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4-01-28第7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米氏地球冷暖交替周期学说复活

    【《日本经济新闻》1月9日文章】题:地轴的微动导致地球冷暖交替——销声匿迹的学说重新显露头角
    据说,以数万年或数十万年为周期,从远古时期就重复出现的冷暖交替,其原因是地球自转轴的微动,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微小的移动。这是塞尔维亚天体物理学家米兰科维奇在80年前提出的学说,曾一度被彻底否定,又突然复活了。现在,这一学说已成为预测地球未来的重要线索。缺少物证
    米兰科维奇认为,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即日照量的周期变化,带来了地球上的冰河期和间冰期。
    地球像陀螺一样,一边自转一边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的轴,犹如转势变缓的陀螺中心轴,要有稍许的偏移。因此,地轴这种稍许的移动就使地球表面朝着太阳的部分发生变化。公转的轨道也不是永远不变的,也有极其微小的移动。由于这些轨道移动的因素,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以数万年为周期发生变化。当然,到达地表的日照量也依这种周期发生变化。
    其周期和变化曲线,因地球上的纬度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化。米兰科维奇曾计算过北纬65度地带夏季的日照量。计算的结果,他找出了一个每隔两万年、四万年和十万年循环的周期。这一发现被称为“米兰科维奇周期”。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新学说,用它可以解释过去不知原因的地球上冷暖变化现象。但是,它只能在工作台上计算,缺少论证学说的物证。
    另外,这一学说还存在着对南半球的情况不能解释等弱点,到30年代,“米兰科维奇周期”就被彻底否定了。深海调查米氏学说复活
    这一学说突然复活是在1976年,是因美国和英国的学者发表论文而引起的。据他们的论文说,根据对印度洋海底沉积物的分析,研究了地球变冷或变暖的周期,结果,与“米兰科维奇周期”完全一致。地球科学及海底资源勘探这两方面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深海调查技术的进步,成为科学史上罕见的“使某个学说死而复生”的原动力。不能解释的巨长周期通过对海底堆积物的研究而描绘出来的地球冷暖变化的周期与“米兰科维奇周期”,两者在形式上虽然非常相似,但是在时间上存在着两千年左右的“时间差”。地球上的日照量开始减少之后大约两千年即进入冰河期,日照量开始增加之后大约两千年即迎来间冰期。可以认为,这两千年的“时间差”,是日照量的变化达到影响整个地球气候程度所必需的时间。据认为,它证明了“米兰科维奇周期”的正确性。
    最近,从格陵兰陆地上的永冻冰川下采集到的远古大气中,又陆续地发现了可证明“米兰科维奇周期”的数据。
    当然,也还存在许多疑问。米兰科维奇提出的日照量的变化周期,有两万年、四万年和十万年三个周期,其中十万年的周期是最弱的周期。
    但是,根据从海底堆积物中获取的资料,只能证实这个最弱的周期,余者并没得到证实。此外,相隔一百万年、二百万年冷暖变化的巨长的周期,用“米兰科维奇周期”学说还不能解释。

全球气候异常将延续

    【日本《东京新闻》1月1日文章】题:地球气候不正常——冷夏、暖冬、气候变暖
    1993年的冷夏,是1945年以来最严重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不会一年即终止,持续几年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令人担心。1994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山元龙三郎说:“气象是非周期性的、无规律的现象,所以长期预测有局限性。今年是否会出现冷夏,就很难说。”
    但是山元强调地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他警告说:“无从证明气候变暖和冷夏的关系。但是由于气候变暖,集中降大雨的次数就会增加,台风最大风速也会增加。”
    气象学家根本顺吉认为,从80年代起,暖冬和冷夏就成为一种趋势。今年冬季也似乎是暖冬,所以夏季出现阴冷天气的可能性很大。
    根本说,去年夏季,不仅六七月份低温,到八月下旬,气温也未上升,成为1836年大荒年以来创纪录的冷夏。
    不过,这种现象大概不会持续两年。他认为今年不会出现去年那样严重的冷夏。
    为了防止异常气象引起的自然灾害并且保护地球环境,科学技术厅同有关部门协作,正式从太空和海洋观测地球,“对地球进行综合诊断”。
    从太空诊断的第一步措施是,宇宙开发事业团在1995年度发射地球观测卫星(正在研制)。
    这颗卫星将从797公里的高度观测气候变动、地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热带雨林减少情况、土地沙漠化等地球环境的变化。
    这颗观测卫星将成为日本、美国、欧洲和俄罗斯等18国组成的国际机构“地球观测卫星委员会”正在部署的“地球观测和灾害监视卫星网络”的一个环节。根据这项计划,在2010年以前,共计发射75颗卫星。其中,由日本发射18颗。
    除了这颗观测卫星外,将发射功能更多的观测卫星、热带降雨观测卫星以及以环境保护和监视灾害为主要目的的卫星等。
    另一方面,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将在1997年度前耗资200亿日元,把核动力船“陆奥”号改造成为世界最大级的海洋观测船(8600吨)。改造完成后,该船首先将从赤道海域的西太平洋到印度洋设置观测浮标。浮标共计35个,测量水温和流速,通过卫星将所获数据传送到陆上基地。
    另外,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正在开发观测地球用的高精度仪器。其中之一是“海洋声响层析X射线摄像机”,能够在瞬间了解1000平方公里海面、水深6000米的海中动态。
    异常气象的原因之一是厄尔尼诺现象。
    气象厅厄尔尼诺监视中心的樱井邦雄说,过去,两次厄尔尼诺现象间隔2至7年,而且没有像最近这次的规模。最近这次厄尔尼诺现象是1991年春天到1992年夏天出现的,停止后半年多,1993年3月又开始出现。
    他说:“这样的情况是没有先例的。所发生的奇特现象,是凭过去经验无法解释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