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51-02-25第5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严肃准确地创造战士形象

第5版()
专栏:

  严肃准确地创造战士形象
侯金镜
去年十二月中,华北军区炮兵部队政治部文工团在首都抗美援朝文艺作品观摩晚会上,演出了《握紧手中枪》歌剧,虽然由于排演时间短促,不免有些粗糙,不过它的主题思想是尖锐的,有些情节是动人的,在全军热烈展开的抗美援朝的运动中间,演出这个剧本是适合时宜的。
但是演出以后,首都文化界和文艺界的同志们提出了许多意见,大家都以为有些演员歪曲了战士的形象,把存在于旧日农民中间的落后、愚昧的因素——在今天农民中间已在迅速改变着的因素,无批判地不加选择地搬到舞台上来,尤其是有的演员极力夸张了吐痰的动作,这样不但不能从本质方面去表现一个人民解放军战士的生活,而且反而把战士表现得缺乏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炮政文工团的同志们虚心地听取了这些意见,并且进行了研究和检查,一致认为这样的倾向是有害的,应该加以克服。
这一倾向在华北部队其它各个文工团队中间,也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的。
我们表现干部、英雄及先进分子常常干瘪无力。而表现一般的战士却常常是趣味庸俗、语言低级、缺乏教养。尤其是处理思想上还存在有缺点的人物,把缺点夸张到离开了现实生活的基础,不像是在部队里薰陶成长起来的人物。创作演出过程中进行细节描写以前,在作者、演员、导演的脑子里涌现出来的生动而具体的生活,常常是农民出身的战士那种已经克服了和正在克服着的愚昧和散漫的一面;而正在生长,正在向前进步着的人民解放军新的高贵的品德,在他们脑子里则往往成为暗淡无光,十分概念。对进步面既缺乏深入地体会了解,而在思想上又常常偏爱落后面,以为生动有趣,就突出而且夸张地表现出来。
如果注意来寻找,是不难发现许多具体例子的:如炊事员,这些对部队战斗和训练的物质保证起着重要作用的人物,他们艰苦、朴素、任劳任怨,有些年岁较大的炊事员,他们有着诙谐的富有风趣的性格,他们关心战士,战士也尊敬他们。但是在舞台上表现他们的时候,却常常是强调肮脏(围裙、脸上、手上),政治觉悟低,成为战士们打趣取笑的对象。《战斗里成长》里的老齐,在华北军区文工团演出的时候,演员似乎就着重表现这一方面,而对剧本里面规定的勇于上战场,像老父亲一样关心战士的方面,就被削弱了(剧本本身也是有缺点的)。可笑的成分超过了使人尊敬的成分,优秀的品质被插科打诨遮盖了。
华北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和华北军区文工团联合演出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一剧中,也有不少同样的例子:区小队晚上住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放哨的战士想吸烟了,就离开了自己的岗位,故意闹了个假情况,把大家弄醒要烟叶,这是夸张了游击习气,歪曲了生活,损害了人物;最后一场老大娘将鸡蛋慰劳战士们,战士们因为要遵守群众纪律不能接受,可是同时又强调了极其想吃,口水都要滴下来的样子,结果把纪律观念的自觉性和严肃性变成了儿戏;大家身上发痒,为了描写虱子之多,就表现各种各样的搔痒,各种各样的捉法;突围出来的时候,身上带着手巾,却把单帽拿下来擦汗,损害了战士们英勇、坚定、果敢的素质……,有一些在后来几次演出中改正了,但是认识还很不够,有的还没有认识,因此也没有改正。
