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77-05-01第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美报评论《北京准备好在经济上来个跃进》

    【法新社北京四月二十八日电】(记者:比昂尼克)新华社今天报道,第一次全国工业会议昨天继续在北京举行。会议的第一阶段是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在产油中心大庆举行的。
    据信大约有一万名代表出席了正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会议的最后阶段。
    这次会议对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政治的,另一个是经济的。
    政治的目的是彻底批判“四人帮”的“罪行”,特别是在经济方面所犯下的“罪行”。
    经济的目的是确定在二○○○年以前把中国提高到经济大国的地位的计划的大框框,办法是通过组织比五十年代末所搞的“大跃进”更完善的新的“大跃进”。
    这次会议还将有助于加强华主席的地位。今后,它将成为衡量思想和经济情况的永久性标准,正如前不久举行的全国农业会议那样。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四月二十七日刊登一篇评论,题为《北京准备好在经济上来个跃进》,摘要如下:
    中国正在着手执行一种其领导人希望能在本世纪末使这个国家成为强大的现代化国家的经济政策。
    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在继续谴责所谓“四人帮”的运动中逐渐明朗化了,其特点是:
    ——加强集中的计划,加强国家各经济部门的作用。但是分析家们认为,目前的趋势还没有达到更高度集中的地步。
    ——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劳动纪律。
    ——改进核算制度,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工业企业的利润(或者用中国人的术语说就是“社会主义积累”)。
    有些利润将上缴国家,有些交给企业以便进一步增加生产以利于自力更生。增加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生活水平。
    ——在“又红又专”的原则下加紧努力培养技术人员和科学家。
    ——更多地依靠外贸和外国技术。
    中国官员在同日本和其他国家的代表交往时表示,在全国搞自力更生的同时,也可通过出口石油和其他工业品换取技术援助,有时还可以进口成套设备。
    分析家说,选择大庆油田作为值得全国仿效的“工作精神”的榜样,还有其反苏的含义。根据毛主席的指示,这个油田是在苏联限制向中国输出石油以破坏中国经济之后,于一九六○年在一个一度荒芜的地方开发的。中国报纸的报道豪迈地说,中国人并没有屈服,而是开展了旨在实现自力更生的大规模的运动。

日众院外委会强行通过「日韩大陆架协定」法案/日报报道《中国就日韩大陆架协定问题提出抗议》

    【本刊讯】东京四月二十八日消息:日本众议院外务委员会自民党议员,在其他党派议员未出席会议的情况下,四月二十七日强行通过了日韩大陆架协定法案。法案强行通过之后,社会党、公明党、新自由俱乐部等各在野党的国会对策委员会委员长立即向众议院议长保利茂、副议长三宅正一和国会运营委员长金丸信提出了抗议,要求撤回这一法案。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四月二十四日刊登一条消息,题为《中国就日韩大陆架协定问题提出正式抗议,说“联合开发是侵犯中国主权”》,摘要如下:
    中国政府四月二十三日就日本政府准备在本届国会上通过日韩大陆架协定问题正式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当天上午十一时半,为听取日本实施二百浬渔业水域的说明而访问外务省的中国驻日大使馆一秘宋文,向中国课课长田岛作口头传达说:“日本政府同南朝鲜(韩国)当局越过中国在中国东海(东支那海)的大陆架划定共同区域,这是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中国政府不能同意。假如日本政府同南朝鲜当局独断专行在这一区域推进开发活动,对于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必须负全部责任。”
    这项抗议内容,同中国外交部在日韩两国于一九七四年一月签订这项协定后立即提出的声明相同。
    二十一日中国外交部还曾把同样的声明传达给日本驻华大使馆参赞堂胁。
    中国主张,东海大陆架的划分问题应由中国同有关国家之间协商决定。
    【时事社东京四月二十三日电】橿原消息:为出席自民党政经文化集会,于二十三日下午访问奈良县橿原市的福田首相,在市内的饭店会见记者。
    他就现在正在众院外务委员会会议上审议中的日韩大陆架协定的批准问题说:“进一步拖延批准,对国家利益来说就会出现问题,眼看到了最后阶段,所以,自民党要竭尽全力争取在本届国会会议上通过。”再次强调了决心在本届国会会议上批准该协定。

新加坡《星洲日报》报道:李光耀谈中苏关系等问题

    【本刊讯】新加坡《星洲日报》四月二十六日刊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四月十五日在新加坡接受德国电台波恩办事处主任肖尔茨访问的谈话记录,摘要如下:
    肖尔茨:总理,在你看来,毛泽东逝世后中国的政策对东南亚有怎样的影响?你看在本地区里中国和苏联之间存有竞争吗?
    总理:在较长远方面来说,我想是会有的。竞争是一定有的。至于现在,也许存有调低的竞争,因为苏联领导层想要评估一下中国新领导层的性质、品格和立场,并且看看能不能达到和解。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两个政治制度——一个由苏联推行,另一个由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行的政治制度——在本质上会竞相争取支持者,竞相争取更多政党在邻国上台执政——以便它们效忠和支持苏联或北京。所以,我认为竞争是无可避免的。
    肖尔茨:在你看来,自从美国从越南撤出以来,本区的战争危险是不是已经减少了?
    总理:我想有更多的共产党游击叛乱活动从寮国蔓延开去的危险。那种危险是增加了。至于它将怎样发展下去,我们还不知道。我们只能希望这种危险能够加以遏制,并且希望各不同制度——寮国和柬埔寨的共产制度和泰国君主政体下的自由企业制度——政府之间的正确和友好关系,会使它们能够共存下去。

