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79-01-29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美报专稿:《越南仍然遭到袭击,据说实现了主要目标》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一月二十四日刊登一篇专稿,题目是《越南仍然遭到袭击,据说实现了主要目标》,摘译如下:
    西方和亚洲的外交官和分析家今天在这里说,越南看来已实现它在柬埔寨的主要军事和政治目标,并已经开始进入巩固时期,它的军队已在柬埔寨全国牢牢站住脚跟,尽管仍然遭到袭击。
    虽然忠于波尔布特的军队正在开展游击活动,使在柬埔寨的越南军队不断遭到广泛的而且往往是猛烈的骚扰,但是分析家们认为,时间似乎对越南人有利,至少在短期内是如此。通讯联络有限虽然人们认为,柬埔寨游击队之间的通讯联系非常有限,但是仍然能够在柬埔寨各地采取有效的破坏性活动。比如,上周末,一名亚洲情报部门人士说,忠于波尔布特的柬埔寨军队用火炮、火箭或迫击炮袭击了金边的波成东机场,使停在那里的“两三架”飞机遭到了破坏。
    一位西方分析家还说,柬埔寨部队袭击了金边地区的一些目标。这位分析家说,柬埔寨人的伏击和在五号和六号公路上炸毁桥梁涵洞使越南的补给工作和部队调动受到了严重的妨碍。
    一位泰国人士说,四号公路也常常有伏击活动。
    据分析家们说,东北部的腊塔纳基里省和蒙多基里省和金边以西的磅士卑省都有相当多的游击活动。但是,看来这个国家没有任何地方不受波尔布特政权的支持者的袭击和不受征服者的扫荡。中国的供应中断中国没有任何显而易见的途径继续向波尔布特部队输送补给物资。
    鉴于不存在有效的中央领导,也没有联络和补给,又鉴于波尔布特政权的恐怖统治在大多数柬埔寨人中间激起了对他的政权的憎恨,因此这里的分析家们认为,时机对越南有利。
    然而,如果越南人长期地呆下去,韩桑林政权在柬埔寨人看来已明显地成为越南人的一个傀儡,那么,分析家们认为,柬埔寨人对越南人的根深蒂固的仇恨可能会占上风。憎恨很可能会增长
    因此,波尔布特能够坚持有效的抵抗越长久,越南军队就需要越长久地保持强大的力量,这样,民众对越南人的憎恨就很可能越来越增长。
    据认为,军事因素和非军事因素都使越南人大概会长期而广泛地呆下去。韩桑林政权已经保证要大大改变波尔布特政府对国家进行彻底改组、强迫人民去农业公社和压制一切自由的做法。
    解除这些激进的变革本身就是一个激进的行动,据料,这么做需要极高明的行政技巧、广泛的组织工作和大量的人员。
    据信越南不得不为新的柬埔寨做行政的组织工作,人们认为越南不大可能会单单搞一个广泛的文官政府,而没有广泛的军事力量网来保护这个政府的安全。

美国《纽约时报》专稿:《越南说它的柬埔寨盟友将同意军队占领》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一月二十七日刊登自曼谷发出的一篇专稿,题为《越南说它的柬埔寨盟友将同意军队占领》,摘译如下:
    西方国家和亚洲国家的官方人士今天说,越南总理范文同已告诉亚洲各国大使,他期望在不久后去金边签订一些协议,其中有一项将规定越南在柬埔寨驻军。
    这些人士说,签订这个驻军协定的目的是使越南和韩桑林主席的柬埔寨新政府不必再尴尬地佯称柬埔寨境内没有越南军队。
    这些人士说,事实上,人数大约有十万的越南武装部队在飞机和装甲部队的支援下攻入了柬埔寨,现在还在继续遭到忠于波尔布特政府的军人的普遍、激烈的抵抗。
    外交人士说,他们预料范文同将在二月上半月访问金边。可是,西方分析家说金边周围的安全还是不保险,因此他可能推迟访问或者改变访问地点。
    这里的外交分析家和其他分析家说,由于战争和波尔布特先生的政策,柬埔寨这个国家以及它的社会和最有才能的人才已普遍遭到破坏,所以越南在柬埔寨的负担比在老挝更重。
    这些分析家说,鉴于忠于波尔布特先生的军队的抵抗程度和中国继续支持这些军队,河内在金边扶植的政府如果要存在下去的话,河内在柬埔寨派驻的军队将不得不比在老挝多得多。
    这些人士说,预料范文同先生到金边去的时候,除了安全问题协定和技术协定以外,还将签订一项明确承认现在的边界以及承认越南对一些岛屿(波尔布特政府说这些岛是属于柬埔寨的)的权利的协定。

