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2001-05-25第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日本家族企业 实现管理创新

    
    丰田汽车传贤不传子,本田集团强调企业非家业,日本财团纷纷走出世袭,淡化家族色彩。但也有“松本清”、“U NI—QLO”等第二代成功拓展家业的例子,他们怎么做到的?又将如何持盈保泰?
    【台湾《天下》杂志5月号文章】题:日本家族企业第二代,走出安定勇创新局
    松下幸之助、丰田喜一郎、本田宗一郎,从这些名字很容易联想起他们一手创立的松下电器、丰田汽车和本田汽车,日本人习惯以姓氏为企业命名,但日本知名大企业的经营传承,却渐渐走出世袭、淡出家族,为什么?
    企业非家业
    半个世纪前,日本政府“解散财阀”一声令下,使得曾在二战前尽享荣华的三菱、三井、住友财团纷告瓦解,化整为零,成为许多独立的公司。当时住友财团的末代总理事古田俊之助,在宣布住友本社解散时,留下一句:“企业乃天下公器,非私人财产。”撼动习于独裁垄断的日本家族企业。
    本田汽车创办人本田宗一郎也曾说:“企业非家业。”本田宗一郎从未让儿子跨入本田技研的经营,至今传为佳话。
    背负着祖先姓氏的许多日本知名大企业,近十年来渐渐脱离把企业当家产般紧紧固守、不容外人觊觎的心态。相反地,他们亟欲摆脱家族束缚,原因在于竞争环境已经出现激烈变化。
    过去的日本企业,善于引用欧美技术,衍生出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轻易抢下市场大饼。尤其日本国内市场封闭保守,自成一格,企业很容易在“安定中求发展”。
    然而,走过10年低迷景气,日本企业不仅本身欲振乏力,还得面对全球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外资企业大举进入,资讯技术颠覆竞争形态,除了国内市场被迫打开大门,在国际市场上曾叱咤风云的日本企业,也面临亚洲企业的急起直追。
    在这样的转变下,没有创新想法和应变能力,日本企业很难在竞争中生存下来。过去,勤奋、合群、不挑战传统的员工是企业眼中的最爱。如今,企业依然求才若渴,但是,他们要的是想法另类、勇于挑战的“奇才”。
    企业能不能走出家族经营的格局,正是优秀人才是否愿意向企业靠拢的关键,也是影响企业未来的一大挑战。
    丰田汽车与丰田家族
    日本丰田汽车正是在外界环境的巨变中,转而重用家族以外的经理人,开创新局。
    在丰田汽车60多年的历史中,除了二次大战结束后,曾有石田退三、中川不器男两人入主社长宝座之外,丰田历任社长都是父子交接或是兄弟相传,不论日本国内或是美国、亚洲等海外据点,总可以看到“丰田家族”的活跃发展。不过,到了1995年,情况有了改变。
    1995年正是日本汽车产业的转折点。当时日元升值造成汽车出口下滑,进口车大举攻占日本市场,而丰田汽车在旅行车的流行浪潮上错失先机,眼看着市场占有率40%的最后关卡就要失守。
    风雨飘摇中接下社长一职的是进入丰田汽车超过50年的奥田硕。当时,在奥田眼中,“丰田就像一头睡着的巨象,对外界变化毫不在意”。奥田上台后,走遍日本全国的丰田经销商,亲自探查丰田汽车销售低迷的原因。在人事上,也大举拔擢人才,引进新血,企图让丰田“返老还童”。
    1999年从奥田硕手中接棒的张富士夫,在丰田汽车也拥有40年资历。和奥田一样,他积极进行改革,因为“什么都不改,是丰田最糟的地方”。
    虽然两位专业经理人的经营绩效可圈可点,但丰田家族的影子仍然挥之不去。去年取得一席董事职位的丰田章男(44岁),就特别受到瞩目。
    外界不断质疑,前社长的长子丰田章男取得董事高职,正意味着丰田汽车终将“大政奉还”,社长宝座必定落回丰田家族手中。不过,现任会长的奥田硕多次强调,“丰田一家就算当上了董事,能不能继续高升,全看本人的努力而定”。
    手中股权在所有董事中排名第三的丰田章男则淡淡地说,他能出线靠的只是“年轻”这个本钱。拥有留美MBA学位、将丰田创新的网络销售事业经营得有声有色的丰田章男,能否如愿把丰田汽车改变成“有趣的梦想”的企业,日本大众正拭目以待。
    传子不传贤的大荣
    对照丰田任用专业经理人的做法,在日本流通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荣集团,则是个反例。
    1957年,大荣集团的创办人中内功,在日本关西地区创设超市“主妇之店”(大荣超市的前身)。当时,中内功以削价竞争方式一战成名,“价格破坏”一词,就是源自这种“中内式经营”。
    从80年代起,大荣集团积极进行多元化,除了大举增设分店外,还买下日本职业棒球队(即大荣球队),设立流通科学大学等。过度扩张之下,造成大荣集团财务体质下滑。
    尽管如此,中内功仍紧紧掌权,甚至为了让长子中内润继位,有计划地将许多大荣的元老级经理人外放到关系企业。进入大荣26年的平山敞当时就对中内一家过度掌权极为反感,1991年辞去大荣关系企业社长职位,轰动一时。
    在中内功父子联手下,大荣的削价策略变本加厉,人事遭到大幅裁减。结果,企业内弥漫萧条悲观气氛,大荣集团落得“服务太差”、“没效率”的评价。
    终于,去年大荣集团留下巨额债务,中内功卸下会长一职,长子中内润也退出董事职位。43年的中内功时代划下句点,谁来接棒?
