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8-05-29第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简洁、低调、锋芒内敛……

    【美国《财富》双周刊5月11日一期文章】题:英特尔公司的新巨头(作
者 布伦特·施伦德)
    克雷格·巴雷特是位言辞简练的冶金学家,他很快就要成为英特尔公司30
年历史上的第四位总裁。在他之前有三位半导体产业中的传奇人物,他们各自创
下了丰功伟绩:第一位是新近去世的罗伯特·诺伊斯,他是集成电路的发明者之
一;第二位是戈登·穆尔,他的名字被用于命名集成电路产业中的主要商业原理
;第三位,也可能是最赫赫有名的一位,是安迪·格罗夫这位高产管理先生,他
也是《时代》周刊评出的1997年风云人物。当被问及与他强悍的前任们相比
,他的自我感觉如何时,巴雷特停了一会儿,面无表情地说:“我比他们高。”
    这是典型的巴雷特的口吻──简洁、低调,锋芒内敛。但这位身高6英尺2
英寸的斯坦福大学教授已以其不事招摇的方式在英特尔、甚至是在美国半导体产
业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其中的原因是,在80年代中后期,是他负责遏制住了
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势,把英特尔当时平庸的芯片制造工艺改进成为世界上最高效
、最复杂的工艺。
    格罗夫出任总裁时,英特尔公司正退出存储器芯片领域。巴雷特也将在公司
历史上的又一个关键时刻出任总裁。当前英特尔公司的增长势头自80年代中期
以来首次减弱:它第一季度的收益实际上比去年同期回落了7%。而且,现在个
人电脑生产周期受微处理器功能增强的影响不再像从前那样剧烈,而主要受微处
理器价格下跌的影响。这也加剧了英特尔面临的挑战。
    尽管英特尔公司仍是行业霸主,它也感受到了其他竞争者的压力,如高级微
设备公司和国民半导体公司,它们生产的可与“奔腾”芯片兼容的处理器正在迅
速增长的1000美元以下个人电脑市场中争取一席之地。因此,巴雷特必须确
保英特尔公司的效率高于其他任何新崛起的生产微处理器的竞争对手,同时确定
新的发展领域以使公司实现再次增长。
    巴雷特承认他更习惯于“趴在机器下寻找灰尘,而安迪则喜欢考虑宏观问题
”,不过他对英特尔公司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还是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他将下更
大的力气开发专门用于帮助个人电脑处理数码照相和数字电视的特殊芯片。他还
努力推动英特尔进军网络化设备生产,特别以小型企业为目标。他目光敏锐地促
成英特尔与SAP公司的合作,成功地进入了电子商业领域。
    巴雷特可能会证明不是一个商业战略家,但他手中握有一张王牌:安迪·格
罗夫将继续担任董事长,无疑他会参与决策英特尔开拓业务的活动。巴雷特说:
“英特尔总是由一个集体领导的,起初是鲍勃和戈登,后来是戈登和安迪,现在
则是安迪、戈登和我。”

    图片说明:英特尔公司董事会5月20日通过由巴雷特(右)升任总裁,董
事长格罗夫(左)笑容满面祝贺巴雷特升官。
    (路透社)

鲍勃·伊顿:“汽车怪才”

    【德国《商报》5月9日文章】题:童年的梦想变成现实
    当罗伯特(鲍勃)·伊顿在1993年1月被任命为克莱斯勒董事长的时候
,这家汽车厂正在为生存而拼搏。型号选择上的失误使克莱斯勒在美国的市场占
有率降到8.5%,这家富有传统的大厂家甚至落到了后起之辈日本的本田和丰
田之后,跌到了第五位。
    伊顿被提升到美国最有名望的公司领导人的地位还暗藏着一个钉子:今年5
7岁的伊顿的前任──李·亚科卡是个传奇式的人物。80年代他曾经以降低成
本的激进计划挽救克莱斯勒公司于破产边缘,从而被人们奉为当代的传奇经理,
成了美国所有企业家的榜样。至于他在克莱斯勒任期最后几年的严重失策,也没
有使伊顿在克莱斯勒总部的就任变得容易些。伊顿必须尽快修正这些失误,因为
新的债务威胁到公司的生存。
    伊顿10岁就学会了如何安装空气过滤器,如何换水泵和装化油器。11岁
时他便能开动自己的汽车,22岁时,伊顿在完成了堪萨斯大学的学业之后又实
现了自己在童年时代的梦想:受雇于雪佛莱汽车公司研究部。
    随后几年伊顿上升为汽车行业的大人物之一。美国人尊称他为“汽车怪才”
,说他血管里流的不是血,而是汽油。此后他又从雪佛莱转到通用汽车公司的另
一家子公司──奥尔兹莫比尔汽车公司,并终于在1982年被任命为通用汽车
公司副总裁。6年后他负责这家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厂整个欧洲的业务。当他在
通用汽车公司登上公司总裁宝座的希望破灭之后,竞争对手适时给他提供了一个
机会。他当机立断,于1992年夏签下了转到克莱斯勒集团的合同。几年之间
他又把它引上成功之路。
    所有的专家都预言新的汽车巨人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将有光辉的业务前景
。今后几年伊顿将同戴姆勒董事长施伦普一起决定公司的命运。

