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52-06-14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第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建设工程

第3版()
专栏:

第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建设工程
苏联伏尔加—顿运河“红军”建筑区主任 阿尔卡基·苏戈诺哥夫
我们两条伟大的河流——俄国的伏尔加河和中国的长江——彼此的距离是遥远的。它们的水流入了不同的海洋,但是在它们那如镜的水面上却映射着同一个太阳,团结着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的是同一种感情——巩固的、友好的感情。
苏中两国人民正在并肩为和平与幸福而斗争。根据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的天才计划,在英雄的斯大林格勒区建筑了最大的水利建设工程——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和伏尔加—顿通航运河。它们改造了苏联广大的边区的自然环境,使得近一千六百万公顷的干燥的草原和半沙漠地,在获得水利灌溉后变成了美丽的田野和牧场,同时也使国家获得了大量的廉价的电力。五个海被联结起来,而成为一个单一的、巨大的运输系统。我们苏联人民把这些和其他一些巨大的建筑工程称为伟大的共产主义建设。
俄国人民很久以来的梦想实现了。伏尔加—顿运河现在已经开始通航了。
整个国家都帮助我们建筑这个伟大的斯大林时代的建设工程。从我们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里为我们送来了强大动力的机器、物资和设备。我们的土方和浇灌水泥的工程,全是用机械化方法来完成的。在工作中,科学和工程人员们、各个科学院、各种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室都经常给我们以巨大的帮助。这种全民的帮助和社会主义的生产竞赛的成绩,带引着我们走向胜利。
顿河的水已灌入了伏尔加河。这两条河的水已经在靠近伏尔加河的第一道水闸的混凝土筑成的水堰中相会了。我们这些运河的建筑者们,不是用小时而是用顿河的水的流速来计算时间的。不久以前,顿河的水注满了位于分水岭顶端的一个水库,在五月二十四日的正午,这些水便自动向低处流向伏尔加河。所有我们“红军”建筑区的三个水闸都已准备好容纳这些水。在各个水闸之间横卧着的运河就像一条长长的,用石块砌成的峡谷一样。最近一段期间内,我们的工作特别忙碌而富于战斗性。千万个不同职业的人们在勇敢地劳动着。建筑工作人员们在完成本工段工作后,就跑去帮助其他的同志。著名的挖掘机手季米特里·斯列布哈是在我们的建筑区开始工作的。后来他被分配到分水岭挖掘运河,最近他又帮助察布尔尼柯甫建筑区完成了几个水闸的建筑工程。人们玩笑似地称季米特里·斯列布哈为“百万富翁”,因为他的挖掘机曾从运河中运走了一百万立方公尺以上的泥土。
驾驶多斗式挖掘机的女司机鲍林纳·斯梅什尼科甫娜在我们这一工段上工作得很出色。在这些日子中,她正在邻近的一个建筑区中忘我地工作着。在她的工作时间里,曾完成了接近于五倍定额的工作。
著名的巨大自动移动挖掘机的全体工作人员们已完成了他们的工作。这个挖掘机的每个槽斗可容纳十四立方公尺的泥土。它曾从运河的河床中挖走近二百八十万立方公尺的泥土。这一挖掘机的全体工作者是由工程师安纳多利·乌斯可夫所领导。在伟大的斯大林格勒的会战中,乌斯可夫曾在这一地带和敌人作战,保护着这个英雄的城市。在离开运河不远的地方现在还保留着一条战壕,乌斯可夫的炮弹就是从那里发射出去打击敌人的。
在这一篇短文里不可能谈到所有在伏尔加河、顿河上的英雄们,他们是数以千计的。他们工作不计较时间,他们自动要求派到最困难的工作中去。在建筑第八号水闸的时候,该工段的工人们集体写信给工程师亚历山大·奥古梁也甫。信上说:“请让我们留下参加下一班的工作。我们现在是在最重要的工段上,在完成全部工作以前,我们不离开。”
大家都是在这样地干着。
所有的人——挖掘机的司机们,装配匠们和机师们,都兴高采烈地工作着。
在这些日子中,我们特别有力地感觉到全体人民和整个伟大祖国对我们的关怀和注意。乌拉尔、乌克兰、高加索,所有的边区都在努力帮助我们有效地完成工作。前些日子,由我们祖国的首都莫斯科送到伏尔加—顿运河工程地带装满两只轮船的鲜花,以供我们沿伏尔加—顿运河开辟的各处花圃、公园和广场栽用。斯大林格勒为我们派来了最好的建筑小队,他们曾帮助我们很快地完成水闸拱门的装修工作。斯大林格勒各工厂在机械修理和迅速而准确地完成我们的订货方面,也曾给予我们以帮助。
和实现天才的斯大林改造自然的计划的同时,我们也在以愉快和骄傲的心情注视着中国人民的创造性的劳动。伟大的新中国的建筑者们的劳动成果,正在鼓舞着我们。在他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英明指示下,在他们的共产党的领导下,能干的中国人民正在有信心地建设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我们这些伏尔加—顿运河的建筑工作者们,对于英勇地为自由和独立而战斗的、和我们亲近如一家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金日成将军的战士们,怀有特别敬爱的感觉。我们坚决地相信,他们将获得胜利。罪恶的美国侵略者匪帮,将和当年疯狂的希特勒法西斯匪徒一样,在人民的法庭面前受到审判。帝国主义是注定要毁灭的。在我们的世纪,条条道路都是通向共产主义的。
(本报特稿,振亚译)