天津警备政治部文工团创作演出的《警惕》,描写如何转变一个班长的官僚主义作风和提高对反革命分子的警惕性。为了刻划班长的缺点,就强调了战士因为有意见就哓哓不休,吵吵嚷嚷一直到班长认识、改变了缺点。为了突出领导上的缺点,就不加批评地描写了极端民主化的作风,减轻了作品的现实性,使后来全班的团结进步的转变缺乏力量。这一点,作者和演员恐怕也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在其他文工团队创作演出中间,存在着的,如:庸俗的趣味(家属来了,大家恶劣地开玩笑),语言的低级,尤其是有些恶劣不堪的歇后语;描写宁死不屈的英雄,在敌人面前一定要有一连串肮脏的咒骂;与部队正规化的官兵关系相抵触的描写(两个战士找了半天才把班长找到,作者描写道:“叫班长,真操蛋,我俩跑断腿,才找到你这头蒜。”)这样的倾向比比皆是,而且的确也还有些作者并不以为这些都是应该肃清的不良倾向,甚至于还沾沾自喜,把它当做生活丰富来炫耀。
这些倾向的危害性在什么地方?让我们先温习一下日丹诺夫在一九四六年九月“关于‘星’与‘列宁格勒’两杂志的报告”吧。他说:
表现苏联人这些新的崇高的品质;表现我们的人民,但不只是他们的今天,也要展望他们的明天;帮助像探照灯一样照亮前进的道路,——这就是每个有良心的苏联作家的任务。作家不能作事变的尾巴,他应当在人民先进行列中行进,给人民指出他们发展的道路。以社会主义的方法为指针,有良心地和仔细地研究我们的现实,力图更深地透入我们发展过程的本质,作家就一定会教育人民,在思想上武装人民。表扬苏联人美好的情感和品质,展示他们前面的明天,……年青的一代应当教育成坚定不移、生气勃勃、不怕阻碍、迎接这些阻碍并善于克服它们。我们的人们应当是有教养的和有崇高思想的人,而且文化和道德的要求与兴趣都应当很高。
这些教导对我们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的。文学艺术的任务是要表现人民的新的崇高的品质,而且使人民变得更有教养,觉悟更高,有着“高度的文化的道德的要求与爱好”。而我们却还没有从自己的创作演出中清除腐朽的渣滓。部队中正在克服甚至已经克服了的东西,我们的创作演出中间却加以强调和发扬;部队的阶级觉悟提高了,日益正规化,我们却不放松地片面描写游击习气,执行纪律缺乏严肃性,某种程度的极端民主化;部队的文化素养飞速的提高着,社会知识丰富了,而我们却不放松地片面表现愚昧、狭隘,小生产者的作风和习惯;部队高度地发扬了新英雄主义的精神,这是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的高贵的品德,战士们正在像冲洗污泥般地去掉地主阶级的道德和习惯的影响,庸俗低级的趣味与爱好,而我们有时却不免片面地夸张这些即将被肃清的一方面。即使是反映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情况也罢,也应该懂得不是为写历史而写历史,而是通过回忆历史的光荣,继往开来,以有利于今天部队的建设。因而同样不应该表现那些历史上的渣滓,缺乏光彩的陈迹。
我们有许多作者和演员还不完全懂得文学艺术,除了在政治思想上有益于人民,有益于部队以外,还要在品德教养上有益于人民,有益于部队。我们所刻划的英雄和新的人物不仅是使其事迹感动人,而且在言语和细节上也应着力描写新的因素,使人物更突出,更有血肉,对观众有更大的感染力量,至少也不应当因为语言和细节的不正确表现损害了英雄和新的人物。但是我们却常常插入些不健康的低级趣味语言和行为,逗引观众轰然一笑,对观众在剧场中的各种反映不从思想作用上加以分析,廉价地满足于所谓剧场效果,迁就观众中在趣味和习惯方面某些没有被肃清的落后因素。甚至有些人以为这样的描写就是加强戏剧性,就是人物性格的突出,表现的逼真……实际上,这便是形式主义的遗毒,是违反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不良倾向。
