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4-06-15第1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欧洲出现右倾趋势

    【法新社巴黎6月13日电】题:欧洲议会选举结果不大会影响欧洲联盟内力量对比
    欧洲议会选举结果今天在欧洲联盟一些主要成员国引起政治争论,但这次选举似乎不大可能对欧洲联盟议会内的力量对比产生大的影响。
    对西班牙社会党首相费利佩·冈萨雷斯来说,这次选举的结果无疑是个沉重打击,因为他的党惨败给右翼的人民党,从而退居第二位。英国执政的保守党则在选举中失去了他们在欧洲议会的近50%的席位。
    这次选举最大的赢家是德国总理科尔。他的自1982年开始执政的基督教民主党确信已摆脱了支持者减少的困境。该党的对手社会民主党则不得不再一次认真考虑他们的选举失败可能带来的后果。
    在意大利,贝卢斯科尼总理的意大利力量党的支持率在上升,从而使他采取行动对他的难以驾驭的右翼联合政府的其他成员加强控制的可能性增加了。
    【美国《纽约时报》6月13日文章】题:欧洲议会选举表明欧洲出现右倾趋势
    欧洲联盟12国的亿万选民今天通过选举选出一个新欧洲议会,这次选举反映出欧洲最近出现右倾趋势。选民们则认为这次选举提供了一个机会,从中可以看出各国政府受民众支持的程度。这次选举还意外地加强了德国总理科尔的地位。
    总的来说,看来获胜的与其说是右翼极端分子,不如说是中间派保守政党。但是,英国是个例外,梅杰首相领导的保守党的声望大跌。
    欧洲选民在这次选举中实际上表明的是自己愿意让哪些政党进入欧洲议会。
    自1993年以来,欧洲议会有权修正或推翻成员国共同作出的决定,有权否决接纳新成员国。
    欧洲议会还审批各成员国提名到欧洲联盟执委会工作的入选。欧洲许多国家的右翼民族主义分子常常对执委会的官员提出指责,他们认为驻布鲁塞尔的这个官僚机构对各国主权的光荣传统是个越来越大的威胁。

朝鲜宣布将退出国际原子能机构/韩国举行大规模民防演习

    【路透社香港6月13日电】北朝鲜今天宣布将立即退出国际原子能机构,并再次发誓,如果因为不允许国际组织检查其核设施而对其实行制裁,它准备打仗。
    然而,北朝鲜对退出核不扩散条约仍犹豫不决。
    北朝鲜外交部在朝中社转发的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将立即退出国际原子能机构。”
    平壤说,它采取这一行动是因为国际原子能机构为惩罚它而于10日中止了对它的技术援助。
    【合众国际社汉城6月13日电】韩国政府今天决定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使韩国的民防为应付北朝鲜核危机可能带来的任何不测事件作好准备。
    韩国总理李荣德召集了一次中央民防委员会会议。政府的一些重要官员和三位民防方面的领导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韩国政府发言人说,会议决定将针对各个不同的阶段制定出详细的民防计划,并扩大必要的人员结构,增加设施和设备,同时加强对公众民防知识的普及。
    发言人说,根据此次会议作出的决定,将扩大定于15日举行的每月一次的民防演习的内容:增加防空演习、疏散人群、控制交通、救护和修复遭到破坏的设施。
    这位发言人说,与此同时,从15日至17日将召集由各地区和各个工作单位组织的660万个民防单位参加紧急培训,并对它们的准备工作进行重新评定。

美盟国对何时出兵海地态度不一

    【路透社华盛顿6月13日电】美国和外国官员今天说,美国和西半球盟国讨论对海地实行军事干预问题,但是对何时干预合适一事反应不一。
    克林顿总统的海地问题特别顾问威廉·格雷说,一些国家对立即采取行动把军人统治者赶下台很感兴趣。
    他在美国广播公司的“早安,美国”节目中讲话时说:“其他一些国家希望等一等,看看经济制裁和其他外交行动的结果如何。”
    《纽约时报》说,西半球国家大多数悄悄地对美国官员表示,如果制裁未能把海地的军方统治者赶下台,它们准备支持军事干预。
    这家报纸说,但是这些政府中有许多对它们的支持附加了条件。
    阿根廷大使奥坎波对本社记者说,阿根廷并不支持任何多边军事活动,但是如果上周对海地实行的新制裁不起作用,它将考虑“在联合国的框架内采取军事行动”。
    加拿大官员说,在现阶段,谈论出兵纯属猜测性的,渥太华仍然指望制裁能把海地军人赶下台。外交部发言人鲍勃·佩克说:“我们的当务之急是使制裁奏效……那是我们的重点。”