速成识字法教学讲话

第3版()
专栏:

速成识字法教学讲话
第五讲 突击生字,先求会读(下)
在第四讲中,我们讲了突击生字时如何“讲”生字,和如何掌握突击生字的进度问题。现在我们再讲一讲突击生字时还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突击生字和撇开注音符号(战士们称为“丢拐棍”)来记生字,不能当成两个教学步骤。有些单位,在突击生字阶段,只要求会拼、会讲,等突击完了两千多个生字以后,再要求能脱离注音符号念生字;结果,在整个突击生字的前一阶段,由于学员缺乏捉摸字形的机会,实际上等于只练习了拼音。因此,到全部生字突击完了,一丢开“拐棍”,大部分学员已把生字的讲法忘记完了,只好重新开始突击,延长了教学时间。正确的方法是:当拼音已经学会,教学重点已经转到突击生字的时候,教员和辅导员就必须启发学员多看字形,反复地进行复习,不仅要达到会拼、会讲,还要达到能脱离注音符号念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第一,要适当地增加复习时间,突击中要采取分段复习的办法,每段一般以四、五十个字为宜;第二,学员在拼音方面有了相当基础之后,再开始突击生字,如果拼音还掌握不好,就不要突击生字。在教学中,教员如果单纯强调了拼音,学员就会“死抓住拼音不放手”,忽略了记生字。如果单纯强调了记字,学员就会“干脆不要拼音,死记生字”,他们在字的旁边做一些形象的记号(战士们称为“土拐棍”):如在“盘”字边上划一串算盘珠子,在“针”字旁边划上一根针;时间久了,就会把“盘”字念成“串”字;把“针”字念成“棍”字。这是一种非常笨的办法,不合乎速成识字法的要求。
现在,我们再来谈谈怎样组织复习和测验。为了随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一般的教学单位,都是每天测验一次。在测验的方法上,有一种是组织很多的教员和辅导员,每晚来一次普遍测验。这种方法往往使学员感到压力很大,测验时精神非常紧张;它既耽误时间,又得不到准确的测验成绩。另一种方法是把复习和测验结合起来,在复习中,可以叫学员在能拼能讲的字旁边划上点儿;在脱离了注音符号能读的字边上划上圈儿,下课前由每人统计一下有多少圈、点,再经互助组抽测一部分学员就行了。这样测验成绩不仅准确,而且时间也经济。同时,在复习中,把生字区别开来,使学员能集中精力多复习生字。当然这样做,要做好充分的动员,防止有的学员以少报多,或以多报少的偏向。
突击生字进行到中途时,可以进行一次大的复习
(或称中间复习)。大复习的目的是要通过复习使学员将学过的生字彻底加以消化,进一步把它巩固起来,并使在突击中“掉队”的学员赶上进度。复习的方法和下面讲到的总复习相同。复习时要向学员说明,切不可认为可以“松口气”而产生松懈思想;同时教员要把成绩好的学员组织起来,帮助成绩差的学员。
突击完了全部生字以后,必须抽出三几天的时间进行总复习和测验,帮助学员巩固已认识的字,为就要开始的“阅读、写话”打下基础。
总复习开始前,学员往往要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如有的因为自满而感到没有复习的必要;有的认为“生字突击完了,可松一口气了吧!”。针对这些思想情况,总复习之前,应作好动员工作,说明总复习是为了消灭“捣蛋字”(就是比较难记的字),以便更好地进行阅读和写话。方法是由后向前分段进行复习和测验。每次复习的字数,可按照学员的不同程度来决定。复习中应该注意:第一,要避免无重点的复习,对难记的字不要作记号;第二,要注意字形,以免字形相同或差别较少的字混淆起来;第三,要实行互助,反对只管自己、不管别人的现象。因此,在复习中教员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必须深入地具体地对学员进行帮助和指导,以便很顺利地展开下一个步骤——阅读和写话。
(本讲完,全文未完)

