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51-02-19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中共安东市委整理宣传网的几点体会

第3版()
专栏:

  中共安东市委整理宣传网的几点体会
  臧永昌
中共安东市委宣传部从一月中旬起,对现有的九百名宣传员(市区六百余名,企业工矿百余名,机关百余名)进行了审查登记。已在元宝与镇安两区取得以下几点经验。
审查前,必须使党委与党员很好地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宣传网的决定,真正领会其精神。镇安区委和元宝区委都召开了全区党、团员大会和支部书记等会议,对决定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各支部又发动全体党员对这一决定进行学习。这样使大家从思想上明确地了解了建立宣传网的意义。例如元宝区经过学习解决了宣传员的条件问题。本来大家有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其他条件都具备,有口头宣传能力、没有文字宣传能力;或者有文字宣传能力,没有口头宣传能力的人,是否可以审定为宣传员。经过学习后,大家了解了宣传员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进行宣传,有口头鼓动能力的,可以做访问或召开座谈会;有文字宣传能力的,可以读报,写黑板报。
学习后,即开始由下而上地进行审查工作。过去的宣传员,主要是由文化馆领导。因此审查之前,先由文化馆按本区支部分布情况分批提出宣传员名单,并提出初步意见。然后区委召集各支部委员对这些宣传员作初步讨论,再将这些宣传员交给各支部审查。各支部即组织讨论,作出审查计划,正式进行审查工作。审查步骤一般是先审查党员,后团员,再群众。有了个别情况进行个别了解,并注意深入宣传员活动地区去了解情况,征求群众意见。审查的结论,须在支部大会上讨论通过,然后由支部书记负责整理成文交到区委去审查批准;最后才填表登记。
审查时切忌上边一笔圈定,这样不但不容易全面地正确地了解宣传员的各方面情况;而且会影响今后支部对宣传员工作的领导。
审查工作应结合检查宣传工作及评选模范等工作进行。有些宣传员过去不关心宣传工作,并认为宣传工作是宣传干部的事。但在这次审查中,大家对过去的对宣传工作的错误态度都作了检讨。对全体党员和宣传员进行了一次有关宣传工作的教育。被审定的王地化说:“过去没有做好宣传员工作,今后一定要好好干!”王海全说:“我要努力学习,作好宣传工作!”
在审查中,对好的宣传员应予以表扬,并注意发扬其长处。镇安等两区发现了很多优秀宣传员,如领导读报小组的珍珠街宣传员姚国金,善于访问群众的九道街宣传员高福殿,使八十家都了解防空意义的宣传员张元清,都给了表扬。
审查宣传员时应和其他有关部门取得密切联系,并吸收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参加这一工作。安东市宣传员中,团员很多,因此团支部参加了审查工作。元宝区青龙街团支书在团支部会上对团员讲解了宣传员的意义,并号召团员应积极地争取当一个宣传员,两个团支委也每天下去了解情况,帮助考查宣传员。文化馆是区的文化宣传部门,安东市的宣传员原来都是由文化馆领导的,因而审查工作更需要文化馆的协助。另外再吸收派出所、工会、农会中的少数党员干部参加审查工作。这样同时加强了党和其他部门的工作联系。
审查工作必须由各级党委负责同志亲自动手才能作好。审查宣传员不但是个宣传工作,而且还是个组织工作,因此需要动员全党来作好这一工作。这次两区区委书记都亲自布置、研究、总结,因此审查工作就作得较好。
宣传员名单,应在党团员大会上公布(编者按:应该召开群众大会公布,这样更便利于宣传员在群众中的活动。)公布时并要告诉被审定的宣传员应虚心学习,努力工作;被审掉的,也要虚心学习,努力争取当一个宣传员。对被审掉的宣传员,并应该进行说服教育,如临江支部审查不合格的某宣传员,现在什么也不干了,这就急需说服教育。
审查后,就可以决定今后发展宣传员的计划。镇安区人口一万七千余人,三千多户,原有宣传鼓动员四十九名,现有宣传员三十一名。元宝区人口三万六千余人原有宣传鼓动员一一三名,现有三十五名。这是不够的,必须继续发展,扩大宣传网的组织,才能完成党交给的宣传任务。

