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最顶尖的飞机,全世界只击落7架,5架毁在这个中国老人手中

有这样一个人:

70年前,在抗美援朝战场,他用几个罐头盒抵抗美军电子干扰,极大提升了我空军战力。开国中将王诤对他委以重任,“从现在起,全军的雷达就交给你管了”;

60年前,在我国沿海地区,他积极研制空军利器,多次击落入侵我国领空侦察的美军U-2侦察机,构筑起国防安全屏障;

近年来,在我国的载人航天、空间站和探月工程中,也少不了他的身影。

他就是张履谦。

今天,我们走进他和我国空军雷达的故事。

一、“不解决这个问题绝不回去”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将”——美国B-29重型轰炸机(绰号“超级空中堡垒”)重出江湖,对朝鲜境内的各种目标实施地毯式轰炸。一时间,B-29重型轰炸机如入无人之境。

很快,随着苏联空军的参战,B-29的克星米格15战斗机来了。

1951年4月12日,48架B-29在近100架F-80与F-84的掩护下,试图轰炸位于安东的鸭绿江大桥。中苏空军出动约80架米格15拦截,其中30架米格15突破护航战机防线攻击B-29机群。3架B-29被当场击落,7架严重受损,轰炸任务中断。

经此“黑色星期四”,美国空军暂停了近3个月的大型轰炸机轰炸。

此后,在1951年10月22日至27日的大规模空战中,美军又有5架B-29被当场击落,6架严重受损,在返航中坠毁或降落后报废,另有10余架受伤。10月28日,美空军司令部下令,停止大型轰炸机集群日间战略性轰炸,将轰炸机使用改为夜间小批量战术支援。

夜间空战,雷达就是飞机的眼睛。

美军将部分B-29改装成电子作战飞机,干扰中朝两军的雷达。根据美国战后解密的资料,当时美军使用的电子战装备基本上还是二战时用过的旧货色,相关技术人员也很缺乏;最新的电子战装备,出于保密原因没有用于朝鲜战场。

可以说,相比二战刚结束时的巅峰状态,美军的电子战实力下降了很多,但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当时,中朝两军装备的雷达大多是二战中苏军使用的旧型号。在美军的干扰下,雷达的荧光屏上要么什么也看不到,要么出现雪花状噪声,无法引导战机升空作战。

这一问题很快就被上报到时任军委通信部部长的王诤那里。王诤连夜赶到中朝边界的丹东雷达站亲自坐镇。在观看了雷达被干扰的全过程后,他严肃地对一个年轻部下说:“不解决这个问题绝不回去。”

这是决心也是命令。

王诤的这位部下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是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接触雷达的时间也不长。

他能搞定美军的电子干扰吗?

二、“从现在起,全军的雷达就交给你管了”

这个小伙子叫张履谦。

1926年3月1日,他出生于湖南长沙黄花镇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郎中,为他取名履谦,是希望他“履行谦逊”。

张履谦小学毕业后,遇上了抗战爆发,在颠沛流离中完成了中学学业。1946年,他与高中同窗朱总理一同考上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并住在同一个宿舍(明斋117)。朱总理后来担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常常要外出参加活动。张履谦见他没有什么像样的冬衣,就把自己最好的一件衣服——皮夹克送给了他。

1948年12月,张履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军委通信部。王诤部长非常重视这位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党员,安排他去搞雷达。雷达在当时属于高科技,对于张履谦来说,是个陌生的专业,但他坚持这样的信念:“只要工作需要,党叫我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要干好。”

张履谦刻苦学习雷达相关知识,认真阅读了外文版的《雷达基础》,并翻译成中文,供同行学习,他还到雷达部队,了解雷达的工作状况。

作为军委通信部第一个搞雷达的技术人员,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张履谦接过了王诤交给他的抗干扰任务。他在雷达站一待就是十多天,和雷达技师一道观察干扰现象,商讨应对办法。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雷达干扰分为无源和有源两大类。当时的无源干扰就是飞机抛撒金属箔条,这种干扰手段技术简单,但难以对雷达实施长时间不间断干扰。有源干扰是当时美军使用的主要干扰手段(现在也是),雷达干扰机可以看作一部小型雷达,通过发射与真实雷达相同频率的信号,达到致盲雷达的效果。

