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6-05-18第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飞不出去的美国公司把中国看作唯一希望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五月十三日文章】题:飞不出去的美国公司把中国看作唯一的希望
    休斯敦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同中国政府签订了发射两颗通讯卫星的协议。
    他们说,他们没有别的办法,因为美国航天飞机或欧洲航天局的“阿丽亚娜”火箭不能肯定什么时候替他们发射。
    特雷卫星公司的总经理亨利·施瓦茨说:“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现在只停留在纸面上,还不能实际发射。
    “‘阿丽亚娜’的订户很多,已经订到一九八八年。我们必须找一个明确同意给我们发射的对象以完成我们的买卖,所以我们选择了中国人。”。
    中国航天工业部开始填补航天飞机停飞给美国航天计划造成的空白,十二日宣布它同特雷卫星公司签署了一项从一九八七年底开始由“长征”三号火箭发射“帕拉帕一B”和“西星”卫星的协议备忘录。
    这个发射协议是商业主顾背离美国航天计划的最近一个例子。一月二十八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爆炸以及其后两个装有卫星的火箭的爆炸,使美国航天计划陷于停顿状态。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特雷卫星公司准备让中国火箭发射的两颗卫星,最初曾让航天飞机带上太空。由于火箭失误,它们没有进入正确的轨道,航天飞机后来把它们回收了。
    施瓦茨说,选择中国人是“因为他们从一九七二年以来共发射了十八颗卫星,只有一颗失败”。施瓦茨说,他的公司“没有因为政治问题而犹豫不决”。
    施瓦茨不愿说明中国人发射卫星要多少钱,但是他说价钱要比航天飞机或“阿丽亚娜”便宜。
    中国去年十月第一次提出为外国主顾发射卫星。
    今年早些时候它同瑞典航天公司签订了一项发射一颗卫星的协议。

美商务部官员布鲁贝克说:中国火箭是非常好的飞行器

    【美联社北京五月十四日电】(记者贝德立)美国负责航天工业的一位官员,今天欢迎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工业市场。他说,在今后一两年内,世界生产的所有飞行器都将有人需要。
    美国商务部负责航天工业的部长助理克劳福德·布鲁贝克说,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是一种“非常好的飞行器”。
    当记者问布鲁贝克对中国参与这项业务有什么看法时,他说:“我们不希望卷入一场竞争。目前,我们可以利用任何可供发射的飞行器。在今后一两年内,所有的飞行器我们都需要。”
    布鲁贝克在为期一周的美国宇航设备展览会开幕前夕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在北京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这次展览会上,参展的七十家美国公司将展出他们希望向中国人出售的科学技术。

奇妙无比的长城探险

    【路透社山海关五月十四日电】罗宾·汉伯里—特尼森同妻子从长城东端的一个村子启程之前,对本社记者说:「这将成为一次奇妙无比的探险。」
    他说,「我们将骑马经过通常不允许外国人涉足的一些地方。」
    五十岁的汉伯里—特尼森和他的妻子是五月十日从山海关出发的。第一段行程大约需要十天,目的地是北京以北的一段长城。
    他们骑的两匹蒙古马是从山海关附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买来的,每匹马的价格大约相当于二百五十美元。汉伯里—特尼森说,其中的一匹「脾性很坏」。
    当他们在瓢泼大雨中策马西行时,汉伯里—特尼森对妻子说:「来吧!亲爱的,这不是假日野营,这是一次探险。」

一位农民企业家成为中国新闻人物

    【法新社杭州五月九日电】题:务实精神与理想主义造就了一个“八五年新闻人物”
    “我们可以向青年新工人说明,他们的收入取决于工厂的经营情况,也就是说,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劳动,”鲁冠球是这样对外国记者说的。
    这位对共产党的哲学作了新解释的厂长,被中国新闻界评选为“一九八五年新闻人物”,他的管理技能得到了承认。
    现年四十三岁的鲁冠球所领导的杭州万向节厂自一九八○年以来,每年以百分之四十四的速度扩大生产。
    他本人的品格,加上对工厂十分出色的经营,使该厂成为中国进行经济改革的一个橱窗。
    一九八三年,浙江省的领导选择了鲁冠球来领导这个工厂。他从一九六九年以来一直在这个厂工作。这位昔日的农民管理着一千名职工,年产一百万汽车万向节。
    鲁冠球仅上过半年训练班,但是今天,他因取得在美国市场上的突破而赢得荣誉。这对一个建于水沟和稻田之间的工厂来说,是了不起的功绩。
    鲁说:“如果我的收入同工人的收入悬殊太大,就会出现紧张关系,而我希望工人努力生产。如果他们看到我拿的比他们多得多,他们就会失去自己是工厂主人翁的感情,而这对于事业是不利的。”
    这家集体企业一九八四年十月实行的改革几乎给了鲁管理工厂的全权。
    他可以雇用和解雇职工,也可以借用外汇进口设备。他需要权力来打碎平均主义。
    今天,对于偷懒的工人来说,干活拖拖拉拉是不行的。
    鲁冠球的工厂突出地说明,北京的经济计划者希望从八亿农民中造就一支新的乡镇企业工人阶级队伍。

