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77-11-24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印度洋大家有份》

    【本刊讯】香港《远东经济评论》十一月十一日一期以《印度洋大家有份》为题刊登一则消息如下:
    斯里兰卡现在对印度洋的态度同新加坡差不多。前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坚持“和平区”主张。这种“和平区”是实现不了的,两个超级大国谁也不会尊重它。右翼的统一国民党政府已不再坚持这种主张,而是主张这个地区的军事力量应该平衡。科伦坡要求军事力量平衡的动机,是想要靠为军舰(不论军舰所属国是什么政治色彩)提供劳务和供应食品来赚一些外汇。另一个因素是因为怕“老大哥”——有时候人们称之为“印度妈妈”。印度洋小国担心,如果把超级大国赶出了印度洋,这片大洋就可能成为印度的内湖。印度也有它担心的事情,这一点可以从十月三十日在孟买附近海面举行的大规模海军演习上看出来。

意报文章:《莫斯科害怕一项单独协议》

    【本刊讯】意大利《晚邮报》十一月二十一日刊登奥斯泰利诺发自莫斯科的一篇评论,题为《莫斯科害怕一项单独协议》,全文如下:
    苏联人担心这次访问会在埃及和以色列之间达成一项“单独的协议”。类似的担心(虽然是比较小一点)在华盛顿也出现了,在那里,卡特不得不“随遇而安”。萨达特使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冲突避开了苏联和美国之间冲突的逻辑:埃及总统萨达特事实上说的是,在中东是和平还是战争应仅仅取决于这个地区各国,而不应取决于超级大国的战略利益。因此,两个超级大国对萨达特的这一“独立自主”的行动表示担心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此外,苏联在两个超级大国中是更加极力要对阿以冲突进行控制和操纵使之符合自己的利益的,所以它对此表现出更多的担心也是自然的。
    克里姆林宫的专家们没有明确地说出这一点,因为他们不便说出。但是,他们没有掩盖如下一点:对苏联来说,至少是在当前,这场较量是失败了。他们不是通过国际方面的分析,而是通过对“特殊的”埃及社会阶级的分析和其他“一般的”阿拉伯国家的社会阶级的分析,得到这一结论的。分析是这样的:纳赛尔是阿拉伯民族的、革命的资产阶级的儿子,对西方殖民主义的历史和政治理论是敌视的。萨达特是阿拉伯新兴的商业和保守的资产阶级的儿子,他对资本主义西方的利益是赞助的。因此,不可避免的是,如下这样一个等式不成立了,“阿以冲突就等于东西方冲突”。阿拉伯领导阶层要恢复自己在国际上的个性,并以极大的现实主义来理解自己的民族利益。
    目前,莫斯科只能希望萨达特的使命失败,希望通过日内瓦会议重新参与进来。但它是决不能幻想扭转阿拉伯世界和特别是埃及的走向同以色列解决冲突、改善同西方的关系的路线了。
    随着对阿以冲突的控制和操纵的可能性的减小,苏联人在这一地区的利益也减少了。莫斯科要的是在日内瓦通过国际会议达到“全面”协议。因为莫斯科知道,在目前条件下,这是它的外交活动可以达到的唯一目标。其实,较量已经失败。

美联社综述:西欧一些国家对萨达特访以的反应

    【美联社伦敦十一月二十一日电】当埃及总统萨达特二十日对以色列作历史性访问,在以色列议会发表讲话时,抱有希望的欧洲人热切地把眼睛和心转向了东方。但是,政府的官方评论是非常谨慎的。
    荷兰外交大臣范德斯图尔在对电台记者发表的谈话中说,萨达特的讲话“是一篇令人难忘的声明,它证明埃及总统实现中东和平的愿望是真诚的。同时,很清楚,过去的所有问题仍然还有待解决”。
    西欧几乎每个国家都广播了萨达特讲话的实况,欧洲各星期日报纸对萨达特这次空前的访问都作了同样是空前的报道。
    虽然大多数西欧国家政府对萨达特的讲话和以色列总理贝京的回答未作评论,但是,毫无疑问,大陆各处的人们都认为这次中东会晤是走向和平的第一步,肯定是充满希望的一步,不过只是第一步而已。许多人还认为,下一个行动要由以色列来采取了。
    西德总理施密特星期日说:“这是一个令人感到意外的事态发展。”但是他指出,和平“并不仅仅取决于埃及和以色列”。这是指其它阿拉伯国家,其中一些国家谴责了这次访问。在伦敦,政府官员正在等收到两篇讲话的正式文本以后再发表正式评论。但是政府人士星期日晚上的一般反应是,虽然萨达特的访问可能改善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气氛,但是看来不会使问题的实质发生什么根本改变。
    法国总理巴尔星期日晚上对电台记者说,他希望中东和平的势头已开始了。意大利总统利昂纳称这次访问是“一次大胆的和影响深远的主动行动”。