爱情

第3版()
专栏:

爱情
方青
(一)
山东省临沂县有个村子叫盖家洞。人们住在两边山坡上,当中是一道小水沟。有两个老头住在紧对门:王老头从小就受苦受难,三个儿子饿死了两个。只剩个大儿子王纪纯,十一岁就给地主家扛活。不论刮风下雨,天一亮就得背着筐下地割草。宋老头跟前只有一个闺女,叫宋玉英,长的很俊,从小就跟着她爹做豆腐。干活又挺泼实,像个小伙子一样。
王纪纯背着筐下地的时候,宋玉英常常端着盆出来倒水。站在门口,眼看着他走远了,她才“咳”一声回家去。心里反来覆去地想着:“穷人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呀!”
王纪纯有时也偷偷地瞅她一眼,可是每次都碰到宋玉英正瞪着眼使劲看他。王纪纯便赶紧扭过脸来走了。
他俩住的那么近,天天见面,你心里有我,我心里有你,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在一块儿去谈谈话。日子一长,两个老头都看出年轻人的心情了,凑到一块儿,一拉扯这个事,两人都挺投心思。他俩回家又和儿子、闺女一说,两个年轻人乐得连嘴都闭不上。
一九四五年二月两人订了婚。男的十九岁,女的十七岁。当时就选择了好日子——十月一日结婚。
从这以后,宋玉英就常到王纪纯家去。帮助他爷儿俩——他家只有这两口人——做些针线活儿,推推麦子,烙烙煎饼。也常有这种时候——她提前抽工夫先做好自己家的饭,到做饭的时候就跑到王家去,帮助他们家里做饭。可是又不好意思在王家吃。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又跑到自己家里来。
就在这一年的六月,八路军打跑了那里的日本鬼子,解放了盖家洞。王纪纯和其他十来个青年都参加了八路军。临出发的时候——
王纪纯说:“咱俩的爹都得靠着你……”因为宋家也是只他父女二人。
宋玉英说:“放心走吧,用不着你操心!”
王纪纯说:“十月一的事呢?”
宋玉英说:“十月一……能回来就结,不能回来就过几年,还都年轻。”
王纪纯忙着打日本鬼子,也没得回家。到八月里,苏联出兵打日本。王纪纯这个部队正开到东北,和苏联军队联合起来,打败了日本鬼子。
正在这时,盖家洞窜来了一股国民党军队。宋老头一看,兵慌马乱地,到了十月一,就把闺女送到王家去。
(二)
王纪纯到了东北,第二年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始终站在解放战争的最前线,先后经过几十次战斗,负过两次伤。后一次是在一九四八年十月——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后一仗——把左腿的迎门骨打碎了。