香港《镜报》文章:《爪哇岛的“斯卡登”盛会》

    【本刊讯】香港《镜报》月刊一九七九年一月号刊登一篇文章,题为《爪哇岛的“斯卡登”盛会》,摘要如下:
    印度尼西亚除了拥有令各国旅游人士陶醉的名胜风光外,更有无数独特的、奇异的民间习俗和节日。
    在各岛各族的传统风俗及生活习惯中,有不少是带着浓厚地方色彩,引人入胜的。
    中爪哇的特别市日惹和古城梭罗,以及西爪哇东部濒海的井里汶,至今仍每年一度地举行一项充满浓厚地方色彩的习俗仪式,称为“斯卡登”盛会。
    按照伊斯兰的教历,三月十二日为先知穆罕默德诞辰。
    “斯卡登”盛会旨在纪念这个日子。教徒们称这一天为“克勒伯毛鲁”。“克勒伯”的意思是:热烈地争先恐后冲入;“毛鲁”的意思是:生日。合起来的意思便是:为庆祝生日而争先恐后地参加盛会仪式。
    据历史资料记载,及一九七七年梭罗王宫事务长和博物馆理事的介绍,“斯卡登”盛会始于三百多年前,第一个伊斯兰王朝在淡目建国,拉登巴塔国王就位时就已开始举行。
    正式的庆祝盛会举行一周,即伊斯兰教历三月五日至十二日。十二日前主要为演奏爪哇乐器“甘美兰”。十二日那天才是盛会的高潮。
    “斯卡登”盛会开始时,先由王宫颁下命令,而清真寺亦先举行一种仪式,然后才开始轮流敲奏两部“甘美兰”乐器。首先敲奏置于座南朝北大厅的,曲调叫做“蓝卜”,演奏完毕,座北朝南大厅跟着敲奏的曲调叫做“朗公”。随后即周而复始,轮流日夕不停敲奏。
    在“蓝卡”乐曲尚未敲奏之前,王宫大厅前已站满人群,人们特别要亲眼目睹以及聆听乐曲的第一声。他们坚信若能目睹而且聆听敲乐的第一声,年轻者便能青春常驻;年老者亦将有福。
    日惹、梭罗、井里汶三处的“斯卡登”盛会,略有不同。日惹、梭罗以敲奏爪哇乐器及抬山形祭品游行;井里汶则于当晚把王宫中的宝物从卡塞普汉王宫抬出,由人扛着游行至卡诺曼王宫。
    日惹和梭罗的抬山形祭品游行仪式,是于盛会的最后一天即三月十二日举行。那是根据淡目王朝拉登巴塔国王所倡导之“斯卡登”盛会仪式演变过来的。
    历代王朝相沿下来的仪式程序是:当“斯卡登”盛会进行至三月十二日,国王在宫廷中人簇拥下,来到宫前北阿伦广场,检阅十座巨型山形“通平饭”,每座“通平饭”最少由八人杠抬,从宫殿抬往乐器奏鸣着的大清真寺。
    巨型山形“通平饭”亦被称为“古农安祭品”,分为两种不同形式。一种是男性权威象征的“陆卡”通平饭;另一种为女性权威象征的“约尼”通平饭。抬行时,“陆卡”和“约尼”一个间隔一个前后排列。抬“通平”饭的木架称为“沙拉覃”,两旁由宫中的千户侯陪伴着行进,殿后的是王宫中其它官员。
    山形“通平饭”和圣乐“甘美兰”抬出宫外的同时,早已列队的、穿着全副武装的御林军鸣礼炮致敬,随而国王出现,接受穿上新衣服的子民百姓“争先恐后”的欢迎。
    山形“通平饭”和圣乐“甘美兰”先抬至大清真寺,转而抬至宗教领袖处,由“哈夷”们念经祷告。
    宗教仪式完成后,国王、各亲王、贵族及平民一齐“争先恐后”地涌去吃“通平饭”。仪式中出现的两次“争先恐后”是最热闹的场面。
    近年,“斯卡登”盛会已闻名国际,成为吸引外国游客的娱乐项目。
    盛会中的仪式细则,随着时代的进展亦略有一些变化。
    古代的“斯卡登”盛会中,备有“可口饭”、“蛋串”;备有篓叶配料的熟石灰、鞭子、竹帽等具有特殊意义的用品。例如“可口饭”象征求得繁荣;“蛋串”象征求得安定与和平;熟石灰象征身心健康;鞭子象征求得今世与来世生活安宁——这是源自“可兰经”所指出的:我们用鞭子来鞭策自己的行动;竹帽象征得到真主的庇佑。现时的“斯卡登”盛会中已见不到这些食用品
    。
    现代王宫御林军鸣响步枪代替礼炮;抬出游行的“通平饭”大多是五个;“通平饭”是抬至宗教事务长的家里,念祷告词后,把“通平饭”切开,分发给大家吃,缺少了古老时代两次“争先恐后”情景;因为没有了国王,但有王族人士主持盛会仪式。
    每八年举行一次的“达耳”年“斯加登”盛会更为热闹。
    流传至今,爪哇人仍然以听到盛会最先鼓奏出的“甘美兰”声响而感到幸福快乐,仍然在观看仪式时,穿上新的或是平日不穿的盛装。
    每年的“斯卡登”盛会期间,日惹、梭罗、井里汶的旅馆全部客满,旅客包括外国游客及本国人士。
    从这一点,可想而知盛会有多大的吸引力了。

泰国情报人士说:越军企图夹攻豆蔻山柬军根据地

    【美联社曼谷一月二十六日电】波尔布特的游击队今天宣称从越南人手里收复了茶胶省省会,但是有消息说,入侵军队仍然处于攻势,以铲除柬埔寨抵抗力量的一个主要据点。
    密切注视泰国边境战事的泰国情报部门人士说,有迹象表明,越南人从南部的暹罗湾和从北部两翼夹击,以包围在象山和豆蔻山里坚持斗争的人。
    曼谷分析家说,波尔布特军队很可能收复一些城镇,因为看来越南人在大多数城镇里留下的守军很少。
    泰国人士把越南在西南部作战的消息凑在一起说,越南人要穿过这个地区的山口是很难的,那个地区恶性疟疾猖獗。
    这些人士说,在一些地方,村民们不得不随同军队一起走,因为军队撤走的城镇和村落里的粮食和水源不是被带走就是被破坏了,好让追踪的越南军队难于在那里生存下去。
    越南人在横扫柬埔寨时主要是守住重要公路,但是最近有消息说,他们沿着辅助道路和农村的一些地段前进,以消灭抵抗力量。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