一致。因此,拿工业发展的尺度去衡量农业发展的快或慢,是难以确切的;这好比一个钢铁工厂不可能同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展开竞赛一样。要衡量我国农业增产的速度,不能同工业增产的速度直接去比。但是,不妨同其他国家试作比较。
其所以说是“试”,是因为一个国家的农业增产速度的形成,内容极其复杂。这不但同自然状况、作物种类、耕作条件、农业历史情况分不开,而且同经济制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有人认为我国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太低,提高得也太慢,比起世界各国来,要排到第七、八位甚至第十一位。可是,我们知道,我国的稻作面积要占总耕地面积10%以上,而名列前茅的,如西班牙仅占0.1%左右,意大利仅占0.13%左右。如果再以土地的绝对数字去比较,那就相差更大,因此这种比法,也未必妥当。同时,虽然关于农业增产的速度问题,远在一百多年前,由英国庸俗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提出所谓“人口论”之后,对于食粮之是否按算术级数增加的问题,就已引起许多人的兴趣。但这方面的系统材料既感缺乏,调查统计的方法也极不一致。如单位面积的产量,有的按播种面积计算,有的则按收获面积计算。由于以上种种条件的限制,要确切地进行比较是很困难的。以下我们所列举的一些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资料,也仅仅是提供参考而已。
且看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所发表的统计: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到1952—53年度,全部农产物超过战前(以1934—1938或1935—1939为基期)水平50%以上的,只有加拿大、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土耳其这么几个国家。至于美国,只超过38%;别的一些国家超过战前水平的百分数是:意大利18%,西班牙4%,埃及19%,印度1%,巴基斯坦3%,日本10%。缅甸还低于战前水平11%。
我国农业及其副业的总产值,到1952年,即已较1949年解放时的水平增长了48.5%。那时的粮食产量已增长了44.8%棉花产量已增长了193%。到1955年,农业及其副业的总产值已经比1949年增长了70%以上(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由三百二十五万九千五百万元增加到五百五十五万四千四百万元)。
再拿各种主要作物来比较。我们先来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情况。据美国粮食研究所在1933年发表的统计报告,以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为例。从1885年到1934年的五十年中,世界小麦总产量,由二十二万六千零三十万英斛,增加到四十八万一千六百三十万英斛。平均每年增加五千一百十二万英斛,年增产率为2.1%,至于单位面积的产量,在这五十年中平均每英亩的年增产率仅0.2%。再以国别来分析,也还是在那五十年中,单位面积增加得最快的是意大利,每年增加1.8%。也就是说,按照这个最快的速度,单位产量半个世纪还不能增加一倍。
再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情况。我们试从小麦、稻谷、棉花三种主要农作物来分析。材料来源,都是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报告。
一、小麦
战前(1934—1938)世界各国小麦年平均产量为一万二千八百八十万吨,到1952年增加到一万六千五百二十万吨,十五年内共增加了不到30%。按国别来说,其中增加得最快的是加拿大,达125%,美国达60%。
二、稻谷
战前(1934—1938)世界各国稻谷年平均产量为一万五千一百二十万吨,到1952年增加到一万五千九百三十万吨。十五年内共增加了0.5%。按国别来说,增加得较快的是美国,达47%,菲律宾达30%,巴基斯坦达10%。美国能增加得那么多,主要原因是战前美国稻谷的产量不多,年平均仅九十五点六万吨,到1950年以后,才超过二百万吨。至于其他稻谷的主要出产国,如日本,仅增长了0.8%,印度仅0.3%,缅甸还降低了16%。
三、棉花
战前(1934—1938)世界各国棉花总产量为五百八十五万吨,到1952年增加到七百零四万吨,十五年内共增加了20%,以国别来说,增加得最快的是墨西哥,达250%,这主要是因为它战前年产量很少,还不到七万吨。至于美国只增加了5%;埃及增加了11%;印度和巴基斯坦,还降低了5%。
根据以上的数字来对比一下我国农业增产的速度:
我国粮食作物的总产量,抗日战争以前的年平均产量为一万三千八百万吨,最高年产量曾达一万五千万吨。抗战期间,降落到一万一千四百万吨,到1949年更降至一万一千三百万吨,只及战前水平82%。可是到1952年,就迅速地上升到一万六千三百九十万吨,较战前水平增长了18%以上,较1949年水平增长了44.8%以上。按照五年计划的指标,到1957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一万八千一百五十九万吨,即较战前水平提高31%以上。(按:上引数字,包括大豆在内。如果除去大豆,那么1956年的预计粮食总产量,即已超额完成1957年的增产指标。)
具体地说,我国粮食作物总产量中,以稻谷所占的比重最大,经常在42%以上,战前最高年(1936)产量为五千七百三十四万一千吨,1949年曾降至四千八百六十四万五千吨。但到1955年已上升到七千八百零二万四千吨,也就是说,二十年内增长了36%以上。去年由于抵抗灾害和改革技术的成功,预计产量八千四百万吨左右。
小麦在我国粮食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较小,经常在13%左右。战前最高年(1936)产量为二千三百二十九万五千吨,1949年降至一千三百八十万吨,1954年曾一度上升到二千三百三十三万吨,超过战前最高年水平,但1955年又回落到二千二百九十六万五千吨。去年全国小麦普遍丰收,预计产量二千五百万吨左右,可超过战前最高年水平7%以上。
我国棉花的总产量,战前(1933—1937)平均年产量为五十四万吨,最高年(1936)产量曾达八十五万吨。1949年降至四十四万五千吨,较最高年产量几乎跌落了一半;可是到1952年,就迅速地上升到一百三十万吨,也就是说,三年之内,几乎增长了两倍。较战前最高年水平也增长了54%。去年,虽然我国的主要棉区如河北省等,遭受了严重的灾害,但预计产量仍可达到一百五十四万吨左右,可达到战前最高年水平180%。
总的看来,我国农业增产的速度,已经基本上超过了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水平。怎么能够说是太慢了呢? (未完)

用棉秆皮纺绳(图片)

第3版()
专栏:

用棉秆皮纺绳
河北省邯郸、石家庄等主要产棉地区的农业社广泛利用棉秆皮代替麻皮,用来纺绳、织袋,既解决了原料不足的问题,又增加了社员的收入。
左:高阳县西河村星火农业社的社员正在剥棉秆皮。
上:高阳县西河村星火农业社女社员胡情(中)正在把纺绳技术传授给别的女社员。 李棫摄(新华社稿)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