张履谦在对干扰现象的分析研究中发现,每当改变雷达工作频率时,干扰现象就会消失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而且当雷达工作在最高或最低工作频率时,干扰看上去要减弱了一些。

现在,我们知道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当时美军使用的早期雷达干扰机,其内部工作参数需要操作员人工调整。一旦雷达工作频率发生改变,操作员需要先搜索到新的工作频率,再把干扰机设置到这个频率上。在这个时间段内,雷达不受干扰,可以正常工作。

另外,由于飞机上的空间和供电有限,雷达干扰机的性能也会受到一些限制。再加上苏联方面对雷达的技术性能参数严格保密,美军当时使用的雷达干扰机原本是针对二战时德国和日本雷达的,不能完全覆盖苏联雷达的工作频率范围。

当年,张履谦不可能了解得那么详细,但还是很快总结出了几条应对干扰的措施:快速改变雷达频率,扩展雷达使用频段,加装瞬时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多站联合定位干扰源。这些措施虽然简单,但十分有效。

其实,早期的雷达干扰与抗干扰,非常考验双方操作员的手速。

张履谦在缺乏无线电器材的情况下,因陋就简,创造性地用几个空罐头盒剪成半圆形做成“电容器”,用麻绳和拉杆把这些“电容器”连接起来同步转动,作战时通过改变它们的相对位置,达到快速改变雷达频率的目的,用“小罐头盒解决了抗干扰大问题”。

这种快速跳频抗干扰方法,直至现在依然是各种现代雷达使用的一种有效抗干扰手段。张履谦还总结前线抗干扰经验,写成操作规程颁发给全军,成为我军首个电子对抗条例。

为了表彰张履谦在朝鲜前线的工作,军委通信部在当年年终总结时给予他记三等功的表彰。

王诤高兴地对他说:“小伙子,从现在起,全军的雷达就交给你管了。”

1953年,我军第一个雷达干扰与抗干扰组正式成立,张履谦担任组长,王诤任副组长。

三、屡造空军利器

1954年,空军入闽提上日程。

当时,国民党在福建沿海的岛屿上部署有雷达站,我军直接飞过去很容易被发现,从而丧失作战行动的突然性。如果把飞机打包拆卸通过陆路运输,费时费力不说,飞机经过拆装后也不能马上形成战斗力。

张履谦迎来一个新任务,在我空军进驻福建时,对台湾方面的雷达实施电子干扰。

经过仔细考虑,他提出干扰是作战行动中一击制胜的利器,平时不要轻易使用,建议对台湾方面的雷达进行电子侦察,找到其雷达覆盖的盲区,飞机可通过盲区进驻福建。

这个建议被采纳了。

在接下来的近半年时间里,他带着一支小分队,辗转于福建各个山头、海岛,通过侦察、定向等测量,得到台湾雷达数量、功能、频率、作用距离等数据,测绘出台湾雷达布置图和盲区图,送交总参作战部,为我驻闽空军提供了重要情报。

1957年秋,张履谦被调入刚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现在的航天科工二院),担任雷达研究室副主任,开始进行仿制苏联1059近程地对地导弹(后来命名为“东风一号”)工作,具体负责导弹偏航校正仪的仿制。

期间,他克服了苏联专家突然撤离带来的困难,历经200多次试验,通过自行研制的仪器设备和代用材料,完成了任务。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从1962年开始,美国开始使用U-2侦察机,由台湾飞行员驾驶,对大陆进行侦察活动。U-2侦察机是当时全世界最顶尖的高空侦察机,由美国最顶尖的科学家、著名飞机设计师、洛克希德公司的灵魂人物凯利·约翰逊设计,时至今日依然是美国空军现役重要的侦察机。而当时唯一能够击落U-2的,就是萨姆-2导弹。

