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和艺术创作不能混为一谈

光明时评【文物修复和艺术创作不能混为一谈】一位青年艺术家的个人艺术展,引发了一场关于文物保护的争议与讨论。这场“我佛”艺术个展展出的,是青年艺术家褚秉超对在甘肃、陕西、宁夏三省份找到的50余尊石窟造像进行“修复创作”后,拍下的前后对比照片。问题在于,这些在田野间发现的石窟造像是否属于文物?是否可以自行“修复创作”? 是否属于文物,并不取决于有没有人管理、有没有文物保护标志。正如著名考古学家张建林所说的:“只要是古代遗迹,有历史文化价值,那么它就是文物。”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于春则直言,通过对部分图片的初步判断,确认图中造像为古代文物,且有可能是唐代遗留下来的菩萨像。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位艺术家的“修复创作”,恐怕就涉嫌对文物的破坏了。文物是全社会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任何人不能私自占有、处理,发现文物应该交由国家处置。此外,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毁坏就无法补救。这些都是普通人应该有的对文物的基本认知,一位多年前就开始“修复”石窟造像的艺术家,真的不知道吗? 艺术当然可以自由创作,但文物却需要精心保护。“修复”和“创作”之间,应该截然分开,不能混为一谈。正如“古代文物”和“个人艺术”之间,也应该泾渭分明一样。发现散落在野外的石窟造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向有关部门报告,提醒其加以保护,而不是自行“修复”。实际上,文物修复是非常专业的工作,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更不能随意“创作”,否则,修复就成了破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光明日报

本文标题: 文物修复和艺术创作不能混为一谈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21672376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标签: 青年艺术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苏轼仕途第一站
明代画家朱之蕃《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部分),画中的苏轼俨然一位农夫,与我们平时见到的大儒形象颇为不同。 近期,故宫博物院推出“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其实,苏东坡不仅有潇洒风流的一面,也有努力公事、为民解忧的一面
标签苏轼,凤翔府,韩琦,宋朝,官吏,凤翔
林则徐充军之旅:虽是革员,但一路受地方官礼遇,不断给人题字
1842年8月,林则徐离开西安,带着两个儿子,还有几个仆人,赶着七辆大车,其中有一辆车,专门为他拉书、拉宣纸等用品,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路西行。当然,林则徐的充军伊犁之路,和我们印象中林冲充军沧州,遭差役虐待、刺杀是截然不同的。在兰州,林
标签林则徐,虎门销烟,甘肃,兰州,程德润,泾州
精彩绝伦的2副对联,让人眼前一亮,情不自禁记下来
这个对联是柳州柳侯祠的楹联,赞美的乃是唐代文豪柳宗元。这个对联最巧妙的地方,是把柳州和柳宗元绑定在一起,通过地方来凸显柳宗元的才华,也显示了柳宗元对于柳州文化的重要意义。这个对联选材精妙,对仗工整,赞美了柳宗元的文学成就,更凸显了柳宗元的人
标签对联,柳宗元,张佩纶,李鸿章
致敬最可爱的人|“一级英雄”卜广德:智勇双全的战斗英雄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积极宣扬那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宣扬那种不畏强敌、不畏强权的民族精神,宣扬那种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进一步在全省各层面营造崇尚英
标签卜广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上高地
宋朝被北方少数民族轮番打,最终灭国,是不是因为宋朝太富裕
由于宋朝经济非常发达,因此才引得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抄掠,也因此宋朝最终才灭亡了。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有相关的史料记载,金国的皇帝完颜亮因为看到了柳永写的《望海潮》里面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一句,非常羡慕,于是率领大军南下侵略宋朝,想要
标签宋朝,少数民族,完颜亮,南宋,金国
讲述|疫情下的上海博物馆,何以最早开放与持续有序办展
在今年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之下,经历了从2020年1月24日到3月12日总共49天的闭馆后,上海博物馆成为国内最早重新迎来参观者的大型博物馆,并一直有序开放,一个个大展、特展在其后也有条不紊地展开,受到观众的欢迎,何以如此?何以至此? 近日在
标签上海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