为什么会产生不能严肃准确地创造战士形象的倾向呢?主要的还是在于作者和演员的阶级观点不够明确,对战士的态度和看法不够端正,正确的艺术思想和作风没有完全巩固地树立起来。因此,舍本逐末,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如前面所举的那些片面地表现愚昧与庸俗低级的现象,这不只是作者,演员政治水平不高,生活体验不够,而也是表现了立场不明确。我们的战士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出身的,他们在旧中国长时期经受着封建阶级压迫,造成了文化水平低下,眼光狭窄,感情趣味上也受着封建意识的影响,但是在他们经过土地改革,参加了部队,受到马列主义的教育,经过了战争的考验,他们在思想作风和文化素养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旧社会给予他们的影响,就只剩下了残余,而且是逐渐消失着的残余。如果我们的作者和演员不能看到他们主要方面,而首先看到了他们的缺点,又不是采取善意地教育帮助他们的态度,相反地却把这些残存的弱点当做有趣,在作品或表演中间加以夸张,成为人物创造的点缀,即或是主要的描写了人物的新面貌,但却不能决心舍弃了上述的细节,无论怎样,也不能不说这一些作者和演员的阶级观点是不够十分明确的。在这里我们还应该重温一下毛主席对我们的教导:
……随着立场,就发生我们对于各种具体事物所采取的具体态度。譬如说,歌颂呢?还是暴露呢?这就是态度问题。……至于对人民群众,对人民的劳动和斗争,对人民的军队,人民的政党,我们当然应该赞扬。人民也有缺点的,无产阶级中还有许多人保留着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农民与小资产阶级都有落后的思想,这些就是他们在斗争中的负担,我们应该长期地耐心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摆脱其背上的包袱,使他们能够大踏步前进。他们在斗争中已经改造或正在改造自己,我们的文艺应该描写他们的这个改造过程,而不应该只看到片面就去错误地讥笑他们,甚至敌视他们。我们所写的东西,应该是使他们团结,使他们进步,使他们同心同德,向前奋斗,去掉落后的东西,发扬革命的东西,而决不是相反。(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还有一个原因,是对建军原则建军路线的学习不够,对部队当前工作也了解得不十分清楚,不能够区分那些是应该加以扶持和发扬的,那些是应该改变和克服的。于是在作品里就发生糟粕与精华杂然并陈的现象,使那些对当前工作有害的细节描写,损害了或是削弱了作品的主题。
从作者、演员的艺术修养、欣赏趣味和审美观点上来看,还没有从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艺术影响中完全摆脱出来。夸张与主题无关的细节,强调某些“戏剧性”,不考虑对主题与人物有没有损害;消极地迎合少数落后观众的趣味,不从积极方面来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机械地模仿生活,而不加以分析、集中和提炼;有些作者和演员的文化素养不高,对自己旧的感情趣味也没有加以批判;不能更深入地发掘与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内心斗争过程,就不得不求助于外形。这样的创作方法与审美观点亦正是在我们的表演艺术中亟需克服的。
严肃准确地创造战士的形象,为创作新的英雄的形象,为发挥文艺工作更强烈的战斗力量而努力吧!

