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57-01-01第7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人民教师刘景昆

第7版()
专栏:

人民教师刘景昆
萧乾
1954年,刘景昆(北京教育界通称他作“刘老”)六十整寿的时候,他那位在铁道部作事的大儿子劝他说:“爹,您打袁世凯闹洪宪起就教书,仅仅在四中(北京市立第四中学)就教了三十四年,这么大年纪,身子又有那个毛病(他早年得了风湿病,三伏天都得穿着棉袄),也该退休了吧。”刘老正言厉色地说:“退休?我活一天就得教一天。要是有一天我的腿动弹不了,只要有人抬我上课堂,我就照样教。”
现在,刘老真是桃李满天下了。1955年报上发表刘老当了北京市劳动模范的消息的时候,他的学生从福建,从江西,从全国各地给他写信(他们有的当了教授,有的当了工程师……)。他们在信里都表示:看到老师这么大年纪还当了劳动模范,我们更得加倍努力了。刘老回信的时候说:正因为你们青年一代飞跃的进步,使得我不能不急起直追啊!
先实践,后理论
刘老是教化学的。他怎么爱上化学的呢?他学农的时候,本来也可以走上植物学的路,去搞园艺的。他上完了植物课,就到校外试试究竟能不能根据老师在课堂讲的去认出树名来。他认不出来。化学呢,尽管方程式复杂,由于那位老师重实际,引起了他的兴趣。从那以后,他爱上了化学,同时,也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
在刘老的班上,你经常看到的不是“先生讲,学生听”;坐在讲台下面的学生不是在抓耳挠腮地思索,就是在激烈地争辩着。
讲氧气的时候,刘老先问学生一大串问题:养金鱼为什么使不得凉开水?金鱼瓶里的水为什么只能灌个半满?冬天捉鱼,为什么只要在冰上凿个窟窿,鱼就会聚拢过来?
刘老一向反对把知识放在托盘上递给学生,或是把学生当作鸭子来填。讲“周期律”的时候,他不叫学生看书上现成的表,他让学生根据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合物的原子价自己去排列,把学生足足憋了一堂。他说,你们也该受受门德列夫一百年前受的罪,体会一下科学的艰苦。可是他主要的意图还是在于训练学生的思想方法——要他们先实践而后理论,要从实际材料中间去找规律。这么一来,倒叫学生对科学取得这样的自信心:不管现象有多么复杂,只要充分掌握了材料,就能把现象内在的规律找出来。
刘老深深了解学生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而学化学的,他们学的知识必须跟国家的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有的时候他拿一些石灰,叫学生辨别它的质量,要不就出题目问学生:炼铁的高炉里是加大块儿的矿石好呢,还是加小块儿的好。主张应该放大块儿的学生说,块儿太小了,把炉子堵严了,气体上不去。主张用小块儿的说,块儿太大了,矿石只能在表面上起化学作用,内部不易发生变化。争辩到快下堂的时候刘老才出来作结论。
一位在1920年跟刘老念过化学的人说,刘老三十多年前讲的功课,到今天不但他讲课的内容没忘掉,连他当时在讲台上的神情姿态也还记得。这是因为刘老讲书总不忘举一些生动的比喻。譬如讲“电离”的时候,他用游泳池里浮水人数的多少来解释离子跟离子相碰的机会和离子浓度的关系。
“结合实际——结合生产——结合生活”贯串着刘老的全部教学法。这里包含着他一辈子对生活、对教育工作的全部体会。那些体会本来不是很明确,不是很有系统的,可是解放以后,有一本书解决了他一生教学上的苦闷,使他“恍然大悟”。那本书就是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
“实践论”是一把钥匙,给他打开了通往知识的大门,使他认识到知识不是在人的脑子里产生的,而是从人类生产斗争中间产生出来的。这个认识很自然地就引导他去接近从事生产实践的工人,尊重他们,虚心地向他们学习。
向苏联学习