中苏友好协会总会一九五一年工作计划纲要

第3版()
专栏:

  中苏友好协会总会一九五一年工作计划纲要
(一九五一年二月十五日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批准)
一九五一年本会的基本任务是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本会工作和本会组织;及时驳斥敌人的反对苏联破坏中苏友好团结的反动宣传,提高中国人民对苏联和中苏友好的认识,并从基本上解释清楚群众思想中关于中苏关系问题的各种疑虑;同时更加促进中苏两国人民智慧和经验的交流,推进我们国家的建设,在保卫世界和平斗争中更加增进中苏两大民族的伟大战斗友谊。
根据以上任务,计划在一九五一年内进行以下的主要工作:
(一)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群众在各个时期的具体思想状况,针对敌人的反苏宣传,为各地友协制定宣传中心或要点。并根据需要印发宣传材料,小册子廾——卅种。举办全国性的中苏友好周,展开全国性的中苏友好活动。
(二)继续号召和指示各地友协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及抗美援朝的群众运动,并使这一运动和加强中苏友好工作密切结合起来。
(三)继续扩大本会组织,建立无分会组织地方的分会,并推动各地分会发展会员至二千万。
(四)继续编印并改进《中苏友好》,照顾一般干部和普通知识分子认识苏联、学习苏联的需要,并给他们解答一些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出版《中苏友好》画刊,作为教育工农劳动人民的重要工具。
(五)编译出版介绍苏联的丛书和小册子四十种。
(六)加强摄影翻拍复制工作,复制介绍苏联的各种图片十种以上,约五千张,以供应各地展览。帮助推动各地分会大量订购苏联画报,剪贴美化,在广大城乡展览。
(七)制造幻灯片三千张并帮助和推动各地分会采购幻灯放映机,广泛地分布于各地工农劳动人民中放映。
(八)继续配备上年筹办之五十四个十六粍电影放映队,并新组十五个卅五粍电影放映队,初步解决其影片供应问题,使能开始工作,帮助各地分会建立与提高其电影巡回放映事业。
(九)举办有关苏联图片展览会三次及苏联艺术欣赏晚会十二次,并集其经验,推广全国。
(十)有计划地建立并加强中苏两国工人、妇女、青年及文艺、科学、教育界的通讯联系。继续邀请苏联专家讲学。邀请苏联一个文艺工作团来我国演出。继续密切本会与各国对苏友好协会间的联系,交换对苏友好工作经验,选择介绍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建设经验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及照片和幻灯片赠送苏联及各国人民。配合各方完成民主中国馆的中国作品征集工作。
(十一)组织友协代表团赴苏联参观学习,作为本会训练业务干部的主要方法之一。
(十二)会同各方,有组织地加强有关苏联问题的图书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编辑本会收到的图书资料目录,编辑应用资料,分别供应各方。
(十三)继续开展俄文业余教学工作。总会所主办的俄文夜校,应着重于取得业余俄文教学经验,与各方俄文业余教学组织取得联系,并将夜校经验提供各方参考。创办俄语月刊,供俄文教学者辅助教学之用。指示并协助各地分会,利用假期及其他适当时机办理俄文师资训练,试办俄文函授,利用留声机片,广播等办法,开展俄文业余教育。
(十四)召开友协全国代表会议,以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召开出版、宣传等专业会议,解决几个重要的具体工作问题。
(十五)加强《中苏友协通讯》使更能反映各地工作动态,介绍各地工作经验。
(十六)筹建中苏友好大厦,作为中苏友谊联欢及苏联友人业余活动之用。本年先开始募集经费,以便分期逐渐完成。