萨姆-2导弹是苏联的第一代地对空导弹,雷达看到飞机后,通过无线电传达导弹飞机的位置,引导导弹攻击目标。因此,制导雷达相当于导弹的眼睛。

张履谦在完成对苏联1059近程地对地导弹的仿制工作后,再接再厉,投入到苏联萨姆-2地对空导弹的仿制工作中,负责制导雷达站收发系统的仿制工作。【注:萨姆-2导弹的仿制与改进型号后来被命名为“红旗1号”与“红旗2号”。】

1962年9月,在江西,萨姆-2导弹击落第一架U-2。

美国科学家们反应很快,迅速给U-2安装了雷达侦察报警系统——一旦检测到萨姆-2导弹的制导雷达信号,就会向飞行员发出警报。

我方见招拆招,研究出“近快战法”(张履谦对此也有贡献),先使用其他雷达(如高炮指导雷达)照射跟踪U-2,不会触发其雷达侦察报警系统。一旦U-2进入萨姆-2导弹射程,8秒内完成导弹发射准备(以前需要7-8分钟),20秒内导弹就能击中目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U-2根本没有躲避的机会。

依靠这个办法,我方于1963年11月和1964年7月击落了第二架和第三架U-2。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964年11月26日,U-2飞机再次入侵。

我地空导弹部队早已严阵以待,U-2飞机一进入伏击圈,马上按照之前的战法,快速发射了3枚导弹。

这时,奇怪的事情出现了:从雷达屏幕上看,敌机的信号原来是枣核形状的,突然枣核形状出现了一个缺口,导弹从缺口中间穿了过去,而U-2飞机先是下降了高度,然后上升逃离。事后检查,战斗准备、兵器操作、各项保障工作均无问题。

这一幕接下来又发生了好几回,导弹部队意识到,美国人耍了新花招,于是向上级求助。

王诤又找到了张履谦:“研究室的主要工作是做研究,部队是咱们研究成果的实际使用操作单位,所以,我们的研究一定要注意跟部队相结合,这个问题要和部队一起想办法。”

经过详尽的分析,张履谦断定美国科学家们又给U-2飞机装载了一种新的电子干扰系统。导弹制导雷达采用边扫描、边跟踪的雷达体制,利用最大回波法来定位。而新的电子干扰系统能够接收导弹制导雷达的发射信号,并附加上引偏的干扰信号调制,然后,用雷达相同的频率转发回来,对导弹制导雷达进行干扰欺骗。通俗一点说,就好比是变魔术用的障眼法,眼见不一定为实。

后来,针对这一难题,上级部门专门召开了对策研究会议。会上,张履谦详细向大家阐述了这种干扰的原理和自己的抗干扰对策,提出只要将导弹制导雷达的发射信号改为连续照射信号,这个电子干扰系统就会失灵。

此招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王诤说:“好办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张履谦前往相关工厂,和厂家技术人员一道,改装导弹制导雷达的发射和接收系统,迅速研制出抗干扰装置。这一改进措施很快收到了效果,1965年1月10日,第四架U-2飞机在内蒙古被击落。

技术人员从这架U-2飞机的残骸里面找到了之前猜测的那种电子干扰系统。

接下来,张履谦将前线反馈回来的抗干扰措施,应用到红旗2号地对空导弹制导雷达站的设计中,大幅度提升了抗干扰性能。

1967年7月,红旗2号设计定型。9月8日,红旗2号导弹在浙江嘉兴一举击落第五架U-2飞机。此战的细节目前仍属于国家机密,目前已知的是红旗2号导弹制导雷达经受住了电子干扰的考验,国产电子作战装备完胜美国货。U-2高空侦察机问世60多年来,全世界只击落7架,其中苏联击落2架,其余5架全部败在张履谦手里。美国最顶尖的科学家屡次和张履谦斗智斗勇,却接连惨败。

