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2000-07-29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美刊文章 在亚洲,谁还需要美国兵?

    【美国《新闻周刊》7月24日一期文章】题:再见,大兵(作者    格雷戈里·比尔斯)
    原文提要  冲绳丑闻不断,而朝鲜半岛实现和平的希望越来越大,一些人在想:谁还需要美国驻军?
    本月,日本警方指控一名19岁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擅自闯入一名14岁日本少女的房间,趁其熟睡进行猥亵。冲绳居民对美国兵的此类下流行为已耳熟能详:1995年,三名海军陆战队员劫持并强奸了一名12岁幼女,导致美日关系急转直下,人们群起抗议驻扎在日本领土上的大约四万名美军。此后,美国军方官员设法严明军纪。上周,美国方面再次赔礼道歉。主管驻日海军陆战队的厄尔·黑尔斯通中将恭恭敬敬地向冲绳县知事稻岭惠一鞠躬,请求原谅其下属的行为。美国大使托马斯·福利道歉时也欠了欠身子。可是一些冲绳人根本不想原谅。稻岭前不久对本刊记者说:“不满情绪就像火山下的岩浆,出点什么事儿就会喷发。”
    上周的赔礼道歉充分说明了美国驻军眼下在亚洲的微妙处境。半个世纪以来,美军协助维持着该地区的和平。但多年来,反对美军的浪潮风起云涌。冲绳出现的乱子更增加了美军所受的压力。冲绳县议会的一名女议员说:“难道小姑娘在家里睡觉都不安全?这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应当撤走的又一个突出例证。”
    上月举行的朝韩首脑会晤唤起了和平的希望,朝鲜半岛上3.7万美军的去留引起争论。从长远来看,减少驻军可能会削弱美国在亚洲的安全保护伞,包括驻日部队和美国第七舰队。如果美国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丧失其作为太平洋超级大国的一些影响力。
    虽然抗议活动在日本不太常见,但声势浩大的反美示威在韩国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上周,有100人左右冒着倾盆大雨聚集在美国驻汉城大使馆附近的公园,手举大标语,上面写着“美国佬滚回去”,“韩国不再是你们的殖民地”。组织者说:“韩国现代史就是遭受美帝国主义者侵略的历史。”朝韩首脑会晤后不久,汉城《中央日报》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57%的人说,如果朝韩关系改善,驻韩美军就应当逐渐减少。11%的人说,驻军应当全部撤走。
    韩国总统金大中宣布将保留驻韩美军,但去年年底的一篇报道致使韩国人反美情绪日益高涨。报道称,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在一个叫做老斤里的村庄杀害了数以百计的朝鲜平民。现在,韩国人的抗议重点转向驻韩美军地位协议,该协议规定,犯罪嫌疑人在判决之前由美军看管。驻韩美军司令部如今怀疑当地居民成立了一个反美“别动队”,专门袭击美国公民。
    华盛顿迅即指出,尽管朝韩取得外交进展,亚洲地区紧张局面的危险性仍一如既往。日本重整军备引起中国和朝韩的警惕。台湾、菲律宾和日本则对中国军事力量的壮大感到担忧。中国担心拟议中的美国导弹防御计划会置北京于易受袭击的境地。
    目前,大多数韩国人希望美军留下来,充当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平衡力量。汉城世宗大学的国际关系教授金正元说:“只有美军能防止本地区爆发战争。”但恐怕这种愿望已经不那么迫切了。华盛顿拟议中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将使美国及其盟国免受短程导弹袭击,而日本对这项计划的支持态度向来不冷不热。东京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驹喜光生说:“来自北朝鲜的威胁恐怕有了变化。从长远来看,我们恐怕必须重新考虑战区导弹防御问题。”
    早在两年前,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便在《外交》杂志上撰文提出:“驻日美军应当伴随着本世纪的终结而逐步撤出。”虽然日本人仍然坚决拥护本国与美国结盟,但美国驻东京大使馆上月进行的民意测验显示,54%的人希望减少驻军。驻军基本上由日本政府支付军饷,每年共50亿美元。执政的自民党仍赞成这笔开支,而各反对党希望降低数额。
    冲绳的主要产业是旅游和农业,当地居民指责美军基地阻断了交通路线,抬高了土地价格,令生产商望而却步。1995年的强奸案进一步激起了冲绳人对驻军的反感。1996年,在一次不具约束力的全民公决中,90%的冲绳人要求减少美军基地。从那以后,反美浪潮有所消退,但暗中依然波涛汹涌。