施伦普:铁面无情的孤独领导

    【德国《商报》5月8日报道】题:于尔根·施伦普:孤独的领导
    于尔根·施伦普总是能够如愿以偿。当他1989年进入戴姆勒─奔驰公司
分公司德国航空航天公司时,他就瞄准了戴姆勒─奔驰公司董事长的位子。从1
995年起他就坐到这个位子上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他要巩固他的公司在全世
界居领先地位的汽车企业中的地位,现在他正在为这一目标而努力。通过同克莱
斯勒公司合并,他正向市场领先者──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逼近。
    几年前还完全不是这种情况。在热衷于技术的罗伊特进行了冒险行动之后,
这家德国头号样板公司的经营一直亏损。后来施伦普来了,今年53岁的他使这
家慢慢腾腾的汽车康采恩重新活跃起来。他以严厉的手段压缩了业务部门、解散
了蔼益吉公司、摆脱了福克公司、分割了道尼尔公司、裁减了几千个工作岗位。
电影《第一滴血》主人公兰博的铁面无情的形象从此以后便流传开来。
    在工作中施伦普早就不是一切都照计划办。持批评态度的人指责他对员工的
社会福利关心太少,他关心的是股东。后来在有关康采恩未来的领导机构问题上
,他同梅塞德斯公司老板维尔纳发生了分歧。分歧以他的同事不客气地告别而结
束,从此以后,施伦普就成了戴姆勒─奔驰公司孤独的领导。
    这位工学士是1967年进入戴姆勒─奔驰康采恩总部的。这位弗赖堡出生
的人80年代成功地整顿了美国的一个分公司,后来他又领导了在南非的业务,
这些都是他在1995年接替康采恩领导之前的事情。在他刚刚担任领导职务时
,他经历了最困难的时刻。在1996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他不得不对茫然的
股东们宣布了高达几十亿马克的亏损。但是,他同时又说:“你们将再次为这个
企业而感到自豪。”实际上戴姆勒─奔驰公司的经营不久就恢复了赢利。

桑福德·韦尔:美国薪水最高的老板

    【法国《费加罗杂志》5月16日一期文章】题:全美薪水最高的老板──
桑福德·韦尔
    在美国,大家都叫他“桑迪”,他从一个给别人跑腿的小职员奋斗成为今天
世界最大的一家金融集团的老板。他成功的创业历程开始引起一些大学学者的关
注。他的传奇经历的确值得拍一部好莱坞巨片。
    桑迪1933年出生在美国的布鲁克林。父亲是移居美国的波兰裁缝。桑迪
的职业生涯开始于50年代,当时他是华尔街一家银行的小职员。没干多长时间
,他便于1960年和几个朋友开了一家证券公司,正是从这时起他的金融头脑
和经营才能得以崭露头角。
    1981年桑迪把自己的公司以50多亿法郎卖给美国运通公司,然后又收
购了一家专门从事信息服务投资的小公司。一切又从零开始。但是很快他又成功
地建立起一个新帝国,接着又收购了几家金融公司。1997年他成为具有传奇
色彩的证券公司──萨洛蒙兄弟公司的老板。为收购这家公司,他的旅行者公司
花费了540亿法郎。桑迪没有就此满足。今年4月他又对自己提出新的挑战,
决定把旅行者公司和花旗银行公司合并,从而建立一个世界最大的金融集团。
    桑迪在这个庞大的新集团里担当什么角色呢?似乎不那么容易说得清,因为
胖乎乎、乐呵呵的68岁的桑迪总是大权独揽,从不喜欢下放一点权力。不过这
次他准备作点让步。他提议让他的得力助手领导新集团。
    桑迪身上鼓舞美国人的不仅仅是他白手起家的传奇经历,更是他的高额薪水
和银行的户头。据美国《福布斯》杂志说,桑迪是1997年全美薪金最高的老
板。工资和奖金都算在内,他的年薪将近13亿法郎。由于桑迪平均每周工作7
0小时,他的计时工资就高达40万法郎。他的工作热情之高真是令人咋舌!
    不过,这位金融家并不是美国的首富,因为他不是他的企业的最大股东。按
资产多少计算(包括持有的股票),比尔·盖茨一直是美国、无疑也是全世界最
富有的老板,拥有近3000亿法郎的资产。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