他对过去用的化学课本一向感到不满意。1950年他参加过教育部精简教材的工作,搞了一年,结果教起来还是老一套,学生学来学去还是一肚子的方程式,对化学还是只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后来换用东北出的一种课本,是根据苏联教材改编的,大大增加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使他们对一些原理理解得也比以前透彻多了。过去刘老虽然也听到他的一个在江西矿上工作的侄子有时候谈起苏联专家的长处就是切合实际,可是对于应该怎样向苏联学习这一点,还是不很明确。这次从自己业务里直接体会出来可就大大不同了,后来学校数理科全面采用了苏联教材,这种教材的特点是:通过实验来讲理论,而不是抽象地讲;不把知识孤立开来,而是联系起来讲,强调生产跟化学的关系。教了几十年的书,那是他一直梦想着的教材。
五十年前,他就通过梁启超办的“新民丛报”跟科学有了接触。他在青灯下啃过不少严复翻译的资产阶级哲学,从清代到北洋军阀到国民党的政权,他也亲眼看到旧中国走的瞎路。为了打倒皇帝,他在保定读书的时候也闹过罢课。清朝皇帝倒了,国家可还是一团糟。“五四”的时候,他正在北京大学念书。后来他眼看他的好朋友李澄寰跟李大钊同志一道给抓走。沦陷期间,日本宪兵把他抓过两次。光复了,日本人走了,结果还是一场空欢喜。他个人在教育上也是走了许多弯路才找到真理的。他终于认识到苏联的高明,马克思主义的高明。从那以后,他身边总带着苏联沙波瓦连科作的“苏联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综合技术教育”,奚尤什金的“苏联中学化学教学法”一类书籍,他诚心诚意地向苏联学习。
跟实际结合
1952年,他的老伴儿去世了。他伤心得不愿意留在原来的住所,经朋友介绍,有半年时间他搬到一家化学工厂里去。他白天上课,晚上跟工人们一道搞生产。他们先后制造了一百五十种化学材料,其中像硫酸铜、氯化锌一向都是进口货。制造氯化锌的时候,做来做去总是比进口货多一层黄色。经过反复试验,才发见加上点硝酸,黄色就去掉了。他说,那半年工夫他不但得到许多学校试验室里所得不到的知识,并且深刻地认识到理论非跟实际结合不可。
1955年,他参加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时候,碰到农业劳动模范殷维臣。这两个人,一个研究了多少年化学,一个种了多少年白菜,就在公园的椅子上扯开啦。他们谈起“硫?”肥料来。殷维臣说他有一回种菜,上硫?上得太多,结果把菜烧了。这下增加了刘老对使用硫?的效果和限度的知识。殷维臣原以为硫?可以帮助植物吸取养料,刘老从理论上给他解释硫?本身就是肥料。这次谈话进一步加强了刘老对理论和实际必须密切结合的认识。
一次,四中派人到石景山钢铁厂参观。事前学校考虑刘老腿不受使唤,劝他最好不去。刘老说那可不行,我对高炉炼铁的实际知识太差了,一定得去补补课。参观完了,厂方招待他们在会议室里座谈。刘老坐在顶前排,一个劲儿地提问题。厂里干部解释的时候,他像一个模范学生那样直着眼,纹丝儿不动地用心听着,然后又提出进一步的问题或是意见。
1954年夏天,他跟北京市一批劳动模范去到北戴河休养,他又从一位石景山的炸石工人那里学到不少关于使用炸药的知识。回来以后,他给学生出了一个不纯粹是化学的题目:“黄色火药
(TNT)价钱贵,可是安全;黑色火药价钱便宜,可是危险。问我们应该用哪种火药。”于是,课堂里又展开了争辩。到快打铃的时候,刘老咳嗽了一声,然后很庄重地对学生说:解放以前,石景山用的全是黑色火药,因为那不是人民的政府,它不关心人民的生命。同学们,现在,是咱们工人阶级当权啦,政府首先要照顾的就是工人的安全,所以从打解放,就一律改用黄色火药了。这是一位石景山的工人亲口告诉我的。
一个严重的考验
