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71-06-14第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日报认为:中国反对超级大国强权政治受到小国支持

    【美联社东京十二日电】《读卖新闻》今天在社论里说,罗马尼亚和共产党中国显然把超级大国的强权政治看成是帝国主义。
    这篇社论是在评论罗马尼亚主席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由六月一日至九日访问中国后发表的罗中联合公报时这么说的。
    社论说:“中国对这些超级大国采取批判态度,而受到其主权为克里姆林宫所限制的威胁的罗马尼亚和社会主义集团其他国家会赞同中国的意见,这也许是很自然的。
    “中国的论点无疑地将受到在超级大国压力下感到焦躁的小国的支持。美国和苏联对这种倾向是不能熟视无睹的。”
    【纽约时报新闻社北京十二日电】(记者:西摩·托平)宣扬走向共产主义的独立道路哲学的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的领导人,本周在北京得意洋洋地活动,这使俄国人感到沮丧,而使中国人感到喜悦。
    这两个代表团的访问突出地说明了北京摆脱了它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相对孤立状态。
    今天,北京正在害怕勃列日涅夫主义的共产党国家中吸引较密切的盟友。
    这位苏联党魁在为一九六八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国军队出兵捷克斯洛伐克镇压杜布切克政府一举辩解时,宣布了他的主义,即当莫斯科认为某一共产党国家的正统的党的体系遭到危险时,就有权干预。中国人一直反对这种主义,特别是自一九六九年俄国人在珍宝岛边境冲突期间威胁要入侵以来。
    星期二晚上,在人民大会堂的金壁辉煌的宴会大厅里,苏联大使瓦西里·托尔斯季科夫脸色阴沉地用筷子吃罗马尼亚的美菜,听着周恩来总理严厉谴责“超级大国”。
    这是为罗马尼亚主席齐奥塞斯库举行的送别宴会。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当时已结束了对中国的一周访问。
    美国像通常一样受到了中国总理的激烈攻击,但是他的大棒大部分是打苏联的。周恩来谈到“某些人”对试图发展他们自己的牌号的社会主义的国家进行干涉、控制、剥削和掠夺。他这话明显地是指莫斯科而言的。
    两天以后,在同一个大厅里为南斯拉夫外交部长特帕瓦茨又举行了一次宴会。中国人的矛头指向俄国人的话语还是那样尖刻。
    周恩来谴责“超级大国”是进行讹诈的帝国主义者,但是他从未指名提到俄国人。要是苏联大使退席的话,那么他就会是默认俄国人被骂成帝国主义者了。
    尽管如此,一位苏联外交官还是叹了口气,向另一位客人没精打采地说:“我想,他们指的是我们。”对南斯拉夫人来说,在喧嚷的宴会上这一切都是一种愉快的转变。
    南斯拉夫外交部长的这次访问肯定了北京—贝尔格莱德的和解,但是不管是特帕瓦茨还是齐奥塞斯库都没有对俄国人采取如中国人所希望的那样强硬的态度。
    这两个东欧国家都再次对苏联采取独立立场和在中苏争吵中采取中立态度,它们都直截了当地表示反对大国强权政治,并坚决主张需要以平等和互不干涉作为指导各国共产党关系的原则。但是,他们都谨慎地避免进一步同俄国人对立,因为俄国人很明显地已经对中国在共产党阵营内重新发挥影响表示恼火和不安。
    北越、北朝鲜和古巴,还有智利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府最近不顾苏联的不悦,同北京悄悄地加强了他们的联系。

