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4-06-24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卡斯特罗:我现在不会辞职

    【埃菲社圣菲波哥大6月16日电】古巴主席菲德尔
    ·卡斯特罗今天宣布,他不想辞职,因为他不愿被人们看作逃兵。他说,他希望至死都生活在他的祖国。
    卡斯特罗对哥伦比亚国家电台发表讲话谈到了他的生活。他说他的精力己不像20岁时那样充沛,但他能每天工作15至16小时,尽管他不是天天都这么干。卡斯特罗在参加了15日在卡塔赫纳闭幕的第四届伊比利亚美洲首脑会议后在那里逗留了数小时,并接受了这家电台记者的采访,谈到了政治问题和个人生活方面的问题。
    这位年近古稀的古巴主席说:“但愿我能有一段喘息的时间,而不是一如既往地工作,并一直承担着这么多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应该把我的休假机会给我,而且假期还应更长一些。”他还说:“他们应该把我在适当的时候离职的机会给我。但我辞职的时间看来不是现在,现在是一个困难时期,在这个时候离开,我担心被看作逃兵。”
    卡斯特罗在回答记者提出的他喜欢在什么地方休假的问题时说:“我喜欢利用业余时间看书和进行交谈。但我将永远呆在古巴,直到死去为止。我希望死后能给我一小块安息之地。”

今日阿尔巴尼亚见闻

    【日本《世界周报》6月14日一期文章】题:正在发生变迁的“巴干尔孤儿”(作者未来工程学研究所研究员小林俊哉)
    1992年3月22日,根据阿尔巴尼亚议会选举结果,阿利雅领导的社会党(原劳动党)政权遭到失败,民主党开始掌权。从那时起到今春,时光已流逝了整整两年。
    在民主党大力推行重新回归国际社会,实行民主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一连串政策后,笔者最近亲眼目睹了阿尔巴尼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发生的变化。
    笔者在五·一国际劳动节那一天到达了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近郊的机场。
    当天是星期日,地拉那市内热闹非凡。平民百姓们服饰整洁,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咖啡馆,人们一面品尝饮料,一面兴致勃勃地交谈。
    阿尔巴尼亚远远谈不上物资丰富,但我得到的印象是必要的生活用品还算充足。由于是星期天,许多国营商店都歇业,但有不少小型的私人店铺在营业。然而,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与通信、交通和上下水道有关的主要社会基础设施大半都已报废了。
    地拉那中央火车站从外观上看似乎已变成一片废墟。人们已根本想象不出那竟是当年的中央火车站,如今,那里使用的火车,仍旧是30年代意大利制造的。
    地拉那的大街很少有路灯,有些下水道道口没有盖,晚上行走必须小心翼翼。在机场和饭店周围,有些孩子在乞讨。此外,在闹市,还能看到一些无家可归者。但是其数量要比想象中的少得多。
    城市的建筑物大多年久失修,但也有不少新建的工程破土兴工——这大多是饭店等旅游设施。
    应该特别说明一下,如今的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与地方生活水平的差距很小。
    在飞往地拉那的奥地利班机上,我们偶然同作为阿尔巴尼亚国宾的马来西亚国防部长一行相遇。这一行人抵达地拉那机场时阿尔巴尼亚方面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仪仗队排列整齐,军乐队吹奏起庄严的国歌。
    这同实施现代版“闭关自守”政策的时代相比,令人有隔世之感。在原劳动党领导下已开始部分实施改革开放路线的阿利雅政权,于1991年同美国、前苏联各共和国和梵蒂冈恢复了邦交,并参加了欧安会。其后,在民主党政权领导下,阿尔巴尼亚开始积极地引进外资。
    在地拉那市中心,我们看到了同奥地利合办饭店的招牌。美国可口可乐公司、韩国三星电气公司以及富士胶卷公司等企业的招牌也进入了阿尔巴尼亚。
    在谈到阿尔巴尼亚的特征时,决不应忘记的一点是它修建了无数个碉堡。这些碉堡曾是阿尔巴尼亚的骄傲,是独立自主的象征。这种碉堡在全阿尔巴尼亚达3万个,主要设在北部与东部同南斯拉夫毗邻的边界地区,以及南部同希腊相接的边界线上和濒临亚得里亚海的海岸线上,还有各城市的周围。由此也可以看出,该国以前是以南斯拉夫、希腊和意大利为假想敌国的。不过,如今阿尔巴尼亚却是由这些国家尤其是意大利和希腊的援助所支撑的。
    如今,这些碉堡有的已被拆除,有的被沙子掩埋,有的成为垃圾场。由于过于坚固,要拆掉这些碉堡需要庞大的费用和劳动力。阿尔巴尼亚人现在已不认为敌人会来侵略,有半数被掩埋在沙子里的碉堡或许已变成和平的象征。
    原南斯拉夫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由于内战游客已无法进入。这对阿尔巴尼亚来说,将是一个招徕游客的千载难逢的良机。
    与环境污染完全无关的海滨别墅、希腊罗马时代的遗址群以及阿尔巴尼亚人保持着欧洲古老习俗的生活方式等等,对于来自欧美的游客来说,都具有极大的魅力。