英美出版《世界钢铁》介绍:世界钢铁工业技术的新发展

    【本刊讯】英、美两国一九七五年出版《世界钢铁》一书(作者:肯尼思·华伦),对世界钢铁工业的近况和炼铁、炼钢以及轧钢的新技术的发展作了介绍和分析,内容摘要如下:
    一、在炼铁方面,鼓风炉仍占主要地位,但“直接还原法”等一些新技术已开始使用。
    当前世界生铁的大部分是由鼓风炉冶炼的,因此对鼓风炉本身的研究和改进还在不断向前发展。这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鼓风炉的效率和节约燃料两个方面。近二十年来,炉体更大、效率更高的鼓风炉不断问世,这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成本。到七十年代初期,在西欧和日本的一些钢铁厂中,出现了一批日产量为一千吨到六千吨的大型鼓风炉。一九七三年,西欧还出现了日产量为一万吨的巨型鼓风炉。还有一些更大的鼓风炉正在建造中。在节约燃料方面,日本较为突出,一九六八年,日本鼓风炉生产每吨铁的焦炭平均消耗量已降到五百公斤以下。一九七一年,新日本制铁公司二十四个鼓风炉中有六个已降到四百公斤以下。
    有些国家和地区正在研究各种新技术来代替鼓风炉。电鼓风炉已在挪威和巴尔干部分地区开始使用,主要特点是可以使用低质焦炭。SL/RN炼铁法在六十年代末期得到相当大的发展,这一方法可使用低质煤——如某些澳大利亚煤,价格仅为英国和日本焦炭价格的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
    长时期以来,冶金工程师们特别注意研究“直接还原法”,这种方法是用氢和一氧化碳代替固体的还原剂,将铁矿砂中的氧还原,从而炼出生铁。这一方法主要使用天然气做燃料,因此它既适于缺少焦炭煤的地区,也适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一九六六年,世界铁产量近百分之一是用“直接还原法”生产的。六十年代末期,世界各地研究了五十种不同的“直接还原法”,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果炼焦煤供应紧张或价格上升,而又有充足的天然气,“直接还原法”将会在生铁增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前,美国、瑞典等国已开始使用这一方法炼铁。
    二、在炼钢方面,发生了“氧气炉炼钢革命”,电炉也在迅速发展中,“喷雾炼钢法”已进入试产阶段。
    从六十年代中期起,在日、美等国,吹氧转炉开始取代平炉,现已成为这些国家炼钢的主要设备。使用吹氧转炉所需劳力少,炼出的钢成本低、质量高,炼钢时间短,占用场地小。一九六○年,吹氧转炉炼的钢仅占世界钢产量的百分之四;到一九六九年十月,全世界吹氧转炉炼钢的生产能力猛增至二亿三千六百万吨,据估计,到一九七五年已达四亿吨以上。当前,吹氧转炉也在向大的方向发展。一九六四年,世界吹氧转炉平均容量为九十吨,一九六七年增加到一百三十吨,一九七二年以来,出现了一批三百吨到四百吨的大型氧气炉。
    电炉炼钢开始广泛推广,它的突出特点是熔化快、质量好。由于新建的电炉越来越大(由五十吨发展到六十年代末期的三百吨),耗电量逐渐减少,电炉已由只炼特种钢(合金钢和不锈钢)发展到大规模地炼普通碳钢。电炉炼钢还具备成本低、占用场地小等优点,因此发展很快,在日本仅次于吹氧转炉占第二位,在美国占第三位。
    六十年代中期出现的“喷雾炼钢法”是炼钢技术的最新发明,现正用这种方法试验生产,待进一步改进。这种方法的操作过程是,通过一个容器的喷嘴,不断地供给铁水,与此同时,用喷射的氧气将铁水吹成雾状,并使之氧化。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化学变化在短时间内完成。脱硫和脱磷可用加进石灰的办法解决。“喷雾炼钢法”在技术上是成功的,而且能炼各种规格的钢,现在英国两家工厂正准备用这种方法进行较大规模的试产。然而,也有人怀疑这种方法在大规模生产中能否行得通。
    三、在轧钢方面,有些国家已开始推广连续铸造技术。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家钢铁厂安装了具有二百万吨生产能力的连续铸造设备。生产结果表明,产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劳工费用节约百分之二十,能源消耗减少了,厂房面积减少了一半以上。此外,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高速辗钢机也开始在一些大公司投产使用。(本刊注:文内吨级计量单位系短吨。每短吨等于0.90718公吨)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