刘老教了这么多年书,前年可受了个不小的考验:教导处派他去教一班不但程度差,而且对化学几乎起了反感的学生,原因是上一学年一位老师教得太深,打击了他们的学习情绪。任务下来以后,刘老心里也不是没有矛盾:对他自己比较稳健的办法是不去管学生前一学年的课学得结不结实,只把本学年的课教好算啦,因为他估计要是温习起来,一学期十八周得去掉少一半。可是他又一想:不成,这是高中三年级呀,要是这么一“抹稀泥”,学生的化学基础可永远也坚固不下来。他日日夜夜叨咕这件事。这时候,他熟识的一位工人因为做出的硫酸铜不够纯,坚决把它作废,深深地感动了刘老。他想,工人对于自己的产品质量这样一丝不苟,他对学生的功课怎么能马虎?于是,他还是挑了那条费力、甚至冒险的路走:他决定硬是花上七个星期给学生重新打一打高中二年级化学的基础。那阵子,同事的谁不替刘老捏一把汗呀。刘老把新课跟旧课结合起来教,到了第十八周,他不但把新课教完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信心恢复过来了。他们的化学成绩在全市还考第一。
心疼公家的东西
对公家的东西刘老可真爱惜。他上完课,黑板槽里找不到粉笔头儿——他全带回教员休息室去了。有一回试验用感应圈,他把这架贵重的仪器拿在手里,先很带感伤地讲他多年来就盼着有这么一架感应圈,好容易熬到人民政权,才给置备了。然后他有声有色地形容了一下这架感应圈多么好。他说了这一片话,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们知道爱护这架仪器。
有一回用浓硫酸加水试验导电力,也许水加多了,电流强了点,电表上的指针猛地动了一下,这可把刘老急坏了,他赶紧叫管理员检查电表。管理员用电池一试:指针还能动,证明里头的油丝没断。这样他才放了心。
在试验过程中,除了安全,刘老顶注意的就是节约了。试验室一向用的都是滤纸,刘老首先提倡用价钱便宜多了的东昌纸来代替。他嘱咐学生倒溶液每种一般不要超过一毫升。凡是自己能做的药品,他都自己做。每逢看见学生使完酒精灯忘记盖上帽儿,他必然告诉学生或自己走过去,一声不响地把帽儿给盖上。需要到外面买材料的时候,他总告诉管理员哪些材料要纯的,哪些粗的效果一个样。他说工厂里实际上使的材料并不都是纯的,其实他还有一个心思:纯的上两块,粗的有个几毛钱就够了。
他这么心疼东西,万一学生在试验的时候一不小心,弄坏了什么,可没看见刘老发过脾气。他懂得当一个学生出了岔子的时候,他已经头晕脑胀了,马上当着大家去责备他一通没有好处。他总是等下了课才把那个学生叫住,先宽慰他几句,然后给他讲要是到一个大型工厂去,这个小岔子会闹出多大乱子,给国家造成多大损失。说得学生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以后自然就会分外当心了。
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
在旧社会里,什么都是商品。刘老饱尝过那些滋味。三十多年前他刚教书的时候,听说学校里有位教员教的特别好,他想去讨教讨教。那年月,一个人的教学法也就是他的饭碗,要是给人学去了那还了得!于是刘老只好趁那位老师上课的时候,站在窗户外头,侧着耳朵,脊梁朝着窗户去偷听。他前后偷听了三堂。当时那种狼狈心情到今天他也还没忘。他上课的时候,不但常有本校的教师来观摩他的教学法,还有校外的教师也来旁听,有大学来的,也有中学来的。对这些人,一见面他总先说:“我有些经验,你们可以参考一下。可是你们对新鲜事物懂得的比我多,你们也得告诉我一些呀。”
有一位青年教师为了多跟刘老学点东西,下课以后时常陪他上电车站。一路上刘老向这个年纪比他小上将近三十岁的同行征求着对他刚才讲课的意见,同时打听着别的学校教学的情况。有时候好容易等上一辆电车,可是他们话还没说完,不知疲倦的刘老一定摆摆手说,“咱们谈下去!”于是,就眼巴巴望着电车叮叮当当地开走了。
在听了党中央关于要争取在十二年内使我国最急需的科学部门能够接近世界科学先进水平的号召后,刘老的学习劲头更大了。他在业务方面的进修规划头一项就是研究世界上在化学方面最新的成就,他特别想钻研一下苏联的理论化学,要学会把辩证唯物主义跟化学教学结合起来。
是什么力量推动这位六十开外的老教师这么积极学习,不断前进呢?一切跟他接触过的人都觉得有一种深切的感情贯串着刘老全部的思想品质,推动着他前进,那就是他对祖国的爱。