法报文章:《贝尔格莱德——北京的接近》

    【本刊讯】法《十字架报》九日刊载了阿尔贝·保罗—格雷古瓦的一篇文章,题为《贝尔格莱德—北京的接近》,摘要如下:
    导致邀请特帕瓦茨(访问)的这种演变是在中国文化革命和苏联及其亲密的盟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开始的。在中国看来,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无疑是有异议的,但是它却表现出两个好的方面:一方面是它的地理位置和它对莫斯科表现出的独立愿望,另一方面,它在不结盟国家中享有声望,而且竭力向不结盟国家施加影响。在此情况下,中南友谊可能对中国对第三世界和联合国的政策有好处。
    对南斯拉夫来说,它的外交对于贝尔格莱德人士所谓的「大三角」(美国、苏联、中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认为,由于这三国彼此保持中立,因而为小国加强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只要这些小国善于根据这种形势发挥它们的作用的话。
    【本刊讯】法《费加罗报》九日以《东欧的两位领导人访问北京,小国的牌》为题,刊载马尔夏尔写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北京同时特别热情地欢迎东欧的两位领导人。两人中最有声望的无疑是八天来隆重地旅行全中国的罗马尼亚党和国家的领袖齐奥塞斯库。但是南斯拉夫外交部长特帕瓦茨的访问,在十一年的反对铁托现代修正主义的意识形态斗争之后不是没有重大意义的。
    布加勒斯特和贝尔格莱德的代表同时访问北京’这明确地说明了中国外交的新动向。首先,在「苏联防堤」在东欧所代表的紧密的、而且重要的势力范围内,对于北京来说,问题在于鼓励独立倾向,即鼓励只能对莫斯科有损害的离心倾向。在这方面,在华沙条约组织内竭力保持行动自由的罗马尼亚和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善于向克里姆林宫挑衅的南斯拉夫,是中国在苏联集团内所能够找到的唯一最好的代理人。在中国领导人看来,贝尔格莱德—北京关系的改善和「中罗友谊」的加强,是他们反对苏联霸权的最珍贵的王牌。
    但是,如果人们从齐奥塞斯库到达中国以来发表的正式声明来判断的话,北京设法在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所属的地区之外玩弄另一张牌:小国的牌。中国领导人不断地强调国无论大小都一律平等,并且不断地反对超级大国的存在和与这种地位相联系的特权。中国通过同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划清界限,来渴望扮演一个新的角色,即扮演在世界上占最大多数的小国的自然的同盟者角色。

日报评南外长访华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八日刊登了该报驻贝尔格莱德特派记者柳原七日发回的一条消息,题目是《南斯拉夫同中国互相接近,中国巩固巴尔干阵地》,摘要如下:
    继罗马尼亚国务委员会主席齐奥塞斯库之后,这次南斯拉夫外长访问中国,不仅对中国同南斯拉夫的关系正常化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将成为表明中国的新外交战略方向的一个步骤。看来,中国正在按照全面地重返国际舞台的日程表稳步前进。
    南斯拉夫向中国派遣政府代表团是五七年以来的第一次,特别是外长亲自任团长作正式访问,自从一九四九年中国建国,继之南斯拉夫承认中国以来,这是第一次。南斯拉夫报纸七日都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外长动身的消息和评论。十分热烈的欢迎调子引人注目。
    看来,这次特帕瓦茨访华,从中国来说,就是除迄今为止一贯保持友好关系的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外,又把处于这两国中间的南斯拉夫也拉到自己一边,试图进一步巩固在巴尔干半岛的阵地,并以此为跳板向东欧或整个欧洲扩展其影响。