青年团东北委员会试建学习辅导员制

第3版()
专栏:

  青年团东北委员会
  试建学习辅导员制
【本报讯】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东北委员会,自去年六月试建学习辅导员(以前名宣传员)制度以来,据初步统计,东北各地青年团委员会现已有学习辅导员二千七百三十人。在工厂中以沈阳市作的较好。沈阳市各国营和公营工厂都已普遍建立了学习辅导员,共计三百三十名,已讲授团课三百多次。东北铁路局青年团委员会已开始有系统地对青年团员进行宣传教育。《团章讲话》一般的已讲了五节以上,参加听讲的青年团员有一万六千六百余人。在农村中,青年团黑龙江、松江、辽东、辽西等省委员会都先后建立了传授站制度。据黑龙江省十八个县的统计,已建立起一百三十四个传授站,共有学习辅导员一千三百七十六名,一般的已讲过三次到七次团课。哈尔滨市除在一部分工厂和郊区农村中试建学习辅导员外,并在六个重要机关中建立了以定期由学习辅导员上团课的制度。
这种经常的有系统的教育,对提高团员和青年的政治觉悟,增强团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改善团的组织生活等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当前的中心工作。
各地学习辅导员人选都由青年团总支部或支部确定,并经上级青年团委员会批准。学习辅导员的工作方法一般是根据上级发的讲课提纲,结合当地团员的实际情形,如文化、政治水平、思想情况等,编出提纲,给团员讲课与组织讨论。学习辅导员都是在所属青年团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的。青年团支部除经过讨论定出各种学习制度,如点名、讨论、考试等外,并协助学习辅导员改进讲课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方法等。

文化生活动态

第3版()
专栏:文化生活动态

  文化生活动态
尺算法发明者于振善在东北讲学
尺算法发明者于振善同志去年十二月应东北黑龙江文教厅邀请,到黑龙江讲学。一月来先后向省市各中等学校师生及各厅、局同志共作报告十五次,并组织教师们进行研究,深得广大听众的欢迎。
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座谈语法问题
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于二月十一日举行第二次语文专题座谈会,出席者有叶圣陶、胡绳、黎锦熙、吕叔湘、罗常培等二十余人。会上就中国语法的特点,分析词类拿什么作标准、怎样编辑教科书、对刊物词句中有不合语法的现象怎样矫正等问题进行讨论。今后拟将研讨所得在报纸上、杂志上发表。
河北各地读报组作用很大
半年来,河北各地读报组,根据全省九十三个县,一个市,七个镇的统计,共有三千九百六十六个,参加人数达九万六千二百七十四人。读报工作对于各地开展宣传工作有很大作用。

京市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教等机关团体专门登记处负责人答记者问

第3版()
专栏:

  京市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教等机关团体专门登记处负责人答记者问
【京市新闻处讯】京市“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专门登记处”自一月二十三日开始办理登记工作以来,至今已逾三周。记者日前访问该处负责人探询三周来登记情形,承告该处登记工作已逐渐展开,日来前往登记者以基督教学校为最多,其次是医院,此外前往打听登记手续的也很多。该处负责人并就记者所提问题择要答复如下:
问:登记手续如何?
答:很简单,只要各该机关团体负责人或该负责人指派之代表(如系代表应持本机关或团体证明函件)前来申请领取登记表格,回去填好后连同必要附件一并交回本处即可。
问:填写此项表格有无限期?
答:一般要求在领取表格后十天内填好;如因故或有其他困难,不能如期填就者,得于限期前,来处声明理由,请求展限;但申请登记过迟者,不得作此项要求。
问:究竟有那些团体应该登记?是否所有这些团体的总机构及其分设或附属机构都须一律进行登记?总机构或上级机关是否可代其分设或附属机构办理登记?
答:究竟那些团体应该登记,政务院公布的登记条例中,已有具体规定。至于第二点,则个人认为除总机构应行登记,不必详述外,所有各该机关团体之分设或附属机构,如教会附属的学校医院诊疗所及慈善救济生产机构等,凡具有独立的组织机构直接与社会发生实际接触的,除由其总机构或上级机关,依照规定填表外,均须另行领表登记,不得一概由总机构或其上级机关代办。
问:附属机构或分设机构在本市郊区或外省市县者应如何登记?
答:附属或分设机构在本市辖境内者无论城内或郊区,均须至本登记处登记;其在外省市县者,可至所在地的省市专门登记处或该省市人民政府所指定之登记机关办理登记。
问:以前或一度接受外国津贴,现已无关系者,是否还须登记?本身虽不直接接受外国津贴,但受接受外国津贴之机关团体的资助者,是否要登记?
答:均须登记。其有确据证明与外国无经济关系者,经本处审查后,得注销其登记。
问:一般登记与专门登记之实际区别如何?是否应同时进行两种登记?
答:一般登记是指按照其事业性质,分别向其主管机关进行之登记(如学校、医院登记,社团登记,工商业登记等);专门登记则专指我政务院专门登记条例中所指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应进行之登记而言,这是截然两回事。凡应进行登记之各单位,无论已否进行一般登记,均应来本处办理专门登记。
问:登记后之机关团体将如何处理?
答:接受美资之机关团体,其处理方针在郭沫若副总理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报告中已有详细说明,兹不再谈。至于对其他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的机关团体,则此次专门登记的目的,主要在了解各该机关团体的具体情况,以便于进行管理。这和接受美资的机关团体之处理办法,迥然有所不同。任何人,不得以牵强附会之词对之加以曲解。

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

第3版()
专栏:

  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
  梁思成
世界上最古,最长寿,最有新生力的建筑体系
历史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随着这文化而兴盛衰亡。世界上现存的文化中,除去我们的邻邦印度的文化可算是约略同时诞生的弟兄外,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最古老,最长寿的。我们的建筑也同样是最古老,最长寿的体系。在历史上,其他与中华文化约略同时,或先或后形成的文化,如埃及,巴比伦,稍后一点的古波斯,古希腊,及更晚的古罗马,都已成为历史陈迹。而我们的中华文化则血脉相承,蓬勃地滋长发展,四千余年,一气呵成。到了今天,我们所承继的是一份极丰富的遗产,而我们的新生力量正在发育兴盛。我们在这文化建设高潮的前夕,好好再认识一下这伟大光辉的建筑传统是必要的。
我们自古以来就不断的建造,起初是为了解决我们的住宿,工作,休息与行路所需要的空间,解决风雨寒暑对我们的压迫;便利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但在有了高度文化的时代,建筑便担任了精神上,物质上更多方面的任务。我们祖国的人民是在我们自己所创造出来的建筑环境里生长起来的。我们会意识的或潜意识的爱我们建筑的传统型类以及它们和我们数千年来生活相结合的社会意义,如我们的街市,民居,村镇,院落,市楼,桥梁,庙宇,寺塔,城垣,钟楼等等都是。我们也会意识的或直觉的爱我们的建筑客观上的造形艺术价值;如它们的壮丽或它们的朴实,它们的工艺与大胆的结构,或它们的亲切部署与简单的秩序。它们是我们民族经过代代相承,在劳动的实践中和实际使用相结合而成熟,而提高的传统。它是一个伟大民族的工匠和人民在生活实践中集体的创造。
因此,我们家乡的一角城楼,几处院落,一座牌坊,一条街市,一列店铺,以及我们近郊的桥,山前的塔,村中的古坟石碑,村里的短墙与三五茅屋,对于我们都是那么可爱,那么有意义的。它们都曾丰富过我们的生活和思想,成为与我们不可分离的情感的内容。
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民从古以来就不断地热爱着我们的建筑。历代的文章诗赋和歌谣小说里都不断有精彩的叙述与描写,表示建筑的美丽或它同我们生活的密切。有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更是特地为了颂扬或纪念我们建筑的伟大而作的。
最近在《解放了的中国》的镜头中,就有许多令人肃然起敬,令人骄傲,令人看着就愉快的建筑,那样光辉灿烂的同我国伟大的天然环境结合在一起,代表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艺术,我们祖国光荣的文化。我们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就不可能不被它们所激动,所启发,所鼓励。
但我们光是盲目地爱我们的文化传统与遗产,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进一步的认识它。我们的许多伟大的匠工在被压迫的时代里,名字已不被人记着,结构工程也不详于文字记载。我们现在必须搞清楚我们建筑在工程和艺术方面的成就,它的发展,它的优点与成功的原因,来丰富我们对祖国文化的认识。我们更要懂得怎样去重视和爱护我们建筑的优良传统,以促进我们今后承继中国血统的新创造。
我们祖先的穴居
我们伟大的祖先在中华文化初放曙光的时代是“穴居”的。他们利用地形和土质的隔热性能,开出洞穴作为居住的地方。这方法,就在后来文化进步过程中也没有完全舍弃,而且不断地加以改进。从考古家所发现的周口店山洞,安阳的袋形穴,……到今天华北,西北都还普遍的窑洞,都是进步到不同水平的穴居的实例。砖筑的窑洞已是很成熟的建筑工程。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骨架结构法——一个伟大的传统
在地形,地质和气候都比较不适宜于穴居的地方,我们智慧的祖先很早就利用天然材料——主要的是木料,土与石——稍微加工制作,构成了最早的房屋。这种结构的基本原则,至迟在公元前一千四五百年间大概就形成了的,一直到今天还沿用着。诗经易经都同样提到这样的屋子,它们起了遮蔽风雨的作用。古文字流露出前人对于屋顶像鸟翼开展的形状特别表示满意,以“作庙翼翼”,“如鸟斯革,如翬斯飞”等句子来形容屋顶的美。一直到后来的“飞甍”“飞檐”的说法也都指示着瓦部“翼翼”的印象,使我们有“瞻栋宇而兴慕”之概。其次,早期文字里提到的很多都是木构部分,大部都是为了承托梁栋和屋顶的结构。
这个骨架结构大致说来就是:先在地上筑土为台;台上安石础,立木柱;柱上安置梁架,梁架和梁架之间以枋将它们牵联,上面架檩,檩上安椽,作成一个骨架,如动物之有骨架一样,以承托上面的重量。在这构架之上,主要的重量是屋顶与瓦檐,有时也加增上层的楼板和栏杆。柱与柱之间则依照实际的需要,安装门窗。屋上部的重量完全由骨架担负,墙壁只作间隔之用。这样使门窗绝对自由,大小有无,都可以灵活处理。所以同样的立这样一个骨架,可以使它四面开敞,做成凉亭之类,也可以垒砌墙壁作为掩蔽周密的仓库之类。而寻常房屋厅堂的门窗墙壁及内部的间隔等,则都可以按其特殊需要而定。