电视研究的发展

第7版()
专栏:

电视研究的发展
乔同生 戴文姝
自从电视发明以后,人们便可以随时听到和看到远方的事情,并且有着宛如亲临其境的感觉。电视把人类关于顺风耳和千里眼的幻想变成了现实。这是现代科学技术上一个重大的奇迹。
早在上一世纪的末期,就有了用机械传送图像的方法。但是,用电来传送活动的形象和声音——真正的电视,还是在二十世纪无线电技术和电子学科学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电视和电影相比,有以下两大优点:一,电视可以把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件及时地带到观察者面前,这是电影艺术所办不到的。就是最快的新闻短片,至少也得一个星期以后才能和观众见面。二,电视的成本比较小,使用起来很方便。由于这些优点,电视的发展获得了惊人的速度。近几年来,它已发展成为一个用途极广的新型的无线电技术部门。作为最新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说,电视在今天已深入到文化、科学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成了现代人类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电视的用途
军事上,电视可以用来进行最准确的侦察活动。地面部队或侦察机把获得的情报,用电视信号发射到自己的指挥部。司令员从指挥部电视萤光幕上,能看到敌人动态和对方火力分布全景。这对保证战斗胜利和指挥者的安全,有着重大的作用。
由于对红外线特别敏感的电视设备的发明,把黑夜看不见的物像变为可见的理想已成为可能。利用这种特殊的电视设备,在能见度极坏的条件下(如夜晚或有雾),可以监视敌人的活动。使用红外线电视设备,还可以在侦察敌人期间不暴露自己。敌人如果不用特种仪器,就不会知道有人正在对他们进行侦察。因为红外线不像一般的电灯光,它对于人眼是一种不可见的射线。
在和平生活中,电视是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最有效的工具。通过电视广播,人们坐在家里看到电影和戏剧;看到正在进行的建设工程、新的工业产品和生产革新者的先进经验表演。随着电视摄影镜头的移动,人们还可以看到运动会、动物园和自然风景等各种有趣的画面。
通过电视广播同样可以宣传时事和新闻,举办政治和科学技术讲座,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和科学技术水平。
与电视广播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阵营的许多国家也很重视电视在教育工作上的应用。苏联的一些大城市里就设有电视讲堂,在捷克斯洛伐克还成立了电视函授大学。利用电视进行教学,在我国尤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过去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们有许多干部没有机会进行文化和科学的学习;革命胜利后,他们又因工作需要必须留在一定的岗位。国家为了解决这些干部的学习问题,想过很多办法,如大力发展函授教育和业余教育等。如果在发展这些业余教育的同时,还能建立一些电视讲授的学校,就可以更圆满地解决上述干部学习的问题。
学校教师如果仅从理论上讲解某些复杂的科学技术原理,学生往往不容易接受,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使学生获得一些理性的知识。如果在讲课时使用电视,就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例如,当教师在讲金属切削或机械制造的复杂过程时,放在工厂里的电视摄影机和发射机,便能够把正在进行的切削和制造过程带到课堂上来,让所有的学生都看到现场生产的实际情况和每一个细节。
在工业技术领域中,电视可以使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更加完善。大家知道,在自动化工厂的中心调度室里,只有少数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他们不能同时走到所有车间去了解情况。电视就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在车间里装上电视摄影机,厂长或调度员不用离开坐位,就能够从操纵台萤光幕上对整个生产情况一目了然。
冶金工业中使用电视,可以代替人在高温的条件下观察金属的冶炼。化学工业上使用电视,也可以代替人来监视那些毒性强烈的车间的生产。
在提高交通运输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方面,电视也起着很大的作用。首先,电视给车站和港口的调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调度员从操纵台的电视幕上能够看到列车、轮船以及他所需要看到的一切。其次,如果火车头上装有红外线的电视设备,司机更可以在夜晚或有雾等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大胆行驶,使列车成为真正安全、迅速的交通工具。同样道理,在轮船上使用电视设备,也可以防止和其他船只在航行中发生碰撞或中途触礁的危险。
和一切交通运输工具一样,对于飞机的要求,同样是安全和迅速。但是,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当飞行员不知道航向是否正确时,他是不敢用最大速度飞行的。否则就会使飞机有中途撞落以及和别的飞机相碰撞的危险。在航空事业中采用电视和雷达互相配合的导航设备,这个问题便能够得到解决。地面导航台把雷达作用半径内各飞机的光标连同飞行员所需要的情况,用电视信号向空中发射。飞行员从飞机电视接收机的萤光幕上除了可以看到各飞机的相互位置以外,同时还能够看到机场和城市的轮廓。要是沿着航空线每隔一定的距离建立一个这样的电视——雷达导航台,它们就会随时随地指给飞行员以正确的航向。
