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57-01-02第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踏遍祖国南北一百多条河流 发现可建电站地址三百余处 水力资源普查队在1956年获得卓越成就

第2版()
专栏:

踏遍祖国南北一百多条河流 发现可建电站地址三百余处
水力资源普查队在1956年获得卓越成就
新华社31日讯 电力工业部派出的二十九个水力资源普查队,1956年在南自云南省的国际水系——红河、李仙江,北至吉林的第二松花江,东从钱塘江,西到伊犁河的十四个省(区)的一百多条大中型河流上进行了普查工作,为国家提供了可以建设水电站的几千万瓩的水力资源资料。其中只在占全国水力资源一半以上的西南地区,经过普查的河流就有五十多条,共计找到了三百多个可以建设水电站的地址。
这些河流大多数穿行在高山之间,水量丰沛,建设水电站的条件十分优越。如长江的大支流之一——乌江,素有天险之称,沿江山高谷深,断崖削壁,江水汹涌,急滩比比,在这次普查中就选出了七十六个可以建设水电站的地址,其中有的发电能力可以达到五十万到一百万瓩。云南省澜沧江的支流——漾濞江虽然是一条不大的河流,但是也蕴藏着上百万瓩的水力资源,普查人员只在二百八十公里的河段上就选出了二十一个水电站的地址。其中有一个水电站地址可以依靠天然水库调节,将来建设工程很简单,投资很小。
在这次普查工作中,普查人员还克服了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等困难,深入到了许多人迹罕到的地方去调查。在这些地方发现的水力资源,大大超过了原来的估计。例如一向被认为地处内陆,水量不多的长江河源通天河,经过这次普查结果,水量和落差都超过了原来的估计,所发现的水力资源,也超过原来估计将近一倍,并且找到了十多个水电站地址。

本着增产节约精神进行建设 武汉市委提出合理使用原料、保证工程质量等项措施

第2版()
专栏:

本着增产节约精神进行建设
武汉市委提出合理使用原料、保证工程质量等项措施
新华社武汉31日电 1957年将是武汉市的生产、建设任务空前紧张、艰巨和复杂的一年。中共武汉市委员会在29日和30日举行的全体会议,提出要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迎接1957年的繁重任务。
根据计划,1957年国家在武汉市的重点建设工程,投资总额将比1956年增加一倍以上。但是,城市建设的投资在1957年却有所削减,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很难和生产建设的要求完全适应。这是一个矛盾,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对生产建设事业和人民生活都将造成不利的影响。除此以外,生产建设事业在原材料的供应上也有不少困难,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
市委会议认为,这些困难是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它们是可能克服的。而克服这些困难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继续发扬艰苦朴素的传统,坚决贯彻勤俭建设的精神,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因此,会议决定把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作为1957年全年的中心工作,一切其他工作都要本着增产节约的精神来办理。
会议针对当前各方面滋长着的铺张浪费、奢侈浮华的现象,认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首先必须进行艰苦的思想教育工作,即劳动创造幸福和劳动光荣的教育;同时使干部和人民认识增产节约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将带来一种新的勤俭朴素的社会风气。对于各种各样的障碍增产节约运动开展的思想,如认为“增产节约,年年有之,反正是一阵风”;只看到困难一面,看不到增产节约的潜在力量,因而信心不足的思想等等,也必须予以批判。
会议指出1957年的增产节约运动应当注意解决如下四个问题:一、大力寻找和合理使用原材料。二、增产节约必须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原则下进行,反对盲目乱干。三、各部门都要从改善管理、加强技术组织措施上支持合理化建议;从改革现有工作方法、制度、机构上,增加生产力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四、党的各级组织必须积极地、不厌其烦地领导解决产、供、销三个环节间出现的新问题。