抗美援朝歌曲创作中的某些倾向

第5版()
专栏:

  抗美援朝歌曲创作中的某些倾向
孙慎
音乐工作者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创作了千首以上的歌曲,对于激发与鼓舞群众爱国主义的情绪,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许多歌曲作者,对新的现实生活,新的群众感情,还缺少足够的体验和理解,还缺乏概括和提炼的能力,有的甚至仅以自己主观的想像代替了真实的群众感情,因而他们的作品就不免流于一般化,感人不深。
首先是音乐语言与歌词内容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如《砸断进犯者的狗腿》(马琳词曲,载《创作歌选》二集,音协上海分会编)的头上两句——根据歌词内容的要求,它应该是充满愤激的情绪的,但作者所采用的音乐语言却是那样的轻快;特别是“杜鲁门”、“学日本”、“来并吞”这些地方的顿音,更加强了这一印象。以致曲调情绪与歌词内容,离开那样远,甚至发生矛盾。这主要由于作者对于美帝侵略朝鲜并妄想发动侵略战争的强盗行为缺乏高度的憎恨,或缺乏表现这种憎恨的艺术能力。也许作者以为这样一种跳跃的节奏不正是美帝妄想的描述么?这个想法显然是不妥的。因为任何思想内容只有通过曲调内在情绪才能表现出来,而不是从节奏形式的追求上所能达到。
又如“支援朝鲜保卫和平”(绿津词,刘雪厂曲。载苏南活页歌选,苏南文联编)及“大家到军事干校去”(姚牧词曲。载创作歌选四集,音协上海分会编)两歌,也是依靠单纯作曲技巧的运用,而缺乏真挚情感的表现:这两首歌词都是比较概念化的,自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乐曲的创作。我们若只从曲调方面加以分析,则这两首歌曲的结构形式,似乎都是相当完整的,特别是前一首,曲调由低处逐渐高昂,也有伸展,达成一定的情绪。但这种情绪是旧的,并且是人为的,是依靠单纯的作曲技巧所形成,不是真实的表现了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新的感情。因之,作品显得苍白,没有血肉。
从这种人为的情绪出发,是不可能产生新鲜活泼的音乐形象来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形成另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用比较省力的办法,以一连串和弦的分解变化构成曲调。如《支援朝鲜保卫和平》的曲调进行使用了两个和弦——主和弦和属七和弦;《大家都到军干校去》的曲调进行使用了三个和弦,——主和弦,属和弦,下属和弦。自然我们并不反对曲调中使用和弦进行,这种进行,有时是很需要,而且很有效果的,但这应该是在必要的时候。如果使用和弦进行仅仅是为了掩饰语言的贫乏,像这两首歌曲那样,这就成了无意义的音符堆砌了。
陆华柏作的《迎英雄》(《英雄联唱》中的一段,载人民音乐第三期,全国音协编)的曲调,更具有这一种特点,全曲几乎全用6135四个音构成从节奏上来看,似乎也有变化,对比,但唱起来是多么单调和缺乏热情!
很有可能这些作者以为这样一种曲调进行才是通俗易唱的群众歌曲,他们不从如何体验群众生活,如何把握群众感情这一本质上来理解问题,而仅仅形式地来看问题,显然是不对的。苏维埃作曲家协会秘书长赫连尼可夫同志在论“音乐批评的今日和它的任务”中,有一段话,对我们是很有用处的,他说:
“……大多数的作曲家对艺术的单纯性的看法太简单了,他们只追求一件作品被大众容易接受,忽视了对于音乐形象精炼工作的重要性。而我们知道,艺术里真正的单纯性,不能用最不费力的方法,消极地利用近代的通俗音乐或过去的音乐表现手法来作自己的音乐手法和形象。
“当追求音乐的单纯和容易了解时,作曲家无论如何不应该忘掉走向单纯的道路,是在对选定的题材、内容具有深刻地,有机地体验过的感情,和对于现实主义技术的全部掌握。”
这不正是给我们上面的创作方法所下的对症良药么?
其次,是滥用民间曲调。民间音乐的宝藏,值得我们珍视,吸收,这是丝毫也不能怀疑的。而且我们在这方面确已作出许多成绩,星海同志的许多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等就是具体的例子。但吸收遗产,应该是批判地、有机地,并且还必须经过适当的加工,赋予新的生命。因为旧的民歌小调是产生在旧的社会基础上,它有好的健康的一面,但其中也有坏的有害的东西。如果我们在运用民间音乐的素材时,不在这一点上引起应有的注意,便必然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舒模同志的《美国是这样的国家》(臧克家原词。发表在杭州音协编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歌集之二)便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这首曲调是从小调《打牙牌》改编的。曲首标有“蔑视地、仇视地”的表情记号,显然作者是企图用这个曲调来表现群众对美帝蔑视、仇视和愤恨的感情的,但事实是失败了。因为像《打牙牌》那样的调情的小调旋律,绝不可能表现今天中国人民反抗美帝侵略的感情。相反地,倒有轻佻、可笑之感。对于“一条侵略的毒蛇,只想把人来吞下”那样的歌词,作者所创造的音乐语言,竟是跳跃的节奏,与和悦的曲调,这能是美帝形象的正确刻划么?这样的音乐语言是不可能激发群众仇美的感情来的。此外,重复句前面的“哎哟”两个衬字(原词没有,想是曲作者所加),在这里也显得庸俗。可能作者只是为了保有原曲的那种形式,别无用意,但它是太突出了,因而削弱了主题的严肃性。舒模同志过去在运用民歌素材上曾经有过令人满意的成绩,《军民合作》,《你这个坏东西》都是较好的作品,但《美国是这样的国家》这个曲子却是不好的。
上述现象,是这次歌曲创作中值得严加注意的倾向。为了使音乐创作更能深入的表现出我们这一充满着战斗的热力的时代生活,引向人们朝着更壮丽的明天前进,我们的作曲家就必须更深地体察这一大时代的心声,并更加集中提炼地把它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音乐工作者目前首要的任务。
我们歌曲创作的产量是相当快而且多的,如果再能在质上提高一步,那么,对于鼓舞人民积极从事于新社会的建设,与增强保卫世界和平的信念,便将产生出更大的力量。