星际飞行的理想不久也将成为事实。到那时,电视还会帮助人类更进一步地征服空间,揭穿那无限宇宙的秘密。
电视发展方向
就总的趋势来看,今后的电视将向着扩大电视画面,采用彩色电视和远距离传送电视信号等方面发展。
扩大电视画面,就是把电视扩大到电影银幕那样的尺寸,使观众看到在小萤光幕上不易看出的部分。同时,也只有在宽大的电视幕出现以后,才能建立容纳数百人的电视剧院和电视函授学校。为了扩大电视画面,可以制造带有大萤光幕的电视接收管,也可以采用投影的方法,把电视图像映到巨大的幕上。不过随着画面的扩大,图像的清晰度和亮度也要大大地减低,因此,在扩大电视画面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来保证电视的质量。
由于电视函授学校需要利用普通学校教师讲解的镜头,而有些观众也不能经常呆在电视幕前,所以,如何把电视节目保存下来,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试验室中保存电视节目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电视制片”,利用“带有电子记忆力”的电子管和“磁性记录机”。后一个方法具有较多的优点,如使用方便,成本很小,又能使用很长的时间。使用这种方法就可以随时重复欣赏那些优美的节目。
彩色电视和立体电视的研究,给未来的电视展开了一幅极其瑰丽的远景。如果电视画面是自然色彩的,而图像和声音又都是立体的,那末将大大提高造型艺术对观众的感染作用。同时,这也给电视在工业技术上的普遍应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目前关于彩色电视和立体电视的研究,在某些国家的实验室里已开始进行。根据已有的资料,制造彩色电视的基本办法,是利用一些单色信号(如红、绿等)的配合。
远距离传送电视信号,是电视发展上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我们知道,电视使用的是频率极高的超短波,这种波目前还只能采用直线传播的方式。由于大地本身是一个球体,所以目下这种波还只能在很小的距离内收到。就是现代最大的电视中心(就发射功率和天线高度而言),也只能保证本城和邻近地区的观众收到它的节目。由于超短波有以上特点,使电视广播服务的面积有了很大的局限性。我国幅员辽阔,除一部分人口集中在城市以外,还有绝大多数的居民散布在广大的乡村。所以解决远距离传送电视信号的问题,对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和普及电视的工作有着极重大的意义。
远距离传送电视信号有下面一些可能的途径,如采用无线电接力电路和同轴电缆等。
无线电接力电路又有地面的和空中的两种。地面接力电路是在每隔几十公里的地方设置一个转播站,在转播站的高塔上安装电视的收、发设备。第一转播站收到电视中心的信号以后,立刻将能量以窄束放射的形式发送到第二转播站。像接力赛跑一般,一个一个地传下去。在这种接力电路上,一般有二十个转播站,可以把电视中心的节目传送到一千公里左右的距离。
由于电视中心的作用半径是随着天线高度的增加而扩大,所以在广播期间用飞机(或飞艇)把发射机带到高空,能够扩大电视中心服务的面积。如果飞机的高度是十公里以上,它在离开电视中心三百公里的上空,还能收到电视中心的广播。飞机上的发射机,将收到的信号经过强力放大后,再用公尺波向地面辐射出去。在这种情况下,直径500公里左右地区内的电视接收机,都能够收到这架飞机所转播的节目。可见,有两架这样的飞机,就可以保证宽五百公里长一千公里以上地区收到电视中心的广播。
超高频能量在普通导线上的急剧衰耗,给远距离有线传输电视信号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一般电话电缆或架空明线上长距离传送超短波的电视信号,是不可想像的。如果采用一种特殊的设备——宽频带的同轴电缆,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同轴电缆是由一根导线放在金属管中制成。由于现代电视使用的波长极短,所以就是在这种同轴电缆中,能量的消耗还非常可观,以致在每隔一定的距离就要用放大器来补偿它的损失。这种传输系统的优点是:一、由于信号有金属管外壳的保护,可以有效地防止外界条件的干扰;二、这种电路一经建成以后,不但可以用来传送电视节目,同样可以用来传递多路的载波(长途)电话和电报。这对巩固国防和发展邮电事业有特定的作用。
无论采用转播站还是采用同轴电缆,都需要很多的建筑费,并且维护工作也都很复杂。要解决远距离传送电视信号的问题,比较理想的办法还要从超短波传播特性上找出路。近来发现超短波能够从高空大气层散射下来的现象,不能不加以特别重视。实验证明,利用这种散射作用,目前公寸波已能传播到几百公里,而公尺波甚至已达到几千公里的距离。优秀的无线电工作者,应当结合我国特有的气候,对这一现象,作进一步研究,从而解决超短波的远距离传送问题。
最近,在如何解决远距离传送电视节目的问题上,还有一种关于利用人造卫星电视转播站的提案。按照苏联学者的意见,在离地三万五千八百公里的上空建立三个等程差的人造卫星,每个卫星环绕地球一周将和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同,都是二十四小时。因此,从地球上将看不到这种卫星的运动。如果把这样的三个人造卫星分别放在我国、苏联和美国的上空,每个接收地点便可以在十六点到二十四点的八个钟头内,收到其他两地的电视节目。这个理想实现以后,人类就可以实行全球性的电视广播。

