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2001-05-24第6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悲痛铸就伟大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4月16日一期文章】题:悲痛铸就伟大(作者 吉尔·布鲁克)
    成功人士的背后是什么在驱动他们?有人说是对钱财的欲望,有人说是他们有极其宏伟的志向。但对于很多伟大的领袖和商界巨头而言,原因却十分简单而又饱含辛酸:年幼的时候失去了亲人。
    出于对命运不公的悲愤以及担心自己也会很快死去,失去父母的孩子通常非常急于获得事业上的成就。为了成功,他们不惜冒各种风险,即使失败也会迅速鼓起勇气。这种不懈奋斗的人通常会成为具有卓越管理才能的经营者,他们的那种对被他人认同的动力和欲望使得他们能更出色地完成工作———尽管有时候也会导致反面的结果。
    哈佛大学社会学家菲莉斯·西尔弗曼说,有半数以上的英国首相经历过早年丧父或丧母这种悲惨的境遇,美国总统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罗斯福、克利夫兰和克林顿等也有过父母早逝的切肤之痛。这样的企业家包括媒体大亨鲁珀特·默多克、特德·特纳、克雷格·麦考、全球有线通信公司的加里·温尼克、Domino比萨饼连锁店的创始人托马斯·莫纳汉以及摩根—大通公司的副主席吉米·李等。
    鲁珀特·默多克在牛津读书的时候,他的父亲在澳大利亚去世了。他父亲的遗嘱执行人想劝说他的母亲出售老默多克初创未久的《阿德莱德新闻报》———这个家族的最后一个报业公司,这时默多克挺身而出果敢地扭转了报纸的颓势。他说:“我当时认为他们想占我母亲的便宜。”这份报纸成为了他后来组建媒体帝国的基石。
    将全球有线通信公司建成为光纤通信巨头的亿万富翁加里·温尼克在他父亲去世的时候只有18岁。他说父亲的死突然间改变了他,最终促使他走上了成功的道路。温尼克说:“没有什么事业上的不幸能比得上父亲的死给我带来的苦痛。而这个人生道路上的障碍却成为我必须面临和克服的挑战。”
    CNN总裁特德·特纳在24岁的时候失去了他的父亲。他说:“我父亲的死使我意识到不能浪费时间。”年轻的特纳开始经营亚特兰大有线“超级电视台”,最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媒体帝国并于1996年以75亿美元的价格并入时代华纳。特纳说:“我一刻都不闲着。”
    学术界也证实了这种内部驱动力的存在。新罗谢尔大学的死亡问题研究学家肯尼思·多卡说:“父母的早逝除了给子女带来了不幸以外,还极大地促使他们去奋斗。”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员韦罗妮卡·德内斯—拉格对失去父母的儿童的行为进行研究,她说,这些孩子们认为他们也会过早地死去。她将这些孩子们分为两类:“一些人异常地努力,十分自信;另一些则会想‘我都快要死了,何必自寻烦恼?’而介于这两种类型之间的人非常少。”

在俄上大学 得掏多少钱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5月4日文章】题:金钱是地狱,学问是天堂
    夏季临近,家长们开始为子女上大学的问题伤脑筋。现在,能上什么样的大学,主要取决于家长口袋里的钱有多少,而不是学生的成绩和知识水平。
    中学毕业前,家长就要张罗为孩子找辅导老师。农村的毕业生因家长钱少,近处没有辅导老师而发愁。
    近几年,俄罗斯大学生的数量从1995年的280万增加到现在的470万。这是因为开设了不少收费学校,只要有钱就可以上。去年,35.2%的大学生的入学资格是用钱买来的。同找老师辅导相比,买入学资格更省钱。
    据教育部社会调查中心的资料表明,收费大学一学年的费用平均为960美元,只有月收入在500美元上下的家庭才有能力让孩子上这样的大学。所以,农村的富裕家庭或者城市里收入不算低的职工家庭,只能让孩子进师范学院或农学院。
    俄罗斯的实业界、政界和艺术界的精英喜欢把孩子送到国外深造。从幼儿园起就开始为孩子投资。到进名牌大学时,花在孩子身上的钱已经多达2.5万至3万美元。
    贿赂在大学里已经司空见惯。23%的学生承认起码贿赂过一次老师。什么都可以用钱买,如入学考、学年考、毕业证上的好分数等等。结果,只有极少数天才学生才能不花钱获得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

埃及歧视涉外婚姻子女

    【美国《纽约时报》5月14日文章】题:在埃及,人为制定的法律导致一些儿童羞于与人交往(记者尼尔·麦克法夸尔发自开罗)
    与阿拉伯世界的大部分国家一样,在埃及,如果一个妇女嫁给外国人,她的子女通常要忍受一种痛苦:他们与其他公民并不完全一样。事实上,在除突尼斯之外的所有阿拉伯国家,他们都不被看成是本国公民。
    对于约瑟夫·阿拉丁·休伯来说,这一毁灭性的打击是在12岁那年袭来的——就在他获得全国青少年网球公开赛冠军之后。一名裁判将他驱逐出赛场,说冠军的头衔是留给埃及人的,而他不够资格——因为他的父亲是奥地利人,虽然他的母亲是埃及人。
    伊曼·艾哈迈德·瓦希德在12岁那年准备上初中的时候被学校开除了,因为她父亲是叙利亚人,学校要向她收取所有外国人都必须缴纳的学费,而她的家庭负担不起这笔钱。她的正规教育从那天起就完了。
    官方统计,在埃及嫁给外国人的妇女为5万人;妇女权益中心的统计数字为28.7万人。
    父亲为外籍人士的人不能免费上此间的公立学校和国立大学;即使他们愿意出钱也不能去一些医学院、工程学校等职业学校求学;如果没有获得外籍人士居留和工作许可证,他们还找不到工作。
    今年28岁的伊曼·瓦希德说,尽管她一直生活在亚历山大、讲阿拉伯语,并且从未离开过埃及,但埃及政府认为她是叙利亚人,只因为她的父亲是叙利亚人,而叙利亚人又认为她是埃及人。
    瓦希德和她的4个兄弟姐妹常常受到各种制度的掣肘。他们一度无法获得居留许可证,因为埃及政府说他们必须首先出示叙利亚护照;但叙利亚大使馆拒绝在没有埃及居留许可证的情况下为他们发放护照。她被迫几个月就更换一次工作。
    瓦希德说,面对这种情况,女人有一条出路:嫁给埃及人,从而最终获得居民权。但男人却要陷入无穷无尽的麻烦之中,因为他们的子女还将面临同样的问题。