在病床上,王纪纯忽然想起家来。前三年,光忙着跟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打仗,没有想到家;火车又不通,想写封信也寄不走,干脆也就不想这个事了。现在看到报纸上说:关里的火车通了,他马上就想起来——应当给家里去封信。他虽说从小没念过一天书,可是在部队里学习的挺好,写封信连草稿都不用打,动笔就写。问候问候他爹,没好意思问宋玉英。最后也提到一句——自己受了伤。不几天就来了回信,宋玉英很关心他的伤,还特别问他是怎样负的伤。
王纪纯的第二封家信,一开头就说这回事:
“那时我就当了排长。正领着全排攻击敌人
一个村庄,我的左腿带伤了,一步也走不得。
可是我并没有退出战场,还坐在那里指挥队伍
继续前进,胜利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占领了
这个村庄,全部歼灭敌人一个排的兵力,为这
次战役,全排立了一大功。”
上面这一段话,是他一口气写下来的。下面就应该提到他的腿了,他搁下笔,寻思了半天没有写。要是照实写——骨头打碎了,落了个三等残废,家里一定挂心;再一说:宋玉英知道了,还能像以前那么对我好吗?不写呢,也不行,天长日久谁也瞒不了。想了一会儿,老是觉着不写清楚对不起家里人。后来还是照实写了;信里又特别安慰他爹,不要挂念。
这一次再接到家里来信时,王纪纯还耽心会带来什么坏消息。但是他完全想错了。宋玉英比上一封信更亲热地问候他,鼓励他,说他的伤是光荣的,在口气上,王纪纯完全体会出来:“她比以前更爱我了!”
(三)
一九四五年过年的时候,国民党匪军被打跑了,盖家洞锣鼓喧天,村民们吹吹打打,给王家送来了光荣匾。宋玉英的脸一阵阵发烧。当时她这样想:“这个光荣是他给俺挣来的;俺也得对得起他!”
不久,全村人民在斗争伪村长陈凤生时,宋玉英领导着妇女站在最头前,手指着鼻子尖和他讲理,数说他仗着日本鬼子的势力,怎么坑害妇女。全村的人们都看得出来——她真是好样的。开完这个会就组织了妇女会,全村妇女公推宋玉英当会长。
正在这个时候,陈凤生的娘偷偷地蹓到王家来,悄悄地跟宋玉英说:“你男人也没个信,谁知道是死是活;你年轻轻地,可要留个后手儿……又没和他同房……”
宋玉英理也没理她。
斗争陈凤生的半年以后,人民解放军奉命转移。盖家洞窜过来一股子国民党匪军,陈凤生又当了村长,把宋玉英抓去报仇。先问她:
“你男人上哪里去了?不说就打死你!”
“不知道!”宋玉英非常坚决。
“打!”陈凤生嘴到手就到。
“……”宋玉英一声也不哭,也不叫。
“谁叫你当妇女会长?”
“大伙儿选的!”
“打!”………
宋玉英一点也不屈服。陈凤生干瞪眼没办法。
这时候,陈凤生的娘又来找宋玉英了,把嘴伸到宋玉英的耳朵边上:“随了这头吧!我给你找个合适的人儿;又有钱,又有势……”
宋玉英理也没有理她。
两、三个月以后,人民解放军回来了,把国民党匪军消灭得干干净净。宋玉英又当了妇女会长,还是站在最头前,领导全村妇女参加土地改革。斗倒了陈凤生,分了地主的地,穷苦人彻底翻了身。宋玉英一想起从前王纪纯起早下地割草的情景,不由得自言自语地说:“这可真是熬到头了!”