中日美韩对制裁朝鲜有分歧

    【日本《产经新闻》6月13日报道】柿泽外相为了磋商对北朝鲜涉嫌开发核武器问题的态度,日前访问了韩国与中国。人们对外相首次出访成果的评价是有一定的分歧的。从消极观点看,访问详尽地了解到了日本、美国、韩国三国和中国对有关联合国制裁北朝鲜的态度是不同的。但是另一方面,也弄清了中国为什么对制裁持否定态度的真实意图,对此是可以给予积极评价的。
    韩国在同美国副国务卿塔尔诺夫举行会谈时曾强调,“联合国对北韩必须实行经济制裁”,但其后韩国在同柿泽外相的会谈中,双方又一致同意“由联合国有步骤地采取措施”。
    韩国所以对日美两国采取这种不同的态度,是考虑到羽田政权目前正在积极推动社会党重新参加联合政权。同时它也考虑到柿泽外相在访韩之后不久就将立即访问对制裁持否定态度的中国,因而想由中国在制裁问题上把柿泽外相逼入困境。可以说,韩国的这样一种想法起了作用。
    另一方面,柿泽在访华时曾提出要求说,“希望积极参与在联合国进行的一切研究”。日本试图把中国卷入对包括制裁在内的一切措施的积极议论中(外务省高级官员语)。
    但中国方面并没有改变对制裁措施所采取的否定态度。
    驻中国的外交人士说,通过这一连串的会谈产生了一个不良后果,那就是柿泽此次外交活动更加突出了美国、韩国、中国和日本这四个国家想法上的不同。

朝鲜否认将向也门南方提供武器

    【路透社东京6月13日电】北朝鲜今天否认它计划向也门南方提供喷气式飞机和导弹。
    也门总统萨利赫8日说,平壤已同意向也门南方提供飞机和导弹。
    他在萨那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已经证实南方同北朝鲜签订了一项有关提供米格—29飞机、T—82坦克和战术导弹的合同。”
    北朝鲜外交部一位发言人今天说:“这纯属捏造。”他说,也门内战是其内部事务,北朝鲜不支持任何一
    方
    。

美国称朝核危机“真正恶化”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6月13日电】美国国务院一位高级官员今天说,如果有关北朝鲜宣布立即退出国际核检查体系的报道属实,克林顿政府很可能会坚决主张联合国对北朝鲜采取更为强硬的制裁行动。
    美国助理国务卿加卢奇说,退出国际原子能机构一事表明“事态真正恶化了”。
    【路透社华盛顿6月13日电】美国今天说,如果北朝鲜宣布打算拒绝对其核计划的国际检查一事属实的话,那是一个危险的举动。
    平壤是在克林顿总统打电话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以寻求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在对北朝鲜制裁的问题上采取一致行动的时候采取这一行动的。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说,对北朝鲜实行制裁的第一个决议草案,可能在24小时内散发。她还说,制裁的等级可能会提高。
    尽管外交官们说,有关制裁的初步建议估计会比较温和,然后会逐步升级,但白宫女发言人迈尔斯则说,克林顿“尚未”就如何处理决议草案一事“做出最后决定”,但很快将做出决定。
    迈尔斯说,克林顿同叶利钦通了25分钟的电话,主要谈北朝鲜问题。双方“就实行制裁这一总方针达成了共识”。
    【合众国际社东京6月13日电】羽田首相今天说,在美国有可能带头对北朝鲜采取军事袭击行动的过程中,东京将“发现很难”给予支持,这使日本对美国的支持打了折扣。
    他在日本国会发表评论时说:“我认为我们能提供辅助性支持,就像在海湾战争时当战斗结束后我们能够排除水雷那样,或者我们还能提供医疗帮助。但是,我认为,同另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配合行动和参与军事使命将是件很难办的事。”
    羽田首相的这番话同日本和美国的官员过去讲过的话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些官员曾说,如果对北朝鲜采取任何军事行动,日本将为美国军队提供决定性的后勤支援。

简讯

●阿拉法特十三日建议暂时搁置耶路撒冷问题,以结束以巴持续了几周的争吵。(路透社)●玻利维亚参议院十三日以受贿和渎职罪解除埃德加·奥夫利塔斯最高法院院长职务。(埃菲社)●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墨西哥三国总统十三日签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成立一个有一点四亿人口的共同市场。(路透社)●阿布·尼达尔领导的法塔赫革命委员会的一名成员十三日在贝鲁特承认,他是一九八八年洛克比空难的制造者。美国务院对此表示怀疑。(合众国际社)●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十三日说,到今年十月初,俄罗斯武装部队将因预算不足被削减到二百万人以下。(路透社)●俄车臣共和国政府军与反对派十三日在该共和国首都格罗兹尼发生冲突,至少有八人死亡,二十人受伤。(法新社)

菲让美公司在南沙勘探石油

    【法新社马尼拉6月13日电】菲律宾能源部今天说,菲律宾政府已授权美国瓦尔科能源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在有争议的斯普拉特利群岛(南沙群岛)初步进行石油勘探研究。
    菲律宾能源部石油天然气司司长奥坎波说,6个月的准许期允许奥尔康菲律宾公司就能源部已经掌握的航空磁测及其它资料进行“研究及资料汇编工作”。
    允许研究的地区包括目前由菲律宾部队守卫的卡拉延群岛。
    奥坎波对本社记者说,由于文莱、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都对南中国海的一些岛屿提出领土要求,所以菲律宾的这一行动是“敏感的”。
    他说,由于领土冲突,马尼拉最终批准的任何钻探计划都必须是与越南和中国合作进行。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