加强画报报道的思想性

第5版()
专栏:短评

  加强画报报道的思想性
赵斌英
假如同是作为爱国主义宣传的新闻电影片,和艺术影片之间在表现方法上有所区别的话,那么我认为作为同一宣传目的的月刊画报,和报纸在报道方法上也应有所区别。否则画报就会陷于这样一个状态:把新闻照片化而已。而这样是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的,因为读者除了对已读过的新闻得到一些不完全的形象而外,得不到更多新鲜的东西。同时,作为一个月刊也决作不到把每月的新闻都用照片作充分说明,更作不到新闻的及时性。
有些人认为画报和报纸的区别在于读者对象,“画报是给文化低的人看的。”然而,事实上也许一条新闻只能摄取一两个镜头,它不能像电影似地把一件新闻从头到尾不用文字解说。那么“画报是给文化低的人看的”,就失去了它的基本意义。文化低的人不会不看文字就能从照片中完全了解这条新闻。
而苏联的社会政治画报的报道方式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在每期画报前几页和末几页作了时事新闻报道以外,它更作了既配合当前政治任务,而又能使读者得到深刻印象的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比如它用“这是苏格兰矿工亲眼看见的”为题(见五○年四月号《苏联》画报),通过苏格兰矿工至苏联参观这一事实,通过他们的参观记,充分地反映了苏联先进的煤矿工业,工人优良的劳动条件和幸福的生活。这就不难使人联想到苏联矿工和资本主义国家矿工所受到的极端不同的待遇。又如以“一个泥瓦匠”(五○年七月号“苏联”画报),以“一个工人家庭的收支”为题(五○年五月号《苏联》画报),本质地反映了劳动人民在苏联国家内的幸福生活。又如以“过了十个年头的时候”为题(五○年四月号《苏联》画报),反映了苏联国家的教育事业,和苏维埃青年美好的前途。这样例子举不胜举。而这些内容所起的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就不能与日报上报道苏格兰矿工到苏联参观的新闻,苏联工人生活全面提高的新闻,苏联青年受教育的统计新闻等同日而语。这样作,正是把日常生活中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新鲜事物,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提炼而更形深刻。其结果可以唤起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苏维埃制度的热爱,因为它正是本质地概括地反映了苏联人民的生活。
同时,这样作无疑地加强了在一个标题之下的每幅照片之间的连续性,加强了它的故事性。因此对文化低的人也有了帮助。
抗美援朝的爱国主义运动正在全国范围内澎湃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不容置疑地是我们应该着重宣传的。而除了用时事新闻照片暴露美帝暴行等等去肃清“美国文明”的错误认识之外,我认为像苏联画报那样,把解放了的中国人民生活的根本变化,和一年来和平建设的伟大成就,不断地通过具体事物,集中、概括地反映出来,这样不但会增加读者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更将唤起人民对自己好日子的热爱,并自然地联想到这美好的日子是只有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才会萌芽而蓬勃起来,而激发了对祖国的热爱!
当然这样作就必须加强编辑工作的计划性,就必须打破把新闻照片化的“方便”思想,而养成多加思考的习惯。
更深入地,本质地结合当前政治任务加强画报报导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读苏联社会政治画报得到的一点体会。