一九四九年,宋玉英接到王纪纯的信。又关心他的伤口,又感到他立了大功,更加光荣。回想一下从前的苦处,再看一看现在的光荣。确是像王纪纯想的那样——她更加爱他了。
(四)
王纪纯养好了伤,住了几个月的荣军学校,便分配到松江省的伏尔基河荣军农场去工作,担任分队长。乍一来就到山上去拉大木头,这是个很吃劲的劳动。王纪纯不顾自己的伤,事事跑到前面,和队上的同志们一样干活,还得管理行政上的事。他常常是一方面用着劲抬木头,另一方面还得咬着牙——排除碎骨带来的痛苦。
他一心无二用,只想到怎么完成生产任务,从不考虑自己的身体能不能担任这种重劳动。
有一次,他已经很累了,还不肯休息。山上路又滑,他的腿还有病;结果两辆车上的木头碰了头,把他挤在当间儿,又把他右腿的迎门骨撞碎了。同志们要往医院里送,可是王纪纯反对这样做。他提议就在现场治疗。他说:“我一时也不想离开队上的同志们!”
养伤的时候,同志们都想抽工夫来看看他。可是,每次来时,都变成个临时的汇报会。王纪纯仔细问着分队工作的情形。然后就针对具体情况,耐心地讲自己的意见,用各种比喻,来鼓舞同志们的劳动热情。后来伤势比较好些,能拄着双拐下地的时候,他便跟着车上山去拉木头了。
给不给家里写信呢——两条腿都成了残废,用手一摸,骨头都鼓出来了。勉勉强强还能慢慢走动走动;不用说是跑,紧走两步都不行。写信吧,一者老人挂念,二者宋玉英知道了……王纪纯又考虑到这一层了。可是不写又瞒不过去。怎么办呢?左思右想,他一下想起上次负伤给家里写信的情形,便找到了窍门。于是他详详细细,源源本本,写了挺长一封信——农场的工作多么重要,工作多么艰苦,自己工作又是多么积极,怎么负的伤……都写上了。静等着家里的来信。
(五)
一九五○年七月,王纪纯到山里去拉木炭。回来的时候,同志们都瞅着他笑,就是什么也不说。他隔着玻璃往队部屋里一看,有一个老头和一个年轻的妇女,正和几个同志在一块说笑。王纪纯以为是同志们的家属,没大注意。进屋一看呢,原来是他自己的家属。他上去就拉起他爹的手,问是怎么来的。刚说了两句话,眼睛就溜到宋玉英身上去了。
离开了五年多,乍一见面,自然是说不出有多么高兴来。还有一层呢?他从心坎里特别感激宋玉英——因为他以前怀疑过宋玉英会变心;现在她跑了五千多里地来到自己的身边。因此他这个时候感情特别激动,嘴都张开了,心里还没有想起来要跟她说什么。
宋玉英是另一种心情:她感到站在自己面前的,不是以前背着筐割草的王纪纯了。他是战场上的英雄,是生产中的模范。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自己的身子成了残废,还不住气地工作,工作。他,多么光荣啊!俺可真得好好向他学习,跟着他一块进步……这时,她脸上越发光彩,眼睛越发明亮。
现在,王纪纯当了伏尔基河荣军农场第一分场的指导员,宋玉英正积极学文化,学技术,夫妻俩的生活,说不尽有多么甜蜜。
(原载五月二十八日东北日报)

