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6-05-17第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一些外国留学生的抱怨

    【路透社北京四月二十九日电】目前在中国的大学里学习的外国学生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但是,许多人抱怨知识老化、文化不协调,更不用说令人吃惊的卫生状况了。
    一位美国女生说:「你必须适应老鼠成灾的状况。」这位美国女生的寝室位于中国为外国学生建造的最大的学院——北京语言学院一条阴暗狭窄的走廊旁边。
    她说:「根本无人管扫地、除尘和洒消毒剂,真使我感到恼火。」
    在中国,有来自一百零五个国家的三千多名外国留学生。其中大约有一千人住在北京语言学院一个挨一个的象鸽子窝似的集体宿舍里。
    由于外国留学生在适应中国的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学习受到影响。尽管中国老师指示「不要把政治观点带出来」,但是,外国留学生们说,种族不协调是普遍现象。
    来自加利福尼亚的罗伯特·霍洛说,r一些巴勒斯坦学生通过门缝投递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政治传单,而我从来不敢在穆斯林餐厅吃饭,因为一张白人面孔一出现,立即会遇到敌视。」「有时我觉得作一名美国人是感到担惊受怕。」
    其他学生,尤其是黑人学生强烈地抱怨中国人歧视他们。许多人说,因官方控制他们同中国人接触而感到灰心丧气。学习中文的英国学生露西·卡文德说:「大多数时间中国人不理我,我感到孤立。」另一名英国学生说:「由于限制交往,学习中文是困难的。」由于讲课的内容缺乏趣味性,许多外国学生发现他们自己陷入了一种毫无生气的生活之中。
    还有一名英国学生说,「我认识的一名女生象一尊卧佛一样在床上睡觉。她一天到晚总是睡觉。」大多数外国学生都是来自第三世界国家,他们学习技术专业。学制长的达七年之久。许多外国学生把这些马拉松式的课程——其间或许只有两次休假——视为服失望和痛苦的徒刑。

要出奇制胜 战略上有突破

    【香港《天天日报》五月五日文章】题:国货经营的“危”与“机”(作者瑞安集团助理总经理谢家驹)
    国货生意现在面临的处境,有“危险”的一面,也有“机会”的一面。
    先说“危险”。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国货公司给人的印象是:(一)大部分国货商品与本地(香港)一般消费者的品味和需要严重脱节;(二)产品设计落后,追不上潮流:(三)大部分国货质量不高,多年来改进不大:(四)比较来说,国货价格仍算稍低,但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价格已非最主要之考虑因素;(五)一般来说,国货公司的服务素质及效率远逊于其他竞争对手。
    据了解,国货公司营业额有逐年下降的趋势,部分国货公司已出现持续亏损的情况,顾客显著减少,商品受欢迎程度亦每况愈下。
    与此同时,国际性的竞争(特别是日资百货公司)却与日俱增。在这种形势下,国货公司若不奋发图强,那么,营业额的进一步萎缩,甚至部分公司要停业,似乎是可预料之事。
    环境虽然如此恶劣,但并不是说国货公司就只有坐以待毙。这个危机的背后,亦随着生机。
    现在谈谈“机会”的一面。必须指出,国货公司要在港继续立足,并不能只靠局部性的改革。国货生意要杀出一条生路,必须出奇制胜,在整体战略上有所突破,能竞争对手之所不能。
    首先,国货公司必须负起作为制造商“传译人”的角色,就是说,把市场的信息有系统地及有效地地反映到制造单位去,积极参与产品的设计及不断更新。这是关键性的一点。
    国货公司的采购部门必须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从被动地“购人”商品转变为指定要生产何种适销的产品。这意味着要注入新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市场管理,产品管理及产品设计的专业人才。
    同时,除了将顾客的需要有效地传达到制造商处外,同等重要的是保证制造单位确确实实能以适度成本的方法生产出设计上要求的高质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国货公司需为制造商提供多方面的技术支援,务求从原料、生产工艺的选择,以至品质控制制度的建立等等都一丝不苟,从而创造及维持优质产品之声誉。为此,国货公司需要增聘有关产品之工程技术人员,与采购部门紧密合作,逐步提高制造单位之技术及质量水平。
    以上两点是国货经营改革的两个关键性的方面。假若国货经营能朝着上述方向发展而取得成绩,其意义也并非只是挽救了国货公司的没落,而是对内地制造业的现代化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内地司机欺诈港客