尼迈里对萨达特访以表示祝贺和支持

    【中东社开罗十一月二十二日电】苏丹总统尼迈里在对开罗进行了几个小时的短暂访问后,于今天下午离开这里。尼迈里总统今天上午十一时半到达开罗进行短暂访问,对萨达特总统在进行历史性的耶路撒冷之行后平安回国表示祝贺,并表示他个人以及苏丹人民和政府对萨达特总统为确立中东的公正、持久和平所采取的大无畏的主动行动的支持。

时事社报道:《萨达特的考验在今后》

    【时事社东京十一月二十二日电】题:萨达特的考验在今后——访问以色列归来
    贝鲁特二十一日电:埃及总统萨达特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对以色列的访问,二十一日晚回到开罗机场。副总统穆巴拉克、国防部长贾马斯等埃及政府首脑到机场欢迎。埃及三军高级将领也前往欢迎,给人们留下了印象。
    萨达特总统在以色列逗留了四十四小时有余。在这期间和贝京总理为首的以色列政府领导人会谈,在以色列国会发表演说,同以色列的朝野政党领导人会谈,消磨了精力。
    但是,此间观察家二十一日指出,萨达特总统的真正考验在今后。以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为中心的“反萨达特联盟”加紧了结盟活动。同时,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反击也在预料之中。已有传闻,以亲叙利亚的“闪电”突击队为首的游击队正在采取“暗杀萨达特”的行动。二十日在以色列国会演说时,萨达特总统和贝京总理都完全不把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放在眼里,因此可以预料今后会发生混乱。
    以色列盛大欢迎萨达特总统的访问,似乎成功地给全世界留下了“我们才是真正希望和平”的印象。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阿拉伯阵营越是把强硬意见强加于萨达特总统,世界舆论将对阿拉伯阵营就越加不利。
    【时事社东京十一月二十二日电】题:萨达特总统全力说服阿拉伯国家
    贝鲁特二十一日电:埃及总统萨达特进行了被称为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以色列之后所要做的工作,在国内首先是争取国民的赞同,而对国外,是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信任为后盾说服阿拉伯国家。
    据二十一日透露的消息说,萨达特总统二十六日将向埃及人民议会说明这次访问以色列的“成果”,并想大幅度地改组内阁。这次出访以色列,在埃及国内遭到了相当强烈的反对,前外长法赫米的例子就不必说了。埃及军队内部进行了相当大规模的“清洗”,这在贝鲁特已成公开的秘密。可以说,萨达特总统当务之急是彻底清除这些反对分子。对于埃及国民,也要抑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消除在同以色列的临战体制下造成的不满情绪。
    另一方面,说服阿拉伯国家似乎也是相当困难的任务。据传,萨达特总统最近将派遣穆巴拉克副总统作为特使前往阿拉伯国家。但是,既然不顾那样强烈的反对而访问了以色列,萨达特总统对于这小小的困难是有思想准备的,他将全力以赴地进行说服工作。

美菲就军事基地问题谈判达成协议

    【法新社华盛顿十一月十六日电】国务院今天宣布,美国和菲律宾就把菲律宾群岛上的两大美国军事基地交给菲律宾人控制的计划在原则上达成了协议。按照这项协议的规定,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今后将由菲律宾官员管理。这个雇用了大约七千人的克拉克空军基地是美国在国外的最大的一个军事设施。这位发言人没有谈到这个计划中的协议的财政方面的安排。但是一些人士说,在把美国基地交给菲律宾人管理的同时,美国将向马尼拉提供价值几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这种双边谈判自从前任美国总统福特政府下台以来就停止了,上个月才恢复谈判。

美新社报道:《马尔登说美新保持牢固联系能够保障和平》

    【美新处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十一月十五日电】题:马尔登说美新保持牢固联系能够保障和平
    新西兰总理十一月十四日在亚特兰大说,美国和新西兰两国之间过去一直保持着牢固的联系,今后必须继续这样做,以便保障南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维护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
    马尔登总理在南部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表讲话时说,到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南太平洋将拥有十二个新独立或准独立的国家。他说,这些国家当中有一些是很小的国家。这些国家将由于实行二百海里领海而增强其经济力量。但是总的说来“它们不可能光靠自己的微薄力量就变得强大起来”。马尔登说,这就是为什么新西兰把它对外国的援助的百分之六十用于这一地区。他要求美国继续在经济和技术方面帮助这些国家。
    这位总理说,虽然他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作它的贸易伙伴,但是他并不愿意看到苏联在这一地区扩大它的影响。
    马尔登这次访问的议程中包括同卡特总统和他的内阁成员会谈。他说美新合作可以帮助他解决他的岛国所面临的某些棘手的经济问题。
    【美联社堪萨斯州托皮卡十一月十五日电】新西兰总理马尔登今天说,新西兰面临着一些严重的经济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这个小岛国家必须进口的工业品和原料的价格激增所造成的。
    他说,单是新西兰进口的石油的费用在一个短短的时间内就从一亿美元猛增至五亿美元。
    这位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显然,苏联尽管拥有那么大的军事力量,却不能生产出它的人民所需要的粮食。他说,这种情况造成的一个结果是,新西兰正向苏联出售越来越多的产品而买回的东西却很少。他说:“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宁愿同我们的朋友们继续进行贸易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得不同苏联合作的话,我们将会这样做。”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