    结果是中内功亲自请回当年的大荣元老———高木邦夫和平山敞两人。绕了一大圈,大荣还是从世袭走回禅让。
    重回大荣的社长高木邦夫和副社长平山敞,都是熟悉大荣文化的领导人,也对中兴大荣有着殷切期盼。如今高木邦夫的办公桌旁高挂着“叫我高木,如果叫我社长的话,罚300日元”的标语。
    二代接班 老企业注新活力
    虽然许多日本知名大企业都已走出家族束缚,但日本企业中九成属于中小企业,大多数仍以家族企业方式经营。如果第二代想法创新、勇于改革,这些中小型的家族企业也有麻雀变凤凰的机会。
    “松本清”药妆店以及获选为去年日本十大热门商品的“UNI—QLO”休闲服饰,都是第二代打破家业包袱,把父亲手中的小公司成功转型为家喻户晓的连锁店的例子。
    “松本清”药妆店的前身“松本药铺”,创立于1932年,创办人名字就叫松本清。松本清首开日本先例,创办市公所里的“马上办中心”,名噪一时。
    松本清勇于挑战传统的个性遗传在他的长子松本和那身上。松本和那在药妆店工作14年后才接下社长一职,展开大胆革新。
    过去日本的药妆店经营,一向选在租金便宜的小巷弄里,但是松本和那却逆势操作。1987年,一家药妆店年营业额平均只有1亿日元的情况下,他在东京上野闹市区,敲定光是保证金就要4亿日元的黄金店面。不过,店里设计明亮,商品种类繁多,得到年轻女性的青睐,创下单月营收1亿日元的成绩。很快地,池袋、银座、涉谷等高价地段都出现“松本清”药妆店的鲜黄招牌。原本只有三家分店的“松本清”药妆店,在第二代发扬光大下,成为在日本全国拥有500家分店的连锁店。如今,日本高中女生皆可随口唱出“松本清”的广告歌,恐怕创办人松本清都没想过,自己的名字能如此上口。
    “我要和父亲完全相反”
    “UNI—QLO”的现任社长柳井正,则是把父亲经营的男装服饰店转变成日本最知名的休闲服饰品牌,甚至被誉为“已经改变了日本人迷信‘贵才最好’的消费习惯”。
    1971年大学毕业后,柳井正曾在一家连锁超市工作,但因为无法忍受职场的缓慢步调,柳井正辞职回家协助父亲经营服饰店。不过他发现家业的经营效率更差。亟欲改革之际,店里7名员工有6人愤而辞职,柳井正只好从头学起,一切自己来。
    1984年,柳井正将父亲的服饰店改名为“UNI—QLO”,锁定休闲服为主要产品,不过启发他颠覆传统的是两年后的一次香港之旅。柳井正在“佐丹奴”、“bossini”等品牌上找到灵感。
    柳井正发现,华人经营者善于跨国采购,能取得低廉的生产成本并维持品质,这种弹性正是日本业者所欠缺的。柳井正回到日本,调整布局,将休闲服的设计中心设在纽约,生产放在中国等亚洲国家,至于位于日本山口县的小总部,则负责研究商品资讯及销售趋势。1994年,这家公司已经有100家分店,而且在广岛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998年,UNI—QLO在东京原宿开设分店,正式从“乡下品牌”晋升为媒体竞逐的热门品牌,一向被认为标杆的美国服饰“GAP”,反过来被UNI—QLO逼得节节败退。UNI—QLO每季推出的流行单品,价格都在2000日元上下,单一产品甚至创下热卖800万件的佳绩,带动股价连翻20倍。从日本山口县的乡下小服饰店,发展为“国民品牌”,甚至跃上国际,在英国开设分店,柳井正说,“我就是想做和父亲完全相反的事”。
    松本清药妆店和UNI—QLO的例子显示,第二代也可以开创新局,但前提是第二代本身有强烈的开创精神和毅力。
    人最重要
    不论是家族企业释出权力,或是家族企业转型另创新局,这一代的企业家,都已经感受外在的竞争压力,企业必须励精图变。“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亲手打造UNI—QLO的柳井正,正积极由外引进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因为他已经深刻认识到,企业要由小变大甚至跃上国际舞台,光靠第二代独自发动改革已然不足,如何能号召各方英才加入,是他目前最大的挑战。
    图片:
    1、压题图为松本清药妆店场景
    2、丰田社长张富士夫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