非洲:多方烟雨一方晴(一)

    【英国《卫报》5月21日文章】题:黑暗可见
    今日之非洲,令人欣喜令人忧。一面是卢旺达满目疮痍、尸骨遍野;另一面是沐浴在灿烂阳光下的南非忙得不亦乐乎。然而,事情没那么简单。
    欢喜和忧愁的背后隐藏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卢旺达的杀人机器不是来自南非的白人政府吗?
    ——南非军备生产公司公然违反联合国的武器禁运令,为卢旺达军队和民兵组织提供了大批武器。
    卢旺达大杀戮的潜因是抵制民主。索马里和利比亚的硝烟也证明了这个道理。南非军火商与政治领导人一手炮制的暴力事件难道有什么不同吗?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不惜代价阻止全民选举的到来。
    比勒陀利亚20年来一直对非洲地区不宣而战,实际上已经至少使两个国家成了这种心照不宣的战争的牺牲品——安哥拉和莫桑比克。
    非洲南部地区因战乱已遭受了1000亿美元的损失,人民生活动荡不安,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无法保障。比勒陀利亚政府的企图是:邻国如果骚乱不已,那么黑人多数就得相信,黑人统治必然走向穷途末路。
    南非是非洲大陆比较特殊的一个例子。十几年来,非洲正走向深渊,灾难日益加重。30年前,非洲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而宣告独立时的信心和乐观情绪已经消失殆尽。独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非洲人并不是生活在美妙的世界上,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生存问题。
    3/5的非洲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而且贫困程度在加剧。教育水平低下,医疗设施落后,年轻人随心所欲,犯罪率不断增加。
    各国政府债台高筑,无力支付食品费用。眼下,非洲有2400万人急需食物援助,他们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战争和饥荒像一对孪生姐妹纠缠着非洲大陆。
    长期以来,非洲政府已经习惯了依赖外国援助。所以也就不难理解,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往往要受援助者的控制和左右。
    主权名存实亡的非洲国家不在少数,如安哥拉、莫桑比克、索马里和利比亚。它们得听联合国和援助机构的指挥。也许,曼德拉当选总统给非洲大陆带来了片刻欣喜。但是,南非的多种族统治并不能扭转非洲的经济灾难。
    与30年前相比,苦难深重的非洲人民更加饥饿了。虽然世界人均食品供应量提高了18%,但流离失所的非洲人仍要忍饥挨饿。踏上非洲大陆,足迹所到之处,满是饥肠辘辘的臣民。看着他们枯瘦如柴的身躯,怎不令人潸然泪下?(一)

希特勒战败是好事

    【英国《泰晤士报》6月2日报道】昨天公布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德国人对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致使希特勒失败感到高兴。
    《周报》刊登的调查结果使德国许多政治家吃惊。但是埃尔温·隆美尔元帅的儿子曼弗雷德·隆美尔却很赞赏这次调查结果。他说:“尽管德国为战争做出了牺牲,但是我们必须得出这样的结论:让希特勒输掉战争比赢得战争好。因此应当认为盟军登陆日是从国家社会主义的恐怖下获得解放的开始。”
    对这次调查结果感到吃惊的人当中有科尔总理。他对于把他排除到盟军登陆日纪念活动之外感到恼火。
    这次调查表明,大多数普通德国人早就进步了:64%的人说德国战败是好事。67%的人说如果希特勒打了胜仗他们就不想留在德国。
    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69%的人认为二战结束是他们获得“解放”,只有13%的人认为这是失败。
    年纪大的德国人对于战败不那么热情。在1940年以前出生的人当中只有55%的人认为战争失败对德国是好事,而年轻人中有这种看法的人占68%。
    至于德国人对纳粹暴行的了解程度问题,调查结果也是发人深省的。大多数年纪大的德国人在接受调查时说他们只是在战后才知道那些暴行的。但是也有37%的人早就了解那些暴行。联邦议会本月要进行的一场政治辩论,议员们要决定是否为战争期间的开小差者恢复名誉。政府认为不该为他们恢复名誉。而反对派认为在纳粹统治下开小差是值得称赞的温和抵抗行动。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