沈阳市人民广泛开展爱国防疫卫生运动

第3版()
专栏:

沈阳市人民广泛开展爱国防疫卫生运动
沈阳市人民政府领导全市人民广泛开展了爱国防疫卫生运动,给城市群众卫生工作提供一个好的例子。据三、四月份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清除垃圾二十万八千多吨,粪便五万四千多吨;疏通污水沟长达七十四万八千多公尺,并整顿水源、修建厕所多处。此外,四万多平方公尺的水坑已经填平,十万多个畜圈和禽舍都经过了翻修。
经过这一运动,市内环境卫生和居民个人卫生状况已大为改进。南市区和铁西区陈年日久的“垃圾山”已改建为整洁美观的广场,沈河区一条泥泞街道已翻修成平坦马路。全市百分之八十三的卫生行业经过反复检查,彻底改善了卫生设备。露天饮食摊贩已大部取缔,其他食品摊贩也都设置了防蝇的纱布罩或玻璃罩,伙计们都穿上了干净的白色工作服。良好的卫生习惯已在大多数居民中开始养成。仅在三月下旬,全市就有百分之八十的居民拆洗了被褥,许多居民彻底清除了室内箱柜和炕席底下多年未动的尘土。
在运动中,全市人民发挥了空前的积极性。“家家无鼠、户户无虫”的口号,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实践行动。铁西区霁虹街居民提出了清扫、灭虫、捕鼠工作的找、打、烧、堵、抹、煮、填、查等八项办法;沈河区的妇女提出要做到“八净”(孩子、身体、室内、室外、食具、畜圈、街道、厕所)。许多街道妇女为了参加打扫垃圾,组织了临时婴儿看护班;许多居民自动献物、献工,帮助进行清扫工作。目前全市已出现很多卫生模范街、模范行业以及“无蝇”、“无虫”的模范居民组。
广大市民在爱国防疫卫生运动中,想出多种多样的有效的防疫方法。皇姑区某煎饼铺在磨上安设了“三防密闭磨罩”,可以防止苍蝇、脏物和灰尘沾染食物。沈阳第一机器厂的工人赵汉城和北关区毛君屯居民杨秀、徐新民等曾研究出一种蒸汽灭虱器,一次即可蒸煮百余件衣服。北市区在一次发明创造经验交流大会上,展览出五十多件捕鼠灭虫的工具。
沈阳市爱国防疫卫生运动的胜利开展,是由于充分发动群众,建立了强大的人民防疫战线。全市普遍建立和健全了各级防疫组织。两个月内在医务机关的协助下,全市训练了六万五千多名群众积极分子,成为防疫卫生运动中的核心力量。特别是街道妇女广泛的发动,更使防疫战线增加了巨大的力量。
几个月的经验证明:用举办展览、组织参观的方法,推广典型经验,督促落后转变,也是沈阳市爱国防疫卫生运动收到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运动开始时,市内各区防疫领导机关,曾相继举办了脏物展览会,各单位前往参观的炊事人员和食品商贩,从展览会上得到启示,纷纷表示今后决心不再买卖腐烂食品,时刻注意食物卫生。南市区组织了十七个街的二百三十六人的参观团,到该区卫生模范街十四纬路的居民住宅区参观。这个街道的防疫组织制度的严密,居民参加卫生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卫生水平的提高,给予参观者以很大影响,许多人因而克服了自满和麻痹思想。马路湾街的居民参观回来后,马上开会研究他们的先进工作方法,马路湾街第五中心组从此改进了过去卫生状况。经过展览和参观,群众中所创造的各种先进经验和有效的防疫工具,迅速地得到普及和推广。皇姑区居民张云所创造的“三防密闭磨罩”,现已在该区百分之六十的煎饼铺中安装;北关区毛君屯已采用“蒸气灭虱器”,设立了三个灭虱站,有的居民组已成为“无虱模范组”。北市区居民所发明和创造的一百多件捕虫和防疫用具中,也有五十多件正在推广试用。
为了保持并继续提高现有的卫生水平,目前沈阳市若干地区和单位正在建立固定的经常性防疫卫生制度,订立防疫卫生公约。有的正在进一步整顿和健全防疫卫生组织,成立检查团,定期检查,以保证防疫卫生工作的经常化。 (新华社)

关于改革判决书用语及格式的意见

第3版()
专栏:

关于改革判决书用语及格式的意见
谢邦敏
人民政府虽然早就明令废除了六法全书,但是直到今天,“司法八股”、六法术语还时常出现在人民司法机关的判决书上。它的为害,不但如五月二十一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栏邓庭焕所说:“……工农群众是看不懂的。有的农民为了弄明白判决内容,竟跑到几里外去找人解释”;而且,也曾唬住了不少文化程度较低或有一定文化程度、但没有学过六法全书的司法干部,使他们因感到“提笔写判太难”,而想“改行”。这不能不说是人民司法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在北京市人民法院工作。对这种现象也常有感触。现在愿意提出以下革新司法文牍的意见,和大家研究。
判决书是人民法院为某一案件向涉讼人及一般群众表明它处理结果的形式之一。因此,判决书应使人民了解案件是怎样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处理?好的判决书应该是事实明确,符合政策,并有充分的说服力。根据这个要求,判决书显然应该作到通俗易懂。要做到通俗易懂,最主要的是废除“司法八股”的文体。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应该用通行的语体文来写作。但目前的判决书中还充满了群众看不懂的文言文,甚至有些极其陈腐的语句。如:“予以”训诫、“要难卸责”、“空言主张”、“饰词狡展”、“灼然可见”、“昭然若揭”、“显不足采”、“查”、“经核”,等等。这些字眼群众既然看不懂,就不应该再沿用。判决书中词汇的取舍标准,只能是:大众语言中有的,大众可以听懂的,而且,上述词汇,如“显不足采”、“昭然若揭”等,是完全可以用语体文表达的。比如用“事情很明白”来代替“昭然若揭”,用“显然不正确”来代替“显不足采”。
在反动政权下,借以迷惑人民和统治人民的法律术语,早就应该随着蒋介石反动政权的消灭而消灭了。在人民法律正在成长而尚未完备的时候,有成文法的,应该用自己法律中的术语。例如:尽可以依婚姻法称为“离婚”,而不必称为“婚姻离异”;双方便是“双方”,不必再称为“两造”。在成文法中没有但实际上需要的,尽可以写出本意来。如可以记为“本件应立即执行,不因一方声明上诉而中止”,不必再称为“假执行”;在具体案件中,宁可称为“合法的社会团体”,而不必再称为“法人”,等等。又如只为“内行”所了解,在判决书中又完全可以不用的六法全书术语,例如:“当事人不适格”、“诉讼标的”、“无因管理”等,也都不应该再沿用。
在一件民事判决书内,如果必需记明双方的争论点时,也不必把原告提出的并无事实根据的请求写进去,这只要当庭对他解释明白就可以了。一件刑事判决书如果必需叙述犯罪事实,那也只应该写主要事实,不必把和量刑无关的情节都写进去。例如:在写一件判处恶霸案件的判决书时,只写出其罪行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二件,再概括地叙明类似的行为共有多少便够了,没有必要一一叙说。我曾见到一件大恶霸案件的判决书甚至把“将王姓的小鸡踏死”这样的细节也写上了,这是不需要的。就叙述一件犯罪事实来说,只需叙明行为人、被害人、时间、地点、重要过程(如手段等)和结果便够了,而不必按事实发生的每一过程一一写上。
在格式方面,现在所沿用的“主文”、“事实”、“理由”分列的判决书格式,也是“司法八股”的躯壳。有了它,便免不了千篇一律地塞进去许多不必要的但足以迷乱人的文词。因此,我认为这种格式一般是可以废弃的。
废弃了这种格式,也不必忙着设计别一种固定的形式来代替它。从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案情,不同的处理结果,大胆地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格式,从而选择一种或数种格式,就会逐渐形成新型的判决书。目前,提出几个简明的格式试行,还是需要的。我个人的意见是,复杂的案件,可以不分列“主文”、“事实”、“理由”,而写成一般的总结报告的形式;简单案件则采用表格式,或仅记载相当于“主文”部分的判决书。
我认为,有些情节极轻微的案件,甚至可以不写判决书。如北京市一个姓王的资本家,因为抗不交纳救济基金,经北京市人民政府劳动局送案到市人民法院,他就如数交纳了。承办人决定不另给他刑事处分,只准备当庭训诫。本来一经训诫,这案就了结了。但这位承办人偏偏又写了一份判决书,照例刻写、用印,发给王某。这显然是不必要的。
坚决肃清“司法八股”,人民法院才有可能出现新的文风。革新司法文牍,便利人民,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在司法任务繁重的今天,是人民司法工作者不可轻视的问题。