应当重视群众性的漫画复制工作

第5版()
专栏:短评

  应当重视群众性的漫画复制工作
高蒙
把报纸和杂志上的漫画,照样子放大画出来,再涂上彩色,贴在工厂、学校、机关、人民文化馆的大门口或墙报上,或贴在大街上,这在苏南区来说已经是个群众性的宣传方法和艺术活动了。我想别的地区也会有同样的情形。这些漫画大都画得很好,并不走样,加上是放大了的,又上了颜色,色彩鲜明,比原画更能吸引人。因为它们都是与现实结合得很紧的,所以能够充分发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作用。如“不听美国之音”、“美国鬼子在朝鲜被中朝人民军打得落花流水”、“美蒋匪特暴行”、“不法地主的鬼花样”等漫画,都很受群众欢迎;连环漫画如“美帝侵华史”等,看的人更多。
最近我在上海文汇报上,看到有人建议把漫画复制运动扩展到商店橱窗中去。在橱窗一角,以不妨碍商品陈列为原则,尽量发动爱国的店主、店员陈列漫画复制品。规模较大的商店,可将平面的漫画改装成立体的橱窗陈设。这样,不但配合了抗美援朝的宣传,而且对商店的生意也有好处。上海有一家布店曾将整个橱窗布置成一个以“不听美国之音”为内容的橱窗陈设,用竹丝扎了一只纸老虎,身上绘着美国国旗,这只纸老虎正在做着向中国播音的姿势;另一边有一个青年人的模型,他正在用剪刀剪断无线电电线。这个橱窗陈设,吸引了许多行人观看。这种极有效果的漫画橱窗陈设,是值得爱国进步的商人效法的。
这种群众性的漫画复制工作,一方面发挥了作为艺术武器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使漫画深入群众,听取群众的批评,从而加强漫画工作者和群众的联系,使漫画家更熟悉群众的要求和知道他们喜爱的表现方法,以改进漫画的创作工作。同时,又在群众中培养了新的漫画人才,可以不断地壮大我们战斗的漫画队伍。
美术团体刊物和专业的漫画工作者们,应当十分重视这个漫画复制工作。美术刊物上,应经常刊登或介绍一些有关的指导性的论文或创作漫画的经验等。美术团体可以组织系统的漫画讲座或座谈会,不断提高各工厂、学校、人民文化馆、读报组内美术爱好者的艺术水平;并帮助其中优秀的学习者独立地创作漫画。通过讲座或座谈会,专业漫画家可以更经常更直接地听取群众的意见,使漫画创作不断得到改进。

国内文艺动态

第5版()
专栏:国内文艺动态

  国内文艺动态
自美帝侵略朝鲜的战争爆发后,我国文艺作家到朝鲜去采访的先后已有十多人,计有:刘白羽、孔厥、袁静、安娥、白朗、欧阳山、辛大明、欧阳山尊、杨朔、宋之的、白艾、楼适夷、徐迟、井岩盾、舒群、谢廷宇等。有些作家已发表了反映中朝部队英勇战斗和中朝人民深厚友谊的作品。如杨朔陆续在人民日报发表通讯;楼适夷在文艺报及世界知识先后发表通讯《战地司机》及《朝鲜人》两篇;徐迟在光明日报及新观察先后发表通讯《一支有思想的军队》及《平壤轰炸目击记》两篇;安娥在上海文汇报连载通讯《从朝鲜归来》;孔厥、袁静在东北日报连载小说《生死缘》,现已由青年出版社印成单行本。
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三个月来在朝鲜战地分组进行各种文艺活动。除前线创作小组随着部队到前线去外,有几组分布在清川江沿岸的五六个郡,并深入到区和乡里去做群众工作;有几组分布在交通线上、医院和包扎站上,也有人到俘虏收容所去。他们到处受到了战士与人民的热烈欢迎。在二月初文工团各组会合在一起举行了一次晚会,演出了三个月来由于参加实际工作而创作出来的节目。其中有话剧《清川江桥》,报告剧《捉舌头》,《哦嘛呢》,舞剧《恨》,大鼓《英雄屠文启》等。内容都是反映中朝人民英勇的战斗和友谊,暴露美国侵略军的暴行的。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将军,金枓奉主席等均莅临观剧。在《捉舌头》和《哦嘛呢》两个剧里,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亲切关系,他们虽然语言不通,可是互相了解,具有兄弟般深厚的友谊。演出的效果很好,获得晚会观众一致的赞美。

关于毛主席的画像

第5版()
专栏:读者来信

  关于毛主席的画像
编辑同志:
顷阅本月十一日贵报“读者来信”栏内载陈庆田同志对本局北京站所绘的毛主席画像不够认真,应该加以修正或重画的意见,极为宝贵。我们拟即请画家修改。
天津铁路管理局北京分局编辑同志:
阅读二月十一日贵报“读者来信”栏所载陈庆田同志的意见:午门悬挂的毛主席画像,面部画得不好,希望有关方面修改或重画。我们觉得这个意见很宝贵,我们诚恳地接受。现在已把这幅画像撤下,重新绘画。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展览会筹委会秘书处