少儿肥胖 战胜有方

    【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5月8日文章】题:战胜肥胖的健康方法
    *不要让你的孩子减肥。如果没有减肥专家的建议,不要限制孩子的卡路里摄入量——这一点很重要。在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早期,由于生长发育迅速,孩子对营养的需求较高。对孩子的食谱进行一些科学的改进,如果他们吃得太多的话,就逐步减少他们的食量。
    *鼓励他们积极活动。今天的儿童总体消耗的卡路里数比20年前要少。全家一起锻炼的时候,试着通过提高运动趣味性来增加运动量。每周安排踢足球、全家散步或游泳将使情况大有不同。
    *不要以食品作为奖励。用糖果奖励表现好的儿童不是个好办法。饭后偶尔吃点糖果并不碍事,但强化孩子脑中糖果是特别优待的概念只会让他们更想吃糖果。大多数糖果都没有营养,因此别让孩子吃太多。
    *让孩子吃一些健康的零食。给孩子吃一些低热量、高营养的零食,而不是薯片、饼干和巧克力。新鲜水果和果脯、无糖爆米花、牛奶、果汁和无糖早餐麦片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要让孩子吃太多甜食。尽量避免在食物中添加不必要的糖分,或让孩子喝含糖量过高的饮料。尽量让孩子多吃新奇新鲜的水果蔬菜。
    *让孩子学做菜。在家帮厨能让孩子学到许多关于营养成分的知识。不要总吃方便食品——这些食品不但通常卡路里含量高,而且会剥夺学习厨艺的乐趣和教育意义。
    *不要禁止孩子吃任何食物。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去年的研究表明,强迫孩子只吃低脂肪的健康食品、禁止他们吃“垃圾食品”和糖果只会适得其反。利恩·伯奇教授发现,如果家长禁止孩子吃糖果、薯片等食品,孩子反而会更容易偷着吃。
    *以身作则。儿童对于饮食的了解大多来自对父母饮食习惯的观察。因此,与孩子一起吃饭,并吃同样健康的食物。饮食失调协会资助人吉尔·韦尔伯恩博士说:“如果孩子看到父母吃高脂肪的零食,他们也会得到心理暗示去做同样的事。如果母亲经常计算食物中的卡路里和脂肪含量,那么孩子就有更大可能成为节食者。”

家校携手 培养花朵

    【哥伦比亚《时代报》5月21日文章】题:家长参与教育
    马丁·卡斯蒂略今年8岁,他家离学校只有半个街区。虽然学校近在咫尺,他妈妈玛丽亚昨天还是陪他去上学,她开玩笑说:“今天是我的返校日。”
    玛丽亚参加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教育局提出的“家长到学校去”计划,这个计划是争取家长更多地参加子女的教育。
    据官方统计,有20万学生的家长参加了这个计划,他们占这个城市902所国立和私立小学学生人数的65%。家长同子女一起在学校里呆了两个小时,他们了解了这个学年的教学目标。
    这个计划对家长们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没有放弃这个认识老师、或到作为孩子们每天活动场所的走廊去看看的机会。
    市政府向家长们散发了教学进程指南,这本小册子建议他们注视子女学习情况,建议限制看电视的时间。还建议使用电脑,支持孩子的日常活动。年底还要开家长会,以总结全学期的工作。
    市长伊瓦拉和教育局长菲尔莫斯参加了第十一小学的“家长到学校去”计划的启动仪式。菲尔莫斯说:“我们的目的是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现在的教学相当复杂,需要共同努力。”
    家长们在各小学受到校长的迎接,然后到各教室去了解老师今年的教学计划。比安卡是第十一小学的二年级学生。她妈妈说,直接接触老师的教学计划是很重要的。家长和老师在那里交流,学生们对家长的到来也显得高兴。五年级学生韦罗妮卡说:“让爸爸妈妈来看看我们的学习计划,真是太棒了。”
    老师们不仅讲解今年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他们还同家长一起讨论,回答家长的问题,听取家长的意见。第三小学副校长格拉迪丝说:“我们要让家长来到学校,交流意见,取得共识。”

向和平伸手(图片)

    澳大利亚维和士兵在巡逻归来的路上与一名东帝汶男孩在沙滩上同行。
    (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

水罐真沉啊(图片)

    这名阿富汗男孩吃力地扛着一大罐饮用水,送往家人居住的没有卫生和饮水设施的难民营。(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

为什么打我(图片)

    这名巴勒斯坦女孩在以色列士兵向参加葬礼的群众开枪时受了伤。
    (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

难得的营养(图片)

    在马其顿库马诺沃的一辆红十字救援车上,因战火而逃离家园的阿族男孩难得喝上了一瓶牛奶。(香港《南华早报》)

可怜的胳膊(图片)

    阿富汗哈扎拉贾特地区一个村庄里,因饥饿而骨瘦如柴的儿童在接受体检。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