勘探喜讯

第2版()
专栏:勘探喜讯

勘探喜讯
老油田下发现新油层
据新华社讯 玉门油矿老君庙油田和石油沟油田经过1956年的钻探以后,油田的面积又有扩大,并且在油田下面发现了新的油层。
老君庙油田和石油沟油田是玉门油矿正在开采的两个油田,前者开采较久,规模也大;后者是最近两年才开始采油的。钻井工人1956年在这两个油田上钻凿了大批石油探井,因而增加了原油可采储量。
1956年在石油沟油田发现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中都含有油;在二叠纪地层上钻成的两口探井,最近都流出了原油。在老君庙油田下面发现白垩纪地层有油,而且能自喷;有一口探井日喷原油达十一吨多。目前,钻井工人正在这几个新的产油地层上继续进行钻探。
开滦附近储煤丰富
据新华社讯 唐山周围的开平煤田,经过三年多的勘探证明,不但目前正在开采的开滦煤矿矿区的储煤量仍旧非常丰富,可以使现有矿井的开采寿命比原来估计延长六十年,同时还发现了吕家坨、湾道山、范各庄、徐家楼、毕各庄等好几个新矿区,并且在唐山西北十五公里的车轴山地区,发现一个地层和开平煤田相同的新煤田。
开平煤田位于渤海低平原,京山铁路横穿其中,它的东北和西南部紧靠秦皇岛、塘沽两大海港,水陆交通运输都很方便。这些矿区的发现,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华北地区的工业发展有重大意义。

太原矿山机器厂党委建立业余办公室 随时倾听群众意见解决各种问题

第2版()
专栏:

太原矿山机器厂党委建立业余办公室
随时倾听群众意见解决各种问题
本报讯 太原矿山机器厂党委会,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职工群众中的各种问题,在职工宿舍地区,设立了业余办公室。
过去,虽然领导干部也不断到车间去访问工人,可是当工人正在进行操作时,了解情况是有困难的。等工人下了班想找领导干部谈谈,干部们又下班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矿山机器厂党委决定在职工宿舍地区设立业余办公室,每星期一到星期五下午六时半至九时半工人下班休息时间内,由党、行政、工会、青年团负责同志每天轮流接待来访群众。
业余办公室受到了职工群众的欢迎,也促使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入实际,及时解决职工群众所提出来的各种问题。如8月下旬,锻铆车间接到了限五天内完成钻探机防护板五百五十二件的任务,原计划用三糎的钢板做,在材料缺乏任务紧张的情况下,车间主任张金锋和几个工人建议用一糎的钢板代替,厂的总工程师根据试验结果,肯定这样做是可以的,可是设计科的工程师不同意。工人们又把这种情况反映到业余办公室,领导上说服了设计科的工程师,积极支持了他们的做法。结果,不但提前完成了任务,保证了质量,而且节约了五千八百一十四公斤钢材。
厂的领导方面原来以为,厂里大部分工段长和车间主任,都是从老工人中提拔起来的,他们自然会有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作风。可是后来通过群众到业余办公室反映的情况看,原来厂里领导方面的估计是不完全符合实际的。有些新提拔的基层干部,往往只知道要工人完成任务,而不懂得群众路线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因此常有强迫命令的现象发生。领导干部发现这些问题后,就决定分批轮训新提拔的基层干部,向他们进行群众路线的教育。这个厂业余办公室是从去年6月下旬开始办公的,到11月底,共接见来访群众一百三十多人,他们提出问题一百七十二件。其中,除十三件尚未处理外,其余的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黄德淑、任维昆)

张金荣四年完成八年工作量

第2版()
专栏:

张金荣四年完成八年工作量
本报讯 12月26日下午1时,戚墅堰机车车辆修理工厂先进生产者、翻砂工张金荣提前实现了四年完成八年工作量的保证。他现在又提出要在今年再完成两年工作量的新保证。
在这四年来,张金荣为提前完成计划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严格地遵守劳动纪律,四年来月月都是全勤,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一次。他不断地向别人学习来革新自己的操作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从1953年到1955年的三年中,他平均每月完成工时定额175%,1956年以来,每月完成工时定额200%以上。产品质量一贯很好,四年中仅出四件废品。
在生产中,张金荣非常注意节约,即使是点滴的砂泥、铁钉和铅丝,也都设法利用。从1956年以来,就没有领过三寸以上的新铁钉,翻砂用的大量砂泥,也总是不浪费半点。他常说:“积少成多,我们要爱惜建设社会主义的每一点资财。”
张金荣在生产上还主动地帮助其他工人提高操作技术。由炼钢部调来做翻砂的陈其荣,对翻砂操作技术不熟练,经常达不到生产定额,后来在张金荣的耐心帮助下,很快提高了操作技术,并且经常突破生产定额。有些工人学习了张金荣的操作经验后,生产效率也普遍提高了30%以上。
(据新华日报)

王贵君突击队提前实现倡议

第2版()
专栏:

王贵君突击队提前实现倡议
本报讯 全国著名的青年挖土机突击队——武汉冶金建筑总公司王贵君突击队,于12月22日早班以提前九天半的时间实现了他们在1956年一年内完成二年零八个月的生产任务的倡议,生产任务达到十六万八千零七十三立方公尺土,为国家多创造了财富二十五万元和节约了一千多公斤汽油。
王贵君突击队这个倡议是在他们超额完成1955年生产任务的基础上,响应了“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号召,通过算细账的方法后提出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全体队员在工作中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克服了气候炎热等等困难,在工作中创造了“浅挖满装,层层取土”和善于利用地形就近取土,以及认真学习了对机械循环保养法等先进经验,从而保证了机械的出勤率在90%以上。通过这一年的锻炼,王贵君突击队技术力量更加坚强了,原系一级到三级的司机助手,都已经提到四级水平,三级司机已经升为五级司机。原一级技工苌巨和现已经提为四级司机,并且调往其他机车担任机长职务。现在他们正在继续努力争取生产中的更大的成就。
(据湖北日报)

一年制出九种新机床

第2版()
专栏:

一年制出九种新机床
新华社济南31日电 国营济南第二机床厂在1956年12月份试制成功的苏式中型刨床和苏式双柱单曲轴封闭式冲床,经过详细的技术鉴定,质量达到标准。这两种机床的电气化程度都比较高。中型刨床是依据苏联的新产品图样制造的,可以加工六公尺以下、重十吨的工作物。
在12月份试制成功的产品,还有七二五六型龙门刨床。这种机床可以刨削重达二十吨的大型工件(铸件和锻件),两个垂直刀架和两个侧刀架可以同时参加刨削。
在1956年内,这个厂制造的新产品共有九种。

把“富泉”引到工地去

第2版()
专栏:

把“富泉”引到工地去
雪,像鹅绒似的盖着白云鄂博连绵起伏的山岭,一刮风,飘起的雪花像雾海似的。在这寒冷的季节里,白云布拉格的泉水,一股一股跳动着从泉眼里涌出来,沿着长满翠绿色青苔的水底流着,严寒干涸不了它,冰霜冻结不了它。
建筑者们冒着寒冷,顶着风雪,把这股被称为“富泉”的水引到工地去。
土方工程刚刚开始,技术工人还没有那么多技工活可做,大家都热火朝天的卷到挖土工程里。出席过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的刘桂清和他的小组,从第一锹土起就鼓足了劲,在“不怕天寒地冻,用汗水溶化雪山冰河”的口号鼓舞下,一天一个人挖五立方公尺多冻土。呼啸的狂风,吹透了他们的老羊皮上衣,手脚冻得发麻了,大家却一声不响的抡着洋镐,掀着土。晚上,回到帐棚里,为了防止冻伤皮肤,他们就用盐水、辣椒水轻轻地洗一洗,经过一晚的休息,第二天又毫无怨言的去开凿冻土了。
壮工王铸武小组调到了最困难的无缝岩石上。这里,打不进镐,插不进钎,费九牛二虎的劲,一次挖不下一杓子土来。刘福祥、王铸武、吴春兰等人手都震肿了,还折断了六把镐柄。刘福祥看看坚硬的岩石,跟大伙商量说:“没有什么难的,我们换个方法,一人把钎子,一人抡锤,还开凿不了它呀。”
“对。”小组工友都异口同声的说。这样调整以后,他们现在已经超过了定额。
严寒、风雪吓不倒他们,在大雪飞扬的日子里,工地的工友们锹镐声还是响彻了草原。
(李汀)