教育部经过调查研究 对当前教育工作中若干问题提出初步意见

第7版()
专栏:

教育部经过调查研究
对当前教育工作中若干问题提出初步意见
新华社29日讯 新华社记者张丽君报道:教育部最近在听取了第一批调查组的调查汇报以后,经过多次的研究和讨论,就当前教育工作中正在争论的若干重要问题和1957年全国教育事业计划问题提出了初步意见。
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问题的讨论在全国已经进行了好几个
月。目前这种讨论在名词、概念方面的探讨过多,缺乏对实际情况的具体分析。因此教育部认为,今后要着重从研究总结实际问题中去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要深入研究今后在教学、教导工作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措施和办法。
对于现行中学教学计划的修改,经过讨论,教育部初步意见是:在学科设置上要作一些变动。初中取消卫生常识,增设外国语;高中
取消汉语,制图暂时停授;高中实
习课除重点试验研究外,一般学校
也暂不开设。对于政治课的问题,在讨论中有一部分人认为近几年来政治课效果不大,教材内容也不够适当,主张除高三的宪法课继续保留外,其他年级都不设政治课。一部分人不同意这个意见,认为其他年级还有必要设政治课,不过在教学内容上应该适当改革,加强时事政策和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在适当减少各年级的授课时数方面,初步意见是:除初二第一学期为三十一小时外,其他都在二十七—三十小时之间。联系着教学计划的修改,大家认为高中的文学、物理、历史等学科的教材也应作适当的精简。
关于小学教学计划的修改,基本精神应该是加强基本学科的教学,特别是加强语文的教学。因此,语文科的教学时数应该考虑增加。算术课中应该增加分数、百分数等内容,取消农业簿记;珠算改在五、六年级学习。还有人提出在自然教学内,增设农业基础知识的内容。由于全国各地小学师资、设备、规模等条件差别很大,因此讨论中大家认为,执行小学教学计划应该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
修改师范学校教学计划的初步意见,主要是适当减少业务课的比重,增加文化课比重。科目由现有的三十六门减少到二十四门;减少了过多的各科教学法课程,只保留语文、算术、自然三科的教学法。儿童文学不再单独设科。
关于教学计划的初步修改意见,教育部准备多方面征求意见,经过慎重研究以后再作决定。
教育部研究了有关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认为1956年普通教育各项事业的发展超出了可能条件,影响了教育质量。编制1957年的教育事业计划,应当根据“适当收缩、保证重点”的方针,既要考虑需要,又要照顾可能,把事业放在充分可靠的基础上。对今后事业发展的初步意见主要是: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点,明年仍需作适当发展,使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中小学必需的合格的师资基本上能得到保证。小学教育由于经费限制,不可能满足学龄儿童入学的要求。为了使更多的儿童得到学习机会,今后除公立小学外,仍应允许民办。民办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办儿童识字班、民办班、民办小学。对民办学校的要求应和公立学校有一定差别,不能强求正规、强求一律。1957年准备不再举办“戴帽子”的中学(就是在完全小学加办初中班,在初级中学加办高中班),对各地现有的“戴帽子”的学校要慎重地予以适当调整。目前教师编制太紧,今后要在可能条件下得到合理的解决。
教育部派出的第二批调查组现在正在湖南、山东、河南等地进行调查研究。

