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72-11-23第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美联社自香港报道:顾客争相购买中国货作圣诞节礼品

    【美联社香港十一月二十日电】“毛式”上衣和茅台酒——这是在北京招待尼克松总统时用的力量很大的酒
    ——只是今年在美国圣诞树下摆着的许多种中国产品中的两种产品。
    最近两个月来,在香港的一些出售中国货的百货公司里,顾客争相购买圣诞节礼品送海外的朋友和亲戚。
    中国产品公司的一位经理说,“这超过了我们的预料。我们不得不扩大邮寄部。”
    他又说,虽然许多邮件寄往欧洲,但是大多数是寄往美国的。他说,“有时,我们一天中邮寄出了一百多件礼品包裹。”毫无疑问,“乒乓外交”同今年中国制产品“流行起来”有很大关系,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为在加利福尼亚的亲戚购买物品的一位香港中国商人说,“现在中国的东西是很流行的,而这些东西也是很好的货真价实的东西。”
    主要的礼品看来是瓷器、精致的象牙雕刻和翡翠宝石(一小块宝石就能值二十美元到一千美元以上)。
    中国制的乒乓球运动器材也是相当行销的。
    但是,正如一个女售货员不好意思地摇头所表示的那样,放在一些架子上的木刻小人——中国工人和战士——一直不是很行销的。
    中国产品百货公司还有很多种日用消费品,从衣服一直到家具样样都有。相当大的皮箱价格为十二美元。虽然最近去的旅客们说中国人的衣服普遍仍然是单调和一律的,但是在这里的商店货架上能够买到一些很好看的中国制衣服。
    星期三是寄圣诞节包裹到美国去的非航空邮寄的截止日期,有几个美国人在中国产品公司里在进行最后的选购。
    美国大学毕业生迪安·巴雷特在他为家人挑选一件礼物之后说,“我最后决定买茅台酒。
    “我要告诉他们这就是尼克松在中国吃的酒。他们会尝一口,然后就畏缩了,这样就会对外交较量有新的尊敬之感了。”

美联社报道:纽约已开设一千多家中菜馆

    【美联社纽约九月二十四日电】由于美国人爱尝中菜日甚一日,供应烹制中餐所需的原料已成为美国一大生意。美国人对中菜之喜爱受尼克松总统二月间访华之影响,仅纽约一地就有中式餐馆一千家以上,每日所需烹制中菜材料之多可以想见。新泽西和西部沿海地带有专门栽种卷心菜、菠菜、豌豆、菜花的农场。最近在纽约开设“奇华园”的店主说,凡是难以就地取材的原材料得依靠远东各地供应。他说,豆腐、豆芽等则由纽约的唐人街供应,有的餐馆买进种籽,自己发豆芽菜。从台湾运来的有荸荠、竹笋、冬菇、龙眼、荔枝等,芥兰则在较大的超级市场有售,有时也能买到莲藕及豌豆,作为配料的生姜也能从当地美国人开的铺子买到。鱼翅、燕窝及其他海味、京果等则从香港进口。

意大利中学开设中文课

    【路透社罗马十一月十三日电】意大利教育部今天说,意大利中学生已开始学中文。它又说,初级课程正在威尼斯地区三家学校在试验基础上讲授。
    【美联社罗马十一月十三日电】意大利政府已批准在试验基础上,在公立中学教授中文。初级课程上周已在威尼斯的三家学校开始。
    好几家意大利大学也设有中文选修科。