苏采取措施消除机关中人浮于事现象

    【西德《明镜》周刊文章】如果按戈尔巴乔夫的想法办,苏联的劳动生产率到二○○○年将要翻一番。这就是说:要改造国民经济,要至少暂时允许有失业者,要消除人浮于事的现象。
    迄今为止,苏联的劳动世界是比较舒服的,这是因为工作有保证;即使工作不多也要实行充分就业。这样一来,俄国的工人就有了不成文的权利:为了自己购买东西可以离开工作岗位数小时(这在处处要排队买东西的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
    苏联的劳动法虽然允许解雇职工,但企业必须通过居民劳动安置处为他们安排新的工作。这样做要写很多烦琐的公文,所以许多领导人宁愿给多余的人安排别的活干。这种懒散随便的结果是:苏联的劳动生产率只到美国的三分之一;按官方汇价,工资几乎全低于美国的贫困线。
    据说现在要改变这种状况了。戈尔巴乔夫想使苏联经济振兴起来,办法是合理改进管理,提高劳动强度,进一步利用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
    正如一位专家第一次正式预告的那样,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苏联将面临有史以来的大规模失业。这位专家就是经济学教授、“国家计划局”研究院副院长弗拉基米尔·科斯塔科夫。他估计这将涉及一千三百万至一千九百万人。
    由于六个农业部合并成一个委员会,九千名官员要调动,其中一半的人要调到地方、退休或安排新的工作。
    在“国家计划局”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里,据说要裁减五分之一的人,在渔业部要裁员七分之一。已计划合并所有的交通部门,这将导致更多的人重找工作。

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秘密何在?

    【《亚洲华尔街日报》三月十三日报道】最近几年,联邦德国经济成就完全同日本的经济成就一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几年前,西德为世界工业品贸易市场仅提供百分之十三的商品,而现在已达到百分之十七,超过了日本。如按人均计算,西德工业品出口几乎是美国的四倍,日本的二倍。
    日本主要工业出口总额的一半是向美国出口的。西德只有相当小的波尔舍汽车厂依赖美国主顾,而日本差不多所有的大出口商都依赖于美国这个顾主。同样,西德的出口收入也不是依靠任何一类产品得来的,它没有哪一类产品出口额占到其出口总额的百分之十二;而日本的出口则完全依靠四类产品:钢、汽车、半导体和家用电子设备。
    迄今为止,德国在利用出口推动国内经济复苏方面也做得颇为成功。日本尽管出口非常兴旺,但国内经济和工业部门就业情况近五年来一直呆滞和不景气。而西德国内对诸如机床和叉式起重车这类机械产品的需求,自一九八三年以来却几乎翻了一番,去年工业部门的就业人数增加了二十到三十万人。
    同时,西德是除美国以外唯一出现企业大发展的发达国家。去年西德总共约有一万家新企业诞生,这大约是西德七十年代新增企业数目的四倍。
    所有这一切是在几乎没有通货膨胀、利率维持低水平,预算赤字减少三分之一以上的情况下实现的。同时,贸易顺差和收入盈余则在不断增加。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而且是一些相当严重的问题。例如,失业率仍然很高,为百分之九。西德在工厂自动化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
    西德取得成就的原因除了一些“文化方面”的因素外,主要是:独一元二的徒工训练制度刚到劳动就业年龄的年轻人,在两年时间里,每周有三天干活,二天半到三天在学校学习。这样他们就能同时取得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既能成为“熟练工人”,又能成为“受过训练的技术员”。他们星期六学到的东西,下个星期一就能在干活时运用。星期三实际干过的事情,星期四就会在课堂上得到理论上的解释。这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西德能不断地提高生产率的原因——它使人们能形成正确的态度,也能打下理论基础,还能使人们易于接受变化。政府的改革
    西德政府应用了真正的供应学派经济理论,尽管应用得相当克制。所得税削减了八十亿美元,政府现在正在考虑作出更大的削减。几家国营企业实际上已转为私营。数十种规章管制条例已被废除或放宽。资本市场己解除管制,允许中小型企业进入股票市场,而过去股票市场对它们实际上是关闭的。保持企业界竞争能力资方在政府和舆论的支持下,把保持他们的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作为他们计划安排中最优先考虑的事项和压倒一切的目标。对几乎所有这些企业来说,国内市场仍然是最大的主顾。西德企业在作出决定时要先问一下:这项决定是会加强还是会削弱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

信息灵通 生意兴隆

    【台湾《经济日报》三月四日文章】题:资料搜集(作者谢昌辉)
    日本人做生意的手法,可说是世界一流的。在全球各重要的交易市场中,他们都能神奇地适时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各类物资,从而轻易赚取利润。
    这种令人咋舌称羡的手法从何而来呢?说穿了,无非是其密布全球、无孔不入的日本商社、官方驻外人员以及日本侨民,能适时提供完整、必要的各类情报,给身处第一线的商务决策人员。
    资料、情报的重要性是无庸置疑的。往往因能适时掌握一项重要资料而减少时间、金钱的浪费,达到事半功倍,甚至反败为胜的功效。
    资料搜集的最经济简便手法,就是经常阅读经济性报刊,从中得到全球经济动态、国内外重要经济政策、同行或相关行业动态、企管新知、行销新策略、新科技等等资料;将上述资料有系统地分类、归纳、分析、研判,将足以提供经营者及各级干部做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
    愈是管理上轨道、知名度高的企业,对于资料的搜集,必定是不遗余力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