耶路撒冷的传说与现实

    【俄通社—塔斯社特拉维夫7月24日电】题:耶路撒冷问题是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多年对抗的关键问题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迦南人耶布斯部族从阿拉伯半岛迁来,定居于此。相传在耶布斯的王和祭司麦基洗德在位时,建造耶路撒冷城,意即和平之城。
    “金色”耶路撒冷的几乎所有房屋和殿堂都是用淡黄色的“耶路撒冷石”建成的。这里曾修建过第一和第二圣殿,后毁于战火,第二圣殿现仅残存一段西墙,这就是著名的“哭墙”。传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在他52岁时的一个夜晚,随天使由麦加来到耶路撒冷,踩着一块岩石升上了七重天,接受天启,黎明赶回麦加。这次神奇的“夜行和登霄”记载在《古兰经》中。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根据各自的传说将耶路撒冷奉为圣地。三大宗教的信徒为争夺对耶路撒冷的控制权多年来一直相互残杀。
    从1517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耶路撒冷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1922年由英国“委任统治”。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耶路撒冷归联合国管理,耶路撒冷实际上具有了“特殊国际地位”,但因几个月后以色列发动战争,这一决议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
    1948年5月第一次阿以战争爆发后,以色列侵占耶路撒冷城西区,并在1950年宣布耶路撒冷为首都。城东区由约旦控制。1967年第三次阿以战争时,以色列进而占领全城。1980年7月,以色列议会通过法案,将耶路撒冷定为以色列“永恒和不可分割的首都”。此举引起阿拉伯世界和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几乎所有以色列人在保持耶路撒冷统一问题上的立场都是一致的。几个世纪以来,犹太人在告别时说的一句话都是:“明年在耶路撒冷见!”
    在以色列,宗教圣地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犹太人可以在“哭墙”下哭泣哀祷,基督徒可以在殿堂祈祷,穆斯林(出于安全考虑,对巴勒斯坦人有限制)可以不受限制地进入清真寺。以色列人准备在对耶路撒冷东部部分地区的主权上作出让步,但绝不会自动让出该城市的一半。根据他们的信仰,他们准备在该市修建第三座永久圣殿。

‘我们首先是伊朗人,然后是库尔德人’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7月8日文章】题:“我们首先是伊朗人,然后是库尔德人”
    与土耳其和伊拉克一样,伊朗也有库尔德人问题,在伊朗,600万库尔德人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但至少目前库尔德人问题不是分裂主义问题。库尔德人议会议员阿达卜说,“在历史长河中会发生不可预见的事情。谁曾想到,南斯拉夫会四分五裂?但眼下我没有看到伊朗有库尔德人分裂主义的迹象”。
    库尔德人与伊朗的联系历史悠久,库尔德人的精华已被伊朗文化所吸收。伊朗库尔德人常用这句话来描述其国家和民族同一性:“我们首先是伊朗人,然后是库尔德人。”库尔德人反对派曾同国家政权进行武装斗争,其目标更多的是在一个多民族的伊朗范围内实现广泛自治,而不是建立独立的库尔德斯坦。这对这个伊斯兰共和国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其宪法不承认少数民族,只承认宗教少数派。尽管如此,伊朗的库尔德人从来没有像伊拉克或土耳其的库尔德人那样受到压制。
    现在伊朗的库尔德人更多地坚持自己的权利。库尔德斯坦省省长拉马赞扎德说,“如果中央政府不给少数民族权利,那么少数民族不信任中央政府就不足为奇了”。这位年仅40岁的教授是自革命以来担任这一职务的第一位库尔德人。拉马赞扎德在16年前认识哈塔米,哈塔米当选总统后让他当了省长。拉马赞扎德戴一副做工精细的金边眼镜,看上去很有风度,并显得非常乐观。他在比利时获得博士学位,是一位在国外留过学的现代政治家。迄今为止,伊朗的库尔德人正式提出的要求很适度。他们首先要求得到伊朗宪法给予他们的那些微不足道的权利。例如,根据宪法第15条,虽然波斯语是全国唯一的官方语言,但地方媒体可以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尽管如此,电视台用库尔德语一周只播一个小时的节目。此外,库尔德人抱怨,他们在德黑兰参政太少。阿达卜说,根据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库尔德人不能担任部长或其他高级职务。此外,许多库尔德人感到在省里自己的代表太少。因为在划分省份时,库尔德人居民占多数的大部分地区没有划归库尔德斯坦省,而是被划归相邻的克尔曼沙赫和西阿塞拜疆省。
    血腥镇压库尔德人自治运动的历史给库尔德斯坦留下了一个难题,拉马赞扎德不愿意谈论此事。他的看法是:“现在我们不应该展开这种讨论。”政府显然已经开始与武装的反对派进行谨慎的对话,虽然没有正式的直接接触,但已开始交流,这创造了某种信任气氛。一位议员说:“这个国家必须开始文明的对话。”在1998年地方选举中,反对派首次不再呼吁抵制选举。此外,在政府向躲藏在山区和伊拉克边境一侧的库尔德战士暗示不追究刑事责任之后,许多库尔德战士都返回了家乡。
    在过去20年里,局势不稳使本来就落后的库尔德斯坦在经济上更加落后。伊斯兰共和国也没有投资建设库尔德斯坦的工业。
    自去年以来,库尔德斯坦的所有村庄才实现电气化。出于军事原因,公路虽然得到很好的扩建,但在古老的农业地区没有工业,甚至连食品加工厂都没有。尽管伊朗的大部分草莓产自库尔德斯坦,但库尔德斯坦没有一家果酱厂。放下地下斗争武器回到村庄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那里的居民靠在伊朗—伊拉克边境地区走私白酒和大米等物品谋生。考虑到他们的实际问题,当局对此只好睁只眼闭只眼。