美利用“赛拉”装置研究受控热核聚变

    【美联社洛斯阿拉莫斯三月九日电】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实验室的科学家今天说,利用氢弹能量的努力中的最新研究工具通过了一次重大试验。
    他们说,他们能利用一种研究装置,浑号为“赛拉”(SCYLLAC),产生叫做等离子体的热电离重氢气体流。重氢是氢的一种形式,从海水中可以得到。
    该研究计划主任赖布说,“我认为,国内外的整个(热核受控反应)大家庭都将带有预见地期待着来自这装置的结果”。他指的是从事热核受控反应问题的科学家们。
    赖布说,在昨天洛斯阿拉莫斯进行的试验中重氢等离子体是在“赛拉”的五英尺长的弯曲区产生的,“赛拉”仍有待于完善和完备。
    这部装置中的等离子体的发展被看作为发展受控聚变反应的一步。聚变,即热核反应是能提供太阳能和氢弹能的一种反应。赖布说,如能获得聚变控制,世界海洋内有能提供目前耗电量达一百亿年的足够能量。他说,除这点外,聚变反应堆实际上避开污染问题,不产生长寿命的放射性废物。
    在聚变过程中,氢的同位素被加热,它们的核聚合在一起(聚变),从而产生巨大能量。目前使用的核发电厂是在一种重的放射性金属(如铀)的原子分裂时产生能量,而不是聚合,这是原子弹的原理。
    赖布说,科学家目前正在分析昨天试验的数据,并将对“赛拉”的第一区域进行工作,以便在全部装置建成前确定上述原理是否正确。
    实际上这座装置将是周长十五码的环形管。这是过去几年里受控聚变反应研究中使用的“磁瓶”的明确表达。
    要发生聚变反应,必须产生五千万度或最高的温度。这将使任何液体都变成气体,因此等离子体是限制在不可穿透的磁场里,叫做“磁瓶”。
    一些地方的科学家已经获得磁场毁坏和等离子体跳掉前的持续百分之一秒的聚变反应。
    在苏联,科学家报道了聚变反应的巨大进展,也是使用环形装置,叫做“托卡马克”。但是据说,“赛拉”和“托卡马克”相比能产生更高的温度和更密的等离子体。
    很多聚变研究人员认为,可能在一九七五年之前显示,控制聚变反应在科学上是可能的。
    他们说,一九七五年后的十五年内,一座电力发电厂可能是利用聚变反应发电。
    【本刊讯】香港《华侨日报》三月二十四日报道:
    人类到什么时候才可以控制核聚变来发电?专家们说一九八○年。一般科学家没有那样乐观。他们说大约要到一九九○年。这些估计是按什么时候实验室中的设备可以安全地容纳一颗氢弹所发放的核聚变之能而定的。
    但是,专家们说,由聚变发电站控制下的热核反应堆供应没有污染的大量廉价的电,还要再等待一个时期,要到下一世纪初期才有可能。
    全世界都在积极研究聚变反应堆之际,美国科学家于三月八日完成了新的里程碑。
    他们在新墨西哥州原子能委员会的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实验所中,开动了一个名叫“赛拉”的巨型试验性机器。那机器再三把加热到一万五千度以上的,名叫“电离气”的电离化的氢气容纳起来。
    这次试验并没有促成聚变或者产生电力。但是它被视为在制造供清洁电力的聚变反应器的漫长道路中的大步迈进。
    洛斯阿拉莫斯“赛拉”负责人,世界聚变研究先进专家赖布说:“每次我们把那气体电离化时,获得悦目的粉红色光辉。”
    他在“赛拉”开动后六小时说道:“我们还在发射电离气。到现在为止,我们发射了好几百次,而每次看到的都是完全成功的容纳着那股气体。”
    这种成功容纳电离气的试验,在较小的装置中作例行试验时曾经见到,在巨型装置中试验成功,以“赛拉”为全世界第一次。
    在美国、苏联和英国的实验室中进行驯服“聚变”的努力,已有二十年之久。从理论上说,要完成“聚变”,先要把相当密集的电离气容纳在一个“磁瓶”内,加热使温度升高到五千万度至一亿度之间。这项理论说,磁瓶实际上是由磁场形成一个无法穿透的壁垒,形状巧妙,使丝毫电离气都不会外泄。但是在实践中试用多种形状不同的磁瓶,发现电离子像是集体阴谋串通,大批外泄。
    洛斯阿拉莫斯的科学家把铝形的氢管中装满了氘气体。然后,他们用大量电力促成的脉冲来震动该气体,使他电离化,并且在气体周围形成一个磁场,把气体紧捏抓住。
    这种捏抓作用非常重要。“赛拉”在捏抓时能将气体压缩到非常密集而使温度升高到一万五千度,每一次脉冲发生时能捏抓三十微秒之久。
    三十微秒是非常短的时间,促成聚变反应需要二百五十微秒时间。三十微秒时间虽短,也是接近所需时间。
    轻原子的核,诸如氢、氦和锂的核,被迫结合成较重的核时,发生聚变反应。在聚变中,发生聚变的物质有小量转变成大量的能。这种能比核分裂反应时所发的“能”多好几倍。
    赛拉”中的电离气够密集,但是温度不足以促成聚变反应程度。一万五千度只是起码温度而已。电离气要达成聚变,至少要有五千万度以上,比太阳表面温度约高一万倍。赖布说,“赛拉”初步温度虽然不高,“但是我们觉得我们在容纳电离气的研究方面,已经越过最大的障碍,因为我们用比‘赛拉’更小的机器都能获得所期望的温度。”
    他说,“赛拉”在一个月期间,应该可以产生三千万度的电离气,两月之内可使温度更加提高。
    届时如果能达到这种要求,按计划要把目前的“赛拉”体积增加三倍,以便证明有控制的聚变在科学上能够实行。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