英国《泰晤士报》文章:《日本钢铁大发展的企图受出口限制的影响》

    【本刊讯】英《泰晤士报》十月六日刊登一篇题为《日本钢铁业大发展的企图受到出口限制的影响》的文章,摘要如下: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钢铁业的发展是举世无双的。钢锭生产由一九五○年的四百八十四万吨上升到一九七○年的九千三百三十万吨的高峰。随着产量的增长,出口额也增多了,一九七○年高达一千七百五十万吨,占世界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二十。
    自六十年代后期开始,西方对日本钢的产量的迅速增长和它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就日益表示不安。而日本对发展其钢铁业的抱负,更使这种不安加重。日本打算到一九七五年把钢的产量提高到一亿六千万吨。美国特别感到忧虑,因为美国已成了日本钢的唯一主要出口市场。
    在六十年代后期世界钢市场不景气的时期,在美国和西德的倡议下,组成了世界钢铁学会(IISI)。尽管有些日本钢铁公司对于该学会组成的动机有所怀疑,日本还是参加了。在一九六七年十月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一次年会上,日本的钢业领袖稻山嘉宽明白表示了日本对钢铁业大发展的看法,与西方许多钢铁业的保守见解形成对照。
    一年以后在世界钢铁学会举行第二届年会的时候,两方面的看法接近得多了。美国对于达成协议,限制日本(和欧洲煤钢联营)的钢向美国出口,已经下定了决心。在美国提出如果达不到自动限制的协议、美国就将采取强迫性的限额的威胁下,协议终于达成了。
    协议为期三年,而且开始时,因为世界钢的需求有所恢复,此项协议似乎起些作用。可是当不景气再度降临时,协议就远不能产生像倡议者所期望的效果,因为它没有规定防止日本集中出口高价产品。每年增长百分之五的规定,美国钢商也认为太宽。
    去年世界钢铁学会在多伦多开会的时候,日本的想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世界钢铁业开始遇到战后第一次真正的大萧条,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日本的钢铁业在二十五年以来第一次出现减产。他们大发展的幻想烟消云散。在多伦多开会的同时,钢铁业领导在蒙特利尔和其他地方会谈了好几个月,到今年才又达成了关于限制日本及欧洲包括英国的钢向美国出口的新协议。
    新协议严格得多,把每年的增长率限定为仅仅百分之二点五,对于不锈钢和特殊钢的限额并作出明文规定。同时,欧洲人担心日本的钢因为不能向美国出口,会转向欧洲出口,也设法与日本人达成了一九七二年限制日本钢向欧洲出口的广泛的协议。
    不景气和美元冲击,对于日本人是痛苦的经验;日本人在布鲁塞尔的高调,到多伦多已变成较为和缓慎重的调子;日本人已经在日本经济发展是无止境的学说上后退了。
    此刻,日本向美国和欧洲出口的钢,大体上会遵守限额;但是日元升值使日本的钢产品在国外市场上失去了吸引力。此外,经验表明,日本虽然基本上将会遵守协议的条件,但同时也是会像他们在第一次三年的协议时那样,设法寻找漏洞。
    他们现在正在利用两个漏洞。第一个是增加向协议所不包括的地区出口。
    第二个是增加向设在第三国的轧钢厂、镀锌作业线、制管厂、线圈剪切作业线的投资。