从安阳发掘出来的殷墟坟宫遗址,一直到今天的天安门,太和殿,以及千千万万的庙宇民居农舍,基本上都是用这种骨架结构方法的。因为这样的结构方法能灵活适应于各种用途,所以南至越南,北至黑龙江,西至新疆,东至朝鲜,日本,凡是中华文化所及的地区,在极端不同的气候之下,这种建筑系统都能满足每个地方人民的各种不同的需要。这骨架结构的方法实为中国将来的采用钢架或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具备了适当的基础和有利条件。我们知道,欧洲古典系统的建筑是采取垒石制度的。墙的安全限制了窗的面积,窗的宽大会削弱了负重墙的坚固。到了应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时,这个基本矛盾才告统一,开窗的困难才彻底克服了。我们建筑上历来窗的部分与位置同近代所需要的相同,就是因为骨架结构早就有了灵活的条件。
中国建筑制定了自己特有的“文法”
一个民族或文化体系的建筑,如同语言一样,是有它自己的特殊的“文法”与“语汇”的。它们一旦形成,则成为被大家所接受遵守的方法的纲领。在语言中如此,在建筑中也如此。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语汇”据不成熟的研究,是经由这样酝酿发展而形成的。
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在这以后,经验使他们也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那就是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发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就使用一种缓冲的结构来纠正这种可以避免的危险。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的短木“拱”,在柱头上重而上,愈上一层的拱就愈长,将上面梁枋托住,把它们重量一层层递减的集中到柱头上来。这个梁柱间过度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种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见于古文字中的,如栌,如栾等等,我们虽不能完全指出它们是斗拱初期的那一型类,但由描写的专词与句子,和古铜器上图画看来,这种结构组合的方法早就大体成立。所以说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楹柱,棂窗等,也就是我们主要的“语汇”了。
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惟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可以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由于古文不断的将它描写看来,也是没有问题的。唐以前实物,以汉代石阙,与崖墓上石刻的木构部分为最可靠的研究资料。唐时木建还有保存到今天的,但主要的还要借图画上的形象。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化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物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就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的。宋时且把每一构材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类似文法的规矩。至于在实物上运用起来,却是千变万化,少见有两个相同的结构。惊心动魄的例子,如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三层大阁,和高二十丈的应州木塔的结构,都是近于一千年的木构,当在下文建筑遗物中叙述。
在这“文法”中各种“语汇”因时代而改变,“文法”亦略更动了,因而决定了各时代的特征。但在基本上,中国建筑同中国语言文字一样,是血脉相承,赓续演变,反映各种影响及所吸取养料,从没有中断过的。
内部斗拱梁架和檐柱上部斗拱组织是中国建筑工程的精华。由观察分析它们的作用和变化,才真真认识我们祖先在掌握材料的性能,结构的功能上有多么伟大的成绩。至于建造简单的民居,劳动人民多会立柱上梁;技术由于规格化的简便更为普遍。梁架和斗拱都是中国建筑所独具的特征,在工匠的术书中将这部分称它做“大木作做法”。
中国建筑的“文法”中还包括着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做“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作做法”和“瓦作做法”等。
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的,都是内中木构所使然,是我们木工的绝大功绩。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不是由于矫揉造作,或歪曲木料而来。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部分而略加处理,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垂脊,脊兽等。