    【香港《快报》五月八日报道】内地的士司机素质参差,多位读者遇上不良司机惹来纠纷,甚而损失财物。
    ·黄小姐在广州市内乘搭的士,顺手将行李放在车尾箱,下车后司机即欲开车离去,幸及时叫停,取回行李,当时她以为司机忙中有错。翌日,黄小姐再次乘搭的士往广州火车站,司机指明要她将行李放在车尾箱。抵站后黄小姐下车,还来不及关上车门,的士已开动离去,司机也不理会她在呼叫停车。黄小姐无端失去行李,令她怀疑不少广州的士司机会施展上述手法,骗取港客物件。
    ·读者林君月前往深圳市做贸易生意,乘的士抵达目的地,他照里程表付款,但司机示意要收公路基金,林君拒付,结果双方到有关单位论理,而单位内刚巧没有人,该司机便欲开车不顾乘客而去。
    林君要求该司机将他送回目的地,对方即反目,两人进而口角及推打。这样延误了他的谈生意时间,又花费乘搭另一部的士。·读者连君与友人结伴到北京旅游,在当地华侨大厦门外,有的士司机向他们兜生意。双方交谈间,的士计程表一直在跳动,当连君准备离去时,该司机竟指他们是坐他的的士到华侨大厦的,下车后不肯付钱。
    连君一伙人有理说不清,由于他们曾在华侨大厦大堂内坐了半个小时,他们找大厦服务员作证时,竟无人肯挺身说话。连君最后不想误了搭火车时间,只好吃亏付款了事。

铁路阻塞 运煤困难

    【美国《新闻周刊》五月十二日一期报道】尽管中国是世界上生产煤炭的第三大国,但许多工厂一直由于缺乏用煤发的电而停产。中国过时的铁路网受到严重阻塞。这些铁路网帮助把煤炭从矿井运到市区或运到港口出口。今年头三个月,一千三百多万吨煤搁置在矿井附近。西方一位观察家说:“中国等待装车运走的煤比多数国家地下储藏的煤还多。”
    改进铁路网在政府的现代化运动中是优先考虑的事情。
    但是,事情不会那么快就解决的。虽然中国人正在修建从煤矿区到海滨的电气化新铁路,但是这些铁路要到九十年代才能使用。北京一直在同比奇特尔公司谈判修建一条能把煤炭迅速送到港口的煤炭—泥浆管道问题,但是尚未达成任何协议。去年,中国生产了八亿五千万吨煤,广州市却因为不能把更廉价的国产煤通过拥塞的铁路运去,而用宝贵的外汇从澳大利亚进口了一船煤。