及时编印大量通俗读物

第3版()
专栏:文化生活简评

及时编印大量通俗读物
本报昨天发表的王勉执笔的“文化大进军”,是识字可以速成的生动例证。人民解放军战士张来福在速成识字实验班学习的成功经验,可以扫清一切对速成识字法的怀疑,解除工农兵对学习文化的各种思想顾虑,鼓舞他们对“文化翻身”的信心。
张来福在速成识字法未出现以前,订了一年学一千字的“三年计划”,可是“学了半年,认得一二百字,看不了书,写不了稿,中心任务一来,就忘得差不多了。”从一九四九年学到今年七月,“我才认识三百二十个字”。但他在速成识字实验班学习了四个星期,毛主席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也能读了,只有二十四个字不认识,怪不得他要“高兴得跳起来”。各地速成识字法实验班已经提供了不少这一类的例子。这似乎是不可理解的“奇迹”,但只要你仔细看看“文化大进军”,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速成识字法的主要特点,就是从新中国工农兵对学习文化的迫切要求出发,发挥成年人生活经验丰富、理解力和联想力强的优点,并利用注音符号作为入门的工具,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着学用一致的突击精神。速成识字法的这一特点及其所获得的惊人效果,在“文化大进军”一文中非常有力地表现出来了。“文化大进军”是一个很好的速成识字教学范本,它用讲故事的方法,把速成识字法的整个教学过程和学员识字速成状况,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
当然,部队、工厂、农村,各有不同的具体情况,如部队战士比较集中,农民就比较分散。在学习时间,教学组织和教学领导等方面,工厂和农村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条件,灵活运用部队的经验,不可机械地硬搬。目前有些地方,在农民群众中推行速成识字法,却生硬地采取部队中的分队编制、上大课等方式,以致影响农业生产。这些现象应该防止。但速成识字法本身同样适用于工人和农民,已经由许多事实证明了。
当前的主要问题,除有计划、有步骤地动员群众力量普遍推行速成识字法外,就是巩固和提高已经取得的识字成绩,有效的方法则是经常阅读和应用。这就向文化教育界提出了一个重大而迫切的任务:及时编印大量适合工农兵口味的通俗读物,尤其是通俗文艺读物和有趣味的通俗科学读物。跟着速成识字法的逐步推广和大量文盲的迅速扫除,具有初步阅读能力的广大工农兵,必然会伸手向文化教育界要自己喜欢看的读物。实际上,群众要求健康的通俗读物的呼声,已经一天高似一天了。而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新中国文化界、教育界和出版界,就不能不以最大努力来满足上述的实际要求。因此,各有关领导部门应该迅速动员和组织力量,经常进行广泛而深入地调查研究工作,了解群众在这方面的实际需要,及时地编印大量通俗读物。同时各方面的文化工作者,尤其是文艺作家们,必须深刻认识编写优秀通俗读物的重大意义,把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很好地统一起来,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文化大进军”和其他许多关于速成识字法的实验成效的文章,给了我们非常明确的启示,不容大家再拖延了。应该迅速行动起来!

文化简讯

第3版()
专栏:文化简讯

文化简讯
▲武汉大学全体同学,自五月二十八日起展开劳动建校运动,开辟一个三万五千平方尺的大操场。现全校同学两千多人均已投入这一热烈紧张的运动中,每四人成立一个劳动小组,每人每周劳动三小时。并已成立“劳动建校工作委员会”具体领导这一工作。预计这一运动的结果,将为祖国节约四亿多元。该校同学并已把搞好这一工作的保证,订入了爱国公约。
▲“时事手册”第十一期已经出版。这一期的文章有“大力宣传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互助合作政策问答”、“李顺达和韩恩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此外还有三篇国际时事文章,一篇是谈苏联职工的幸福生活的,另外两篇分别解释了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和朝鲜停战谈判问题的最近情况。
这一期还有十一幅连环画,描绘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英雄张积慧的英雄事迹。

图片

第3版()
专栏:

“孩子们,从前我们只有在罐头盒里才能来到莫斯科哩!”
苏联 卡涅夫斯基 绘
(原载苏联“鳄鱼”杂志一九五二年第八期)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