跨国公司兜售战争记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杂志》7月2日一期文章】题:死亡与美元(作者  迈克尔·比尔顿)
    在距澳大利亚东北海岸1000英里的所罗门海边缘,分布着一个带状的热带岛屿群。岛上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密布,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冒险家的乐园。大约5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曾在这些岛屿上受挫。因好莱坞而名扬四海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曾是他们同美国军队展开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场。但是他们在往北200英里的布干维尔岛打的另外一场血腥战役却鲜为人知。
    长期以来,这座岛屿无论对它的占领者还是当地的土著都不友善。一个世纪前,它实际上一直与世隔绝。岛上的居民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捕鱼、采椰子和用弓箭狩猎是维持生计的主要手段。这座尚处在石器时代的岛屿使用着19种语言,并因不同的语言而陷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发现铜矿
    一次世界大战后,这块曾被英德瓜分的殖民地被交给澳大利亚管理。虽然该岛历经殖民者的蹂躏,但岛上的生态平衡基本没有遭到破坏。60年代中期,地质学家首先来到岛上,急需铜的世界发现了布干维尔岛的巨大藏量
    于是各采矿公司接踵而至,很快在岛上挖出了一个巨洞。20年间,潘古纳矿在成为世界上最大铜矿之一的同时,也成为地球表面最大的伤疤。每年从地下挖出7000万吨矿石,从中提炼出60万吨的铜。该矿还以每吨不足一克的比例提炼黄金,另外以每吨两克的比例提炼白银。隶属英国里奥廷托锌有限公司的布干维尔铜有限公司斥巨资帮助潘古纳矿筑路、建港、修电厂,使其发展成为一座有1.5万人的新城。成千上万的建筑工人潮水般地涌入,然而却没有给当地居民带来就业机会。这家采矿公司的确在努力向当地人提供教育和卫生保健,并且还做出了赔偿,但是赔偿费用的分配不均,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差异。有数千人失去了土地,更多的人失去了捕鱼权。而最糟糕的是,矿上的大量废料被季风雨冲走,污染了河流,使河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破坏了岛上的生态平衡。居民破坏
    到1989年,一些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布干维尔岛民开始采取行动,破坏矿上生产,袭击矿工。暴力活动逐步升级,潘古纳矿被关闭,迫使远在500英里外莫尔斯比港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不得不派兵来恢复这座重要的铜矿的生产。该矿的税收和股票收入占国家收入的五分之一。1990年,反叛领导人宣布独立,脱离巴布亚新几内亚。据信有1.2万人在布干维尔陷于僵局的内战中丧生。同二战时的日本人一样,政府军也未能驯服这座岛屿,在同叛军的交火中屡次受挫。最后,政府军只得派炮艇对布干维尔岛实行封锁,阻止向岛上偷运武器,使其变成了一个禁区。
    澳大利亚和英国专家认为,谈判是结束内战的唯一途径。1997年的布干维尔最不需要的就是一位拥有武装直升机、火箭发射器和一批南非雇佣
          (一)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