这里没有冬天

第2版()
专栏:

这里没有冬天
早晨,阳光淡白淡白的,寒风卷起阵阵的黄沙,吹得人瑟瑟发抖。这时,我在包钢工地机械站的建筑群里,访问了正在打混凝土门框的工人们。
一个青年小伙子,穿着皮坎肩,坐在火炉前炒砂子,脸烤得通红。我靠近他说:“小赵!你这里不错,那么暖和!”
他让我坐下,幽默而有风趣地说:“我这是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啊!”
老刘在门框上捣固混凝土。大概是因为铁钎子太冻手,干一会儿,哈哈气暖和暖和。当我走近他的时候,他已在捣固另一个门框了。他对另外一个组员说:“快点呀,你给拉下了。”
我奇怪地问:“你们这是……?”
“竞赛。”老刘很快答道。一边,又脱下手套,从兜里掏出一盒什么油,往手上擦。我看到他的手,因为洋灰咬,北风吹,裂了一些口子。我问他:“不痛吗?”他笑了笑,晃晃脑袋,又开始工作了。
阳光比以前强了些,可是寒风还是吹,我问刘师傅:“天这么冷,你们能完成任务吗?”
“怎么?每天都超额!”说着,他又紧张地干起来了。
我环视每个工作的同志,他们都是那样沉着而迅速,一点都不觉得冷,好像这里没有冬天一样。 (小梅)

烟囱班在空中

第2版()
专栏:

烟囱班在空中
一场大雪过后,迎面的寒风吹在人们的脸上像针扎似的。在电力部北京基建局包头第一工程处的工地上,烟囱班的工人们在离地面七十多公尺的高空中,支铁合子板、打混凝土,细心地捣固着。他们要在冬季施工中,不使混凝土工程有一点儿蜂窝、麻面和露筋。
烟囱越筑越高,上面的气候就越冷。有的时候,地面上是摄氏零下十四度,在高空就是零下二十度。捣固时用的铁工具多冻手呀!但是没有人喊过冷。在操作中遇到刮大风,烟囱工人们就喊出“与寒风搏斗”的口号。为了提前完成任务,这些在上面操作的人,中午的那一顿饭是不肯下来吃的,烟囱工人们把这样的生活称为“烟囱顶上聚餐”。
烟囱班长曲洪祥,是工作最出色的一个。白天他要指挥施工,要规划进度和各工序间的配合;晚间要有工人在那里工作,他也要从被窝里爬起来检查,帮助工人们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不久以后,一座高达八十公尺的烟囱,就要在包头工业基地树立起来了。 (江 河)

给混凝土屋檐送热

第2版()
专栏:

给混凝土屋檐送热
下午四点多钟,包钢工地上的电气技术员郑玉昆,接到了公司施工科的电话,说天气突然变冷,包头钢铁工业学校教学主楼上已经打好的混凝土屋檐,有被冻坏的危险,必须马上想办法解决。
郑玉昆研究了情况以后,觉得用电流表面传导的方法加热,能够顶事,便给工长刘长信布置了有关加热的准备工作。
傍晚,工人们听说有了紧急任务,争着要去参加。电工刘恒斌和于福恩等十几个人,一溜烟地跟刘工长到几里远的地方抬变压器去了。当他们把变压器抬到楼顶上的时候,已经九点多钟。
寒风越刮越大,温度计指在摄氏零下十八度。郑玉昆到高处一看,呀!钢筋全是些短节,要焊接起来才能通电。可是风又大,也没有焊接工具,要焊几百公尺长的钢筋节,时间也不允许。这时,刘工长突然想起来:“我们用火把一些废电线皮烧掉,用铜丝临时缠接钢筋不行吗?”大家觉得有道理。金万山到楼下搜寻了些电线头,拿到火炉上烧去了。方成龙和冯宏茂两人架设照明电灯。有的整变压器,有的摆钢筋。一会儿,金万山搞来一批铜丝,喜孜孜地说:“铜丝还软着呢,赶快缠吧!”郑玉昆怕有危险,告诉大家多缠几圈。接着,人们飞快地缠接钢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他们要接电源的时候,又遇到了难题:停电吧,那么大的现场,动力站只有一个人值班;不停吧,接不通电源。在这紧急的关头,刘工长发愁的面孔显出了笑容,说:“好了,有办法,楼下卷扬机房内有个电闸,暂时移用,到天明再想别的办法。”话还没有落音,王秉恒和刘恒斌已经跑下去接电源去了。
时针指在十二点以后,公司经理和主任工程师等来了。经理发现郑玉昆还穿着单裤,关切地问:“老郑,冷吧,来,把我的大衣穿上。”“不要紧,穿上它工作不方便。”郑玉昆一边回答,一边注视着变压器。风,还是一股劲地刮着,它像是和人们挑战。顿时,强大的电流接通了,通过导线,传到了屋檐的各个部分,温度计上的红线一阵阵上升。这时人们的脸色开朗了,他们确信,质量有了保证。直到第二天八、九点钟,郑玉昆等才离开了大楼。
(张铎)

明天的草原

第2版()
专栏:

明天的草原
雪越下越大,路开始是滑,后来渐渐发白。不知是雪招来了风,还是风赶上了雪,刹那间,分不出哪是从空中落下的雪,哪是从地上卷起的雪,天地混成一色,眼前白茫茫一片,低头不见道路,抬头不见房舍,只感到风雪扑打着脸,旋风像千军万马在奔腾地吼叫。就在这种日子里,铁道部第三工程局的钉道工人,扛着枕木,拉着钢轨,让包(头)白(云鄂博)路铺向最后一个车站。
火车的汽笛第一次在乌兰察布盟草原上长鸣,机车的烟雾第一次在未来的矿工城——白云鄂博升起。住在蒙古包里的牧民,谁也在家里呆不住,骑上骏马,去看久已热望的“铁牤牛”。他们举起大拇指,亲切地喊着“马乃(我们的)铁道部!马乃铁道部!”战斗在“矿工城”里的职工们,穿着节日服装,和乌盟办事处主任巴彦都荣等结伙作伴地冒着风雪去给铁路职工赠送锦旗。大伙儿一见面,就紧紧地握手和拥抱,大伙儿一开口,就讲草原的明天。包钢的一位同志对铁路职工说:“当矿砂运进工厂,当矿石送进高炉,当铁砂变成钢,当钢材变成拖拉机奔驰在原野上……,人们会记起你们……”
有位同志还念了五四一勘探队写给铁路职工的一封信:“火车的汽笛响了,机车的烟雾升起来了,白云鄂博与祖国各地更密切的联接起来了,这是历史上的纪念,草原的大转变……”大伙儿一谈到明天的草原,就忘了眼前这怕人的风雪。
(鲁克夫)

大同水泥厂试生产(图片)

第2版()
专栏:

大同水泥厂试生产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帮助我国建设的大同水泥厂,比原计划提前六个月开始试生产。这座水泥厂,是一座设备现代化、生产过程高度机械化的工厂。 新华社记者 张瑞华摄
大同水泥厂外景。
采石车间的工人在开采矿石,供给水泥厂作原料。
工人们在调整回转窑。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席林专家(中)在给工人吴清亚(右)讲解烧成技术。
原料车间的搅拌池,它能容纳二千五百立方公尺的泥浆。
中央调度室的一角。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