科学研究和技术人员迅速增长

第7版()
专栏:

科学研究和技术人员迅速增长
新华社讯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1956年有了迅速的增长。从外国归来的科学家是这支科学队伍里新增加的生力军,其中有六十多人是从资本主义国家归来的。
不久前从美国回来的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博士、原子核物理学家张文裕博士、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博士、自动学家陆元九博士和许多其他科学家,都有很高的学术水平,他们的专长有一些正是我国科学中急需发展的弱门;现在他们都是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分别在物理、力学、自动化、生理学等研究机构工作。1956年从外国回来参加科学院工作的这批科学家中间,曾经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有三十多人。最近又有物理学家汪德治博士由法国归来,也将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6年暑期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机构中担任研究实习员的大学毕业生有一百十五个专业的一千四百多人,其中优等生将近八百人。1956年经过评级后,中国科学院有六十多个助理研究员提升为副研究员;有三十八个副研究员提升为研究员。
1956年有十七个研究所成立了学术委员会。院外许多学术上有造诣的科学家被邀请参加了学术委员会,担任各研究所的学术指导工作。
中国科学院在1956年新建了大批研究机构。这些机构有的是适应国家建设和发展科学事业的迫切需要而开辟的中国科学中的缺门和弱门;有的还是目前世界上最新的科学技术部门;有的是同高等院校合办的。力学研究所在1956年进行的抗震结构、高温下金属的塑性、透平机械的流体空气动力学等具有重大实际意义并且在科学理论上有广阔发展前途的工作,都是我国科学工作中原来很薄弱的环节。
在这些新建的研究机构中,还有电子学、计算技术、半导体、自动化等四个机构的筹备委员会,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科学情报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所,冶金陶瓷研究所长沙分所,以及同高等学校合办的长春地质研究室、北京植物生理研究室、重庆土壤研究室、武汉微生物研究室筹备委员会、动力研究室等。原来的心理研究室已经扩建为心理研究所。原来植物研究所的真菌植物病理研究室已经独立成为应用真菌学研究所,扩大了研究范围。物理研究所也有了巨大的扩充。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机构在筹建中。
新建的研究机构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机关的支持。

全国很多著名学者和教师 编写高等学校各类专业的教材

第7版()
专栏:

全国很多著名学者和教师
编写高等学校各类专业的教材
新华社30日讯 全国很多著名学者和教师已经着手编写高等学校各类专业的教材。高等教育部和有关部门在1956年内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教材共有五百六十三种。1957年还准备组织编写两百多种。
这些教材编成以后,高等学校各类专业的大部分基础课、基础技术课和部分专业课,就可以有比较能够反映现代科学最新成就和切合中国高等学校实际情况的教材。
根据专业的急需和目前的条件,这些教材的编写工作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有的一人独编,有的几人合编,有的一个教研组独编,或者有的由几个教研组合编等。合编的教材,也还有集中一地编,或者分散各地编由一人负责联系和汇总等等方式。高等教育部要求有关学校协助教师解决教材编写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高等教育部和文化部还召集中央一级有关出版社的代表座谈了按专业分工出版高等学校教材的问题。
高等教育部和有关部门在1956年上半年,曾经分别研究了高等学校各类专业教材的远景规划。按照初步确定,在今后十二年内将组织编写三千种以上高等学校教材。每门课程还准备根据需要或不同的学派,编写必要的教学参考书或专门著作。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