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的表现出创造性。他们敢于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金”,各种格式。柱和门窗则限制到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烂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彩画制度充分地表现了我们匠师使用颜色的聪明。
其他门窗即“小木作”部分墙壁台基“石作”部分的做法也一样由于积垒的经验有了谨严的规制,也有无穷的变化。如门窗的刻镂,石座的雕饰。各个方面都有特殊的成就。工程上虽也有不可免的缺点,但中国一座建筑物的整体组合,绝无问题的,是高度成功的艺术。
至于建筑物同建筑物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我们的平面部署是任何其他建筑所不可及的。院落组织是我们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庭、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一座单座庞大的建筑物将它内中的空间分划使用,无论是如何的周廊复室,建筑物以内同建筑物以外是隔绝的,断然划分的。在外的觉得同内中隔绝,可望而不可即,在内的觉得像被囚禁,欲出而不得出,使生活有某种程度的不自然。直到最近欧美建筑师才注意这个缺点,才强调内外联系打成一片的新观点。我们数千年来则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它们很自然的给了我们生活许多的愉快,而我们在习惯中,有时反不会觉察到。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今天我们把许多市镇中衙署或寺观前的庭院改成广场是很自然的。公共建筑物前面的院子,就可以成护卫的草地区,也很合乎近代需要。
我们的建筑有着种种优良的传统,我们对于这些要深深理解,向过去虚心学习。我们要巩固我们传统的优点,加以发扬光大,在将来创造中灵活运用,基本保存我们的特征。尤其是在被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数十年之后,我们对文化传统或有些隔膜,今天必需多观摩认识,才会更丰富的体验到,享受到我们祖国文化的特殊的光荣的果实。
千年屹立的木构杰作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建筑绝大部分是木构的。但因新陈代谢,现在已很难看到唐宋时代完整的建筑群,所见大多是硕果仅存的单座建筑物。
国内现存五百年以上的木构建筑虽还不少;七八百年以上,已经为建筑史家所调查研究过的只有三四十处;千年左右的,除去敦煌石窟的廊檐外,在华北的仅有两处依然完整的健在。我们在这里要首先提到现存木构中最古的一个殿。
五台佛光寺 山西五台山豆村镇佛光寺的大殿是唐末会昌年间毁灭佛法以后,在八五七年重建的。它已是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它依据地形,屹立在靠山坡筑成的高台上。柱头上有雄大的斗拱,在外面挑着屋檐,在内部承托梁架,充分地发挥了中国建筑的特长。它屹立一千一百年,至今完整如初,证明了它的结构工程是如何科学的,合理的,这个建筑如何的珍贵。殿内梁下还有建造时的题字,墙上还保存着一小片原来的壁画,殿内全部三十几尊佛像都是唐末最典型最优秀的作品。在这一座殿中,同时保存着唐代的建筑,书法,绘画,雕塑四种艺术,精华汇粹,实是文物建筑中最重要,最可珍贵的一件国宝。殿内还有两尊精美的泥塑写实肖像,一尊是出资建殿的女施主宁公遇,一尊是当时负责重建佛光寺的愿诚法师,脸部表情富于写实性,且是研究唐末服装的绝好资料。殿阶前有石幢,刻着建殿年月,雕刻也很秀美。
蓟县独乐寺 次于佛光寺最古的木建筑是河北蓟县独乐寺的山门和观音阁。九八四年建造的建筑群,竟还有这门阁相对屹立,至今将近千年了。山门是一座灵巧的单层小建筑,观音阁却是一座庞大的重层(加上两主层间的“平坐”层,实际上是三层)大阁。阁内立着一尊六丈余高的泥塑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是中国最大的泥塑像,是最典型的优秀辽代雕塑。阁是围绕着像建造的。中间留出一个“井”,平坐层达到像膝,上层与像胸平,像头上的“花冠”却顶到上面的八角藻井下。为满足这特殊需要,天才的匠师在阁的中心留出这个“井”,使像身穿过三层楼;这个阁的结构,上下内外,因此便在不同的地位上,按照不同的结构需要,用了十几种不同的斗拱,结构上表现了高度的“有机性”,令后世的建筑师们看见,只有瞠目咋舌的惊叹。全阁雄伟魁梧,重檐坡斜舒展,出檐极远,所呈印象,与国内其他任何楼阁都不相同。
应县木塔 再次要提到的木构杰作就是察哈尔应县佛宫寺的木塔。在桑乾河的平原上,离应县县城十几里,就可以望见城内巍峨的木塔。塔建于一○五六年,至今也将近九百年了。这座八角五层(连平座层事实上是九层)的塔,全部用木材骨架构成,连顶上的铁刹,总高六十六公尺余,整整二十丈。上下内外共用了五十七种不同的斗拱,以适合结构上不同的需要。唐代以前的佛塔很多是木构的,但佛家的香火往往把它们毁灭,所以后来多改用砖石。到了今天,应县木塔竟成了国内惟一的孤例。由这一座孤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匠师使用木材登峰造极的技术水平,值得我们永远的景仰。塔上一块明代的匾额,用“鬼斧神工”四个字赞扬它,我们看了也有同感。
(未完)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