后来,张履谦主持了反导系统雷达的总体设计,突破相控阵雷达多项关键技术,研制了导弹精密跟踪雷达和卫星超远程引导雷达。他担任总设计师研制微波统一测控系统,攻克多副载波、多种调制、精密测角测速测距和遥控遥测技术,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发射和定点。

他还参加了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和探月工程的论证和顶层谋划,提出采用陆地建站、海洋出船、节点监控、中继卫星和国际兼容的测控网方案建议,参加测控设备的技术攻关;参加探月工程的总体设计,研究月地信息传输,对落月及月地返回技术进行风险评估,为探月工程做了大量工作;参加中国国防专项工程的方案设计和评审,进行信息传输的抗黑障研究。

1995年,张履谦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0年,已经84岁的张履谦被聘为“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测量与控制专题组首席专家。

2020年10月2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张履谦也是志愿军代表中的一员,受到了接见。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如今,这位中国雷达技术、电子对抗和航天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已经94岁高龄,仍闲不下来。他关注国际学术动态,与同行分享交流;每天浏览各种新闻APP;88岁学会使用微信后,会发朋友圈还会和朋友们互动……

这正印证了张履谦的一句话,“我一辈子都在跟蓝天打交道,一生只做了两件事——学习和实践,学习后实践,实践中学习。”

本文作者:李霆,“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本文标题: 美军最顶尖的飞机,全世界只击落7架,5架毁在这个中国老人手中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military/info/42909857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重启与中国对话!外媒喊话拜登紧急行动,特朗普不愿看到的事发生
据环球网11月28日报道,捷克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近日以“与中国对立还是对话?”为题发表一篇文章,称美国人如今在许多问题上的意见都不统一,但大部分人都认为,中国的崛起给他们的国家以及美国长期领导的国际秩序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文章称,从美国
标签特朗普,拜登,美国_时政,美国总统大选,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新冠肺炎
电影里是骗人的?士兵在战斗中跳入水里,真的就能躲避子弹吗?
在很多影视剧作品中,我们常常看到,士兵们为了躲避子弹射击,选择往水里跳。这样的画面,在《拯救大兵瑞恩》、《碟中谍4》中均有体现。例如《拯救大兵瑞恩》开篇的奥马哈滩登陆作战,很多盟军士兵为了活命,纷纷从登陆船的两侧跳入海水中,以躲避德军MG-
标签拯救大兵瑞恩,手榴弹
利比亚元帅下战令!坦克大军出动,俄援中坦曝光,倒插土耳其国旗
标签利比亚国民军,哈夫塔尔元帅,坦克,土耳其_军事,利比亚_军事,俄罗斯_军事
美军怨战机不足!62架B1轰炸机仅6架可用,机库皇后还有谁?
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据美国防务媒体airforcetimes报道:11月26日,美国政府问责局发布的一份新报告显示,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陆军所属航空兵的战机准备率堪忧,大量战机未达到飞行标准,无法立刻起飞执行任务。 报告称,在2011财
标签轰炸机,美军,战机,美国政府问责局
中国退役军人丨罗泽清:下岗后从头再来
开 栏 为弘扬拥军优属优良传统,“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国防时空》推出全新子栏目《中国退役军人》,报道各地退役军人工作和双拥动态,关注普通退役军人的解甲人生和奋斗故事,展现数千万退役军人不忘本色再作奉献
标签中国退役军人,罗泽清
美军实战经验丰富?那是治安战的意识流,大兵团作战照样送人头
说到如今的美军,有两个特点存在于所有人的脑子里。第一个就是美军拥有装备精良的武器,第二个就是美军拥有几个大国中最丰富的作战经验。比如最近的一场大战利比亚战争就有美国参与。而之前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美军更是海陆空齐上阵。但实际上,大部分
标签美军,兵团,乌克兰_军事,乌军,美国_军事,亲俄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