推广《长江文艺》开展通讯员工作方法

第5版()
专栏:读者来信

  推广《长江文艺》开展通讯员工作方法
编辑同志:
读了《人民文艺》第八十六期《〈长江文艺〉是怎样开展通讯员工作的?》和编者按语后很兴奋。
最近又读了《长江文艺》四卷一期,特别是读了农民通讯员李文元的《〈长江文艺〉和我》一文,和《鞭策与鼓励》一文后,更使人敬爱这样耐心培养、教育通讯员的编辑部同志。我是多么希望当上个通讯员啊!
农民通讯员李文元从不会写稿到慢慢地学会创作的过程,是和编辑部同志的帮助分不开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回忆过去一年来从不懂用词到发表作品,这中间完全得力于编辑部的帮助,你们采取的循循善诱,对症下药的教育方式,使我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进步,这使我永远也不能忘记你们对我的好处。”“现在有不纳学费的学校——我们的编辑部,为什么不学习呢?”
“鞭策与鼓励”栏里是发表了八百多通讯员中一小部分的来信,报告了一年来自己的进步,并表示了对编辑部帮助的感谢,相互间的感情是那样真诚密切。
文艺青年和初学写作者,是新中国文艺未来的重要力量,只靠几个专门学校来培养是很不够的。文艺杂志大量开展通讯员和耐心培养教育,是培养年青一代文艺工作者及和群众密切联系的良好方法,并会在这一密切联系中提高人民政治文化水平。
不过仅有一个或几个杂志是不够的,须全国文艺杂志刊物都担负起这个责任来,及时研究并采用这种方法。文艺青年和初学写作者在等待作你们的通讯员!
杜励勤

关于文艺界检查去年创作计划

第5版()
专栏:读者来信

  关于文艺界检查去年创作计划
阿丛同志:
你建议文艺界检查去年年初在《人民文学》等刊物上发表的创作计划完成了多少,并公布本年度的创作计划。你的建议是好的。全国文协编辑部即将把去年文艺工作者所订创作计划的完成情况,陆续发表在《人民文学》上。此复。
编者

被美帝奴役了一辈子的三个华侨(图片)

第5版()
专栏:

被美帝奴役了一辈子的三个华侨(素描) 司徒乔作
(说明)这是被美帝国主义者奴役了一辈子的三个华侨。一八九七年,美国资本家用拐骗方式把六百个广东人运载到夏威夷的高威岛去开垦。图中三人李东号、汤心海、郑进禄就是那一行人中能够最近回到祖国来的仅有的几个。他们在那荒岛上被奴役了整整五十三年,直到耳聋眼瞎,血枯力尽,连锄头都拿不动,才像几块破布似地被扔掉!回国时他们口袋里只有美金四十八元,还是当地华侨团体代募得的赈款。
六百人一踏上荆榛丛生的荒岛后,就和外界断绝了关系。他们夜以继日,年复一年,在美国“主人”的皮鞭下垦荒,种植甘蔗、菠萝、稻子。资本家发了财之后就把垦地卖给另一批资本家,自己回到美国本土去享福。这样在几十年内一共换了十一批,每一批新的“主人”到来,更加强了对这些工人的严酷榨取。他们病的病,死的死,过着地狱般的生活,在汽船上的枪手的警戒下,连逃命的机会也没有。每人的年薪永远是美金十元。但这几元钱还是全数流入了美国人为他们所设的贩卖烟酒的杂物店里去。
到一九五○年,这垦地上的六百人只剩了九个七八十岁的再也不能劳动的老者。这时美国人才通知夏威夷中华会馆,再由中华会馆向华侨慈善机关募得几张船票,把其中最老的三个送走。
他们到了船上,才从同船的归国留学生口中,第一次听到了祖国人民翻身的消息。他们一面向同船侨胞表示他们的兴奋欢喜,一面愤怒地诉述了美帝国主义者怎样残酷榨取华侨的罪恶故事。画家司徒乔先生当时也在船上,就给这三位侨胞画了像。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帝国主义奴役我侨胞的残酷的程度,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国劳动人民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对敌人的愤怒与鄙视的神情。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