日《世界周报》谈日本钢铁工业情况的文章:《我国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量》

    【本刊讯】日本《世界周报》三月二十八日一期登载了新日本制铁公司调查部副部长中川秋雄写的一篇文章,眉题是《高速度发展不能期望》,正题是《我国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量》。全文如下:
    我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建立是在明治维新的前夕,到今天,不过有仅仅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去年的粗钢生产实际数量已是八千八百多万吨,次于美苏,占世界第三位。而且,新日本制铁公司一家的粗钢产量是三千零四十六万吨,相当于英国和澳大利亚两国的粗钢产量的总和。我国如此巨大的钢铁工业出现如此迅速的发展,也是在战后;战前产量最高的一九四三年还是七百六十五万吨,不用说赶不上美国的美国钢铁公司,就连第三位的共和钢铁公司一家的产量也赶不上。战前的钢铁工业在战争结束时几乎全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一九四六年只不过生产了五十六万吨,后来逐渐恢复了,但是大概可以说,是从一九五一年开始执行的第一次合理化计划保证了战后的产量取得显著进展。
    另一方面,战后我国的钢材却意外迅速地出现在出口市场上,在一九四七年就已经有少量的出口成交,逐渐增大;而出口稳定起来,超过二百万吨则是在一九五九年以后。以后的增长很显著,去年超过了二千四百万吨。我国钢材的占压倒优势的竞争力量甚至引起了先进国家的警惕。
    本文暂且不对我国钢铁工业的这些发展作历史的叙述,而试图探讨一下它的国际竞争力量的现状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
    竞争力量归根到底是由销售价格或制造成本的高低优劣而定的;而它受到原料、技术、设备、地点、劳动力等各种各样的因素的支配。首先谈谈钢材价格和各国的比较。钢材价格差距的因素
    未必只是钢材如此,价格的国际比较因国家、交易习惯和定价方法的不同,严密执行是困难的。但是总的看来,目前主要产钢国中,我国的钢材价格最低廉,恐怕是没有异议的。我国的棒钢代表品种的市场价格是每吨三万二千日元,而美国交到需求者手里的价格,换算成日元是六万三千日元,英国是四万八千日元,西德是五万五千日元,法国是五万二千日元,大体上是便宜二万到三万日元。同英国之间的差距最小,这是因为英国钢铁公司是国营的,采取低钢材价格政策,所以,到去年四月为止,该公司的累积赤字达四千三百万英镑,接受了政府的种种援助。因此,英国的钢材价格作为比较的对象就未必是适当的。不过,连不顾亏本的英国国营公司的钢材价格也还高于我国这一事实是富有启示的。
    关于厚钢板、冷压薄钢板,我国的价格也比美、德、法低廉,大体上是它们的价格百分之六、七十,这样看是不会有大错的。这些乍看起来难以置信的低廉的钢材价格是有种种原因的,不能把这种差距直接认作是国际竞争力量的差距。众所周知,当前我国钢铁工业供过于求大约百分之二十,受萧条的影响最深,价格下降到适当的水平以下。因此,同国际价格之间的差距过分突出地表现出来了。钢铁工业界虽然在努力修订价格,但要等到这种努力生效,钢材价格提高到适当的水平时才能谈更加妥当的国际比价。但是即便到那时,无疑也还有充裕的价格竞争力量。
    我国钢铁工业所以有这样大的竞争力量,一个原因是战后一九五一年开始执行第一次合理化以后的几次合理化投资和热心吸收先进产钢国的技术产生了效果,具有了世界最新的设备和技术。举一个例子来说,就是高炉的容量。据说是容量越大越经济。当前世界容量最大的高炉是日本钢管公司福山钢铁厂第四号高炉(容量是四千一百九十七立方米)。其次是新日本制铁公司的君津钢铁厂第三号高炉。在前二十位中,日本的高炉占十三座,外国的只有苏联的七座高炉。就这一点来看,也可以推测我国的炼铁在设备上是如何有利的。
    此外,在设备方面,炼钢的吹氧转炉、连铸、连续压辗机等,全都是世界的最高水平,而且就操作上的优越性而言,焦炭比是世界最低的,这是众所周知的。而且,主要炼钢厂全都面临大海;海外原料的进口,产品向海外和国内市场运输都方便;运输原料都利用大型专用船,开发新的原料供应地;付出比较低廉的工资就可以取得优秀的劳动力等等,我国钢铁工业比外国优越的条件很多,是说不完的。但是不能忘记,在这些背景中,作为经济环境,钢铁的要求曾一度急速增长。大高炉、大规模的合理化投资等等,全是如果没有日益迅速增长的需求就难于实行,而且也收不到效果的。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造成了对钢铁的需求飞速增加,钢铁工业的发展和竞争力量的增强。这在考虑今后动向时也将有重要意义。今后的展望
    上述我国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量今后是否还将继续保持?对这个问题,未必是容许乐观的。只要研究一下上述竞争力量的因素,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到。首先第一,以需求迅速增大为背景而吸收技术,扩大设备,进行合理化这种过去的降低成本的方式,今后是否还起作用?对这一点,人们普遍持悲观的看法。去年我国钢产量是八千八百五十六万吨,比前年的九千三百三十万吨减少了百分之五。当然这是由于萧条而造成的例外现象。将来随着景气的恢复,需求增加,钢铁产量无疑也会增加。不过要达到过去的年率百分之十五以上的发展,大概已是不能指望的了。第二是劳动费用的优越性。众所周知,我国的工资年年迅速上升。目前虽然比欧美低,但是差距在日益缩短。美国钢铁工业界几年前为日本钢材的扩张感到头痛的时候,注意日本的工资上升率高这一点,估计日本钢铁工业不久在这方面将失去竞争力量,而退出美国市场。这里也有不能只说成是主观推测的因素。再考虑到公害问题、后进国家利用新建钢铁设备和利用低工资赶上来等等情况,我国钢铁工业原来的有利条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有消失的危险。从上述各点来判断,自然就会得出结论,说什么钢铁工业在没落,或者说应改营其他工业。但是,从常识来说,钢铁的需要还是会稳定地增长下去的,钢铁公司虽然向多种经营发展,也仍以钢铁为本业经营。对于后进国家赶上来的问题,将是运用研究开发能力,开发更高级的钢品种,从量转到质,或者提高制造技术,操作技术,以保持对外国和后进国家的优越性,保持竞争力量。不过,和过去那样吸收先进国家已有的技术加以改良的情况不同,必须自己发展,以适应新局势,此外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