“于草”行两岸 书艺慰国魂

    【香港《百姓》半月刊五月一日一期文章】题:“于草”行两岸书艺慰国魂——于右任先生写字的故事(作者
    陆铿)
    在海峡两岸分隔三十多年的情况下,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书法,能成为共同珍视的文化财富,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这,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当然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草圣”遗墨成拱壁在台湾,蒋经国先生总统府办公室中,至今高悬着于先生写的“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对联。而中国大陆也称颂于氏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著名爱国诗人和书坛巨匠,将这位“草圣”的遗墨列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
    于先生故乡陕西,近几年来从陕西本省和四川、甘肃、宁夏、上海等地以及香港、南洋和美洲征集到于氏墨迹真品,包括于氏少年时代至一九六四年十一月病逝台湾前的王体楷书、北魏体、草书等书品二百六十一幅,四百一十三件,定于五月在北京展出。这些作品,多为抒胸臆、记时事、撰墓志之作。既富艺术价值,又为难得史料。如果人们想到这多数是在“文化大革命”的余烬中保存下来的,当更感到难能可贵了。
    于右任先生的书法,自成一种独特风格,笔走龙蛇,大气磅礴,雄健雅致,兼而有之。有的看来,如飞龙在天;有的看来,如处子玉立。过去在大陆,现在在台湾,不少人家中都高悬着于氏墨宝,给人以满室生辉之感。长期以来,当代读书人和收藏家均以保存老人墨宝为荣,堪称一代崇仰。来者不拒有求必应谁都知道,于先生对于求字的人,向来是来者不拒。而且,不问对方的身份、地位,几乎是有求必应。
    在南京时我曾当面问过于先生:“老人家每天写这么多字,难道不累?”于先生答道:“写字是最好的运动,也是快乐的工作。人家求你的字,总是喜欢你的字,就写吧!”
    在南京,流传一个于先生写字的笑话。有一次,于先生在家中宴客,醉后作书,有一位客人已求得了一幅,又再要一幅,也许是于先生感到此人贪得无厌,也许是醉后信笔而书,结果写了“此处不可小便”六字,弄得此求书者大窘。当时,于先生的秘书长王陆一先生在旁,风趣而机智地给对方出了一个主意:把这六个字拆开来装裱,便可变成:“小处不可随便”。令人拍案叫绝!制订草书标准四原则于先生“草圣”美誉的由来,主要是他感到中国方块字太难写,为了节省写字人的时间,乃融合百家草书,创立标准草书,世称“于草”。老人对草书有一妙喻,他说:楷书如行步,行书如乘轮船、坐火车,草书就如乘飞机。
    远在一九三二年,老人就于南京创立了标准草书社,制订了标准草书四原则:易识、易写、准确、美丽。
    到了一九四○年,于先生深入敦煌考察,进一步欣赏了唐人碑碣和西夏草书;一九四一年着手标准草书的修订,一九四三年标准草书第五次修正本由说文出版社在上海出版;一九五一年标准草书第七次修正本由中国公学校友会在台北发行。一九五二年,标准草书第八次修订;一九五九年,先生已届八十一岁高龄,仍亲临《标准草书千字文》出版,由台湾林华堂印行。一九六○年,先生又一次修订标准草书;一九六一年先生八十三岁,标准草书第九次修正本在台北出版。写字奥秘及趣闻写字和写文章一样,多少受情绪的影响。我和于先生接触中发现了一个奥秘,即老人写字时,如果是漂亮小姐磨墨牵纸,他的字会写得特别有神韵。
    有朋友或问,于先生的书法有无人代笔?据我所知,没有。因于先生一生反对作假。当然,在南京、在上海、在台湾、在香港,甚至在欧美也偶尔出现假的于右任字,但看于字较多者一眼就能识穿。
    于先生的穷,在国民党高官中是有名的,在重庆时穷到买不起葡萄酒;在南京时穷到请客要精打细算;在台湾时穷到镶不起假牙。但他写字从不收润笔。为万世开太平说到于先生写字用的图章,经常是吴昌硕先生所镌的“右任”两字,这位印坛大师先后为于先生刻了“半哭半笑楼”、“夗央七志斋”、“关中于氏”及姓名二章。“右任”二字为精心之作,而且据说吴氏刻此印后手常酸痛,以致封刀不再刻。于氏为纪念吴氏,乃不用别章,专用此章。此章也创下了用印万次以上的纪录,因此到最后阶段已经有点模糊了。
    于先生对写字,不是仅仅当作艺术品对待,而是抒发“为生民立命”的感情。记得一九四八年春行宪国大在南京举行时,于先生与孙科、李宗仁、程潜竞选副总统,却不能象他们三人有充足的竞选经费,可以送礼送钱,只好用将近一周的时间,写了一千多幅“为万世开太平”,送给向他求字的国大代表。八一年,我在台北听说,于先生到台湾后仍然喜欢写这六个字,直到他去世的那年——一九六四年一月,还在台北为到访的马来西亚国会议员团团员每人写了一幅“为万世开太平”。这反映了于先生博大的胸怀。而他在日记中写下具有遗嘱性质的遗歌,更成为两岸一致传诵的反映民族感情的伟大爱国乐章: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